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4151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生物Word文档格式.docx

A.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B.N是组成细胞内各种有机物的必需元素

C.所有细胞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D.人的肝细胞和神经细胞中的mRNA没有差别

6.以下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7.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具有流动性D.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于脂质分子层中

8.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合成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可能作用在糖蛋白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A.核糖体B.线粒体C.内质网D.溶酶体

 

9.用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小时后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观察,在该植物细胞内含有C最多的结构最可能是

A.核糖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细胞核

10.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对于叶肉细胞来说

,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及其发挥生理作用的细胞器分别是

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核糖体

A.③;

①④B.③;

④C.⑤;

①D.⑤;

①②

11.用一定的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一般不会影响

A.胰岛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B.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C.细胞中的丙酮酸被彻底氧化分解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12.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13.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1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15.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

意图,关于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B.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c物质由外界向细胞内主动运输

D.①可能与细胞的保护和润滑作用等有关

16.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圆柱体块P和Q,P在蒸馏水中放1h,Q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放1h,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A.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B.P、Q均不合适

C.P、Q均合适D.P合适,但Q不合适

17.下图表示人体在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糖类的分解)。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B.跑步距离越短,有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C.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

D.1500米跑时,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相等

18.下图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B.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

C.只发生在线粒体内D.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

19.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水稻叶片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下图所示。

其中甲、乙有光照但不供氧气,丙、丁有氧气但在黑暗中。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甲和丁B.乙和丙

C.丁和甲D.丙和乙

20.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

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不显著,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显著,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不显著,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显著,缺第3条

21.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如果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

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

22.如下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适宜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23.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24.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间期

,DNA复制含量加倍

B.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C.末期,出现细胞板

D.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25.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被32P标记的染色单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40、后期20和40B.中期20和20、后期20和0

C.中期20和20、后期20和40D.中期20和20、后期20和20

26.“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细胞核体积缩小B.细胞内水分减少

C.酶的活性降低D.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2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B.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28.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少,细胞中核糖体多B.癌细胞分裂速度快,无分裂间期

C.病毒不能诱发细胞癌变D.癌细胞核中DNA含量多于正常的细胞

29.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30.右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

B.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

C.图解可说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图中的3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基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

3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3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

B.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细胞周期的间期

C.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但细胞内仍能进行转录和翻译活动

D.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

33.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4.在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伴随在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下图中最可能的是

35.下面是关于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

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几率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配子彼此结合的几率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3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点,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有36个着丝点B.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染色体8条,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4个四分体

C.除了生殖细胞外,能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D.一个基因型为AaX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

37.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38.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来源是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绝大多数来自父方

C.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D.绝大多数来自母方

39.正常雄性果蝇某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

A.4种B.5种C.8种D.16种

40.如下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图乙中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

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41.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

上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将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

B.若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

C.若上图是该生物的某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则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D.若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42.遗传学上,将某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现象,称为染色体易位,某雌性动物幼年时期,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其卵巢细胞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易位,若该雌性动物生长至繁殖季节,且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并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则其产生的异常卵细胞所占比例为

A.

B.

C.

D.1

43.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44.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45.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致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46.在显微镜下观察以下各种组织切片,看到某一切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该组织体细胞的两倍,有的是正常细胞的一半,不可能的切片是

A.卵巢切片B.精巢切片C.子房切片D.输卵管壁切片

47.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B.1∶8C.1∶2D.2∶1

48.低磷酸脂酶症是一种遗传病。

一对夫妇均表现正常,妻子的父母均表现正常,但有一个患有低磷酸脂酶症的妹妹。

丈夫的父亲完全正常,母亲是携带者。

这对夫妇生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小孩,该小孩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D.

4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子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

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50.下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子的概率是

C.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D.12号是患者的概率是0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51.(7分)科学家们根据细胞代谢情况将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

分裂期记作M期。

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下表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

小时)。

根据有关数据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种生物的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并注明G1、S、

G2、M期各期名称(假设体细胞DNA相对含量为2C)。

(2)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

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3)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

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

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

(4)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

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后可出现的情况是下列(只有一项正确)。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黑白

52.(8分)暑假期间,生物组老师们从衡水湖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

所用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

将它们分别

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由a→e逐渐加强)。

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4mg/L的原因。

该瓶中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O2量为mg/L•24h。

(2)当该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mg/L•24h。

光照强度至少为klx时,该水层产氧量维持生物耗氧量所需。

(3)若将a光照下的白瓶置于d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瓶中植物细胞中的三碳化合物和五

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为:

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

(4)该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池塘各深度群落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若某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表分析,该池塘生物一昼夜生产氧气mg/L,消耗氧气mg/L。

53.(6分)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

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

(2)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丙所示细胞有对同源染色体。

(3)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填编号)。

该生物体内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细胞名称是。

54.(7分)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

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

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可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也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2)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

与正常的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填编号)。

代谢途径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重要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

(3)癌细胞的形成是由于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导致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

(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4)为进一步研究癌变机理而对癌细胞进行培养,如果开始时单位体积培养液中有100个癌细胞,经过24小时的培养并将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在相同单位体积的培养液中检测到64个癌细胞,那么该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

55.(12分)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

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

B1、B2、B3、b。

B1基因对B2、B3、b为显性,B2基因对B3、b为显性,B3对b为显性。

基因系列在决定家兔毛皮颜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兔毛皮颜色的基因型共有种,其中纯合子有种。

(2)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

青旗拉=1∶1,则两只亲本兔

的基因型分别为:

雄兔、雌兔。

(3)基因型为B1B2的雌雄兔交配,子代中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让子代中的全色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

喜马拉扬雄兔

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