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109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化学专题复习资料题型解决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试题中常常是结合元素化合物内容进行综合考查。

题型上看可以是选的择题、简答题、填空题等。

3.要注意,这部分内容也属于最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可以联系到各部分内容中,编制成多种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查。

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网络

2.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归纳

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用多种方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并加以归纳总结。

金属性强弱:

(1)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难易;

(2)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

(3)M(OH)n的碱性;

(4)置换反应;

(5)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

(4)对应金属离子电解时阴极放电顺序。

非金属性强弱:

(1)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

(2)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ROm)的酸性强弱;

(4)置换反应。

3.各类晶体主要特征

类型

比较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晶体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形成晶体作用力

离子键

共价键

范德华力

微粒间的静电作用

物理性质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有高、有低

硬度

硬而脆

导电性

不良(熔融或水溶液中导电)

绝缘、半导体

不良

良导体

传热性

延展性

溶解性

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有机溶剂

不溶于任何溶剂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

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一般不溶于溶剂,钠等可

与水、醇类、酸类反应

典型实例

NaOH、NaCl

金刚石

P4、干冰、硫

钠、铝、铁

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均不存在分子,因此NaCl、SiO2等均为化学式。

只有分子晶体中才存在分子。

4.以典型分子结构为起点进行纵横联系

以甲烷为中心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联系:

三、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梳理和综合

《考试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高考试题经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查:

第一,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概念,要求考生用这些基本概念对有关的叙述的正确与否作出判别。

第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判断外界条件变化对化学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情况。

也会用转化率、原用利用率等概念来考查化学平衡移动情况。

第四,用“等效问题”问题来考查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能力。

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是选择题,有的年份也会出现大题。

1.化学反应速率的分类

分类角度

从测定时间分

从反应方向分

类型

瞬时速率:

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

平均速率:

某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的平均值

正反应速率:

可逆反应中正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可逆反应中逆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注意点

通常所计算的是平均速率

通常所计算的是正逆反应抵消后的总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1)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2)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还有像反应颗粒(固体)的大小、光、波等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3.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

由于υ正=υ逆,可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密度、浓度等多种宏观性质也保持不变,这些宏观的特征有时也可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五大特点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

υ(正)=υ(逆)≠0

动态平衡

各组分含量一定,体积一定时,浓度就一定;

有平衡转化率

浓度、温度、压强改变化学平衡即发生移动

定量特征

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举例反应

mA(g)+nB(g)

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生成pmolC,均指v正

③vA:

vB:

vC:

vD=m:

n:

p:

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同时消耗qmolD,因均指v逆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一定,但m+n=p+q时

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4.化学平衡的移动

(1)勒沙持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②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2)平衡移动就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

可总结如下:

(3)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变化:

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增大等同起来。

具体分析可参考下表:

反应实例

条件变化与平衡移动方向

达新平衡后转化率变化

2SO2+O2

2SO3(气)+热

增大O2浓度,平衡正移

SO2的转化率增大,O2的转化率减小

增大SO3浓度,平衡逆移

从逆反应角度看,SO3的转化率减小

升高温度,平衡逆移

SO2、O2的转化率都减小

增大压强,平衡正移

SO2、O2的转化率都增大

2NO2(气)

N2O4

体积不变时,无论是加入NO2或者加入N2O4

NO2的转化率都增大(即新平衡中N2O4的含量都会增大)

2HI

H2+I2(气)

增大H2的浓度,平衡逆移

H2的转化率减小,I2的转化率增大

增大HI的浓度,平衡正移

HI的转化率不变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转化率不变

四、电离平衡和电化学的梳理和综合

《考试大纲》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可以总结成如下几条:

(1)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理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跟盐的水解的内在联系,能根据这种联结关系进行辩证分析。

(2)能用电离原理、盐类水解原理分析比较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判断溶液中某些离子间浓度大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理解原电池反应和一般氧化还原反应的异同。

能分析常见化学电源的化学原理。

(4)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异同。

了解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金属防腐方法的化学原理和金属防腐的一般方法。

(5)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

记住电解反应中常见离子在阴、阳极的放电顺序。

阳极上失电子顺序为……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

F-;

阴极上得电子顺序为O2>

Cl2>

Br2>

I2>

S>

Ag+>

Hg2+>

Cu2+>

(H+)>

Pb2+>

Fe2+>

Zn2+>

Al3+>

……

(6)电解原理的应用:

氯碱工业、冶炼铝、电镀、精炼铜等。

近几年考查这方面内容的试题在高考所占的比例较大,在理科综合试题每年都会2-3道选题、一道大题,在化学单科试题也常会有大题出现。

1.本章内容的核心是实质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具体应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原电池反应、电解反应中都涉及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下表列举了这部分内容中的跟平衡移动有关的一些实例:

表:

化学平衡与其它各类平衡的关系

知识内容

与化学平衡之间的联系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平衡实质上就是一种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

根据电离度大小可比较弱电解质相对强弱,根据相应盐的水解程度也可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加酸、加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升高温度会促进水的电离。

Kw=[OH-][H+]是水的电离平衡的定量表现,H+、OH-浓度可以用这个关系进行换算。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如F-+H2O

HF+OH-)实质上可看成是两个电离平衡移动的综合结果:

①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H2O

H++OH-),②另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HF

F-+H+)。

也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升高温度会促进水解。

中和滴定

水的电离程度很小,H++OH-=H2O的反应程度很大,所以可以利用这个反应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

原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

原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其特点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了两个电极反应(却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电极上发生反应)。

一些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如钢铁的吸氧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涉及到水的电离平衡移动造成pH变化。

电解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溶液过程中,在阴极或阳极附近由于电极反应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造成pH变化。

2.本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

3.原电池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这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a.负极与正极:

作负极的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作正极的材料用一般导体即可

b.电解质溶液:

c.闭合回路

注意:

通常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也不是绝对的,严格地说,应以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定.例如,Mg-Al合金放入稀盐酸中,Mg比Al易失去电子,Mg作负极;

将Mg-Al合金放入烧碱溶液中,由于发生电极反应的是Al,故Al作负极。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a)电极反应(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b)电子流向:

从负极(Zn)流向正极(Cu)

(c)电流方向:

从正极(Cu)流向负极(Zn)

(d)能量转变: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3)电极反应:

在正、负极上发生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

如氢-氧燃料电池,它的负极是多孔的镍电极,正极为覆盖氧化镍的镍电极,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在负极通入H2,正极通入O2,电极反应:

2H2+4OH--4e-=4H2O

O2+2H2O+4e-=4OH-

负极的反应我们不能写成:

2H2-4e-=4H+。

因生成的H+会迅速与OH-生成H2O。

(4)金属的腐蚀:

金属的腐蚀分为两类:

a)化学腐蚀:

金属或合金直接与周围介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腐蚀。

b)电化腐蚀: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造成的腐蚀。

最普遍的钢铁腐蚀是:

2Fe-4e-=2Fe2+

(注:

在少数情况下,若周围介质的酸性较强,正极的反应是:

2H++2e-=H2↑)

金属的腐蚀以电化腐蚀为主.例如,钢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2Fe-4e-=2Fe2+

2Fe(OH)3=Fe2O3·

nH2O+(3-n)H2O

(5)金属的防护

一般有三条途径:

其一是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其二是涂保护层,其三是电化学保护法。

例如在铁表面镀上锌或锡,即成白铁与马口铁,但一旦破损,因原电池反应,白铁外面的锌可进一步起保护作用,而马口铁外面的锡反而会加速腐蚀(铁作负极被溶解)。

4.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使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是一个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从参加反应的物质来分电解反应可分成五类:

(1)H2O型:

实质是电解水。

如电解硝酸钠、氢氧化钠、硫酸等溶液。

(2)溶质型:

溶质所电离出来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如电解氯化铜、溴化氢等溶液。

(3)硫酸铜溶液型:

电解产物是金属、氧气与酸。

如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单质铜、氧气和硫酸,电解硝酸银溶液时生成单质银、氧气和硝酸。

(4)氯化钠溶液型:

电解产物是非金属单质、氢气与碱。

如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电解溴化钾溶液时生成溴单质、氢气和氢氧化钾。

(5)电镀型:

镀层金属作阳极,阳极反应是:

M-ne-=Mn+,镀件作阴极,阴极反应是:

Mn++ne-=M。

(电解精炼与电镀,实质上是相同的)

五、非金属元素的梳理和综合

1.《考试大纲》中对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二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卤素等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第二部分是其它非金属元素(如氢、氧、硫、氮、磷、碳和硅等)的化合物。

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往往跟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基础理论内容相综合。

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要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跟基础理论内容的综合应用,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3.《考试大纲》中有多条类似于“以×

×

为例,了解(或理解、掌握)×

”的内容叙述,如:

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等等。

对这些内容的要注意理解实质,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

在这些内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4.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中要注意相似、相近内容的总结归纳。

如SO2、CO2、SO3、P2O5、SiO2等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在性质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点。

高考命题时常会把这种关系编入试题中。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趋向比较明显,值得大家重视。

5.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跟化学实验的综合。

近几年的实验试题,都是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落点。

估计近几年内这种命题趋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

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

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

H2CO3>

HClO>

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

NaClO+CO2+H2O=NaHCO3+HClO

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NaHCO3=NaCl+CO2↑+HClO

(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

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

3ClO-+Fe3++3H2O=Fe(OH)3↓+3HClO

(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如: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

2Fe2++5ClO-+5H2O=2Fe(OH)3↓+Cl-+4HClO

漂白粉遇亚硫酸酸盐:

ClO-+SO32-=Cl-+SO42-

(4)HClO见光易分解:

2HClO

2HCl+O2↑

(5)次氯酸钙中的Ca2+、ClO-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

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注意理解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跟次氯酸钙溶液反应的差异:

Ca(ClO)2+Na2CO3=CaCO3↓+2NaClO

Ca(ClO)2+NaHCO3=CaCO3↓+HClO+NaClO

3.碳、硅及化合物的联系网络

4.氧及其化合物相互联系

5.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六、金属元素的梳理和综合

1.《考试大纲》中对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二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钠、镁等典型的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第二部分是其他金属(如铁和铝)元素的化合物。

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金属。

2.《考试大纲》中有多条类似于“以×

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跟化学实验的综合。

近几年的实验试题中比较多地出现了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落点的实验试题和元素推断题,请大家加以重视。

1.金属的通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显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

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列于下表:

金属活动性

顺序

KCaNaMgAlMn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原子

失电子能力

依次减小,还原性减弱

空气中跟氧气的反应

易被氧化

常温时能被氧化

加热时能被氧化

不能被氧化

跟水的反应

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不与水反应

跟酸的反应

能置换出稀酸(如HCl、H2SO4)中的氢

不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

反应剧烈

反应程度依次减弱

能跟浓硫酸、硝酸反应

能跟王水反应

跟盐的反应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跟碱的反应

Al、Zn等具有两性的金属可以与碱反应

2.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脉络

3.Fe(Ⅱ)和Fe(Ⅲ)的转化

七、无机推断题的突破

推理能力是高考测试的五项能力之一。

《考试大纲》中对推理能力是这样界定的:

“通常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无机物质推断题既可以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可联系到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现象等等,另外无机物质推断题可以较好地测试推断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无机物质推断题成了每年高考中考查推理能力的保留题型。

分析今高考中物质推断题,主要可分成以下三类:

选择型推断题、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从推理能力考查的特点分析,高考无机推断题中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单信息、多信息并重。

同一道推断题中,有的结论只要分析单个信息就可以得出,有的结论需要同时综合多条信息才能得出。

(2)正向、逆向、统摄三种形式的推理并重。

有些结论的得出过程中,需要正向、逆向、统摄等三种推理形式。

③定性、定量分析并重。

推断过程中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

④计算和逻辑推理(讨论)并重。

《考试大纲》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要求较高,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能够运用无机化合物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推断,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3)能够综合运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八、有机基本概念的梳理和综合

《考试大纲》中对有机基本概念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解基团、同分异构、同系物的概念。

(2)了解常见简单烷烃、烯烃、炔烃等常见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近几年高考试题关于有机物基本概念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题型:

(1)关于有机物的分类。

根据组成元素将有机物分成烃、烃的衍生物两大类。

烃可以分成饱和烃与不饱和烃两类,也可根据烃分子中碳碳键特征分成烷、烯、炔、芳香烃等。

烃的衍生物可以根据其中所含的官能团分成酚、醇、醛、酸等几大类。

还可以分成合成有机物、天然有机物等等。

高考试题常会列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中学化学未出现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