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121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届世博会徽主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而这座组合建筑作为新时代到来的象征,其形象也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徽标图案。

400英尺高的锥形三角尖塔与浑圆的球体建筑带来强烈的视觉反差冲击力,大胆地显露世博会建筑追求现代性与功能性的特征。

中间螺旋坡状通道在两者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原本独立的造型浑为一体,球体建筑底部流出的清新泉水仿佛托起一只巨形圆球在空中飘浮。

可以说,这座建筑本身就是科技与人类智慧的成果。

她的美妙形象凝固在大会徽标中,成为永具代表性的历史记忆。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

科学、文明和人性

数字•图形•建筑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将数字、图形与现实象形结合起来。

徽标名称为“Expo58”,在1954年比利时会标的全国征集活动中,由年轻本土设计师LucienDeRoeck设计的这项名为“世博星”的作品在13个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

“世博星”的主体是一个黑色的不规则的五星。

五星中央是众人熟知的布鲁塞尔市政大厅,呈白色。

在右上方,五星触角之间,为地球的造型,配合白色的经纬线,右下方“58”是

具有纪念意义的数字,代表世博会举办的日子,醒目而清晰。

在最早的设计中,整个画面图形以黑白色为主色调,明黄色为背景。

该标志在官方1956年发行的Expo58宣传画报上首次亮相,之后出现了多种形式。

作者这样描述他的设计理念:

“一开始,我脑海中闪现的是一棵有五个分枝的树,后来成为一个变形的五星。

地球也应该拥有它的一席之地,因为这是世界性的盛会。

市政大厅是布鲁塞尔的标志。

我不想用‘1958'

的全称,‘58'

已经非常鲜明,人人都知道。

”之后这个标志几乎出现在当时所有布鲁塞尔官方文件中。

画面上,五角星以其向外发散的触角与微微俯冲的姿势使主体建筑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而越发突出,象征着1958年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布鲁塞尔,聚焦于这届世界性的盛会。

同时,五条发散的射线包含有两种意义:

既代表五大洲,又是对比利时刚果殖民地50周年的一个纪录。

1962美国西亚图世博会

太空时代的人类

超现实的未来理想

在1962年的世博会上,这个造型奇特的标志叫做“太空时代的人类和太空之针”。

整个标志以形似男性象征物的标题框架为主体,以火星代表宇宙。

火星标志内包含地球的平面图形,位于地球右侧的是本次世博会主题“THE21CENTURY”字样。

以太空、地球、“THE21CENTURY”为主体的标志,暗示美国展望国家在进入2000年以后的生活、社会及科技进步。

对未来的描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冷战时

期举国上下积极参与经济总动员的决心和表现。

正如大会所预言,21世纪的人类已经有意向火星迈进,征服整个太空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这个颇具超现实风格的艺术造型作为1962年世博会的官方标志不仅给那次EXPO带去了高达4百万美元的单项收入,它的改近版也受到当时大会邮政局的重用,并加以推广。

1964-1965美国纽约世博会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交流传递理解

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通过理解走向和平,纪念人类在促进地球上各个国家间的交流及对外太空的开拓上取得的成就。

新型通讯与运输设备的发明缩短了地球上各大洲在时空上的距离,各国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国家之间也通过更先进的交流方式实

现相互理解并保持和平友善的关系。

同时,人类的视野已经伸向更广袤的宇宙。

本次大会的主题会标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主旨。

地球在这里成为当然的主角,每个国家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整个地球周围被流动的卫星轨道包容着,形成特殊的经纬线,上下环绕,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它的意义在于希望世界各国在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化解矛盾,彼此理解,走向和平。

而这个标志形象本身也被建造成巨型立体景观建筑设置在纽约世博会大广场之上,每一个仰望它的人除了惊叹其巧妙设计之外,都会被这种温馨与包容的气息所感染,因为它传达出了渴望交流与和平的信息,这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生活的人的共同心愿。

1967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

人类与世界

紧握的力量

图形取清一色的橘色树叉代表人的双手,8对等大小的双手均匀分布,围绕成一个整圆;

同时掌心一致向内,包围着中心的地球。

借以宣扬:

在此次世博会上,将不分种族、国界、语言,全世界都拥抱同一个地球,呼吸同样清新的空气,沐浴同样明媚的阳光,拥有同样美丽的大自然,共同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抽象的图形却内涵丰富,橙黄色调暖色系的图形给人以温暖的

感觉,又向外散发出宁和的气息,象征全世界人们都心手相连,守护在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左右。

这极具人情味的图标一度十分受大众欢迎。

1968年美国圣安东尼奥世博会

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变化中的进步

为纪念圣安东尼奥洲建成250周年而举办的1968年世博会,主旨在赞颂拉丁美洲的文化成就。

本作品从100个参选品中获胜。

抽象的形式更注重于图案本身内在的变化。

乍一看,若隐若现、富有变化。

长长短短的几个圆弧互相交融,最终揉合成左侧中心的白色焦点,代表在美洲大陆上的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通、融合。

同时,右边的留白又仿佛暗示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国家文化的各自独立和自主。

西方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此次世博会上也正如此标志所展现的:

不断碰撞、产生火花、继而交融、再而磨合,并因此相互促进,不断延续下去。

正如自然的交融能揉和出最美的图案,真实的交流能带来最真诚的理解,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意义所在。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和谐之美

花盘般的造型立刻让人联想到樱花烂漫的日本。

与其他承载鲜明主题意义的世博会会标相比,这个造型也许更注重标志本身的美感与它的符号作用。

图案共由六个圆形成。

周围的五个圆分别代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五个地球上主要大洲,中间的圆代表日本,五个弯月般的圆围绕在中心圆的四周,象征着全世界人民共同聚

首于日本。

从造型上看,它非常对称,但又因为那“花瓣”上的一点残缺产生了灵动的变化,每一个圆都是抽象的符号,揉合在一块儿却不失为一朵充满生机的樱花。

这种介于抽象与真实之间的和谐美是否也更让人记忆深刻?

1974年美国斯波坎世博会

无污染的进步

斯波坎彩带

1974年在美国斯波坎举办的世博会,是历史上首次以环境为主题的世博会,也是美国正式加入BIE后首次举办的世博会。

而举办地斯波坎,作为美国的中小城市,在同整个美国一起经历了50-60年代城市绿化萎靡的危机之后,面对巨大的人流涌动,拥堵的交通状况,污浊的空气质量,于70年代开始筹划举办这样一次以环境问题为主题的国际盛会。

以著名德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AugustFerdinandMobius命名的“Mobius纽带”

,因其深刻的隽永性被选做当年世博会官方会标。

该标志由蓝、绿、白三色纽带组成,互又循环,寓意着生命的延续,生生不息.....三种颜色形象地代表了各自主题——白色象征洁净无尘的空气,蓝色比喻明亮纯粹的海洋,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的地球与葱翠的大自然。

跳跃的颜色,鲜明的主题,承载着此次世博会倡导的主题——无污染的进步。

这次世博会不仅为这座城市重新带回了干净的护城河——斯波坎河,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环保观念:

健康的环境,无污染的生存空间需要人类共同去维护,更需要人类去积极创造,这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进步。

1975年日本冲绳世博会

海洋--

充满希望的未来

海浪——希望的使者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是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同样以水为主题,与以后的1984年等其他以水为主题的世博会会标相比,它更突出了海洋的形象和作用,独特设计的卡通浪花造型多了一份轻松与唯美,引人遐思。

海浪是使者,传递着远方的信息,我们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境界中,领略海洋无尽的宝藏,憧憬着浪花为我们带来有关于未来的讯息。

画面有限而意境无穷。

亲切的构画方式也许正是它脱颖而出的原因,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独树一帜。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跃动的希望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2次石油危机,能源问题一度成为全美上下关注的焦点。

能源改变世界,带来新科技和新工业革命,世博会的举办也改变了美国南部小城诺克斯维尔。

在梦想和准备了7年之后,世博会终于敲响了诺克斯维尔的大门,并使其经济迅速新生快速发展。

当时,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及最大的原子能开发实验室和工厂都齐聚诺克斯维尔。

回眸1982世博会,诺克斯维尔向世界证明了一个依托山谷的小城同样有能力筹办这样的盛事。

正如球面状火焰熊熊燃烧,诺克斯维尔对世

博会的渴望和激情也在这次世博会上展露无疑。

红色是希望之火,力量之源,诺克斯维尔借以泰那斯河及峡谷之优势,爆发无尽的活力和火力;

同时,地球形状的外观又表明能源问题已经受到全球普遍关注。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界博览会

河流的世界-

水乃生命之源

流动的生命音符

对圆形的崇尚似乎是大部分世博会主办方的共同偏好,圆形的主体框架下代表河流的弧线自左向右顺势缓缓而下,载着“84”的字样。

看得到河流的源头却没有关上它流动的闸门,源源不断地奔向未来,流水不断,生命不息。

整幅画面将1984年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与“河流的世界——水,生命之源”的主题巧妙地联系起来,简洁灵活中充溢着丰富的内容,透出设计者的精巧构思。

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

居住与环境

--人类家居科技

生活的艺术

由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设计。

这也是一个由被赋予特殊含义的元素所构成的标志图形。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着博览会主题的三个方面:

人类、居住、环境。

三条线相互支撑构架起这个稳固的形态。

微妙地表现了人类、居住、环境三者的辩证关系。

三角形顶点上的圆点,象征着筑波(此次博览会所在地)的山峰,在迎接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黎明;

三角形中央的

两个平行套连的椭圆,标志着人类与科学和谐的轨道。

这个主题会标的独特之处在于标志本身都是由抽象的元素构成,每个元素都被注入了人性化的理解,它是一个具有特定信息传递功能的艺术符号,展现了关于宇宙、地球、人类、科学、艺术等的未来理想。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

交通与运输

本真的哲理意向

它由三个圆环与一条对角线构成。

三个相互交融的环代表了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土地、空气与水份。

他们共同作用,赋予人类壮大自我、开拓外界的力量。

一条对角线代表人类为实现社会进步而做出的坚韧努力。

它与三个圆环的交汇点连接起来,向外延伸,揭示了在依靠自然条件基础上,人类通过不懈的奋斗所达到的高度。

从整体造型上看,它们又恰好构成“86”的字样,纪念这次世博会的召开。

整个构造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充分影射了人类通过努力,开拓进取,推动世界发展的历程,它也是人类与地球发展运

动关系的永恒话题。

而这其中交通与运输事业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此会标深刻的哲理意向因为本届世博会“交通与运输”的主题而有了更具体的意义指向。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博览会

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昆士兰的阳光

地球的形状反映了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已引领全球这一基本主题,技术感浓郁的经纬线构架起一座依靠科技运转的人类家园。

一对澳式回飞棒勾起了人们对科技发展的感慨。

这项事物早在碳素分析时代就已出现,距今已有11000多年的历史了,要知道,它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并逐渐演变成极具澳洲特色的户外运动项目。

画面上,在空间自由飞旋的曲棒巧妙地象征了休闲的主题,也鲜明表达了澳大利亚人对户外生活的热爱。

色彩与圆圈造型的选择更强调了这一点:

金黄与翠绿的搭配,不禁让人联想起澳洲标志性的炫目阳光与广袤土壤。

只有那“88”的字样,将我们拉回到世博会的主题,想象着在闻名遐迩的昆士兰的阳光下,在风景如画的布利斯班运河上,这场充满了愉悦氛围与民族特色的专业博览会。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

发现的时代

细微之处见特色

  

1992年塞维利亚的这个会徽也许最直白地传达了世博会的举办信息:

时间、地点、事件、主题在画面上一览无余,功能主义艺术理念在这里完美呈现。

“EXPO”字母和圆球图案讨巧地结合起来,加上同一风格的“92”字样,让整个结构浑然一体,繁密的经纬线与红黄色彩的搭配给画面增添不少视觉动感,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似乎并不只存在于中国书画中。

这是1992年塞尔维亚世博会官方发布的大会徽标。

其特别之处在于,它其实是一系列的标志。

针对不同的尺寸和用途,该徽标分为大、中、小三个系列,每个系列的图案结构基本不变,但大小型号发生变化,并且以“SEVILLA”的字样为依据:

最大型号:

“SEVILLA”一词的长度超过100毫米;

“SEVILLA”长度在25毫米至100毫米之间的都属于标准型号;

小于25毫米长的“SEVILLA”则代表最小型号。

这些不同大小的标志根据需要被使用在不同的背景和场合中,有时圆球的造型也被单独提取出来运用。

 与此同时,根据不同的型号范围,球体经纬线的疏密与粗细程度也随即发生变化:

“SEVILLA”一词超过100毫米长的大型号尺寸配合的球状体经纬线最为细密,而后依次变得粗疏,但如果不仔细看,人们并不容易发现这其中的变化。

也许正如大会所提出的那样:

这是一个发现的时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不同等待人们去发现。

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

新的起飞之路

民族的腾飞

设计师将太极符号的变化图形作为标志的主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运动的视觉形态又好似跳起了传统的韩国舞蹈,腾跃的气势正与起飞之路的大会主题相呼应,色彩与形象都是那样的民族化,热情而具有神秘的吸引力,令人感到新奇。

作为第一次举办世界性博览会的韩国来说,这个独特的民族印记展现了作为一个新成员给世博会大家庭注入的新兴活力,也预示着一个新的起飞之路。

在它背后,凝聚着一个国家的信心和实力,凝聚着一个民族腾飞的力度。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览会

拥抱海洋拥有未来

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1998年世博会,是20世纪最后一届世博会。

在整个会标征集过程中,共有1228个作品入围,经过两个多月的角逐,最终选定这个标志。

 整个作品以图案结合文字。

上部圆形图案取蓝色为底色,点出主题为海洋,包围着象征世博会的首位字母E,设计成飘动的旗帜状,伸向东北角,使平静的画面兼具动感,更为鲜活;

橘黄色的太阳从西北角缓缓升起,更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一轮旭日,孕育着希望的未来。

该会标的设计也恰到好处地呼应了1998年国际海洋年的纪念意义。

下方横排文字EXPO‘98,左上角的“LSABOA”标明举办地。

同样取蓝色,使得标志整体格调一致,具有鲜明的表现力。

也符合该次世博会的主题——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年中国昆明世博会

人与自然

——迈向二十一世纪

人类与科学的和谐

选定的会徽设计图案象征自然界的星、云、气、风的运动,绿色象征生命,同时表现本次世博会的性质;

以手的造型托起一朵绿色生命之花,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本届世博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具有未来性和国际性。

在迎接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黎明;

三角形中央的两个平行套连的椭圆,标志着人类与科学和谐的轨道。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

人类-自然-技术

会呼吸的标志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聚焦于人类、自然和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门槛上,向全世界提出了社会和谐的课题。

大会会徽征集工作从1994年开始。

与以往不同的是,包括来MetaDesign的ErikSpiekermann在内的九位名德国知名设计师共同题名了一批名不见经传但才华横溢的年轻设计师加入徽标征集活动,以体现新世纪的新观点、新视野以及对未来的想象。

根据主办方的要求,这个标志必须是:

反映主题、独特性强、造型简洁而不乏深意、适用于印刷、动画制作、网络等多种媒质、可任意放大或缩小、能与“Expo2000Hannover”的标题字样协调结合。

 由奎恩工作室(GermanstudioQwer)设计的这个作品无疑契合了主办方对于新世纪世博会的概念定位。

它是一个能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与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

它充满动感,仿佛只有高倍相机才能抓拍它下一刻的游走。

它又像一种难以捕捉的现象,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

正如主设计师MichaelGals所阐释的那样:

“它包涵了促使其保持运动和活力的元素,一种永恒的能量。

这也是21世纪发展对人类的要求:

保持运动、思维灵活、勇于创新,运用智慧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由著名设计师组成的国际评审组织评价认为:

这个外观看似有机生物结构的造型是标志设计领域技术运用手段变化的重要标志,它极富动感的造型与传统静止的印刷形态产生强烈的反差。

看来不论在内涵还是技术上,这都是一个会呼吸的标志。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

超越发展

——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独特的的情感表达

这是正在举办的2005年日本爱知县世博会的主题会标。

早在2000年,日本世博会筹委会就已确定了用会标反映“自然的智慧”这个大会主题的计划。

在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委员会并广泛尊重大众意见的基础上,在全世界获得提名的10个杰出设计方案中,选中了本土设计师OnukiTakuya的这项作品。

设计者在谈到他的设计思路时说:

“2005年的世博会将是一个充分满足人们尽情领略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场所,这就是我在这个标志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正如作者所言,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无法用某一种现实的形态来限定这种关系。

而这个会标却给了人们最大的想象空间,它是可以再生和扩展的,每个人可以在它上面联想开去,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与其说它是一个标志,更不如说这是一种情怀的释放,自然平实却足以让人过目不忘。

绿色是青春与希望,作者用最简单派的艺术方式传达他贴近自然的渴望,也给了他人机会去表达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徽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飞旋的心愿

 这是两个圆,世博会是展示各国经济、科技、文化成果的窗口,探讨人类普遍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讲坛,这里汇集着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这是两个互相交融的圆。

世博会是交流的大舞台,形如流水的互动,体现了人类与城市和谐共存的愿望。

这是两个色彩斑斓的圆。

变幻的色块给人以遐想: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自然;

紫色流旋象征着时空、科技和探索。

两者有机的结合是城市的内涵。

这是两个开放的圆。

没有边界,意味着城市交融无极限、城市发展无极限,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对城市的梦想与憧憬。

两个圆飞速旋转,逐渐聚焦,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正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地走向未来。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怀抱人类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寓意着本世纪初两项超大型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倾诉着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国际展览局标志

进步的阶梯

这是万国博览会国际展览事业的统一标志。

 由一位日本学生松岛正矩于1969年设计,经博览会国际事务局确立,后来也成为国际展览局的局徽。

 整个标志为圆形主体轮廓,由六束起伏的白色立体线条组成,呈阶梯状平行展开,充满整个圆,却丝毫没有突兀感,由近及远无限延伸产生透视效果,在不同人眼中,可以形成不同理解的几何图案,标志代表了人类永无止境的进步,也象征着和平与友爱。

独特而简洁的画面中蕴含阐述性,极易引发受众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