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用人有误区Word格式.docx
《识人用人有误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人用人有误区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说,要想杜绝说假话,首先要人们不听假话。
你不听了,他没有了市场,就该收敛了。
说假话是虚弱无力的表。
一切反动垂死势力的代表人物都是靠假话来施展阴谋和野心,或者苟延余生的。
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时,甚至指令奥地利卖国贼给他拍要求出兵的假电报,以欺世惑众。
直到他临死之前还说了不少假话,造了不少假象;
四人帮"
的头面人物江青,本来与林彪打得火热,直到林彪自我爆炸前夕,她还给林彪拍了一张秃头"
读书像"
,为林彪"
大树特树"
制造舆论。
而当林彪自我爆炸后,她却一反常态,到处散布林彪如何"
迫害"
她,她又和林彪如何"
作斗争"
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这帮丑类何以如此热衷于说谎?
就因为他们手中没有真理,不欺骗就混不下去,这才把说假话当作安身立命的"
通灵宝玉"
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一旦剥去伪装,必然露出狞狰的嘴脸。
他们的归宿,只以胆自取灭亡。
当然,除了为得利而说谎者,也有并无恶意,只不过是为了自己免遭厄运而不得不说假话的。
据说袁世凯正做皇帝梦时,一天午睡,侍从来擦拭家具,不慎将一个非常珍贵的花瓶的打碎了,袁世凯被惊醒后正待发怒,侍从立即编了一套假话,说是看见床上臣上着一条蛟龙,吓得魂不附体,才失手打坏花并列的。
这番假话正中袁世凯的下怀。
所以那个侍从不仅未挨嘴巴,还意外地得了奖赐。
此类假话,对那个处在独裁浮威之下的小侍从来说是个小聪明。
但今天对我们来说,就完全不需要这样做了。
我们人人都有民主权利,谁也不能随意生杀予夺。
所以夺根儿不须用说假话的办法去明哲保身,倒是应当用真话来维护人的尊严,用真话去匡正歪风。
在我们自己的队伍里,一些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同志,一些有投机取巧、钻营向上爬思想的同志,往往也沾染了说假话的恶习。
他们把说假话当成取悦上级,捞取选票,营私谋利的手段。
只要自己能够换得实惠,是非可能颠倒,黑白可以混淆,无非丰收的不说假话、好话,自己就捞不到好处而已。
这些年,由于林彪、江青一伙的影响,我们的干部队伍里也出现了个别这样的"
假话专家"
1982年,《人民日报》曾报道过为侄女迁户口而弄虚作假的马玉琳被开除党籍的消息。
这个马玉琳便是说假话的"
能手"
她为了将侄女迁入省城,居然写报告说,她侄女"
今年16岁,自幼失去父母(实际父母俱在),由姑母马玉琳抚养长天(事实随父母长大)。
马玉琳已50岁(实46岁),体弱多病,身边无子女(其实两个子女都在省直机关工作),需要她侄女的照顾等等,说得煞有介事。
马玉琳的谎话被戳穿后,不仅群众嗤之以舅,而且又被开除了党籍。
是的,今天的中国,虽然说假话的现象尚未绝种,但已没有多少市场了,而且说谎者的下场,最后总是不大美妙的。
整治假话的方法还有许多。
比如,听到假话后,首先认真分析一下,看看它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符合事实,最好把假话亮出来,让大家分析鉴别一番。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当面对质。
如果仍分不出真假,不妨进步调查研究,直到弄个水落石出方才甘休。
只有这样戳穿假话,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说假话。
在一个单位里,如果能对假话接连这样搞它几次,假话一定会逐步减少,以至于销声匿迹的。
骗人行为自古以来,从未根绝,现在大有蔓延之势。
除了说假话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这话听来讲是绝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生活。
以骗人之心,说假话、造假药、售假洒、作假广告、可以说比比皆是。
欺骗这种行为,瞒得过今日,却得不到长久的信誉。
有朝一日东窗事后,那就只吃不了兜着走!
狼来了的那个故事,不是把其中的道理讲得再清楚不过了吗?
但是,真令人遗憾呀,那些财迷心窍的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干那些坑蒙拐骗的事。
相传浙中有作儿子的,殴打70岁的父亲,竟把老人家的牙齿打掉了。
老人家的牙齿打掉子。
老人家拿着牙齿去告儿子忤逆不孝,儿子害怕了,便拿出100两银子请讼棍帮忙设法。
讼棍摇头说:
这事难啊!
既然你拿出那么多的钱,诚心诚意地让我想办法,那就请给我三天时间吧!
次日,讼棍找到那个儿子低声说:
办法我给你想到了……"
并示意他靠近接听,那个作儿子的为了听悄悄话,便倾耳相就。
论棍乘其不备,一口咬掉他的半只耳朵,并对他说:
这就是我给你想出来的办法!
你就在家里躲着,等到审讯时才能露面。
待到审迅时,儿子硬说他父亲的牙齿是咬自己的耳朵时扯掉的。
法官认为不论何人都不可能将自己的耳朵咬掉,老人家牙齿掉了,因此很有可能是他咬儿子的耳朵时咬掉的。
于是判儿子不罪。
坏人作恶,诡计多端,不择手段,为逃脱罪责会制造种种假象,善良的人们往往意想不到,因而很容易被一些扑朔迷离的假象所蒙蔽。
上述传说就给了世人这样的一个启示:
有了物证也未必真实。
一套服装上万元,一盘炒菜数百元,一杯清茶数十元……这些价格与价值严厉严重背离的暴利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句"
暴利猛如虎"
反映了人们对暴利的担扰和强烈愤慨。
市场经济不允许暴利。
但是自物价放开后,一些不法经营者乘市场制约尚不完善之机,欺诈消费者,大肆牟取暴利。
如何牟取暴利呢?
笔者认为,其"
杀手锏"
不外乎于三种,即宰、骗、蒙。
一曰宰。
从"
宰客"
的对象上看,除了"
宰生"
(陌生人)、"
宰公"
外,"
宰熟"
现象也屡见不鲜。
实施的地点看,暴利往往集中在歌舞厅、大酒店和精品屋。
--歌舞厅:
潇洒一刻值千金。
南京某KTV舞场,每小时包箱费达到1500元。
某晶,一大款在该舞场消费,付了包箱费,XO开并列费、点歌费,一次消费就达近万元。
很多文化消费场所的老板想方设法收取各种费用,如设立颇有争议的跪式服务,甚至出现了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
三陪"
现象。
--大酒店:
觥筹交错好气派。
忽如一夜春风来,豪华酒店到处开,于是,古老的中华"
酒文化"
被扭曲了。
随着觥筹交错的碰杯声,在酒精的作用下,账单无需过目就会有人慷慨解囊。
广东两名游客去桂林一酒吧消费,被老板强行索要酒水费2150元,游客最后到工商部六,经核实其实消费仅50元。
--精品屋:
敢问大门为谁开?
有一位消费者在一家时装店花3000元买了一套时装,过了几天,在另一家商店,同样品牌、同样面料,同样款式的时装,价格只有1200元,于是他为了这枉花的1800元进行了投诉,结果商店以"
定价自主,明码标价"
为由,将他挡了回去。
二曰骗。
除了明刀"
外,牟取暴利的另一手段就是骗你没商量。
--浑泪甩卖。
某厂一位中年女工实在挡不住一件夹克"
原价880元,现价380元"
的诱惑,终于咬牙买下来,用为丈夫的生日礼物。
过了两天,她携同丈夫逛街,却在另一家服装店看到同类夹克标价150元。
--诱你上钩。
当各种花样翻新的"
血本甩卖"
等欺骗手段被舆论披露得失去功效后,一招"
不讲价"
又流行开来"
此柜台商品不讲价"
、"
本店商品不讲价"
的标牌几乎爬满各家店柜,这既可在消费者心理上形成货真价实的错觉,便于诱人上钩,又可免去老板的口舌之劳。
有位外地顾客在某商场发现一台样式别致的收录机,售货员看出他对收录机情有独钟时,便热情地说:
我们这儿是全市最低价,所以不讲价。
谁知买下来后,那顾客经过又一商场时,发现同模样的收录机仅仅标价348元,看看自己手中那台700元买来的机子,不禁哭笑不得。
--假冒伪劣。
《中国消费者》杂志披露:
1993年全国共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商品价值达25。
8亿元人民币。
某省有个县的技术培训中心,曾在一家报纸上堂而皇之地刊登这样一则广告:
你想致富吗?
普通白酒改名酒的技术是你致富的捷径。
此项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投入百元即可获利万元……"
据说,广告见报后,参观学习者还需挂号等待,这"
技术"
是什么?
从市场上买回二三元一瓶的孬酒,换上名牌商标和瓶子,转手就能卖五六十元一瓶。
一个夫妻作坊,一天就能"
生产"
几千瓶"
名酒"
,只要倒腾出去,一夜间就富翁。
三曰蒙。
除了明宰、暗骗外,"
得蒙且蒙"
亦是牟取暴早者惯用的会俩。
--瞒天过海。
报载不久前某工商部门对全市26家商场的一次抽查结果,却为善良的"
上帝"
敲了警钟:
在72种日常用品和食品中,数量完全符合标准的不足31%,其中有85%的罐装、瓶装食品斤两不足;
两诸如味精、胡椒粉、香油、快餐面、挂面、麦乳精、奶粉等日常副食品足两的寥寥无几。
--笑里藏刀。
一日,某工厂青工小姜,走进时装店购西服,货主--一位漂亮的小妞忙凑过来帮他试穿:
你用镜子照照,这穿出去多笔挺、多潇洒,老妹子我都不敢和你站在一起了!
并故意用纤纤细手抚摸小伙子的身体。
俏妞"
又说:
您的女朋友一定也很亮丽,何不出手大方地也给'
亲爱的'
捎件新款丝质旗袍呢?
你看我这向咋样?
说着撩起开得很上的袍衩,露出雪白的大腿,绷得太紧的健美裤勾划出迷人的曲线……小姜既受宠若惊又有此飘然若醉,连价也未还就掏出1180元买走了西服和旗袍。
他哪里知道这"
的手法竟足足地"
煞"
了他680元。
莫把假象当真象
从政者应当以诚为本。
搞花架子的人处处弄假,实为从政之大忌。
他们之所以能够弄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人信假,不是吗?
过去一个银匠,打制的银首饰从不掺假,却卖不出去;
另一个银里掺铜使得银首饰光泽明亮被抢空。
不掺假的银匠道:
真是能卖出十两假,也卖不出一两真呀!
信假者多喜欢漂亮的外表,弄假者就千方百计地装饰外表,投其所好。
某人没评上职称,他找遍领导,别的领导都说能评上,主要领导说因为没有指标,扫尾工作也结束了,所以这次评不上。
结果他感激说假话的却忌恨说真话的。
不列颠八十多岁的国王李尔王有三个女儿,他要照她们爱他的程度来分配每人一份的国土。
大女儿心里没有真实的爱,却花言巧语来表白,说他爱父亲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和自由。
二女儿跟她姐一样虚伪,说世上一切欢乐都引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在孝顺父王时才感到无比幸福。
李尔王觉得心里甜蜜蜜的,赐给他俩各三分之一的国土。
三女儿考狄利娅真心诚意爱她的父亲,讨厌姐姐们献媚骗取国土,她说她就照作女儿的本分爱父亲,她不能保证世界上除了父亲之外谁也不爱,如果她光爱父亲一个人的话,她就永远也不会像姐姐们那样结婚了。
李尔王听罢一样暴怒,把原来留给考狄利娅的一份国土又分给了他的两个姐妹。
李尔王交出国权后,被两个女儿虐待,流落荒野,发了疯,还是三女儿闻讯救护了他。
弄假的人层出不穷,是因为信假的人绵绵不绝。
因此,治假还是得从弄假和信假两个方面入手,这一点务请各级领导者注意。
事实上,假话和真话是相对的,一生不说一句假话的人是不存在的,声言不说假话的人实际就是说讲假话。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日,我约了一个陌生的两岁的小孩,来到我的住所,和他攀谈起来。
我说:
我到过你家。
他忽闪着两只在眼睛,认真地回答:
你没有,你撒谎"
怎么没有?
你家不是有桌子吗?
他由认真变为疑惑地回答:
有。
我又问了椅子、锅、碗这类的小事,小孩都一一回答有。
我以此话来证实我到过他家,其实我没去过他家,是在考试他,但天真幼稚的小孩哪里知道我是在考试他。
我看小孩挺有趣,就继续考他,说:
你家厨柜里有馍。
答:
有"
我又说:
你今天还吃了一个大白馍。
吃了半个。
我让他回去给我取一个来,于是他就回去取馍似的。
但他走了不远,却停住了脚步,像是在思考什么。
我隔着门帘注视他的动静。
停了一会儿,小孩就回到我的身边,不好意思地对我说:
我家没有馍了。
我拍着小孩可爱的小平头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此时此刻我想了许多,仅两岁多一点的天真幼儿,尚且有说假话之举,况大人乎!
在现实生活中,假话虽不可取,但说假话的现象却是经常发生的,运用假话达到个人目的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
战争一方为取得胜利,故意采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战术去迷惑对方,这在战争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一个政党或利益团体,为达到他们既然定的目标,常常内部说的话与外部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这些大相径庭之言,本身就有说假的因素在内:
一个特工人员,为了实现组织交给的任务,不得不掩盖真象,经常说假,对于这些人说一二句假话并不难,难的是经常说假话不说真话,不过这些假话是以忠于本政党本团体利益为原则。
一个人为了本团体的某种利益,在一定条件下不得不把真情隐瞒起来,这都是一些成全事物的策略方法或者说是手段,并非代表人们品德的本质。
从古到今,是人都有朋友,多寡而异。
俗话说,"
人都有仨近的俩远的"
可见,一般人的朋友多不过三五个。
而拥有权力的领导者却不止这些儿。
宾朋满座"
和"
门庭若市"
,常常用来形容他们朋友相聚的盛况。
从这里可见一斑。
领导者的朋友较之一般人多,这是有原因的。
领导者和一般人相比,社会接触面较大,工作交往较广,为社会、群体以及个体提供的服务也较多。
在这些接触、交往和服务中,"
一生二熟"
成为朋友的有之,谈吐投机成为朋友的有之,受恩感激成为朋友的也有之。
交往渠道多、范围广,朋友自然也多。
这是外在原因。
领导者的朋友较多,还有它有内在原因。
众所周知,交朋友的感情基础是"
友好"
能给人"
者,他就有了结交朋友的条件。
而衡量为人是否友好的标准与人的本能有关。
据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之一。
这一自私的本能,使得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常常以"
利"
害"
来衡量他人对已是否友好。
如此看来,谁越拥有能使人趋利避害的权力和能力,谁的朋友自然越多。
在这方面,领导者和一般人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他的朋友自然较多。
朋友多,固然不能算是坏事。
可朋友有真有假,倘若假朋友云集门庭,充席塞座,很难说这是好事。
假朋友自古有之,并非新近出土。
古汉语传下来的"
忘恩负义"
过河拆桥"
恩将仇报"
之类的词语便是佐证。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假朋友这一类朋友中的渣滓,犹如泥沙逐流一样,一直随波而下。
在历次的社会动荡和变革的之中,尽管假朋友时常"
水落石出"
或被"
掷向远岸"
,但一直未能荡涤干净。
毕竟是时代不同了,今日的假朋友的特点较之古代也有了变化。
这些有朋友名义作假的人不再是为了谋杀、陷害,也不再是为了某个政治党派的纷争。
这些人之所以想做别人的假朋友,大多是为了自己谋取私利。
虽然古今假朋友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变,这就是"
利用别人"
为什么会"
穷在街头没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为什么领导者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朋友就会骤然增多?
为什么领导者遭遇曲折时朋友又会骤然减少?
可见,领导者的大友中不少是为了"
利用"
他才去与他结交的。
既然如此,其中势必会有人采取一定的手段。
像这样的朋友,诚意的成份甚少,必定是"
事情既成,友情便去"
,"
人一走茶就凉"
但不能排除,其中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先是为了利用,后受到领导者的感化,以至转化为真朋友的。
穷在街头没人问,富山深山有远亲"
这种以名利地位来识人的现象在如今的社会里并没有绝迹。
他们总是以为有地位的人就一事实上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没有地位的普通的人,或是穷人,总是被瞧不起,被看作是没有前途,没有出息的无用之辈。
以名利以位识才,在对待现任领导和离任领导的态度上尤其明显。
一些人对现任领导在位时,总是把领导说成无所不能,无所不晓;
一旦现任领导离任不在位时,又说这样的领导本来就无能。
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可知的。
这些对其上司前后态度不一的人们身上原本存着一种希望,或是为了自己的升迁,或是为了环境条件的改善,或是为了子女就业,或是为了政治保护,或是为了借他人之威来扩在自尊,所有这些他们都需要上司来成全。
上司在他们眼里,俨然成了一棵"
希望"
之树。
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希望能够实现,常常将自己打扮成是最"
支持"
上司的人,他们行为之"
温顺"
、言语之"
动听"
,心底之"
忠诚"
,好似舍此无他人。
领导者在这种人面前做了"
俘虏"
的并不罕见,不是有人听了这种人的"
几句话"
就对下属搞亲疏有别、打击报复吗?
不是有人得了点他们的"
好处"
而进退维谷、受之左右吗?
这种人对其上司亲近非常,完全是为了利用,决非忠诚。
谁那里有希望,他的利用之法就往谁的身上使,你如果对他不再产生希望,那么他就会离你而去;
你若再度对他产生希望,他还会厚着脸皮来求你;
你若阴止了他的希望,他就可能会将以前你给他的好处忘得一干二净,从而和你对立起来;
你若使他的希望破灭,他就可能会极尽个人之能事,疯狂地与你为敌。
这种人的希望,实际是上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索要个人利益,不管他人权益;
给好处就近,不给就远;
有希望就去,没有了希望就离,是其重要特征。
人不能没有希望,没了希望就会不求进取,社会也不会进步。
问题在于,人的希望要适度,要有一个健康之心。
换句话说,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正义感。
希望加正义感。
希望加正义感,就是欠所提倡的健康之心。
举之以众,取之以公
识人要走出误区,必须坚持举之以众,取之以公。
识人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到老百姓当中去识人选才,依靠广大的群众,才能选准人才,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差心里清楚。
事实也证明,识十人之才,则十人爱之;
识百人之才,则百人爱之;
识千人之才,则天下爱之。
识人一人之眼不如十人之眼明亮,十人之眼不如百人之眼明亮,百人之眼不如千人之眼明亮,千人之眼不如万人之眼明亮。
所以举之以众,依靠众人的眼睛来识人选取人,就会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
当然,这众人之眼应是别具特色的慧眼,只有靠慧眼才能识才。
识人不仅要举这以众,而且要取之以公。
奉公举贤,则不避仇。
只要能出以公心。
就能做到即使自己的仇人,只要他有才能,也同样举荐。
只有识人出于公心,才能做到"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为天下之大公举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识人,推荐外人,只要贤才,即使是仇人也不回避;
推荐家人,只要是贤才,以公心推荐家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回避。
古代有人听传闻而推荐的,有见面而推荐的,有举荐仇人的,有举荐亲人的,有从文书档案中征集的,有记在屏风上的,有写了留在夹袋的。
虽然识人推举的方式不一样,但关键在于对公事应当无私才对。
世有格言云:
一国之内若无忠臣,国家必定灭亡。
我国五千年历史孕育出的"
帝王学"
充分地阐明了这个道理。
这门早已有之新近"
命名"
的"
学科"
,在囊括了历朝各代兴衰的史实,并作了忠奸归因之后,直言其旨:
一代英明帝王的造就,根植于三在原则,即要有不断启迪帝王的老师,要有敢于直言的近臣,要有优秀的谋僚人员。
由此可见,忠臣对于明君的造就确实是举足轻重。
同样的道理,一个单位,一个领导者,若无忠于职守、赤诚无私的下属干部,其败必然,至少成就不了什么大事。
清楚地记载着:
封建国家的昌盛发达,明君圣主的清下有为,全赖以忠臣的辅弼。
而忠臣对于君主的辅弼主要通过"
启迪"
圣明,"
直言"
圣德,以期献谋献策,进而治国安邦。
现代领导实践证明:
一个单位的振兴,一个领导者的成熟、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顾问、智囊、配角、秘书等下属干部的婉言帮助,直言相谏,以期趋利除弊,进而造福一方。
婉言"
属于诱发性的表达方式,一般不易使领导者"
龙颜大怒"
,而直言相谏则需要一点无私的精神,有一点冒死勇气。
而这精神,这勇气,恰好是忠臣的可贵之处。
举凡忠臣,莫不是敢于直言的。
倘为忠臣而不敢直言,必为私利所困惑。
长期下去,若不是唯诺依附,不顾社稷,一定是另有图谋,心怀不测。
此时,"
忠"
字的含义在他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历史将要给他重新"
更名"
在我国历史上,李斯、陆贾、魏征等人之所以忠君千古,受人称颂,都因为他们有敢于直言的精神;
李斯、陆贾为巩固秦朝的封建统治和西汉国力的加强,不顾龙颜喜怒,直言"
焚书"
宽舒"
建议:
魏征为了李唐江山,冒死进谏。
可见,历史有所选择的记住他们,人们一直把他们称为忠臣,是看中了他们敢于直言的高贵品质。
李斯、陆贾、魏征等人虽然因直言有功而得宠,但不能因此而掩盖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直言并非都能成功。
从认识论上讲,由于人们性格、经历、素质和世界观的不同,人们的认识是不同步的,即使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必然各有不同。
因此,在直言时,作为直言者只要做到为尽"
而言即可,不必考虑成功与否。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同志在庐山会议上尽忠国民不惜丢乌纱帽,直言进谏,虽没成功,但他不失为人民的大忠臣。
识人举之以众,取之以公,这是识才的根本前提,以此才能识天下贤者。
刘向指出:
贤臣处'
六正'
之道"
,则"
上安而下沼,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何谓圣臣?
刘向说:
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
这是说,圣臣的特征是:
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使君显荣。
周公便是这样的圣君。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同母弟,辅佐武王灭纣,封采邑于周,故史称周公。
灭纣后,如何处理殷商的王族及其人民,武王征求诸臣的意见,吕望主张全部杀掉;
召公说:
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
周公则主张以德服人,他主张:
让殷人留在原地安居乐业,争取殷人中有仁德的人。
武王采纳周公的意见,释放纣王囚禁的贤臣子箕子和殷贵族,开他账济饥饿的殷民。
因之,殷人心服,这对巩固周朝的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
武王临死,因子成王年幼,要周公执政,周公初哭泣不接受,后考虑天下诸侯将趁武王新亡而背叛,将引起大乱,以对周朝不利,于是毅然负起了重任。
后果如其所料,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为争权,勾结商纣王之了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率兵东征,经过三年战争,才平定叛乱,保耻了新兴的周朝,后又继续扩展,使周统治地区远到海边。
周公执行"
明德慎罚"
政策,因而天下归心。
他便还政于成王。
他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后代子孙不许"
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
,不许乱杀无幸,乱罚无罪。
要自奉节俭,体会人民的隐情疾苦。
周公为公为民和无私的品德,为后世赞誉。
何谓良臣?
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