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读书心得3篇Word下载.docx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3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美书简读书心得3篇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伟人如柏拉图也曾犯下把人定义成没有羽毛动物的错误,留下了千古笑柄。
美不完全是事物的属性,不能科学定性地定义。
譬如我们说水,这是可以严格定义的,凡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就是水,这个不会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而改变。
然而我们很多人对美的定义其实都是成为美的条件,我们说脚长的女人比脚短的女人要美,对称的比散乱的要美,但这都是成为美的条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不一定就是美。
正如空气含有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是雨。
因此有人问圣·
奥古斯丁:
“什么是时间?
”,他回答:
“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
美不能定义,又不是事物固有的属性,那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吗?
朱先生告诉我们,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物属性,当我们见到美的事物时,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那是美的。
但是研究判别美,不仅要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见到的价值去研究。
通俗一点讲,就是美不仅在物,而且在心,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
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在,俯首即拾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所以美学研究的理论,不仅要讲艺术,而且要讲心理。
作者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在讲美,我才疏学浅,读了多遍亦只是管中窥豹,不能全面真正理解作者所阐述的理论。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一个疑问,自已认为美就是美,了解那么多有意义吗?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美?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攀登过山,游玩过水,欣赏过画,背颂过诗文,当我们发现某处景色让我们心情愉悦时,我们会说,这里真美;
当我们读到某处诗文让我们身临其近时,我们会说这首诗真美;
当我们读到某篇让我们长期心灵的桎梏、精神的困顿豁然开朗的时候,我们会说这篇真美。
我们在说美的时候,其实都只是一个随性的判断,靠得是自己粗疏的经验,网,至于为什么会觉得美,我们都没有意识进行仔细的考量。
我们要欣赏、判断美,其实是不能离开理论支撑的。
如果我们没有决定怎么才是美,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更美;
如果我们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就没有理由说这件是艺术品,那件作品不是艺术品。
只有当我们明白美的本质的时候,才能使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得着更准确的力量。
对于读这本讲哲学,讲心理学的理论书籍,读起来非常费力。
要来只是想了解一下,但是被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以贯之的努力精神所感染,觉得不认真读完都是对不起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和自己白白流失的青春。
作者在整篇中,每论到一个观点,都列举了十几个思想流派的主流观点,然后自己不轻易的判断某种观点的对错,也不轻易接受某种观点。
在以过自己认真思索、艰苦探索的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他在《谈美》中说到写此书时“要先看几十部书才敢下笔写一章”。
这让我想起,他在这本书附录《作者自传》中提到的一件事情,在作者年近花甲的时候,还努力去学习俄文,并且可以达到读写的程度。
前些年,我在某本书上看到北大王选在60多岁的时候,再去学计算机程序语言,并成功开发出汉字排版软件,打破了国外对汉字排版领域多年的垄断,被誉为“当代毕昇”。
在这里不是想说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故事,而是觉得我现在还很年轻,悲观、懒惰的情绪时常在缠绕着我。
每当一看到《文艺心理学》摆在我面前时,自不觉汗流夹背。
篇二:
美的本质。
从柏拉图开始许多的哲学家、美学家以及文艺理论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
但最终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
可见美的问题本身有着不可测度的奥秘。
这同样也告诉我们:
美学是一种概念。
美学之路,自然就艰难远久。
朱光潜先生却强调:
“美的研究,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美的本源。
”即人类对美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和经验。
学美学,首先应知道什么,了解什么。
或者必备什么认知呢?
朱光潜先生回答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理解起来似乎就是:
各人资凛不同,环境不同。
学美的性质自然也不相同。
美源于一点;
自然最终也会归就于一点。
在探讨和研究的道路上。
尽管途径各不相同。
其结果却都一样。
谈美与审美。
最直观的就是人。
因为无论是对人的批评还是欣赏。
都源于美的界定和价值。
对美的判断力并非人类诞生时就存在。
而是随着我们人类的进化而逐步完善所成为的一种情感意识。
人是一个整体。
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各种能力的有机统一体。
它会将自然中的一些单一性适当融合。
正是由于这种融合,才促使美体现在人类的“认知、情感、意志”中。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美学的基本;
但也并非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就能学通美学。
如果一个人学懂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并不具备认真刻苦、勇猛前进的时代精神;
那么,他也不会在坎坷的学美之路上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个人精神的结合产生了情感。
人与人的结合产生了社会。
当人们心中具备某些东西后;
他们就会开始宣释自己内心的美的感受。
这其中自然就会要劳动。
用劳动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在这个社会。
展现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繁复的。
这其中不禁要包括许多的学术限界。
即不要因为不超越学术界限而宣扬单一的美学。
这样不禁使美学空洞和抽象了。
艺术体现美,反映了现实中的自然。
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创造,是一种劳动产物,所以艺术又被称为“第二自然”。
艺术叙述了人们心中的情感,思维和梦想。
通过艺术,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维高度和精神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
生活通过修辞转化成艺术。
艺术也就无形式。
尽管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主义思想。
”但艺术的终端。
我想也会回归于生活。
篇三:
美是什么?
我们怎样去认识美?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有点让我无从下手。
如果单纯的说美是漂亮,有些肤浅;
说美是善良,又有些抽象;
说美是看着顺眼的东西,又有些狭隘……那么美到底是什么?
我有些疑惑了。
然而,当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以后,我受益匪浅。
也深刻体会到了文学力量的伟大。
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用他毕生精力,向人们谈论美。
这是他对美的魅力的深刻体验,是对他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更是给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
他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力图在促进年轻一代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参照和指南。
此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谈美书简》是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的13封信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等美学范畴,作了生动而详细的阐释。
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第一封《代前言:
怎样学习美学?
》
朱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动意,并且谈了学习美学的基本方法。
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
朱光潜先生指出:
“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
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
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
美学是科学工作的一种,它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恒心以及排除万难的勇气。
马克思的名言是: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是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
‘到这里人们就应该排除一切疑虑;
这个领域里不容许又丝毫畏惧!
’”朱光潜先生也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
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
“失败者成功之母”。
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学道路的不懈追求。
第二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抽象概念出发?
人们在不断的探究美的定义是什么?
但是并没有固定的结论。
美可以变为丑,丑也可以转化为美。
80年代,朱光潜先生坚持“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总命题,认为这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是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正确辨认生活与艺术中的一切丑现象”,认为“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第三封《谈人》
谈美离不开谈人,因为美是一种对于人来说才具有意义的价值。
文中写到:
“一个活人时时刻刻要和外界事物打交道,这就是生活。
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
为着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
”因此,人的活动大致分为知情意这三种,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
并且对康德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批判。
第四封《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一些误解》
在此,朱光潜先生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
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专著,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等一些误解,朱光潜先生说,构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个完整体系“是长期发展而且散见于一系列著作中的。
要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对我们学习美学是一大启发。
第五封《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朱光潜先生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交融的”。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一方面,自然经过人的改造而日益丰富化,成了“人化自然”;
另一方面,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质力量日益加强和提高了。
这是一个双向过程。
人类历史就这们日益发展下去,以至于达到“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第六封《冲破文艺创作和审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四人帮”统治时期,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感”。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人道主义”总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
”在阐释“共同美感”时,朱光潜先生援引了马克思“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共同职能”,它所产生的美感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美感”。
因此,老先生呼吁我们冲破禁区,解放思想。
第七封《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在这封信里,朱光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理学知识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美与美感,如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
而且向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节奏感,而不应一味高昂”“审美者和审美对象各有类型”等观点。
人的审美标准不同,美的标准也就不一样。
情人眼里出西施,难道西施都长一个样吗?
第八封《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朱光潜先生认为“把从感性认识所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叫形象思维;
“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这是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形象思维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这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第九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文学是用语言为媒介,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即语言要通过符号间接引起事物的观念。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文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
他提醒我们青年一定要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如多读文学作品等。
第十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不能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绝对化。
“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
“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
这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像旗帜那样鲜明对立。
要“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高尔基曾说过:
“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
第十一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起着决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
“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
”但是再现典型人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
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悲剧与喜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具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特性。
悲剧与喜剧很难截然划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就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分出悲喜,同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戏剧往往产生不同的感受。
“世界对.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第十三封《结束语:
“还须弦外有余音”》
朱光潜先生对来信问到关于学外语和美学问题朋友们提出忠告:
“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
其次,“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掌握国际最新资料”;
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
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就是这样一本书,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在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
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
正如他几十年前创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样,不是掉书袋的,而信手所致,拿来谈谈;
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美学、理解美学,而不是空洞的来谈论美学大理论。
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