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6986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8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国际贸易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国际贸易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国际贸易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国际贸易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重点.docx

《国际贸易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重点.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重点.docx

国际贸易重点

第1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D)

A、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A)

A、国际贸易B、对外贸易C、多国贸易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B)

A、欧元表示B、美元表示C、本国货币表示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A)

A、FOB计价B、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B)

A、3.3万亿美元B、1.6万亿美元C、1.7万亿美元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A)

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C)

A、无形商品贸易B、过境贸易C、总贸易体系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A)

A、海关结关B、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C)

A、间接进口B、间接出口C、转口贸易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D)

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对外贸易逆差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D)

A、2%B、4%C、10%D、20%

二、多选题

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BDE)

A、直接贸易体系B、总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D、货物贸易体系E、服务贸易体系

2、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ABC)

A、矿物燃料B、动植物油脂

C、饮料及烟类D、机械及运输设备E、塑料制品

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ABCE)

A、通讯B、家电制造C、银行D、建筑E、交通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值:

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

2、贸易商品结构:

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4、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间接的过境贸易,即外国商品进入国境之后,先暂时存放在海关仓库内,名后再提出运走;另一种是直接的过境贸易,即运输外国商品的船只、火车、飞机等等,在进入本国境界后并不卸货,而在海关等部门的监督之下继续输往国外。

5、转口贸易:

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

6、国际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

①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②研究分析国际贸易条件

③研究和探讨国际贸易政策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规律

3.请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答: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③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④当代的国际贸易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A)。

A、社会生产力B、上层建筑C、资本流动D、自然条件

2、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是(C)。

A、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分工B、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C、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分工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D)。

A、11—12世纪B、14—15世纪

C、16—18世纪D、18—19世纪

4、社会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为(A)。

A、生产力增长B、经济增长C、信息的丰富D、生产水平的地位

5、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是(D)。

A、自然条件B、市场规模C、社会制度D、生产力水平

6、在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B)。

A、自由竞争B、垄断C、合作互助D、自由贸易

7、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是在(C)

A、一战后B、20世纪初C、二战后D、19世纪中叶

8、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

A、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B、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C、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D、工业国与矿业国的分工

9、所谓贸易小国就是指(D)。

A、贸易绝对量很小的国家

B、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

C、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

D、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较小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

国际分工出现新的发展特点:

①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发展为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属于主导地位,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之间的分工逐步削弱。

②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变化,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加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有所发展。

国际分工由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

③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变化。

殖民统治力量削弱,跨国公司的作用加强,出现了有组织的“协议式”的国际分工。

区域性经贸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分工关系加强。

④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和经济所有权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也积极参与了国际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④国际资本移动是国际分工深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文化)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推进或延缓的作用。

2.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

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答:

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

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

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一般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它是指一国所有产品达到供求均衡时的状况。

另一种是局部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它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国内供求达到均衡时,贸易对各方利益的影响。

3.什么是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并谈谈一国如何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答: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开展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展国际贸易,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b)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c)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d)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

e)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f)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一、单选题

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C)。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相对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2、按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B)提出的。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俄林D、托马斯•孟

3、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B)。

A、威尔士B、弗农C、波斯纳D、格鲁伯

4、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C)。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

5、需求偏好相似说是(D)提出的。

A、俄林B、弗农C、格鲁伯D、林德

6、国别价值和(A)存在“比较差异”,是国际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A、国际价值B、国际市场价格C、国际生产价格D、贸易条件

7、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C)。

A、大卫•李嘉图B、俄林C、亚当•斯密D、李斯特

8、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C)。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

9、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的是(C)。

A、里昂惕夫B、俄林C、萨缪尔逊D、大卫•李嘉图

10、用国家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是(C)。

A、劳动熟练说B、人力资本说

C、需求偏好相似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

二、多选题、

1、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理论是(CE)。

A、比较成本说B、绝对成本说C、产业内贸易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E、需求偏好相似说

2、下列对里昂惕夫之迷进行解释的学说是(ABCDE)。

A、劳动熟练说B、人力资本说C、技术差距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E、需求偏好相似说

3、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出口本国(ADE)。

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B、比较成本高的产品

C、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D、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E、绝对成本低的产品

4、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有(AB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

D、凯恩斯E、李斯特

三、名词解释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提出的。

按照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

第一阶段是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第四阶段是在创新国进口竞争时期。

2.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于1953年运用他所创造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1951年生产的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的进口竞争商品所需魁梧和劳动数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反而比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30%,也就是说,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这种验证结果与赫-俄定理所推导的结论完全相反,这种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称“里昂惕夫悖论”

3.公司内贸易:

即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4.产业内贸易:

指各国之间在某些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

四、简答题

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

(具体内容见课本)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答: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俄林在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一样的前提下,把生产要素分为三大类:

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

禀赋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