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2336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

《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德修养讲义1文档格式.docx

6.教师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起着心理卫生工作者的作用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本质与构成

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本质与构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经济基础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的道德素质

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源所在。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和变化

(二)教师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

1.教师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

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时间中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

它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本质。

要实现以上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都正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教师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

人们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即教育劳动态度。

社会主义社会对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

(1)由主人翁责任感

(2)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3)由甘于吃苦的精神

3.教师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

职业劳动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它是维持职业活动的正常秩序、保证职业责任得以实现的重要措施,常常表现为规章、制度等形式。

职业纪律一经形成,就有很大的权威性和强制作用。

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是教师必须遵守不能违反的。

要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主要应做到:

(1)要具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3)在教师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6)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4.教师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它是从事职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职业工作者实现工作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应。

教师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应做到:

(1)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2)掌握教育规律

(3)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4)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5.教师职业作风

职业作风:

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它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年个,对职业劳动者的行为有极大影响。

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种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欣慰。

人民教师应树立的优良职业作风,主要有:

(1)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2)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3)忠诚坦白,平等待人

(4)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特点

(一)师德意识要求水准高

师德意识:

教师职业道德中对思想意识方面的要求,指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信念。

(二)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

(三)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意义

一、加强教师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也反映了广大教师对美的心灵自觉追求

(三)是教师职业劳动的需要

教师劳动是以人为劳动对象,以传递知识信息为主要劳动手段,以合格人才为产品的一种特殊劳动。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一)在思想上,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在能力上,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高超的教育、教学技术

(三)就职业道德情感而言,教师应当具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深厚职业情感

第四节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一、情感性,教师具有足够的爱,这种爱是博爱

爱孩子,是幼儿教师的天职,是幼儿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

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金钥匙。

二、保教结合,掌握特点

三、艺术性与创新性

四、活动性

五、完美性

幼儿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很大的主体性,儿童的智能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模仿、感染而获得的。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内容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建立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调节、指导和评价教育工作者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

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调整教师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社会道德最根本的标志。

二、确立教师职业基本原则的依据

(一)符合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需要

(二)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并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有导向和约束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与价值导向。

(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结合

(四)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

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2.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注意:

纠正两种错误观点

三、教育人道主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

尊重人、关心人、同仇视人民的邪恶势力做斗争。

教育人道主义:

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

它调整教育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为这些关系制定原则和规范。

它规定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全方位有效的协调、处理好教育过程中各种对象之间的关系,尊重和关心这些对象的价值,并努力使这些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教育人道主义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1.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人来对待

2.要勇于在学生面前解剖自己,向教育对象学习,教学相长

3.与其他教育者相互尊重,真诚合作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1997年8越7日,国家教委和中国教育工会联合发出通知,重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三、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四、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五、团结协作,共同育人

六、文明礼貌,注重礼仪

一、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一)依法执教:

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

1.依法执教对教师的要求:

(1)心中有法,从教育内容、方法到手段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2)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2.教师要做到依法执教,就必须:

(1)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教师道德修养最根本的思想基础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4)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二)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

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准则,就是不收受不义之财,不贪占公物和他人之物,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

教师要廉洁从教,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廉洁自律,不坠入世俗污秽之中

2.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

3.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4.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

公正从教: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地性别、民族、智能差异、家庭状况、学生及家长对自己的感情差别等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情感模式。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我国传统的教师道德规范

必须注意:

1.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

3.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一)爱岗敬业——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热爱教育事业

2.献身教育事业

3.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的基础和前提

(二)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可靠保障

严谨治学:

一是指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

二是指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研究。

1.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2.实事求是,务实求真

3.勇于探索创新

4.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本身向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一)热爱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具有职业性、无私性、原则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1.热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

(1)在政治思想方面关心学生

(2)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关心学生

(3)在身心方面关心学生

(4)了解和信任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5)爱护每一个学生

2.热爱学生,要平等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

(2)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3)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教书育人

1.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对“教书”的新要求

(1)要向学生传授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2)要向学生全面传授德、智、体、美、劳德知识

(3)要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

(4)要培养学生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素质教育对于人的新要求

(1)必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江泽民在1999年6月第三次全教会上提出:

思想政治素质和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2)培养良好的创新品质

(3)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个“面向”

(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

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教师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要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道德关系,具体应做到:

1.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2.教师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3.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

(二)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协作

1.对学习领导干部的要求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领导干部与教师之间新型平等的关系

(2)要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3)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4)要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力,克服独断专行的作风,充分发扬民主

2.对教师的道德要求

(1)要服从领导,支持领导的工作,忠于职守

(2)要位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3)要加强同学校领导的联系和交流

(三)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作

1.尊重家长,对学生负责

2.加强联系,协调教育

3.协助家长搞好家庭教育

(四)教师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协作

文明礼貌是教师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的突出标志。

第三节贯彻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生活中的渗透

二、教学中的渗透

三、活动中的渗透

四、管理中的渗透

第三章幼儿园师幼的伦理关系

第一节师幼之间的伦理关系

一、伦理的含义

“伦理”指道德的客观发着,具有某种可以进行客观讨论的规律性。

人的伦理,可以看作是人的道德性。

二、教师人际关系及师幼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理论最早由美国的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

广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信仰关系、文化关系和道德关系等各个方面。

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里关系。

教师人际关系:

教师与他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可分为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等方面。

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也是最能影响教师工作效率的一种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师幼关系体现在教育活动之中,反应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关系

师幼关系是通过多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具有互动性

师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三、师幼交往关系的特点

1.师幼交往具有相对稳定性

2.师幼交往具很强的规律性

3.师幼交往是互动的

4.师幼交往角色具有社会规定性

5.师幼交往具兼容性

6.师幼交往具教育性

7.师幼交往的高品位性

8.从社会大范围来看,师幼交往关系是平等的社会关系

9.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第二节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伦理道德

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伦理道德由教师幸福、教师公正、教师仁慈、教师义务和教师良心构成。

一、教师幸福

教师幸福:

也称教育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会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幸福感的特点:

(一)教师幸福的精神性——教师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

(二)教师幸福的关系性——给予与被给予性

1.教师的使命是给予而非索取

2.教师的幸福是给予的——教师的劳动成果必须建立在交流之上,必须通过对方才能肯定自身

(三)教师幸福的集体性——合作与共享性,超越性

(四)教师幸福的无限性——效果上,时间上,空间上无限

*教师对幸福感受与追求能力的培养要求:

1.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并与生命意义相联系

2.由较高的德行水平和人生境界

3.有自己对教育活动主体的实践能力

二、教师公正

教师公正:

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的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与同事、与学生等人际关系中。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

(一)教师公正的必要性

1.有利于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

2.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

3.有利于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4.有利于幼儿的道德成长

(二)教师公正的特点

1.教师公正的教育性

(1)教师公正行为的教育示范性

(2)教师公正调整的人际关系

2.教师公正的实质性

3.教师公正的主体自觉性

(三)教师公正的内容

教师公正既表现位对自己的公正,也表现在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等方面,更表现在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上。

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幼儿的公正。

——对象性公正

教师对幼儿的对象性公正最主要是做到:

1.平等对待幼儿

2.爱无差别,一视同仁

3.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5.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

●1959年,第14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保护儿童权利地国际性条约——《儿童权利宣言》。

●1989年,联大进一步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不仅是被保护的对象,而且是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

●《儿童权利公约》基本精神的四个原则:

(1)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任何涉及儿童的事情均以儿童利益为重

(2)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3)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

(4)无歧视原则

三、教师仁慈

(一)教师仁慈的特点

1.教师仁慈的教育性

(1)教育事业要求仁慈的德行

(2)教育事业规定仁慈的特质

2.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

3.教师仁慈的方法特性——教师仁慈的运用过程中讲求方法

(二)教师仁慈的内涵

1.教师仁慈表现在对幼儿无条件的爱心和高度宽容上

2.教师仁慈还集中在对幼儿成长的有效帮助上

(三)教师仁慈实现的主观条件

1.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2.拥有教育效能感——教育信心

3.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4.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

四、教师义务

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落实或践行教育公正与教育仁慈。

(一)教师劳动自由与道德义务

教师劳动自由是教师职业特性和意义所在,也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保证。

教师道德义务确立的意义和作用:

(1)可以减少教育活动中的冲突,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

(2)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

(4)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师格”

(二)教师道德义务的形态

教师道德义务包括一般道德义务与教育道德义务两个方面。

教育道德义务主要存在于教育行业道德体系之中。

教师道德义务还包括显见义务和实际义务。

一个真正懂得教育义务的教师,应当具有道德“综合判断”的能力,才能具体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义务。

(三)教师道德义务的践行

教师培养良好的道德义务感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

2.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

3.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

五、教师良心

良心:

是对道德义务的内心体认,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质。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指主体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教师的职业良心:

就是教育良心,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职业良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职业以及从事这一职业的主体自身价值的两个方面。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

主要内涵:

1.恪尽职守——反映了教师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

2.自觉工作——教师与自身

3.爱护学生——教师与学生

4.团结执教——教师与同事

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的特点:

1.层次性高

2.教育性强

(二)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与修养

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受社会生活及群体的影响,更受自身修养的制约。

教师良心修养的内容应该是社会理想、教育理想和教育信仰等方面的综合修养。

第三节教育过程中教育伦理关系的体现

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

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一)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就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直接地“教”和间接地“教”。

直接地“教”:

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地内容传递给幼儿。

在这样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是讲授者。

间接地“教”:

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幼儿活动地观察者、合作者、游戏伙伴、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教育影响力不直接由教师而是通过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幼儿。

在间接方式中,教师常以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为中介与幼儿相互作用。

(二)幼儿的“学”

幼儿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直接教的方式对应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间接教的方式对应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

二、促进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直接“教”时要注意的问题

1.变“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

2.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3.重视情感效应

4.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5.重视随机地“教”

6.直接教与间接教相结合

(三)间接“教”时要注意的问题

1.与直接教的方式相结合

2.正确的角色定位

在使用间接教的方式时,教师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必要时的帮助者。

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专业修养是教师正确把握自己角色的关键。

3.环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活动中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活动的形式、内容、材料的多样化,教师指导的个别化、个性化。

第四章教师的自我修养

第一节教师人格的自我完善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

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社会风尚的表征,是做人的根本。

教师人格:

指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

教师人格应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二、教师人格的特征

(一)教师思维能力的特征:

逻辑性和创造性

1.教师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

指在考察问题时,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推论中有充足的逻辑依据;

在提出问题时,明确而不含糊;

思考问题时,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确定性、无矛盾性、先后一贯性和论证的根据性。

教师思维的逻辑性表现在:

(1)教师有很好的思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