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411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

《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世家 原文翻译Word文件下载.docx

饘于是(15),粥于是,以餬余口(16)。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17)必有达者(18)。

今孔丘年少好礼(19)其达者欤?

吾即没(20),若必师之(21)。

”及釐子卒(22),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23)。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立。

①要绖:

古代丧服中的麻腰带。

要,通“腰”。

②飨:

用酒食款待人。

③绌:

通“黜”,排除,贬退。

④病且死:

病重将要死。

且,将要,将近。

⑤诫:

嘱告。

嗣:

继承人,此指儿子。

⑥灭于宋:

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为华督所杀,其子防叔奔鲁,故云灭于宋。

⑦孔子远祖弗父何为宋襄公之子,依礼法当为宋国嗣君,但其让位于弟弟,即后来的宋厉公。

⑧佐:

辅助。

⑨三命:

指三次加官晋爵。

兹益:

更加。

⑩鼎铭:

鼎上所铸的文字。

(11)偻:

曲背,引申为弯腰鞠躬。

(12)伛:

义同“偻”。

(13)循墙:

挨着墙。

循,沿着。

(14)侮:

欺侮。

(15)饘(zhān,沾):

稠粥。

于是:

在这个鼎中。

(16)用饘、粥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

表示过俭朴的生活。

(17)当世:

指做国君。

(18)达者:

显贵的人。

(19)好:

喜欢。

(20)即没:

如果死了。

(21)若:

你,指孟懿子。

师之:

以他为师。

(22)卒:

死。

(23)南宫敬波与孟懿子同为孟釐子之子,此处不应更言“鲁人”。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

“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人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

“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灭败。

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

到他的另一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铭文说:

'

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

走路时顺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

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

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

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

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

这一年,季武子死了,由平子继承了卿位。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

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③。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④,斥乎齐⑤,逐乎宋、卫⑥,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⑧,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①尝:

曾经。

史:

一作“委吏”,古代管理仓库的小官。

②料:

计算。

量:

量具。

平:

公平,精确。

③司职使:

管理牧场的小官吏。

畜蕃息:

牲畜殖兴旺。

④司空:

官名。

周代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的官,为六卿之一。

⑤已而:

不久,后来。

⑥乎:

于,在。

⑦于是:

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反:

通‚返‛。

⑧有,即“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

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①:

“请与孔子适周②。

”鲁君与之一乘车③,两马,一竖子俱④,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⑤,送子以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⑥,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⑦。

①鲁君:

指鲁国国昭公。

②适:

往,到。

③乘:

辆。

④竖子:

童仆。

俱:

一起。

⑤窃:

自谦之词,冒充。

⑥毋以有己:

忘掉自己。

⑦稍渐渐。

益进:

增多。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

“请您允许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

“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

‘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①,东伐诸侯;

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②;

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

附于晋则楚来伐;

不备于齐③,齐师侵鲁。

①六卿擅权:

指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六个大臣把持国政。

参见卷三十九《晋世家》。

②陵轹:

同“凌轹”,欺压。

中国:

此指中原地区。

③备:

防备。

在这个时候,晋平公淫乱无道,韩、赵、魏、中行、范、智氏六家大臣把持国政,不断出兵攻打东边的诸侯国,楚灵王军事实力强大,也《时常》侵犯中原各国;

齐是大国且又靠近鲁国.鲁国既小又弱,归附楚国就惹怒晋国;

归附晋国则招来楚国来讨伐;

对于齐国,如果奉事不周到,齐国的军队就侵犯鲁国.

鲁昭公之二十年①,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

“昔秦穆公国小处辟②,其霸何也?

”对曰:

“秦,国虽小,其志大;

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④,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⑤,霸小矣。

”景公说⑥。

①公元前522年。

②辟:

同“僻”,偏僻。

③身举:

亲自推荐。

五羖(gǔ,古)指五羖大夫百里奚。

百里奚原为虞国人,晋虞,为晋所俘,作为陪嫁臣随秦穆公夫人即晋公子夷吾的姐姐入秦,后逃离秦国,在宛地被楚国人捉住,秦穆公以贤,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任为大夫,故云。

事详见卷五《秦本纪》。

羖黑色公羊。

④累绁:

(xiè

谢):

同“缧绁”,绑人用的绳索,引申为拘禁。

⑤王:

统治天下。

⑥说:

“同“悦”。

高兴。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齐景公和晏婴来鲁国,景公问孔子:

“以前秦穆公国家小,地方又偏僻,为什么能称霸呢?

”孔子回答说:

“秦国虽然小,但其志向远大;

地方虽偏僻,但行为正直.从监狱中启用百里奚,并授予大夫爵位,和他谈论了三天,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秦国这样就是称王也可以,称霸还算小的了.”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故得罪鲁昭公①,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②,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③。

其后顷之④,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⑤,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⑥,闻《韶》音⑦,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⑧。

①据《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季平子与郈昭伯因鸡斗仇,郈昭伯就劝鲁昭公讨伐季平子。

②孟氏:

即孟孙氏。

③处:

安置。

④顷之:

不久。

⑤家臣:

卿大夫的幕僚、私臣。

⑥太师:

乐官。

语乐:

谈论音乐。

⑦《韶》:

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作。

⑧称:

赞扬。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郦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

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干侯。

此后不久,鲁国大乱。

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

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①。

”景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②,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

晏婴进曰: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③;

倨傲自顺④,不可以为下;

崇丧遂哀⑤,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

自大贤之息⑥,周室既衰,乐缺有间⑦。

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⑧,趋详之节⑨,累世不能学⑩,当年不能究其礼(11)。

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12)。

”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

异日,景公止孔子曰:

“奉子以季氏,吾不能(13)。

”以季、孟之间待之(14)。

齐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

“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15),反乎鲁。

①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国要像国君的样子,大臣要像大臣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上下各守秩序政治就可以走上轨道了。

②信:

的确。

③滑稽:

谓能言善辩,巧嘴滑舌。

轨法:

遵守法规。

④居傲自顺:

傲慢不恭,自以为是。

⑤崇丧遂哀:

重礼丧葬,长期不止。

遂,通“久”。

⑥大贤:

指文王、周公等人。

息:

灭。

⑦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礼崩乐坏已经很久了。

⑧使上下朝的礼节繁琐。

⑨趋:

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详:

审慎。

⑩累世:

几代。

(11)当年:

毕生。

(12)先:

导引。

细民:

小民百姓(13)奉:

进献。

(14)季、孟之间:

指上卿和下卿之间。

季孙氏当时为上卿,孟孙氏为下卿。

(15)遂:

于是。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景公说:

“讲得好啊!

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下去呢!

”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

“为政在于节约财物。

”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

晏婴进言说:

“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

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

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

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

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

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

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

”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

有一天,齐景公挽留孔子说:

“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我不能做到。

”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接待孔子。

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

齐景公说:

“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孔子就上路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卒于乾侯,定公立。

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①,中若羊②,问仲尼云“得狗”③。

仲尼曰:

“以丘所闻,羊也。

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④,水之怪龙、罔象⑤,土之怪坟羊⑥。

①穿井:

打井。

缶:

一种肚大口小的瓦器。

②《索隐》引《家语》云:

“桓子穿井于费,得物如土缶,中有羊焉。

”若,好像。

③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询问孔子时谎称得到的是羊,以看其是否博学多闻。

④夔: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动物,只有一足。

罔阆(là

ng,浪):

同“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精怪。

⑤罔象:

古代传话中的水精怪。

⑥坟羊:

据《集解》说,是一种雌雄未成的怪手。

又称土精。

孔子四十二岁那年,鲁昭公死在齐国的乾侯,鲁定公继位。

定公继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死了,季恒子继立为上卿。

季桓子气掘井时掘得一个腹大口小的陶器,里面有个像羊的东西,告诉孔子时却谎称“得到一只狗”。

孔子说:

“据我所知,那里面是羊。

我听说,山林中的怪物是一种叫‘夔’的单足兽和会学人声的山精‘罔阆’,水中的怪物是神龙和叫‘罔象’的水怪,泥土中的怪物是一种雌雄未明的‘坟羊’。

吴伐越,堕稽①得骨节专车②。

吴使使问仲尼:

“骨何者最大?

”仲尼曰:

“禹致群神于会稽山③,防氏后至④,禹杀而戮之⑤,其节专车,此为大矣。

”吴客曰:

“谁为神?

“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⑥,其实为神⑦,社稷为公侯⑧,皆属于王者。

”客曰:

“防何守?

“江罔氏之守封、禺之山⑨,为釐姓。

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

“人长几何?

“僬侥氏三尺⑩,短之至也。

长者不过十之(11),数之极也。

”于是吴客曰:

“善哉圣人!

①堕(huǐ,毁):

同“隳”,毁坏。

②谓一节骨头有一辆车长。

③:

召集。

④防氏:

部落首领。

⑤戮:

陈尸。

⑥纲纪:

法则,原则。

这里是造福的意思。

⑦守:

指监守山川按时祭祀的人。

神:

指神化了的部落首领。

⑧社稷:

指土地和谷物,此指守土神和谷神的人。

⑨汪罔氏:

上古部落名。

⑩僬侥氏:

古代传说中的矮人。

《列子·

汤问》:

“从中州以东四十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

”(11)十之:

指三尺的十倍,即三丈。

吴国攻打越国,把越国的国都会稽摧毁了,得到一节骨头,有一辆车长。

吴国派使者来问孔子:

“什么骨头最大?

”孔子说:

“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迟到,大禹就把他杀死并陈尸示众,他的骨头一节就有一车长,这就是最大的骨头了。

”吴国的使者又问:

“那神又是谁呢?

“山川的神灵能兴云致雨足可造福天下,负责监守山川按时祭祀的就是神。

守土地和谷物的就是公侯,他们都隶属于王者”。

吴使又问:

“防风氏是监守什么的?

“汪罔氏的君长监守封山和禺山一带的祭祀,是釐姓。

在虞、夏、商三叫汪罔,在周叫长翟,现在叫做大人。

”吴使问:

“人的身高有多少?

“僬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了;

高的不过三丈,数得上是最高的了。

”吴国使者听了之后说:

“了不起呀圣人!

桓子臣曰仲梁怀①,与阳虎有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

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

桓子怒,阳虎因桓子,与盟而之③。

阳虎由此益轻季氏。

季氏亦僭于公室④,陪臣执国政⑤,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

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⑥,弟子弥众⑦,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①嬖臣:

宠幸之臣。

②隙:

裂痕。

③(shì

,释):

通“释”,释放。

④僭:

超越本分。

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礼仪、器物。

⑤陪臣:

诸侯国的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此指季氏。

⑥《诗》:

指《诗经》。

《书》:

指《书经》,又称《尚书》。

《礼》:

指《周礼》、《仪礼》、《礼记》,全称《三礼》。

⑦弥:

季桓子的宠臣叫仲梁怀,和阳虎有怨恨。

阳虎打算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阻止他。

那年秋季,仲梁怀越来越骄横,阳虎拘捕了仲梁怀。

季桓子发怒,阳虎乘机囚禁季桓子,和他订立盟约然后释放他。

阳虎从此越发看不起季氏。

季氏自己也僭越礼法凌驾于公室之上,大夫执掌国政,因此鲁国从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礼法背离正道。

所以孔子不做官,隐退下来整理《诗》、《书》、《礼》、《乐》,弟子更加众多,纷纷从远方到达,无不接受孔子传授的学业。

定公八年①,公册不狃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②,更立庶孽阳虎素所善者③,遂执季桓子。

桓子诈之,得脱。

定公九年,旭虎不胜,奔于齐。

是时孔子年五十。

①公元前502年。

②三桓:

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因都是鲁桓公之后,故称“三桓”。

适(dí

,嫡):

同:

“嫡”。

指正妻所生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③庶孽:

妾所生的儿子。

鲁定公八年,公山不狃在季氏手下不得志,利用阳虎作乱,准备废黜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的嫡长继承人,另立阳虎平素所亲善的其它庶子,于是拘捕季桓子。

季桓子设诈骗过阳虎,得以脱身。

鲁定公九年,阳虎交战没有取胜,逃奔到齐国。

这时孔子年纪五十岁。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①,使人召孔子。

孔子循道弥久,温瘟无所试②,莫能己用③,曰:

“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④!

”欲往。

子路不说,止孔子。

孔子曰:

“夫召我者岂徒哉⑤?

如用我,为东周乎⑥!

”然亦卒不行。

①畔:

通“叛”。

反叛。

②温温:

柔和的样子。

一说同“蕴蕴”,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③己用:

任用自己。

④傥:

义同“倘”。

或许。

庶几:

差不多。

⑤徒:

白费,空。

⑥这句的意思是说,在东方建立一个像周那样的王朝。

公山不狃利用费邑反叛季氏,派人征召孔子。

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处处受压抑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没人能任用自己,说:

“周文王、周武王起于丰、镐之地而称王天下,如今费邑尽管小,但或许有希望吧!

”打算前往。

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

“他们召请我,岂能徒劳无益呢?

如果任用我,我将在东方复兴周道!

”然而结果没有成行。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①。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②。

①则:

效法。

②孔子由中都宰为司空、大司寇不在一年内,此处谓在一年,误。

此后,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经过一年的时间,四处都来效法他。

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①,及齐平②。

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

“鲁用孔丘,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③,会于夹谷。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④。

孔子摄相事⑤,曰:

“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奢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⑥。

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

“诺。

”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⑦,土阶三等⑧,以会遇之礼相见⑨,揖让而登⑩。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11):

“请奏四方之乐(12)。

”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13)。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14),不尽一等(15),举袂而言曰(16):

“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

请命有司!

”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

景公心怍(17),麾而去之(18)。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

“请奏宫中之乐。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19)。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不等,曰:

“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

”有司加法焉(20),手足处(21)。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群臣曰:

“鲁以君子之道辅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

”有司进对曰:

“君子有过则谢以质(22),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若悼之(23),则谢以质。

”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①公元前500年。

②平:

和好。

③好会:

和好的会盟。

④好往:

毫无戒备地前往赴会。

⑤摄理。

相:

此指主持会议的司仪。

⑥具:

备。

以:

而。

⑦坛:

以土所筑的高台,用于祭祀、朝会及盟誓等。

位:

指坛上的席位。

⑧土阶三等:

登坛的土台阶只有三级。

⑨会遇之礼:

指国君相会时的一种简略礼节。

⑩揖:

拱手为礼。

让:

谦让。

(11)有司:

主管官员。

(12)四方之乐:

指边地少数民族的舞乐。

(13)旍(jīng,精):

同“旌”,古代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用以指挥或开道。

袯(fú

,弗):

一种粗糙实的衣服。

(14)历阶而登:

指一步一阶地往台上走。

按照古代礼法规定,登台阶时每上一级,要等双足取齐,然后才能登另一级台阶。

如一只脚踏上第一级,另一只脚直接踏上第二级,就叫做“历阶”。

孔子因紧急,不顾忌礼节,就历阶而登了。

(15)不尽一等:

还有一级台阶没有上。

(16)袂(mè

i,昧):

衣袖。

(17)怍:

惭愧(18)麾:

指挥。

(19)优倡:

表演乐舞的艺人。

侏儒:

身材敌小的人。

古代常以侏儒为倡优艺人。

(20)加法:

依法处罚。

(21)手足异处:

指腰斩。

(22)质:

指具体实在的东西。

(23)悼:

痛心,悔愧。

鲁定公十年春季,鲁国与齐国和好。

夏季,齐国大夫黎锄对齐景公说:

“鲁国任用孔丘,这形势就会危及齐国。

”于是齐国派出使者告知鲁定公举行友好会见,约定在夹谷会面。

鲁定公准备乘坐车辆友好前往。

孔子兼任盟会司仪之事,说:

“臣下听说有文事的话必须有武备,有武事的话必须有文备。

古代诸侯越出自己的疆界,必定配备文武官员作为随从。

请配备左、右司马。

”鲁定公说:

“好。

”配备了左、右司马。

到夹谷会见齐景公,在那里建筑盟坛,排定席位,修起土台阶三级,按诸侯间会遇之礼相见,鲁定公与齐景公互相作揖谦让而登坛。

宴饮献酬之礼完毕后,齐国官吏小步疾走进来说:

“请演奏四方的舞乐。

”齐景公说:

”于是莱夷乐人打着旌旗,挥舞羽毛、彩缯,手持矛戟剑盾,击鼓呼叫而到来,孔子快步上前,一步跨越一级台阶而往上登,离坛上还有一级台阶时,挥举长袖而说:

“我们两国的君主举行友好盟会,夷狄的舞乐为何在此!

请命令有关官员下令撤走。

”主管官员发令退下,但乐人不离去,左右的人看着晏子和齐景公。

景公内心有愧,挥手让他们离去。

过了一会儿,齐国的官吏小步疾走进来说:

“请演奏宫中的舞乐。

”艺人侏儒便演戏调笑而上前。

孔子又快步进去,一步跨越一级台阶而往上登,离坛上还有一级台阶时,说:

“百姓而胆敢蛊惑诸侯的,罪该诛杀!

请命令有关官员执行!

”有关官员施加刑法,艺人侏儒都被处以腰斩而手足分离。

齐景公恐惧而震动,知道理义不如鲁国,回国后大为惊恐,告诉他的群臣说:

“鲁国臣子用君子之道辅佐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只是用夷狄之道来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君,对这如何是好?

”有关官员上前回答说:

“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道歉,人有了过错则用花言巧语来道歉。

国君倘若真的对此感到恐惧,就用实际行动去道歉。

”于是齐景公便归还所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之田来认错道歉。

定公十三年夏①孔子言于定公曰:

“臣无藏甲②,大夫毋百雉之城③。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④。

于是叔孙氏先堕郈⑤。

季氏将堕费⑥,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

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⑦,登武子之台⑧。

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⑨。

孔子命中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⑩。

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二子奔齐,遂堕费。

将堕成(11)公敛处父谓孟孙曰:

“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

且成,孟氏之保鄣(12),无成是无孟氏也。

我将弗堕。

”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①公元前497年夏天。

②甲:

指武器。

③雉: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④三都:

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人封地的城邑。

⑤郈:

叔孙氏属地。

⑥费季孙氏属地。

⑦三子:

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

⑧武子:

指季孙宿。

⑨公侧:

鲁定公所登的台侧。

⑩北:

打了败仗往回跑。

(11)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