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4437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至8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增加D下降;

9.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C)

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

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0.经济学家作出这样的假设:

作为一种目标,消费者总是在追求(A)

A其效用最大化B其收入的最大化

C其边际效用的最大化D以上选项均不对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是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在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2既然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还要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研究呢?

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有两条:

第一,一般来说,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流动程度要低得多。

第二,现实中,国际贸易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如政府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而这种主要由政府构筑的贸易障碍在国内贸易中则很少见。

3用相对价格概念解释经济行为主体是如何摆脱“货币幻觉”的影响的。

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

它的含义是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达到的商品Y的数量。

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的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

这里,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4简要分析贸易利益是如何分解的。

.答:

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专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取额外的利益。

(三)论述和计算题

1试论述贸易利益的衡量和分解

第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一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这是国际贸易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

从亚当▪斯密起,一代代的经济学家都在不断努力地向人们证明或灌输这样一个古老的理念:

贸易是好的。

贸易虽然能改善一国总体福利,但并不意味着国内每个国民都能从中受益。

因此,具体到个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贸易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现实中为什么总存在反对自由贸易的势力的重要因之一。

第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贸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专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2试分析一国在封闭与开放情况下决定其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何差异。

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

第一,生产达到均衡;

第二,消费达到均衡;

第三,市场出清。

以上三个条件可用如下三个表达式来分别表示:

MRT=PX/PYMRS=PX/PYXC=XP,YC=YP

其中,带下标C的变量分别表示对应商品的消费;

带下标P的变量分别表示对应商品的产出。

不过,原来在封闭条件的第三条均衡条件——市场出清,在开放条件下则不再成立了,在国际贸易存在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与生产不必再保持一致。

虽然生产与消费不再一致,但从收支平衡的角度看,一国国民花费在进口商品上的支出应等于其出口收入,即贸易应保持平衡。

这样原来的市场出清条件在开放情况下被替换成了贸易平衡条件。

综上所述,在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条件可表述为如下形式:

MRT=PWX/PWYMRS=PWX/PWY

PWX(XC-XP)=PWY(YP-YC)

最大的差别是在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

3如何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能过引起国际贸易发生的因素有许多,国际贸易之所以会发生可以说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产品(商品)交换,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扩大以及国家的形成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选择题

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

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C)

(a)D、A(b)C、B(c)A、D(d)B,、C

(二)简答题

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绝对优势概念的提出,为之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的区别是什么?

在李嘉图模型中,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这两个概念可以任意替换使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比较优势不等同于比较成本,前者是根据商品相对价格的比较确定的,而后者是指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

在李嘉图模型里,商品的相对价格差是由于相对成本差引起的,故比较成本等同于比较优势。

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

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

4.假定在短期内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因此每个国家一定是在封闭条件下的生产点生产,在这种情形下允许进行国际贸易仍然有利可图吗?

为什么?

你的答案与交换利益和专业化生产利益有怎样的联系?

当短期内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时,由于开放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的变动无法迅速地反映到生产环节,但是消费者可以在新的价格下做出选择,因此对整个国家而言,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在这种情况下,只实现了交换利益,而没有实现专业化生产利益。

5.请评价下面的说法:

“李嘉图模型假设每个国家固定的劳动禀赋在封闭条件下或者在自有条件下都是充分就业的。

该模型还假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不会改变。

因此,世界经济通过贸易不会生产出比自给自足更多的产品。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它忽略了分工能够促进产出增加的效应。

(三)计算题

1.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

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

B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1)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

A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X上具有绝对优势.贸易方向为A国出口Y,进口X,B国出口X,进口Y。

(3)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

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

会产生完全专业化生产.X生产量为100,Y的产量为100。

(4)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相对优势定理回答

(2)和(3)的问题。

(2)(3)的答案相同

2.假设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为:

La=2000,Lb=2000;

两个国家生产X和Y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使用量分别为:

Alx=10;

Aly=20;

Blx=20;

Bly=10

(1)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国家A和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

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

A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

(3)现在假设A国只使用原来每种商品所使用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和Y的方法,即Alx=5;

Aly=1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国家A与国家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

A国在X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仍然会使双方都受益。

(4)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使用原来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的方法,即Alx=5,Aly=2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国家A和国家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

答案同(3)

(5)现在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会使用原来劳动的1/4来生产商品Y的方法,所以现在Alx=10;

Aly=5.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在两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同,因此要视两国需求情况来决定封闭和开放下的贸易条件。

如果两国需求相同,开放后福利不改变,如果两国需求不同,开放后有利于福利的改进。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1.假定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

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源丰富。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画出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会是这样。

(2)在封闭条件下,两者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何种商品?

解释原因。

(3)在开放条件下,当中国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时,根据H–O定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4)分别就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在图中标出两者的生产点,消费点,进口量和出口量以及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和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答案:

参见教材P59-62的分析和阐述。

2.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两者在下列情况下会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吗?

解释并举例。

(1)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偏好不相同;

(2)相同的偏好,但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

(3)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会,由于相对价格差异存在;

(2)会,这与教材中的阐述完全一致;

(3)不会,在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条件下不会发生贸易。

3.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X=10LK。

指出三种可以使企业生产出200单位产出的投入品组合方式。

在每种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是多少?

如果工资率是每单位10美元,资本的租金率为每单位20美元,那么企业三中投入组合的成本各是多少?

仅举一种情况,L=2,K=10,这时资本-劳动比为5:

1,成本为220

4.是什么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

你可以想象到两个国家的各部门都表现出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的情形吗?

请给出解释。

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资源禀赋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相同,就可能出现相同的资本-劳动比。

5.为什么两个国家封闭时的相对价格限定了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

只有国际比价在两国封闭比价之间,两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参加国际贸易才有利可图。

6.凹的和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反映怎样的成本递增/递减情况?

向外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成本递减;

反之表示递增。

7.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示解释下列情况对某个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家经济的影响:

(1)被隔离在新技术之外;

(2)本国居民无法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

(3)企业无法进行专业化生产。

可以参考教材图1-14的分析。

(教材P31)

8.一些人认为,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的生活水平将要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试评论这一观点。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是商品价格均等化,由于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因此美国的生活水平不可能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9.考虑A、B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

要素禀赋

国家

A国

B国

劳动力(百万工人)

资本存量(千台机器)

45

15

20

10

(1)哪个国家相对资本丰裕?

(2)哪个国家相对劳动力丰裕?

(3)假设商品S相对商品T属资本密集型,哪个国家在生产商品S上具有比较优势?

9.

(1)B国;

(2)A国;

(3)B国。

10.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

小麦相对于纺织品属于土地密集型商品。

利用图示说明贸易前后这两个国家的均衡。

随着这两个国家贸易的上升,哪种要素获益,哪种要素遭受损失?

对于澳大利亚,土地获益;

对于印度,劳动力获益。

11.假设A国劳动力丰富。

它能够生产两种商品X和Y,X相对于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画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并确定贸易前X和Y相对价格。

现在假设一种新的技术使得资本能够更有效率地生产商品X,分析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能出现的变化,同时分析A国商品X相对价格的变化。

这将会如何影响A国的贸易模式?

显然X商品的产量上升,Y的产量会下降,从而使得A国可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12.论述H–O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及其联系。

重点指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H-O定理是基础,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静态表述,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是对H-O定理的深化,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计较静态表述,罗伯津斯基定理则强调要素禀赋的长期改变,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表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区逐渐深入的分析,是有机的逻辑的统一。

13.近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进口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请利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其原因,并对这一做法作出简单评价。

(1)指出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利用H-O定理说明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必然性,说明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是违背比较优势规律的。

(2)利用斯托珀-萨米尔森定理说明这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那就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可能会导致该国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影响一些集团的实际收入,从而会影响政府制定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

(3)利用贸易的福利分析,指出贸易是双赢的结果,问题并不在于贸易,而在于贸易利益的合理分配;

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贸易政策来平衡贸易利益;

从而说明这些国家的做法是错误的。

14.假设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生产函数如下式所示:

X=min(K1/3,L1)Y=min(K2/5,L2)

资源禀赋为:

K=400,L=100

消费者偏好的效用函数为U=X0.4Y0.6,据此计算:

(1)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开放条件下,假设国际价格比为1/1,求两种商品的进出口数量;

(3)比较开放前后该国国民福利的大小。

(1)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易两种产品满足下式:

X=K1/3=L1Y=K2/5=L2

由此可得:

K1=3X,L1=X,K2=5Y,L2=Y

封闭条件下充分就业我们可得:

3X+5Y=400,X+Y=100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封闭状态下的产量:

X=Y=50

根据消费者最优化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PXX=0.4M,PYY=0.6M,两式相比可得PX/PY=2/3

(2)在新的国际比价下,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易得,在这种国际比价下该国会专业化生产X产品,在这种情况下:

X=100,Y=0

假设该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分别为XD,YD

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

PX+0×

PY=PXXD+PYYD

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

PXXD/PYYD=2/3

最后给定价格比为:

PX/PY=1

由上面的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得XD=40,YD=60

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进口Y商品60。

(3)为了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改变,我们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用的大小即可:

U=X0.4Y0.6

开放前:

U=500.4500.6=50

开放后:

U=400.4600.6=4.3734×

11.6651=51.0170

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1.经济学中划分长期和短期的标准是(D)

A.看时间的长短B.看要素供给量的变化C.看要素价格的变化D.看要素的流动性

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国经济在贸易后达到新的均衡时应满足(C)

A.wx=PXMPLX且wy=PYMPLYB.rx=PXMPKX且ry=PYMPKY

C.w=PXMPLX=PYMPLYD.r=PXMPKX=PYMPKY

3.下述哪个因素会造成劳动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收入均提高?

(B)

A.劳动供给量增加B.某部门特定要素量增加

C.出口部门产品价格上升D.由于关税导致进口部门产品价格上升

4.如果X、Y商品的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应当是(C)

A.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X流向Y

B.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Y流向X

C.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D.名义工资下降,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5.下述哪个因素会造成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同时提高?

(D)

A.某部门特定要素量的增加B.某部门特定要素量的减少

C.某部门产品价格的上升D.劳动供给量的增加

6.如果一国进口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而劳动力是共同要素,则进口关税一定会提高,以下哪个利益集团的实际收入?

(A)

A.进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B.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C.进口部门劳动力D.出口部门劳动力

7.假设劳动力是部门特定要素,而资本可以在两部门之间流动,那么实际收入水平取决于消费结构的群体是(C)

A.进口部门劳动力B.出口部门劳动力

C.资本家D.进出口部门的劳动力

8.如果一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短期内进口部门和出口部门分别使用特定资本,则贸易开始后在短期实际收入低而长期实际收入逐渐提高的群体是(A)

A.出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B.进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

C.出口部门劳动力D.进口部门劳动力

1.假设只有劳动和土地两种投入品。

A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在这里种植咖啡和小麦。

咖啡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小麦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

劳动在咖啡和小麦部门都可以工作,而且可以轻易的在两个部门间流动。

但是,土地是特定的:

平原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小麦,而山地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咖啡,“小麦地”对于生产咖啡是无效的,“咖啡地”对于生产小麦也是无效的。

如果A国于一个偏好相同的国家开展贸易,短期对下列对象将发生什么?

(1)对于该国的小麦和咖啡生产?

请解释

(2)对于该国小麦和咖啡的价格?

(3)对于该国的工资情况?

(4)对于该国小麦地的价格?

(5)对于该国咖啡地的价格?

(6)对于工人、小麦地所有者和咖啡地所有者的福利或购买力?

咖啡是出口品,小麦是进口品。

(1)咖啡生产增加,小麦生产减少;

(2)咖啡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降;

(3)实际工资变化不确定,与工人消费结构有关;

(4)小麦地的价格下降;

(5)咖啡地的价格上升;

(6)咖啡地所有者福利水平提高,小麦地所有者福利水平降低,工人福利水平不确定。

2.假定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

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本丰富。

(1)如果两种要素在部门间是可以流动的,那么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

中国香港的资本所有者、中国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资本所有者、日本的劳动力?

中国香港出口服装,进口汽车,日本相反。

(1)中国香港的劳动力和日本的资本所有者赞同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劳动力反对自由贸易。

(2)现在假设劳动在部门间完全自由流动,但是资本在部门间不能流动。

即,一些资本适于生产汽车,但不适于生产服装,反之亦然。

那么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

中国香港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中国香港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中国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劳动力?

中国香港的服装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汽车资本所有者赞成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汽车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服装资本所有者反对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劳动力和日本的劳动力态度不明确。

3.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是盛产石油的地区,美国总体上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在1986年世界石油价格下跌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情况有利于美国经济利益,但上述两周的经济出现下滑,请对此作出解释。

这是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一国作为整体会从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过程中获益,但国内某些部门为进口竞争部门,进口商品价格的下跌会导致其利益受损。

4.在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争论中,同一个行业的工人和资本所有者往往站在同一立场(例如,美国的汽车生产者和联合汽车工人协会,或美国的钢铁生产者和联合钢铁工人协会)。

然而,斯托尔怕—萨缪尔森定理预测的是,贸易对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的影响不同。

那么国际贸易理论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使用特定要素模型来解释。

短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