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323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docx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

第一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理想是指路明灯,每个人都有理想,人生也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

理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理想,是照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

有人说:

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

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

时代要求我们为了祖国的明天,扬起理想的风帆,行动起来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7个新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赞颂、指引、梦想、崛起、腾飞、此后、曾、夸”等常用词。

2、句型学习:

学习本课的“没有….就没有”“为…而….”“此后…”3个句型,要求能结合情境使用。

3、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课内自读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

4、学会真是交际,体会文中所述的“诚信”的价值。

能力训练点:

  1、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理想的含义以及从小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自己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重任,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第二、三课时学习课文;第四课时学习自读课文;第五课时真是交际。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重点词语,能运用常见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结合情景运用词语。

重点:

掌握词语,会读、会写、懂意思。

难点:

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词语。

教学过程

1.导入学习

理想是指路明灯。

每个人都有理想,老一代革命家周恩来少年时的理想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在学习课文中思考我们的的理想是什么?

怎样做才能实现理想?

先预习课文中的生词。

1.学生轮流读词语,讲意思,上黑板听写词语。

2.讲解重点词语

(1)帆:

①挂在船上的桅杆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

船帆,杨帆

②指有帆的船:

帆船

(2)赞颂(动词)称赞颂扬:

例:

人们赞颂着英雄的事迹。

同义词:

赞扬.

(3)旅途(名词)旅行途中:

如:

旅途愉快、旅途见闻

区别与“旅行”。

旅行:

为了游览、参观、办事等到外地去。

(4)指引(动词)指点引导。

如:

再大妈的指引下,我终于找到了古丽的家。

同义词:

指点

(5)曾:

表示以前经历过:

曾经。

多音词zeng之中间隔两代的亲属:

曾孙(孙子的儿子)曾祖(祖父的父亲)

(6)崛起(动词):

(山峰等)突起;兴起。

如:

太平军崛起于金田村。

(7)夸(动词):

夸奖;夸大。

如:

夸他做得好

(8)腾飞(动词)①上升到高空飞行。

如:

祖国腾飞②迅速向前发展:

本世纪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世界。

愿我们的国家早日腾飞。

同义词:

飞腾

3.学生齐读词语,加深掌握词语。

4.用学习的词语口头造句。

5.做课后练习;字词练习:

1-2题

小结并布置作业

作业:

1.每个词语抄写5遍。

2.预习课文。

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子。

重点: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得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难点:

懂得“为什么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

复习前课

1.全班同学听写词语;

2.写出以下词语的同义词

1.赞颂(赞美,赞扬)2.旅途(旅程行)3.指引(指点,引导)4.梦想(理想)5.满意(满足)6.美好(美妙)7.展翅(张翅)8.坚定(坚决,坚持)9.腾飞(飞腾)10.高速(飞速)

课文导入

我们今天学习的以“理想”为主题的课文,生动、细致的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少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也应像少年时的周恩来那样,为中华腾飞而读书。

请大家一起看课文。

(一)初学课文

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交流初读课文感受。

探索一

(1)谈一谈你对“扬起理想的风帆”的理解?

(2)为什么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3)校长听了周恩来的话为什么非常满意?

(4)为了祖国的腾飞,我们都要做些什么?

探索二

你对“理想”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现在有没有理想而努力奋斗呢?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个人读,分组读,全班读

(三)解难答疑

老师解释全班普遍不懂、不容易掌握的词语,句子。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全文线索: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能够指引前进方向——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祖国的巨变要求“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业:

1.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2.练习册第1页练习(1-----4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深学课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点:

1.联系课文描写故事情节,认真把握人物的特点,理顺课文的条理。

2.掌握课文的结构及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2.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目标:

懂得“理想是指路明灯,每个人都有理想,人生也因有了理想而精彩”这个道理。

重点:

.使学生懂得理想的含义以及从小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难点:

使学生懂得自己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重任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

深学课文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讨论

1)关于人生的意义,作者是怎样阐述的?

(有的人想当旅行者,走遍世界的山川大漠;有的人想当音乐家,赞颂美好的生活;有的人想当普通的教师,做传播知识、文明的使者……)

2)你是如何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的?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学习句型

“没有…就没有….”表示条件。

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让学生模仿造句巩固句型。

段意: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就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

第二段(3自然段)全班同学齐读,讨论一下问题:

●大家是如何回答校长的提问?

(为家父而读书)(周恩来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是什么时候参加革命运动的?

(他便参加到革命运动中,为中华崛起奋斗了一生。

句型学习

“为……而”句型。

“为….”表示原因、目的或动机。

,“而”后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如:

我们要为世界的和平而奋斗终身。

让学生模仿造句巩固句型。

段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

第三段(第4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完后讨论一下问题:

1.如今,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怎么样?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工业、农业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华民族腾飞了。

2.我们为了理想努力奋斗的目的是什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会做人,学好知识,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扬起理想的风帆。

句型学习

“为了”是介词,表示行为、动作的目的和动机。

如:

为了提高汉语水平,我经常读作文书。

让学生模仿造句巩固句型。

段意:

我们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说一说

1.为什么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2.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实现你的理想?

1.归纳文章的结构。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能够指引前进的方向——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这篇文章通过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的巨大变化,要求我们为了祖国的明天,扬起理想的风帆,行动起来。

德育教育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没有阳光的普照、生命的作用,地球就会变成石头。

对人类来说,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

理想能够培养有见地的想法和创新。

没有理想,就没有真正的动机和灵感,就不能用建设性和有意义的方式推动创新。

就是指每一个人首先必须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自我可行人生目标和要求,了实现这一个目标,时时刻刻都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讲,把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全部吸收、消化,并且要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面。

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拓展学习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张海迪。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陀思妥耶夫斯基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爱因斯坦

布置作业:

1.练习册:

第2页练习5---8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道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强化训练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训练。

选择本课的疑难知识点,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进行进一步转化成习惯和能力。

一、做练习做书上句子练习(用指定的词语改写句子);课文练习⑴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等内容进行强化。

二、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表演—听说训练

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和校长对话的场景,即文中的第三自然段。

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表演,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三、复述课文-----说的训练

1.方法和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互相补充完善,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班级汇报。

2.复述要点。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能够指引前进的方向—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本文中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四、小结与布置作业

通过的讨论,我们都认识了从小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也懂得了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

我们相信,只要怀着美好的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作业:

作文:

题目《我敬佩的一个人》。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让你敬佩的人。

他(她)长得什么样?

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写一写,让他(她)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自读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找出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掌握,同时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二、读的练习

自读课文要按一定的阅读要求进行阅读。

能说一口标准的汉语是我们的理想。

同学们在阅读中,注意发音正确,把握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

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习词语。

三、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不会读,不理解的词画出来。

四、讲解生词

1.滴水穿石:

同“水滴穿石”。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如:

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光滑:

物体表面平滑;不粗糙。

如:

用大理石做的桌面非常光滑。

同义词:

光溜反义词:

粗糙

3.圆润:

饱满而润泽。

常形容声音婉转好听。

如:

迪丽拜尔那圆润的歌声真好听。

反义词:

嘶哑

4.微不足道: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如:

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你不用放在心上。

同义词:

无足轻重反义词:

举足轻重

5.坚持以恒: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例:

努力学习,坚持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同义词:

坚持不渝

6.不懈:

不松懈。

如:

坚持不懈反义词:

松懈懈怠dai

7半途而废.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如:

你这样半途而废能办好什么事情?

同义词:

有始无终有头无尾反义词:

有始有终持之以恒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太极洞内因为有了石头而成了一大奇观。

(√)

2.水底的力量很大,所以滴穿了石头。

(×)

3.我们如果像水滴那样持之以恒,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

(√)

4.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因为要学医走了很多地方。

﹙√﹚

5.雨水不能把石头滴穿,是因为它的力量不够大。

﹙×﹚

六、在小组里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太极洞内一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么形成的?

2.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雨水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