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3118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

《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论第2卷Word格式.docx

的假定前提。

A

1、第一阶段:

G一W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1)G-WA和

Pm

Pm二者的质的区别和量的关系;

(2)货币资本G向生产资本P的转

化;

(3)货币的一般职能向资本职能的转化及其条件。

2、第二阶段:

W…P…W'

,生产资本的职能:

(1)生产阶段的内容

和特点;

(2)A和Pm结合的特殊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性

质;

(3)生产资本的构成和职能。

3、第三阶段:

W’一G’。

(1)对W'

的分析;

(2)对W’-G’

意义的分析:

影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生产规模的大小,关系资本各部

分的补偿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3)对G’的分析:

是已经实现的资

本,是资本关系没有概念的表现,是W'

实现的结果。

3、总循环:

G一W…P…W’一G’。

(1)总循环的公式和内容;

(2)总循环是产业资本的总循环;

正常的循环要求不停顿地运动,又

要求相对固定。

(3)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

明白表示生产目的,货币

表现为能生出货币的货币。

(4)总结:

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

环的最片面、最明显、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产业资本的一般的表现。

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

本章研究生产资本的循环,序言加4节。

第l节分析简单再生产,

第2一4节分析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

P…W’…G’—W…P,它表示再

生产,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也是M的周期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

假定前提:

M全部进入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1)生产资本的流通分为资本价值的流通和M的流通,它们都属

于普通商品流通:

(2)流通过程也分为两部分:

W’-G’和G-W,这两个过程都不

能停留,但停留的情形不一样。

(3)生产资本循环的详细公式:

P…W’(W一G一W)…P

(w-g-w)

(4)对流通中断的考察:

W'

的中断和危机的爆发,它不是

表现在消费需求的直接缩减上,而是表现在资本再生产的缩减上。

2、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1)生产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循环的条件;

(2)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

3、货币积累

(1)货币积累的必要性;

(2)货币积累的形式和性质:

贮藏货币和潜在资本。

4、准备金

(1)货币积累基金被当作准备金使用;

(2)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

P…W'

·

G-W…P(P'

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

本章研究商品资本的循环,包括三个问题:

1、商品资本循环的内容和公式:

(1)总公式:

一W…P…W’(W"

(2)商品资本循环不仅是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循环的产物,而且是

其前提。

2、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

(1)起点、通过点、终点都是W;

(2)起点的w'

是增长了的资本价值;

(3)流通中包含着两个对立阶段;

(4)包含着资本价值和m的流通,

包含着全部消费;

(5)包含着再生产过程,联系了两个生产过程。

3、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为社会总资本的循环:

(1)可视为单个资本的总和的运动形式;

(2)既包含生产资本的补偿,

又包含m的实现;

(3)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本章从总体上考察资本循环的三个公式,主要指明产业资本的

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资本正常循环所需要的条件以及资本循环

与一般商品流通的关系。

1、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1)三个循环的现实的统一;

(2)三个循环必须统一;

(3)三个循环

统一的条件:

依次相继和并列存在。

2、价值革命对三种循环的影响:

(1)资本只能理解为一种运动,它是在运动申保存并增殖;

(2)价值

革命对三种循环都会发生影响,或使资本游离,或使资本束缚。

3、资本循环与一般商品的流通的关系。

4、批判资产阶级学者以交易方式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错误观点。

5、商品资本的实现问题。

第五章流通时间

本章研究资本循环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资本循环的全部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

2、对生产时间的分析:

(1)劳动过程期间;

(2)非劳动时间;

(3)非劳

动时间对价值形成和增殖的影响。

3、对流通时间的分析:

(1)与生产时间相互排斥的关系;

(2)流通时

间的两部分;

(3)流通时间的绝对界限。

第六章流通费用

本章研究流通费用,分为三节

1、纯粹的流通费用:

(1)定义;

(2)内容。

2、保管费用;

3、运输费用;

2、3均属生产性流通费用。

本篇重点问题归结;

1、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内容和条件。

2、产业资本循环的流通时间和费用。

其他重要观点和原理:

1、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是社会结构区分为

不同经济时期的标志。

(P44并参看第l卷P204、244)

2、流通及其速度影响再生产的命运及其规模。

(P48)

3、关于生产过剩危机的论述。

(P89)

4、簿记(经济统计和核算)的重要性(P152)

第二篇资本周转

本篇研究资本周转,以生产资本为对象,重在揭示资本运动速度

对价值增殖的意义,并分析研究如何加速资本周转。

本篇共11章,第7章作为导论;

第8一14章,分析影响资本周

转速度的各种因素;

第15一17章,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和

m生产、实现的影响。

第七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本章分析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是预付的资本价值的周转:

(1)资本价值以一定形式

预付,又回到同一形式,具有自身的同一性;

(2)三种循环中货币资本

和生产资本都是以价值预付开始,这里以生产资本的循环为研究对象。

2、资本周转的概念以及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计算。

第八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本章研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之一:

生产资本的构成。

第1节

分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形式区别,第2节分析固定资本的组成、补偿、修理和积累。

1、形式区别

(1)固定资本含义、特征、形成条件、独特的周转方式。

(2)流动资本含义和构成、原料、辅助材料的特点、劳动

力的特点。

(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2、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

补偿、修理和积累:

(1)固定资本的磨损:

有形损耗、无形损耗

(2)固定资本的更新:

局部更新中的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和内含

扩大再生产。

(3)固定资本的维持费用。

(4)固定资本的修理。

(5)折旧基金。

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本章研究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周转的周期:

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总周转是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2)不同部分的

周转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不同;

(3)必须将它们化为同一的货币形

式,使它们只有量的差别;

(4)总周转公式:

周转次数=(固定资本的年周转量十流动资本的年周转量)/预付总资本

2、周转的周期

(1)预付资本的价值周转与其实际再生产时间或各部分的现实周

转的时间相分离;

(2)周转的周期由固定资本的寿命或它的周转时间

决定。

3、固定资本周期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4、资本不同部分的实际差别和表面差别

第十、十一章关干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重农学派和亚当·

斯密李嘉图

这两章评述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1、重农学派(魁奈)把生产资本分为"

原预付"

和"

年预付"

资本,

以价值转移方式作为划分标准。

其局限是只承认农业劳动是生产劳

动,农业生产资本才有此划分。

2、亚当·

斯密把这一划分扩展到一切生产资本,但在划分标准上

有错误,以物的自然属性为标准,把流动资本与流通资本相混淆。

3、李嘉图把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分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的区分相混淆。

以物的耐久性作为划分标准。

第十二章劳动期间

从本章起到第14章,研究周转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章研究生产时间中劳动期间的影响。

1、劳动期间的差别和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1)劳动期间的含义;

(2)劳动期间的长短由产品的性质、规模和生产技术条件决定。

2、劳动期间对资本周转和资本预付量的影响:

(1)劳动期间的差

别必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2)劳动期间的差别在生产过程中断和受

到扰乱的情况下会造成不同后果;

(3)劳动期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流动

资本的预付量。

3、加速资本周转必须缩短劳动时间,这就需要增加预付资本。

第十三章生产时间

本章研究生产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和资本预付量的影响。

1、自然力作用时间的影响。

科技进步能缩短这一时间;

2、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的影响;

3、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存在差别的不同情况。

第十四章流通时间

本章研究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和资本预付量的影响。

1、出售时间:

(1)时间构成;

(2)影响因素:

距离、运输条件、

契约范围。

2、购买时间:

主要受距离远近和运输条件影响。

第十五章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从本章起研究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对m生产和实现的

影响,本章研究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分序言和5节,序言

和前4节都是分析周转时间的影响,第5节加上价格变化的因素进

一步考察。

序言:

(1)由于流通时间的存在,要使生产在流通期间也不中断,

要么缩小生产规模,要么追加资本;

(2)耍使生产正常进行,产业资本

必须将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本,一部分作为流通资本,这就要增加预付资本

的量。

第1一4节:

分别就劳动期间等于、大于及小于流通期间作考察,

然后得出结论。

第5节加上价格变动的因素进行考察,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价

格的变动,都会对资本预付量发生影响。

第十六章可变资本的周转

本章分析可变资本V的周转对m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第1节分析年剩余价值率M'

,揭示M与预付V的关系;

第2节分析

单个企业资本周转时间长短对预付V量的影响;

第3节从社会角度考察

V的周转。

1、M'

:

(1)M'

的概念;

(2)V周转与M'

的关系:

M'

=m’·

n;

(3)M'

与m'

n>1,则M'

>m'

n=1,则M'

=m'

n<1,,则M'

<m'

2、单个V的周转

3、从社会的角度考察V的周转:

(1)周转越快,预付时间越短,

预付量越少,M越大;

(P347-348)

(2)周转时间长短不同的部门应保持一定的比

例,能否保持合理的比例,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情况不同,

资本主义必然发生危机。

第十七章m的流通

本章研究资本周转速度对m流通的影响,着重说明m借以实现

的货币从何而来。

分序言和2节,序言说明资本周转速度对m流通

的影响;

第1节说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m的实现,货币从哪里来;

2节说明扩大再生产条件下m的实现,货币从哪里来。

货币一部分

来源于社会的贮藏货币,一部分来源于金银的生产或进口,一部分靠

发展信用制度来解决。

本篇重点问题归结:

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和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方法和途径。

其他重要观点:

1、关于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P191,并参看第l卷P443)

2、关于外延的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P192)

3、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有计划,按比例问题(P350,并参看

396一397)

4、关于折旧基金的性质和用途(P192,202一203)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本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单个资本周转的总和,也就是社

会资本的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规律,同时揭示出

一般的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本篇共4章,第18章导言,指明本篇的研究对象以及社会资本

再生产中货币资本的作用;

第19章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再生产

理论;

第20章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第21章分析社会资本扩

大再生产。

第十八章导言

本章分2节:

1、研究的对象

本篇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社会资本的

再生产过程是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社会总资本的运

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3)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包括:

资本家的生产

消费和工人个人的生活消费、商品资本的流通和m的流通,资本的流

通和一般商品的流通。

与以往研究对象的区别:

(1)第1卷研究再生产过程时对流通

过程作了抽象,只考察了流通中劳动力的买和卖;

(2)第2卷前2篇只

考察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这里研究的是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

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构成的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2、货币资本的作用

(1)在单个资本运动中,货币资本是运动的起点和第一推动力,为

保持运动的连续性,必须不断以货币形式预付,使之具有持续的动力。

(2)在社会资本运动中,货币仍是资本运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

动力,但资本执行职能的范围、生产规模的大小,并不由货币资本的

大小决定。

有8个方面的原因:

①剥削从外延和内含上的加强;

②加

强对自然物的利用;

③劳动资料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强度的加强;

④自然物利用方法和科学的进步;

⑤劳动的社会结合和劳动力熟练

程度的提高;

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⑦劳动组织的改进和资本的集

中;

⑧缩短资本周转时间。

因此,资本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和产品形成

要素的作用大小是可以伸缩、可以变化的。

(3)周转时间较长的生产过程需要较多的预付货币,但信用制度、

股份公司打破了单个资本的数量限制。

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本章评介前人的再生产理论。

1、重农学派:

魁奈的《经济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

理解,对m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但局限于农业生产领域,

没有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

斯密的进步在于区分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又把它绝对化。

斯密:

斯密教条认为W=V十M=工资十利润十地租,

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把年产品价值与年价值产品等同,把收入看成

商品价值的源泉,所以无法对再生产得出正确认识。

3、以后的经济学家把斯密教条变成正统信条,没能前进半步。

第二十章简单生产

本章研究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如何进行,揭示社会资本再

生产的一般规律,分为13节。

重点是1一4节、7一8节和第11节。

1、问题的提出

本节论述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目的、核心问题和研究

范围:

(1)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既包括补偿不变资本的产品,

也包括消费基金;

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

(2)研究的目的

是弄清总产品的每一部分如何实现,认识社会再生产的条件;

(3)研究

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

补偿;

(4)首先在简单再生产的范围内研究。

它是扩大再生产的一部

分和一个现实的因素。

2、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

本节提出研究简单再生产的理论前提、基本交换关系和假定条

件:

(1)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从而社会再生产从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

类,从价值上分为三部分;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数学模型、假定

条件;

(3)三种基本的交换关系。

3、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

Ⅰ(V+M)=ⅡC。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4、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

(1)第Ⅱ部类内部两大副类的划分:

必要消费资料和奢侈消费资

料;

(2)结论:

l(V+m)=Ⅱc,全部交换关系:

Ⅰ4000C+1000V+(600+400)M=6000

Ⅱa1600C+400V+(240+160)M=2400

Ⅱb400C+100V+(60+40)M=600

5、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关系

本节通过分析两大部类及分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考察货币回

流的两种形式,指明产业资本家为了实现m必须预付货币投入流通,

货币预付成为起点。

同时产业资本家也从社会其他成员那里得到了

投入流通的货币。

6、第l部类的不变资本

本节分别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不同角度考察不变资本的流通。

7、两个部类的V和M

本节指明Ⅱ(c+v+m)=I(v+m)+Ⅱ(v+m),也就是第Ⅱ部类年产

品总价值等于社会当年生产的全部新价值。

但这些新价值并不全是第

Ⅱ部类创造的,lc和Ⅱc的价值只是再现和转移。

但如果没有Ic和

Ⅱc的参加,生产就不能进行。

8、两个部类的C

本节指明Ⅰc+Ⅱc是全部社会产品价值中Pm或C的价值的再

现,要求l(c+v+m)=Ⅱc。

9、10、(略)

11、固定资本的补偿

本节指明发生在1c和Ⅱc范围内的固定资本的补偿,是通过磨

损而转移成折旧基金,变成货币贮藏,等到它需要更新时才作为资本

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是在不同的资本家之间交替进行的。

一年中需

要更新的固定资本的总额必须等于一年中贮藏的折旧基金的总额,

否则简单再生产就不能实现,出现危机。

这时,对外贸易能起一定的

补救作用,但也会把矛盾推向世界范围。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通

过生产的相对过剩来补救,过剩在资本主义生产下是祸害,在社会主

义条件下它是"

社会对它本身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控

制。

(P527)

12、13、(略)

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本章分析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

题,进一步揭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有前言和4节。

前言

指明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前提条件,第1-2节分析两大部类的积

累,第3节说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4节对扩大再生产的货币

流通作补充说明。

前言:

通过分析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如何进行的指明了扩大再生产所

需要的条件:

(1)货币资本的积累要达到一定数量;

(2)这些货币要能买

到生产要素。

为此,就要分析两大部类的积累。

1、第l部类的积累

(1)货币贮藏。

这一小节指出,第l部类的资本家由于生产周期

不同,有的在追加不变资本,扩大再生产,有的则从事货币贮藏。

用制度使货币贮藏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

但货币

能不能买到生产要素,两者的平衡是偶然的,在自发的生产中使再生

产正常进行的可能性与危机的可能性同样多。

(2)追加的不变资本:

这一小节的分析指出追加的不变资本来源

于剩余产品,它是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一国生产资本越多,劳动

生产力、技术手段越发展,剩余产品量越大,转化为潜在的量也绝对增

大,资本的分裂即更迅速地投入另一个新的独立企业就更容易。

(3)追加的可变资本。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总是准备好的。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主要取决于资本的扩大。

2、第Ⅱ部类的积累

本节指出,要扩大再生产,第Ⅱ部类也必须积累,简单再生产时

互相交换的数量比例关系不再适用,要适应第I部类要素组合的变

化,相应地进行变化,否则不可能实现生产的扩大。

3、用公式来说明积累

本节论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前言部分说

明要扩大再生产,原数学模型中的年产品要重新组合,只有I(V+M)>ⅡC才能实现扩大再生产。

(1)第一例:

阐述扩大再生产的一般原理

Ⅰ4000C+1000V+1000M=6000

起点:

Ⅱ1500C+750V+750M=3000

积累:

Ⅰ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

Ⅱ1500C+100⊿C+750V+50⊿V+600M/X=3000

第二年生产的扩大:

Ⅰ4400C+1100V+1100M=6600

Ⅱ1600C+800V+800M=3200

通过该例我们得出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l(v+m))>ⅡC,三

种交换关系及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

I(v+⊿v+m/x)=Ⅱ(c+⊿c)

Ⅱ(c+v+m)=Ⅰ(v+⊿v+m/x)+Ⅱ(v+⊿v+m/x)

Ⅰ(c+v+m)=Ⅰ(c+⊿c)+Ⅱ(c+⊿c)

(2)第二例:

资本构成提高情况下的扩大再生产

前提条件仍是l(v+m))>ⅡC,实现条件:

I(v+m)=ⅡC+Ⅰ⊿c

+Ⅱ⊿c。

因为还要追加消费料,所以还需要第二个前提条件:

Ⅱ(c+m-m/x))>l(v+m/x)

由此推出第二个实现条件:

Ⅱ(c+m-m/x)=l(v+m/x)+l⊿v+Ⅱ⊿v

4、补充说明:

主要说明第Ⅱ部类积累货币资金的来源(略)

1、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保持平衡的

基本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2、预付货币资本量一定情况下再生产具有伸张力的理论及其现

实意义

1、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按比例规律(P396一397,并参看

P350)

2、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P438)

3、不变资本只转移价值不创造新价值(P475一478)

4、对外贸易对一国再生产的作用(P524一526)

5、生产相对过剩本身并不是祸害(P526一527)

6、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可能性与危机的可能性同样多(P558)

第2卷作业题:

1、流通和市场对于生产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流通和市场对于生产至关重要,虽然是生产决定流通和市场,但流通和市场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马克思指出:

流通的停顿必然导致生产的中断和危机的到来。

(P48、63、86、89)

现实意义:

(1)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

(2)我们已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变为需求不足的相对过剩经济,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是今后重点;

(3)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