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2057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七、附件25

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锻炼效果的评价研究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刚要》指出: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各级各类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终身身体教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习惯并成为群众体育的骨干”。

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

“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指导和督促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对接。

由此可见,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高度强调学校应把体育锻炼纳入到体育的课程中去,以此来督促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

为此,探讨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效果评价的必要行和可行性以及构建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切实响应上述《纲要》中提出的要求,通过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效果,并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找出大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实现大学生的锻炼目标以及提高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丰富和发展评价的相关理论

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专门研究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并具体指出了评价具有如下的功能:

(1)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缺陷、矛盾和问题;

(2)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

(3)调控功能:

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得到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

(4)教学功能,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越”。

另外,著名的评价专家比贝(C.E.Beeby)首次提出“价值判断”的问题,他强调评价要对活动的价值作出判断,包括对活动目标本身作出判断,使评价活动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斯太克则认为:

“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为了使评价有利于服务对象,评价者就应该首先关注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兴趣和焦点”。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以“回应”服务对象为起点的评价模式,即评价界所称的“回应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于评价的这些功能,将之引入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之中,并结合体育的固有特点构建一套较完整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并通过实验和推广应用,可促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形成积极的主观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为高校监管和指导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和帮助。

(二)社会意义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体育教学以及课外锻炼指导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使他们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他们勇敢、刚毅、吃苦耐劳和随时准备为社会奉献一切的精神和道德情操。

但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各种挑战,这样一来,学生肩上的负担加重了,一方面,要求他们既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另一方面,还要有保持长时间进行紧张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因此,为了能有健康的体魄来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有些大学生就千方百计地挤时间去锻炼身体,有的甚至不顾违反作息制度与生活规律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盲目地进行自我锻炼,以图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机体工作能力的目的。

事实却恰恰相反,由于盲目锻炼,使得学生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锻炼目标,反而给身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不当的锻炼方式造成运动伤病的发生,进而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目前己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发展体能、增进健康的作用不是绝对的,不是任何形式、强度的的运动都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只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才真正有助于健康。

鉴于此,从学生的需要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制定是否合理,锻炼强度以及运动量是否适宜,锻炼行为和方法是否恰当,锻炼效果是否良好进行深度研究,构建适宜大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所需要的锻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式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现存问题以及效果评价的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现存问题的研究现状

1、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动机不纯的现象

何谓动机?

动机是指:

“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它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而体育动机则是指:

“引起和维持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它是在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内在需要以及体育运动参与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

根据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动因,可以将体育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前者是指产生于学生自身内在心理因素的体育动机,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完全是出于自身的需要、愿望和认知,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乐趣、刺激,满足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等;

而后者是指产生于学生自身之外的体育活动动因,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由于外界诱因或压力造成的,如希望得到表扬、奖励或避免受到惩罚等。

一般来说,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是由内、外部动机共同推动的,但在某一时刻是以一种动机为主的,而且内部动机往往能够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更深刻、更全面一的认识,将对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产生长期积极的影响。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它存在综合化、多元化的特点。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一种珍惜,即不仅把它作为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而且将体育视为愉悦身心的一种媒介或工具。

凭借体育锻炼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或者为了体育达标、减肥、缓解学习压力,也是一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之一。

而且男女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

男生主要是为了娱乐或消磨时间,而女生则更偏重于体育达标或者减肥。

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积极的,是为了满足自身身体健康和娱乐身心的需要,但不排除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仅仅为求体育达标或者避免惩罚才进行体育锻炼的。

也许短期内这些学生还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但一旦没有了外界的控制和约束力量,这些学生就可能再也不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了。

因此,应大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热情,端正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使学生养成真正喜欢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其进行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目的不明确的现象

有关目的的解释有三种:

“一是指purpose,aim、goal、objeetive;

二是指行动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或境界;

三是指奋斗的目标”。

而体育锻炼的目的则是指锻炼希望达到的结果。

这个目的应该是自我的、现实的和科学的。

明确锻炼的目的就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

目的明确,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强,创造力就大。

反之,如果一个人毫无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情,结果可能导致事倍功半、失败或者中途放弃。

张云德、郭海燕等人通过研究指出:

“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存在目的性不强的现象,‘从众效应,是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较常出现的现象和特征。

不少大学生不能正视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只是盲目地跟随自己的同伴或同学而进行体育锻炼。

在对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也有同样的情形发生,有的学生为了体验新兴运动项目所带来的乐趣或者迎合同伴的兴趣等等原因而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锻炼的项目和方式,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锻炼效果甚微,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受伤的现象,以至于锻炼兴趣尽失,’从而不再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鉴于此,高校应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制定具体、明确的锻炼意图和目标,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最终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态度不坚决的现象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是学生内在动机激发的结果,它决定着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倾向性、活动强度和坚持性,它对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起着定向、起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对体育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体育态度是指:

“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

体育心理学认为:

“体育态度影响着个体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投入、效果和效率。

不同的人,其体育态度是不同的。

拥有良好的体育态度,对体育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爱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找到乐趣,就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可以形成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行为”。

通过研究表明,虽然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能够经常参加或参加体育锻炼,但缺乏自觉锻炼习惯的人数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还有研究表明,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要比女生强得多。

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随着强烈程度的递增而递增,而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则是中间大两头小,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趋势。

另外,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普及程度不够的影响,使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意识,但总体来说男生要略好于女生。

从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次数来看,男生锻炼的次数、时间多于女生,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其中女生不锻炼的居多”。

以上一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对于体育或者体育锻炼,大学生仍旧没有形成一种积极态度和自觉意识,仍旧把体育锻炼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行为。

,因此,体育工作者们应加大体育锻炼以及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早日把体育锻炼的行为、体育的健康形象嵌入大学生的心中,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身边的好伙伴。

4、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主观认识不足以及兴趣不高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兴趣。

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除取决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锻炼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和周围环境的体育氛围等主客观因素外,关键是大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即人体能否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能否有愉悦的情绪体验和满足感,能否产生重复再运动的欲望等能力。

只有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引发、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行为的动力作用,这样的行为才能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坚持性。

张俊英通过研究指出:

“大学生主观上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模糊会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许一段时间内他们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从长远来看,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而我国高校大学生恰恰在主观认识上就对体育锻炼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模糊现象”。

同样,许万林也经过研究表明:

“个人的主观认识是影响大学生不爱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比如:

不爱运动,没有时间等等。

为了躲避体育锻炼,大学生就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掩盖”。

郭晨平,林芹芳等人也通过调查研究指出:

“虽然体育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有较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但不排除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因此不愿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对于这些体育意识比较单薄的学生,体育教师应加强教育和指导以引导他们喜欢上体育,进而乐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5、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科学性不强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的现象

有学者研究认为:

“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对锻炼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一定深度的理解。

比如,在某一项练习的过程中,锻炼者往往是随心所欲,只凭个人的感觉、心情以及喜好来进行锻炼,而没有按照循序渐进、适度负荷锻炼等等原则来进行”。

因此,在锻炼过程中,可能因为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的不合理、运动方法采取的不恰当、运动时间过长或过短等等原因,导致锻炼效果不佳,或者甚至出现受伤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锻炼效果和心态,以至于他们失去了锻炼的信心和乐趣。

另外,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

“自我保护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体育锻炼中极为重要。

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难度系数较大的练习,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则会使学生出现害怕的感觉,不敢去做,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就往往缺乏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在异性朋友面前展示高超的技术,而不顾自己的能力和身体状况,强硬表演,由此导致受伤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另外,有的学生因为难得出来锻炼一次,因此可能就会逮着机会狠狠地锻炼一把,结果由于运动时间过长,运动负荷过大,使得身心极度疲劳,以至于很长时间过后身心才得以调节和缓和”。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针对这些显见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了高校应大力宣传和普及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以及科学锻炼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说明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进行效果评价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古人云:

“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寓也。

其载知识如车,寓道德如舍也”。

因此,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应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对自身锻炼效果及时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锻炼效果和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的研究现状

1、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1)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及时反馈有助于大学生科学锻炼身体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一定要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学生时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全面发展的阶段,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也不例外。

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既要坚持体育锻炼,又要适当控制自己的锻炼负荷,掌握一定的运动量,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尤其是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更应掌握好运动的时间、强度以及运动量,以饱满的精神去做自己应做好的各种事情。

另外,大学生应掌握锻炼前后的身体变化情况,即体育锻炼要尽量做到有计划,持之以恒,但人体有时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不良反应或潜伏着某些疾病,要及时发现并引起注意,继而调整身体锻炼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

通常要在锻炼前注意自我感觉,密切关注学习时注意力是否集中,饮食是否正常,睡眠是否充足良好,情绪有无变化等等。

在锻炼后也要根据自我感觉和测量心率来检查身体的恢复情况。

另外,为了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有学者还通过研究指出:

“在进行身体锻炼时,锻炼者应先做一些准备活动,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得要有一个准备过程,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得到提高,使内脏器官的惰性得到克服,这样神经系统才能更好地支配肌肉的运动,使内脏器官的工作与肌体更加协调。

准备活动可以使全身各主要关节、韧带、肌肉得到初步活动,提高注意力,使注意力集中,以预防在剧烈活动中发生扭伤、拉伤等伤害事故,做到从容有序、积极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要根据锻炼项目的内容、特点、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季节的不同而定。

一般为10一20分钟,以身体微微出汗,感到身体有力时为准。

夏季准备活动的时间可适当短些,而在冬季准备活动的时间可适当长些。

运动结束时需做好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指运动结束时所做的缓和与放松动作。

尤其是剧烈运动结束时,肌肉处于高度紧张收缩状态,马上使身体处于静止状态,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有损健康。

整个运动结束后,锻炼者还应做一些放松活动。

在剧烈运动时,大脑的运动中枢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经过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后使细胞产生疲劳,做一些缓慢而柔和的运动进行整理放松,使大脑由高度兴奋状态逐步转向抑制,整理放松也可对血液循环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血液都输送到身体各部位血管中去,以满足运动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供给。

运动结束后,停留在身体各运动器官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不能及时回流到心脏中去,尤其是下肢血液不能及时通过放松而得到调整,有时很容易造成大脑暂时性缺血而昏倒。

特别是长距离快速奔跑后,更需要由快跑到慢跑,由慢跑过渡到走步,逐步使身体静止下来。

最后,通过整理放松活动可以减缓运动过程中由于缺氧所产生的不适反应。

剧烈运动后的整理与放松活动,同运动前所做的准备都是同等重要,不可忽视的。

此外,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还应防止各种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如果在运动中由于缺乏运动常识或自己不小心引起了各种伤害事故,不但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因此体育锻炼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为了预防或减免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场地器材的检查:

在运动前首先检查一下活动场地所用活动器材是否牢固,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场地和器材问题而出现意外伤害;

注意穿戴物品:

不要戴手表、徽章,口袋内不要携带钢笔和小刀等尖利物品,以避免出现不侧事故,锻炼时最好穿运动鞋和运动服;

伤病恢复期要避免参加剧烈运动;

饱饭后不宜马上从事体育锻炼;

过度疲劳时不宜继续运动。

(2)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及时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

事实也证明,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水能浮舟,也能覆舟”。

体育锻炼是一种应激反应,它既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

如果运动负荷过大,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受伤或者导致对机体更严重的伤害。

所以针对大学生怎样锻炼才是科学的锻炼,怎样锻炼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所采用的锻炼手段和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著名的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Stufflbeam,D.L.)就曾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应有助于更好地执行和改进我们的方案”。

对此,胡英清就通过研究明确指出:

“健身运动一段时间后,不仅要评定运动是否改善了机能,更要评定是否发生了过度负荷。

只要不发生过度负荷,提高和保持了强度就意味着提高和保持了机能,运动效果好;

如果发生了过度负荷,则必须调整运动量,否则将产生严重恶果”。

可见,定期地评定运动效果是体育锻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锻炼效果评价可以说既是一个锻炼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锻炼过程的开始。

它可以发挥评价的证明与鉴定、检查与监控的功能,同时更重要的是起着反馈与交流、导向与激励等作用。

这些研究都充分表明了对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的作用和价值更突出地表现在体育锻炼效果信息的反馈上,从而调整并改进锻炼方案,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总而言之,大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效果评价,它是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国内外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的研究现状

(1)国内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现状的研究

①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实施情况的研究现状

运动处方是指:

“对从事体育运动或体育康复的人,进行一定内容的医学检查,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性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和频率,并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有目的地达到健身或治病的方法”。

姚洪恩教授在他2001年出版的《体育保健学》书上指出:

“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注意它的程序。

首先,要了解锻炼者的一般情况;

其次,进行体检,即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身体检查,对健康状况进行评审;

再次,进行运动实验,即在此基础上选择运动实验方法进行运动计划调节,对身体机能、尤其是心脏功能进行评审;

然后,再进行体力测验,以评审身体素质和体力级别,确定其运动负荷范围;

最后,制定运动处方以及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和微调”。

以上这些都是在制定运动处方时所必须的资料和信息,缺一不可,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雷芬芳等人研究认为:

“实施健身运动处方,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结合饮食控制和抗阻练习的减肥健身运动处方对减肥塑形、提高心肺机能作用明显,且减肥后反弹率较低。

强心健身运动处方运动强度适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功能。

壮力健身运动处方采用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练习相结合,向心练习和离心练习相结合,遵循渐进阻力、超负荷原则,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力量素质。

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有助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影响其锻炼观念,还能强化体育动机,明确锻炼目标,提高锻炼兴趣,培养锻炼习惯,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吴明清则通过研究表明:

采用适宜的健身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改善男女大学生的血管功能与血液状况,·

增强心血管功能。

且在她所制定的全面发展运动处方、增重运动处方、灵敏运动处方、柔韧运动处方,耐力运动处方中,指出在改善男女大学生血液状况方面,全面发展运动处方、柔韧运动处方、耐力运动处方有较好的效果,而增重运动处方和耐力运动处方则对男女大学生的微循环功能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知,运动处方的科学制定对促进健身是至关重要的,且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体的运动处方应该是不一样的。

还有学者研究建议,改革体育教学大纲,实行健身运动处方进行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发展大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②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效果及其评价的研究现状

大学生参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之后,能否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就必须经过效果评价后才能知道。

虽然目前有一些学者做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做得研究不多,也不够深入。

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效果,应以提高柔韧性、力量、速度等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心肺功能为主,即提高身体的有氧活动能力,可用体质测定法来评定,简便易用。

为了提高体质测定的科学性,该学者建议采用VT等指标来监测。

为了推进大学生健身运动的科学化进程,学者进行了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实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研究。

该软件可以对每一位学生身体测试的数据进行体质评价,并针对其体质特点提供健身运动处方,指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进而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实效性;

再加上对体质进行评价、监测以及评估对比,从而提高大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另外,黄玉山、玉秋梅等人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制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的标准,对事先制定的健身运动处方中发展心肺功能、速度、力量、控体重、发展柔韧性、灵敏协调以及全面发展等八项内容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评价,并开发出一套相关的评价软件,以便于学生自己或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

杨勇等人也为了推进大学生健身运动的科学化进程,进行了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实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研究,其研究指出,首先要能评价学生的体质;

其次根据锻炼者体质水平提供健身运动处方;

最后还要评价锻炼效果,及时提出健身指导。

确实,在健身运动中,运动处方为大众和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但是通过对有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学者只是一味地高唱运动处方的重要性,对运动处方的前期工作很重视,然而对运动处方制定之后的反馈和效果评价工作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即使有学者也做了一些效果评价及软件的开发研究,但所采用的评价工具、指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