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2879组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192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FC2879组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RFC2879组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RFC2879组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RFC2879组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RFC2879组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FC2879组织.docx

《RFC2879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C2879组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FC2879组织.docx

RFC2879组织

RFC3819组织:

中国互动出版网(http:

//www.china-

RFC文档中文翻译计划(http:

//www.china-

E-mail:

ouyang@china-

译者:

黎文伟(liwwliww001@)

译文发布时间:

2001-11-24

版权:

本中文翻译文档版权归中国互动出版网所有。

可以用于非商业用途自由转载,但必须

保留本文档的翻译及版权信息。

NetworkWorkingGroupR.Mandeville

RequestforComments:

2889CQOSInc.

Category:

InformationalJ.Perser

SpirentCommunications

August2000

局域网(LAN)交换设备基准(测试)方法学

(RFC2889—BenchmarkingMethodologyforLANSwitchingDevices)

备忘录状态:

本备忘录为互联网协会提供信息。

它没有指定任何种类的互联网标准。

对本备忘录的

分发没有限制。

版权声明:

Copyright(C)TheInternetSociety(2000).AllRightsReserved.

目录

1.介绍3

2.要求4

3.测试设置4

4.帧格式和长度4

5.基准测试5

5.1全网状吞吐量,丢帧率和转发率5

5.1.1目的5

5.1.2设置参数5

5.1.3过程6

5.1.4测量6

5.1.4.1吞吐量7

5.1.4.2转发率7

5.1.5报告格式7

5.2部分网状one-to-many/many-to-one7

5.2.1目的7

5.2.2设置参数7

5.2.3过程8

5.2.4测量9

5.2.5报告格式9

5.3部分网状多重设备10

5.3.1目的10

5.3.2设置参数10

5.3.3过程10

5.3.4测量11

5.3.4.1吞吐量11

5.3.4.2转发率11

5.3.5报告格式12

5.4部分网状单向通信12

5.4.1目的12

5.4.2设置参数12

5.4.3过程13

5.4.4测量13

5.4.4.1吞吐量14

5.4.4.2转发率14

5.4.5报告格式14

5.5拥塞控制14

5.5.1目的14

5.5.2设置参数15

5.5.3过程15

5.5.4测量16

5.5.5报告格式16

5.5.5.1列头阻塞HOLB16

5.5.5.2背压BackPressure16

5.6转压ForwardPressure和最大转发率17

5.6.1目的17

5.6.2参数设置17

5.6.3过程17

5.6.3.1最大转发率17

5.6.3.2最小帧间隙18

5.6.4测量19

5.6.5报告格式19

5.7地址缓冲能力19

5.7.1目的19

5.7.2参数设置19

5.7.3过程20

5.7.4测量21

5.7.5报告格式21

5.8地址学习速率22

5.8.1目的22

5.8.2参数设置22

5.8.3过程22

5.8.4测量22

5.8.5报告格式23

5.9错误帧过滤23

5.9.1目的23

5.9.2参数设定23

5.9.3过程24

5.9.5报告格式24

5.10广播帧转发和延迟24

5.10.1目的24

5.10.2参数设置24

5.10.3过程25

5.10.4度量25

5.10.5报告格式25

6.安全机制26

7.参考书目26

作者地址26

附录A:

公式27

A.1计算脉冲间隙27

A.2计算测试期间脉冲串的数目27

附录B:

产生实供负载OFFEREDLOAD28

B.1基于帧的负载FrameBasedLoad28

B.2基于时间的负载TimeBasedLoad29

1.介绍

这个文档意在给局域网(LAN)交换设备提供测试基准方法。

它将已在RFC2544[3]中定义

的网络互连设备测试基准的方法扩展到局域网(LAN)交换设备的测试中来。

本RFC文档主要处理在MAC层交换帧的设备。

它为交换设备,转发性能,拥塞控制,时延

地址处理和过滤提供了一个测试基准方法。

除了定义测试之外,这个文档也描述了测试结果

报告的特定的格式。

在早先“局域网交换设备基准(测试)术语学”[2](RFC2285)的文档中,定义了许多在

这个文档里的要使用的术语。

在试图使用本文档之前,应当先参考一下该术语学文档。

2.要求

在使用这个文档前,应该首先参考下面的文档:

RFC1242[1],RFC2285[2],RFC2544[3].

为了保持清晰性和连贯性,这个RFC文档基准测试部分采用了RFC2544中26节中所使用的

模式。

这个文档中的关键字“MUST”,“MUSTNOT”,“REQUIRED”,“SHALL”,“SHALLNOT”,

“SHOULD”,“SHOULDNOT”,“RECOMMENDED”,“MAY”,及“OPTIONAL”的解释,和在RFC

2119文档中所描述的一样.

3.测试设置

这个文档将RFC2544[3]第6节所描述常规基准测试设置扩展到局域网交换设备的基准

测试中。

RFC2544[3]主要描述了非网状通信(non-meshedtraffic),其输入和输出接

口被捆绑成一组来发送和接收帧,组与组之间互斥。

在全网状通信(fullymeshedtraffic)

中,DUT/SUT的每个接口都被设置为可以接收也可以传输帧到所有被测试的其它接口.

在每个测试运行之前,DUT/SUT必须(MUST)学习在测试中所要用到的MAC地址,

且地址学习应当(SHOULD)被验证。

地址未被学习的帧将要被作为扩散帧(floodedframes)

转发,并会减少正确转发的帧的数量。

为了保证正确的学习地址,地址学习帧的速率要被调

整在50或50帧每秒以下。

DUT/SUT的地址老化时间(agingtime)应该(SHOULD)被设定为

大于测试学习阶段、实验持续的时间及测试设备配置所需的时间之和的值。

在测试结束前,地址都不应当(SHOULDNOT)老化(ageout)。

为了把地址和端口

结合在一起,可能需要多次学习过程。

如果一个DUT/SUT使用哈希算法学习地址,那么这个DUT/SUT可能不能学习到必须的地

址来执行测试。

那么,MAC地址的格式必须(MUST)是可调整的,这样地址映射可以重新安

排以确保DUT/SUT学习到了所有的地址。

4.帧格式和长度

测试帧格式在RFC2544中第8节[3]中定义了,且必须(MUST)在测试帧UDP数据域中

包含一独特的标志域(见[3]附录C)。

标志域的目的是为了过滤掉不是实供负载(OLoad)

部分的帧。

标志域必须(MUST)足够独特,以能够识别出带标志域的帧不是源于DUT/SUT的。

标志

域应该(SHOULD)位于第56字节之后(冲突窗口[4])或者在帧的尾部。

这个备忘录中没有

定义其长度,内容和探测方法。

标志域可以(MAY)对每个端口有一个独特的标识符。

这就可以过滤掉误转发的帧。

很有

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DUT/SUT剥掉帧的MAC层,然后通过它的交换矩阵发送此帧,发送出去

的帧有正确的目的MAC地址,但是是错误的有效负荷。

帧的长度,请参考RFC2544[3],第9节。

对以第二层以太网交换机,有三种可能的帧格式:

标准以太网MAC帧,附加制造商标

签的标准以太网MAC帧,和带适应802.1p&Q的标签的IEEE802.3ac帧。

后两类带标签的帧可

能超过1518字节的标准最大帧长度,可能不被一些DUT/SUT的控制接口所接受。

建议在测试

之前先检测DUT/SUT对标签帧的兼容性。

设备交换超过1518字节的标签帧与非标签帧相比会有不同的最大转发率。

5.基准测试

下面的测试为基准局域网交换设备测试提供了测试目的、过程和报告的格式

5.1全网状吞吐量,丢帧率和转发率

5.1.1目的

为了确定RFC2285[2]中所定义的,DUT/SUT在全网状通信下的吞吐量、丢帧率和转发率。

5.1.2设置参数

当给DUT/SUT提供全网状通信时,必须(MUST)定义下面的参数。

每一个参数的配置出于下

面的考虑。

帧长–按照RFC2544[3]第9节,建议的帧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和1518字节,

见RFC25449[3]项。

四个字节的CRC码被包括在指定的帧长内。

帧间间隙(IFG)-在突发帧群(burst)中两帧之间的帧间间隙必须(MUST)为被测试介质

标准中指定的最小值。

(10Mbps以太网为9.6微秒,100Mbps以太网为960纳秒,1Gbps以太网

为96纳秒)

双工模式–半双工或者全双工。

计划负载(Iload)-每端口的计划负载以媒质的最大理论负载的百分比表示,不考虑通信方

向或双工模式。

某些测试配置理论上将超过DUT/SUT的预定负载。

在半双工通信模式下,计划负载超过50%将超过DUT/SUT预定负载。

突发帧群(Burst)长度-突发帧群长度定义了在停止传送以接收帧之前,在最小的合法的帧

间间隙下紧挨(back-to-back)着发送的帧的数量。

突发帧群长度应该(SHOULD)在1到930帧

之间变化。

突发帧群长度为1将仿真恒定负载情况[1]

每端口地址数-表示每个端口将要被测试的地址的数量。

地址的数量应当(SHOULD)是二的

指数(即:

1,2,4,8,16,32,64,128,256,……)。

参考值为1。

测试时间—推荐的测试时间长为30秒。

测试期间长应当(SHOULD)可在1至300秒之间调

整。

5.1.3过程

在测试仪器上的所有端口必须(MUST)以基于帧的模式或基于时间的模式来传输

测试帧(附录B)。

所有的端口应当(SHOULD)在测试时间的1%内开始传送帧。

如果测

试时间为30秒,所有的端口应当(SHOULD)在300毫秒之内开始互相传送帧。

测试中的每一个端口必须(MUST)以循环的方式发送测试帧给所有的其它端口。

当拥塞

控制起作用时,一定不(MUSTNOT)能改变地址的顺序。

下面的表格说明了测试中的每个端

口必须(MUST)怎样传送测试帧给测试中的其它所有端口。

在这个例子中,有六个端口,每个

端口有一个地址:

源端口目的端口(按传输序)

端口#1234562...

端口#2345613...

端口#3456124...

端口#4561235...

端口#5612346...

端口#6123451...

如同在表格中所显示的,对于每一次传送机会,目的地址有相等的分配.这保持了测试的平衡,

所以一个目的端口在这种测试运算算法下不会超负荷,在整个测试期间所有的端口平等的而且满

负载工作.如果不正确地服从这个算法将会导致不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