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0030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85732114】

A.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物质均可能存在于内环境中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调节

D.内环境中的CO2不能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A [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浆运输,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内的组织液,A正确;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C错误;

血浆中的CO2含量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D错误。

4.以下关于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大于散热

B.炎热时,散热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大于产热

C.寒冷时,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D.人在寒冷环境中散失的热量要比在炎热环境中散失的热量少

C [寒冷时,散热增加,但由于体温恒定,所以产热也增加,产热与散热相等,A错误;

炎热时,散热减少,但由于体温恒定,所以产热也减少,产热与散热相等,B错误;

寒冷时,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C正确;

因为与外界温差大,所以人在寒冷环境中散失的热量要比在炎热环境中散失的热量多,D错误。

5.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D [渗透压升高,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造成的,A正确;

由图可知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B正确;

图示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误。

6.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85732115】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D.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C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正确;

下丘脑内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产热和散热,B正确;

促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但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腺体是垂体,而不是下丘脑,C错误;

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调节体内水盐平衡,D正确。

7.静息电位和兴奋的产生均是以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将神经浸泡在无Na+的溶液中。

则该神经(  )

A.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B.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C.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D.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D [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但该神经浸泡在无Na+的溶液中,Na+不能内流,所以不能产生兴奋。

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85732116】

A.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B.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C.激素能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且在发挥作用后灭活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细胞是双向的

C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贮存葡萄糖,A错误;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

激素能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且在发挥作用后灭活,C正确;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细胞是单向的,D错误。

9.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①传入神经元、②传出神经元、A神经递质

B.①垂体细胞、②甲状腺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①下丘脑细胞、②肾小管细胞、A抗利尿激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细胞、A甲状腺激素

B [图中表示细胞①产生的物质A作用于细胞②,若①为垂体细胞,则应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调节甲状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

10.如图表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抗体水平升高,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B.②阶段抗体水平很高,说明内环境中有大量的HIV

C.③阶段抗体水平下降,说明HIV已经清除

D.感染早期与晚期抗体水平低的原因是一致的

A [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曲线①阶段抗体水平升高,说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A正确;

②阶段抗体水平很高,说明体液免疫效应较强,通过抗体来清除内环境中的HIV,此时HIV的量较少,B错误;

③阶段抗体水平下降,是由于T淋巴细胞受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HIV并未清除,C错误;

感染早期抗体水平低是由于体液免疫是逐渐增强的过程,而感染晚期由于T淋巴细胞受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从而导致抗体水平低,D错误。

11.下列有关胰岛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85732117】

A.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减慢

B.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后只运输到肝细胞发挥作用

C.垂体分泌促胰岛素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

D.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 [餐后血糖含量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A错误;

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后,会被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如肝细胞、肌细胞等,B错误;

垂体不能分泌促胰岛素,C错误;

胰岛素增加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反过来血糖含量下降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这一过程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1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B [当机体遭受抗原入侵时,吞噬细胞吞噬并处理抗原,之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但也有些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A错误;

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

1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

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

D [胰岛素的分泌受胰高血糖素和下丘脑的影响,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A正确;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会发生夜间遗尿现象,但其反射弧的结构完整,D错误。

14.图中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

甲、乙表示两个电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85732118】

A.用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可在d点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C [用电流刺激a点,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错误;

从图中看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B错误;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产生兴奋,并可传到d点,d点能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d点会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

15.现已查明,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体内都缺乏胰岛素。

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并没有下降。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型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B.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位于胰岛B细胞上

C.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除胰岛素外,还有胰高血糖素等

D.原尿中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重新吸收回血液

B [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部分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A正确;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位于肝脏等组织细胞膜上,B错误;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除胰岛素外,还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C正确;

原尿中葡萄糖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重新吸收回血液,D正确。

16.如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量会随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而增多

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后即被灭活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到垂体,并由垂体释放

A [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量增加,A正确;

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分泌抗利尿激素,暂时储存于垂体后叶,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B错误;

抗利尿激素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C错误;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并不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垂体的,D错误。

17.胰液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是促胰液素

B.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也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

D.由图可知胰液的分泌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 [据图分析,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是促胰液素,两者都能促进胰液的分泌,A正确;

盐酸不能直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而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

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正确;

图示胰液的分泌,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

18.如图表示由三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85732119】

A.甲释放乙酰胆碱后,乙、丙两个神经元会先后产生兴奋

B.5羟色胺与b处的突触后膜结合后即失去活性

C.乙神经元的Ca2+通道受抑制后,甲的兴奋可以传到丙

D.a、b处的膜电位变化均是通过Na+内流实现的

B [甲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乙酰胆碱引起乙神经元兴奋,但是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A错误;

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与b处的突触后膜结合后即失去活性,B正确;

若乙神经元的Ca2+通道受抑制,甲的兴奋不能传到丙,C错误;

兴奋时,a、b处的膜电位变化均是通过Na+内流实现的,而静息电位恢复时,都是通过K+外流实现的,D错误。

19.如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促进垂体合成激素X增多

C.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

D.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会减少

A [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A正确;

激素X表示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但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B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二者之间没有拮抗作用,C错误;

下丘脑作为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再通过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会增加,D错误。

20.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C随血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B.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

C.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对下丘脑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D.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 [图中C随血液运送至全身,只有靶器官或靶细胞表面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故只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A正确;

图中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得甲状腺细胞大量分泌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不作用于甲状腺,故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不同,B错误;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作负反馈调节,C正确;

根据分析可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D正确。

21.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天后将其与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

若切除5天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过5天后再观察,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

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

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

【导学号:

85732120】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天起,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天起,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

D.将溶于另一溶剂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C [给切除甲状腺5天后的老鼠连续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过5天后再观察,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这可能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某种溶剂作用的结果,因此还要增加一组“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天起,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以排除某溶剂的作用,C项正确。

22.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药物M诱导正常小鼠发生体液免疫而导致糖尿病的机理,做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

注射药物M的小鼠血清

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注射药物M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注:

“+”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A.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B.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

C.该种糖尿病小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高

C [分析表中实验记录可知,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和注射药物M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在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中都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而在注射药物M的小鼠血清中都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说明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A正确;

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在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中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而在注射药物M的小鼠血清中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说明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B正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小鼠出现糖尿病的原因是肝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蛋白异常,因而该种糖尿病小鼠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C错误;

由于患糖尿病的小鼠血糖含量高,导致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所以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高,D正确。

23.脱落酸(ABA)在植物的抗冷胁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探究ABA对不同品系(710、704)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图。

(注:

相对电导率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细胞膜受损越大,相对电导率越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脱落酸是一种能为抗冷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B.寒冷刺激会导致番茄叶片脱落酸含量下降

C.番茄704对脱落酸的反应敏感性高于710

D.ABA对番茄叶片的抗冷作用不具有两重性

D [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不能为代谢提供能量,A错误;

本实验是探究ABA对不同品系(710、704)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植物品系的不同,因变量是相对电导率,不能看出寒冷刺激与叶片脱落酸含量变化的关系,一般来说,干旱、寒冷、高温、盐渍和水涝等逆境都能使植物体内ABA迅速增加,同时抗逆性增强,B错误;

分析曲线图可知:

704品系的番茄幼苗在脱落酸浓度为300mg/L时相对电导率低,抗寒能力强,710品系的番茄幼苗在脱落酸浓度为200mg/L时相对电导率低,抗寒能力强,番茄704对脱落酸的反应敏感性低于710,C错误;

就一种番茄品系而言,ABA在低浓度和高浓度时,都比零浓度下的电导率低,说明ABA对番茄叶片的抗冷具有促进作用,故ABA对番茄叶片的抗冷作用不具有两重性,D正确。

24.研究表明,赤霉素(GA)与生长素(IAA)在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二者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85732121】

A.GA能促进蛋白质水解,使合成IAA的前体物色氨酸增多

B.GA能促进束缚型IAA转化为游离型IAA

C.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使IAA的含量提高

D.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则直接参与细胞生长

D [据图分析,GA可促进蛋白质水解为色氨酸,是通过促进蛋白酶的活性来完成的,A正确;

GA可促进与其他物质结合的IAA转化为游离的IAA,B正确;

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减少IAA的氧化分解,从而使IAA的含量提高,C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对细胞的生长起调节作用,而不是直接参与,D错误。

25.为研究各种激素在草莓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某研究者选择大果期的绿色草莓做相关实验,一段时间后,统计不同颜色(可代表成熟程度)果实数及果实中相关激素含量,得到如图结果,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莓成熟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草莓成熟过程中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共同调节

C.色氨酸在细胞内经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D.IAA能降低ABA含量,延迟草莓的成熟进程

B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独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激素并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B错误;

前体物质色氨酸在细胞内经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C正确;

根据图C可知,IAA处理组ABA含量降低,延迟草莓的成熟进程,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分析图1,用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

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上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表示________。

(3)图1的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1)要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自变量应为单侧光的有无,所以应选用装置③④进行实验。

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由于植物一直接受来自窗口处的光照,故茎向窗口处弯曲生长。

(2)曲线上C点表示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表示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3)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

[答案] 

(1)③④ 向窗口处弯曲生长

(2)该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3)大于m,小于2m

27.(13分)科学家发现:

深藏于人脑中的主生物钟负责调控机体内部许多生理过程的节律,身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

(1)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________。

(2)生物钟由基因调控其活性。

主生物钟与局部生物钟的产生是________的结果。

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3)科学家发现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了,小鼠会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机体存在与肝脏生物钟相反的调控系统,在进食后限制过多的血糖。

这一系统中,________是最主要的激素,这种物质由________细胞产生。

当人用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该种激素的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解析] 

(1)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下丘脑。

(2)主生物钟与局部生物钟的产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存在。

(3)小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