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217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

21中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开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2018-JKGHGH-070

课题名称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良好

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薛辉

所在单位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

填表日期2018年10月

 

开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直属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1)开题时间

2018年10月12日

(2)地点

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三楼会议室

(3)主持人

薛辉

(四)评议专家

李卫彬胡宏伟

(五)参与人员

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务主任孔令顺

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务副主任杜燕欣

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校团委书记黄于芬

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师刘影

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师张莉莉

开封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孙灿

2、开题报告要点:

题目、概念、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分工、进度、预期成果、拟创新点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题目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二)概念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周边各种市场的产生,不少本地村民用耕地建房出租,以明显低于市区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

这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文化底蕴薄弱,氛围不浓,很多家长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生:

本文的初中生指义务教育阶段六三制学段中的七年級、八年级、九年级阶段的学生。

即我校学生的构成。

四雅教育:

由我校校长杜强在结合我校生源实际情况基础上,联系学校特殊地理位置,提出的符合我校校情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即语言文雅、衣着洁雅、举止高雅、气质儒雅。

四雅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高尚追求,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文明礼仪的具体表现。

对一个人来说,则是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对学生的品质、语言、行为、仪表进行规范教育。

1.语言文雅

我们设定的教育实施目标是:

说话温和有礼貌,讲礼仪而不粗鄙。

2.举止高雅

我们设定的教育实施目标是:

人的行为动作高尚雅致,高超雅正,有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

3.衣着洁雅

我们设定的教育实施目标是:

穿着打扮干净整洁,洁净雅致,得体,与自身身份以及场合氮围相符合,是尊重他人的重要礼仪表现。

4.气质儒雅

我们设定的教育实施目标是: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人格魅力彰显,是长久的内

在修养平衡以及文化修养升华的结果。

 

(三)背景

城乡结合部是由城市与农村人口形成的城乡过渡区域,是城市和乡村的纽带。

复杂的生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多方原因使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不文明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区域,学生生源质量一般,但学校从未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想要探索出一条以德育促教学,以行为习惯促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路线。

初中阶段,学生慢慢步入人生的青春期初期,生理上和心理上有巨大变化,再加上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的环境与课业内容的变化,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关注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高的现实意义。

作为在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从教多年的教师,在校园里,会看到一些学生藐视社会公德,不尊重师长,不善待同学,出言不逊,举止粗俗,并时常因此而引发进一步的矛盾冲突。

不少学生既不懂得爱惜他人的劳动,也很少为他人着想,前面清扫,后面糟蹋的现象发生。

可见在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以“四雅教育”为依托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是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

(4)意义及价值

1.加强四雅教育,是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对人交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否立足的重要条件,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四雅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2.加强四雅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在校园里,会看到一些学生藐视社会公德,不尊重师长,不善待同学,出言不逊,举止粗鄙,并时常因此而引发进一步的冲突。

不少人既不懂得爱惜他人的劳动,也很少为他人着想,前面清扫,后面糟蹋,可见在学校开展四雅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3.加强四雅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需要。

我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开封市黄河中学,后来更名为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和滞后,一是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与热点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校园学习氛围不浓,距离“书香校园”、“儒雅校园”的目标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三是学生构成复杂,即有城镇居民子女,也有农村孩子,还有留守儿童和孤儿,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及品行存在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挖掘、提炼并重新定位新时期办学理念,科学规划学校发展蓝图,引领师生价值取向,将我校传统优势发展成为办学特色,是我校需要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的德育课题。

四雅教育办学理念:

2015年2月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由原第二十七中学党支部书记杜强同志任我校校长。

杜校长分析学校现状,提出以“儒雅教育”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形成“塑德启智,尊重个性,赏识进步,追求儒雅”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校训,其核心就是传统的中华儒雅文化和现代的时尚文明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四雅教育,最终形成我校具有个性化的办学特色。

4.加强四雅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我国是礼仪之邦,“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人在讲礼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儒雅,《汉语辞典》解释为两义:

一、学识深湛,二、气度温文尔雅。

其实,这两解也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文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

5.加强四雅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少小若天成,习惯自然。

”文明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一个民族良好形象的树立,都具有重要作用。

可见,做一个四雅学生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出于以上考虑,为了通过行之有效的描施,实实在在的开展研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良好的文明举止,特提出“四雅教育”作为学校的德育课题,并且认为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五)目标

l.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文明习惯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和不足。

2.探索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缺失的原因。

3.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四雅教育”培养方式和不良习惯的纠正方案。

如:

“四雅教育主题班会”“四雅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四雅教育表彰大会”等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4.结合社会、学校、家长的配合,共同促进城多乡结合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

把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生培养成“语言文雅、举止高雅、衣着洁雅、气质儒雅”内外兼修的小公民。

(六)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及校外活动等,探索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缺失的原因,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简单易行,操作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四雅学生文明举止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意识,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健康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分层次针对初中三个年级段学生的不同人格和不同行为习惯,分类别如语言、举止、衣着、气质四个方面,研究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养成方法和途径,研究研究探索出有针对性、普及型、适用性的,行之有效的“四雅文明举止养成”教育培养方式。

3.学校联系家庭,家庭联系社会,社会联系学校,让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四雅教育主题班会”、“四雅家长倡议书”、“小红帽校外社团活动”等,让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生体验、感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对其成长的重要性。

探究适合并能让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接受的不良习惯纠正方案。

从而把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培养成为“语言文雅、举止高雅、衣着洁雅、气质儒雅”内外兼修的小公民。

(七)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网络、翻阅书籍搜集、整理和分析在深入分析城乡结合部中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四雅”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了解“四雅”教育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加深对“四雅”教育的认识,分析比较后界定出“四雅”教育的内涵,并帮助本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和提供丰富的理论参考依据。

2.调查研究法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示范作用,收集学生间不雅行为,依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实施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进行详细统计和分析,得出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认识及危害,对“四雅”教育的涵义理解,对实施“四雅”教育的意义认识、对自身争当“四雅”美德少年的信心等。

3.实验研究法

在经过对“四雅”教育相关研究分析和相关理论学习后,设计符合中学生的“四雅”教育实践活动,采用日常观察与引导的实验方案,对学生的衣着、语言、举止等方面做探究实验。

4.实践研究法:

以宜传教育形式为主的方法有:

演讲法、图片展示法、手抄报评选法、黑板报评比法;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有:

参观法、示范法、陶治法等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有;借助校萌芽朗诵社团训练语言文雅、借助中学生行为规范训练衣着洁雅及举止高雅、借助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训练气质儒雅等;以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有:

每年一届“四雅”美德少年评选等。

(八)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指导小组:

孔令顺、薛辉

实施组长:

杜燕欣、黄于芬

实施成员:

刘影、张莉莉负责收集材料和数据;孙灿整合材料、文字;全体成员都将参与各种调查活动、收集资料和撰写材料等。

(九)课题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2018年9月-12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3)确定课题研究对象,明确小组分工;

(4)开展家庭、社区和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活动。

2.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

(1)组织学习交流,反思活动,修正方案,研讨;

(2)对城乡结合部学校情况进行调研,摸清目前学生的行为习惯基本情况,找到影响行为习惯的各种因素,并确定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3)对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控,使学校行为习惯教育成为有效德育。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建立家庭、社区与学校的学生联系,定期相互反馈学生的表现情况,使学生成为语言文雅、衣着洁雅、举止高雅、气质儒雅的四雅少年;

(4)定期召开课题会议,及时汇报教学研究活动开设情况,予以解决、突破,总结阶段性成果,编辑材料。

3.总结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2月):

进一步完善方案,总结研究成果,编写教育案例和研究报告,参加验收,申请结题。

(十)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

(1)参与研究课题的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汇集《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四雅教育”的培养方式研究》。

(2)撰写《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四雅教育”的培养方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3)请有关专家进行整改、鉴定、论证。

2.实践成果

(1)学生方面:

减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使学生能够逐渐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争当“四雅美德少年”,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身边的人。

(2)教师方面:

提高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