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187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综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理综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理综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理综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理综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综1.docx

《理综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综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综1.docx

理综1

北京市西城区

2011年高三二模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和答题纸的相应区域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

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粗提取DNA时,可以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溶解或析出

B.提取光合色素时,加入少量CaCO3是为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C.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新鲜的西瓜汁中,经热水浴后西瓜汁溶液呈现紫色

2.为保护美洲某草原的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

若干年后,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05年前,鹿的数量保持在4000头左右主要是有捕食者

B.1925年前后,该区域内鹿种群的K值是保持在100000头

C.1927年后,鹿的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场被破坏

D.鹿、美洲狮、狼等在该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番茄的植株,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的萌发

B.生长期施放适宜浓度的乙烯可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C.开花期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诱导无籽果实的形成

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会加速叶片黄化速度

 

4.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见下图)。

据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此家族中最初的致病基因是来自1-2的基因突变

B.对这一家族的调查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此病最可能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D.III-1、III-2生育一表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1/3

5.下表为某些抗菌药物及其抗菌作用的原理,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红霉素

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敏感型结核杆菌的RNA聚合酶的活性

A.青霉素作用后使细菌因吸水而破裂死亡

B.环丙沙星可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过程

C.红霉素可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受阻

D.利福平能够抑制RNA病毒逆转录过程

6.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生锈

C.严禁乱弃废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源

D.向高硫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7.下列有关物质制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油脂和烧碱制肥皂过程中有水解反应

B.用电石和水反应制乙炔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用NH4Cl和熟石灰反应制氨气是复分解反应

D.用饱和FeCl3溶液制Fe(OH)3胶体是水解反应

8.下列依据相关数据作出的推理和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的数据,选择用重结晶的方法可将粗苯甲酸提纯

B.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数据,推测乙醇和丙烷沸点的相对高低

C.依据沸点的数据,判断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获取汽油和煤油等

D.依据燃烧热的数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可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

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溴水验证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

②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⑧用醋酸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饱和NaHC0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25℃时,KW=1.0×10-14;100℃时,KW=5.5×1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B.25℃时,0.2mol/LBa(OH)2溶液和0.2mol/L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C.25℃时,0.2mol/LNaOH溶液与0.2mol/LCH3COOH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D.25℃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11.下列有关工程塑料PB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PBT是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B.PBT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酯基

C.PBT的单体中有芳香烃

D.PBT的单体均能与Na、NaOH、Na2CO3反应

12.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aq)I3-(aq)△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2>K1

C.若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I2的转化率更高

13.普朗克在1900年将“能量子”引入物理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人们在解释下列哪组实验现象时,都利用了“量子化”的观点B()

A.光电效应现象氢原子光谱实验

B.光电效应现象粒子散射实验

C.光的折射现象氢原子光谱实验

D.光的折射现象粒子散射实验

1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上中央亮条纹最宽,两边的亮条纹宽度逐渐变窄

B.若减小实验中双缝的距离,屏上条纹间距也减小

C.在同样实验装置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大于蓝光的条纹间距

D.同样条件下,在水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上所得条纹间距比在空气中的大

15.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一个氦核和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光子。

已知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的核反应方程是

B.这个核反应既不是聚变反应也不是裂变反应

C.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

D.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

16.已知万有引力恒量G,根据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A.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和其运行的周期

B.月球自转的周期和月球的半径

C.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半径

D.地球公转的周期和日地之间的距离

17.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

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

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18.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图中一组平行实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

B.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

C.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D.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19.如图所示,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A、B分别被不可伸长的细线悬吊着,两个小球静止时,它们刚好接触,且球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两根细线竖直。

小球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

现向左移动小球A,使悬吊A球的细线张紧着与竖直方向成某一角度,然后无初速释放小球A,两个小球将发生碰撞。

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前后小球的摆动平面不变。

已知碰撞前A球摆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h。

则小球B的质量越大,碰后

()

A.A上升的最大高度越大,而且可能大于

B.A上升的最大高度越大,但不可能大于

C.B上升的最大高度越大,而且可能大于

D.B上升的最大高度越大,但不可能大于

20.一个足够长的竖直放置的磁铁结构如图所示。

在图1中磁铁的两个磁极分别为同心的圆形和圆环形。

在两极之间的缝隙中,存在辐射状的磁场,磁场方向水平向外,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该点到磁极中心轴的距离成反比。

用横截面积一定的细金属丝制成的圆形单匝线圈,从某高度被无初速释放,在磁极缝隙间下落的过程中,线圈平面始终水平且保持与磁极共轴。

线圈被释放后()

A.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线圈做自由落体运动

B.在图l俯视图中,线圈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

C.线圈有最大速度,线圈半径越大,最大速度越小

D.线圈有最大速度,线圈半径越大,最大速度越大

 

非选择题(共11题共180分)

21.实验题(18分)利用电火花计时器做如下实验。

(1)(10分)甲同学使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面是操作步骤:

a.按图1安装器材;

b.松开铁夹,使重锤带动纸带下落;

c.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使计时器开始工作

d.进行数据处理:

e.根据需要,在纸带上测量数据。

把上述必要的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②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图2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从起始点O开始,将此后连续打出的7个点依次标为A、B、C、D……,

电火花计时器打F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为m/s。

(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③如果已知重锤的质量为0.50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

从打O点到打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J,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J。

(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8分)乙同学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动能定理”研究的实验。

a.按图3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车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100g的配重。

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从某点A开始,此后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B、C、D……;

c.测量出B、C、D、……各点与A点的距离,分别记为、、、……;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别乘以、、、……,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重力加速度g=9.80m/s2)

e.求出B、C、D、……各点速度的大小,分别记为、、、……,再求出它们的平方、、、……;

f.用纵坐标表示速度的平方,横坐标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图象,并在图象中描出(,)坐标点,再连成图线;

(以下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①在步骤d中,该同学测得,则配重重力所做的功J;

②该同学得到的图象如图4所示。

通过图象可知,打A点时对应小车的速度

m/s;

③小车的质量M=kg.

22.(16分)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导轨与水平面成θ=60°角,导轨间距为L。

将直流电源、电阻箱和开关串联接在两根导轨之间。

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质量为m的导体棒MN垂直导轨水平放置在导轨上,导体棒与两根导轨都接触良好。

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1时,闭合开关后,导体棒MN恰能静止在导轨上。

请确定MN中电流I1的大小和方向;

(2)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2时,闭合开关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