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984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2、模具工作部分零件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并有一定的韧性;

3、凸、凹模几何形状应合理,过渡处尽量用较大的光滑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4、模具易损部分更换方便,对不同的挤压零件要有互换性和通用性;

5、为提高模具工作部分强度,凹模一般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凸模有时也采用组合凸模;

6、模具工作部分零件与上下模板之间一定要设置厚实的淬硬压力垫板,以扩大承压面积,减小上下模板的单位压力,防止压坏上下模板;

7、上下模板采用中碳钢经锻造或直接用钢板制成,应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三、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组成

1、工作部分如凸模、凹模、顶出杆等;

2、传力部分如上、下压力垫板;

3、顶出部分如顶杆、反拉杆、顶板等;

4、卸料部分如卸料板、卸料环、拉杆、弹簧等;

5、导向部分如导柱,导套、导板、导筒等;

6、紧固部分如上、下模板、凸模固定圈、固定板、压板、模柄、螺钉等。

在第二章内容中将主要介绍模具的工作部分的设计。

四、冷挤压模具分类

根据金属被挤出的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的关系,冷挤压一般可分为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三种基本方式。

1、正挤压如图1-1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流动方向相同,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实心件、管件和环形件的挤压;

2、反挤压如图1-2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适用于各种截面形状的杯形件的挤压;

3、复合挤如图1-3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相对于凸模运动方向,一

部分相同,另一部分相反,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制件的挤压;

改变凹模孔口或凸、凹模之间缝隙的轮廓形状,就可以挤出形状和尺寸不同的各种空心件和实心件。

图1-1正挤压图1-2反挤压图1-3复合挤

五、冷挤压的特点

1、节约原材料,生产效率高

冷挤压是少无切削加工工艺,与切削加工相比,节约原材料,同时,冷挤压是在压力机简单的往复运动中生产零件,生产效率高,比切削加工高30倍。

2、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

在冷挤压过程中,金属处于三向挤压应力状态,变形后材料的组织致密,又有连续的纤维流向,变形中的加工硬化也使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大大提高,从而可用低强度钢材代替高强度钢。

3、可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对复杂零件可以一次加工成型,加工十分方便,大批大量生产时,加工成本低。

4、提高零件的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

由于金属表面在高压、高温(挤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下受到模具光滑表面的熨平,因此,制件表面很光,表面强度也大为提高。

冷挤压零件的精度可达1T8~1T9级,有色金属冷挤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可达Ra=1.6~0.4μm。

有的冷挤压件无需切削加工。

第二章模具工作部分设计

一、冷挤压模设计要求

1、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能在冷热交变应力的情况下,模具应保证正常工作,模具结构要合理,如采用组合式模具。

2、选用合适的模具材料,工作部分必须要有相当的韧性和耐磨性,几何形状及参数要合理、准确。

有利于毛坯塑性变形、降低单位挤压力。

尽量采用光滑圆角过渡,防止应力集中。

3、模具的易损部位,应考虑通用性和互换性。

并便于更换、修理。

4、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挤压件,模具设计要有良好的稳定导向装置。

5、坯料取放应方便,毛坯易放入模腔。

6、模具应安全可靠,制造工艺简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为满足以上各项要求,必须慎重考虑模具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制造工艺及其热处理等问题。

二、正挤压凸模

1、如图2-1是正挤压凸模的各种型式。

图2-1

实心件正挤压凸模比较简单,可按图2-1(a)、(b)的型式设计。

(b)型端部的锥度有防止凸模纵向开裂的作用。

对正挤压空心件的凸模设计要特别注意。

纯铝空心件正挤压,可使用图(c)的整体式凸模。

对于挤压较硬的金属材料,特别是黑色金属的挤压,应采用图(d)、(e)的组合式凸模。

(e)型组合式凸模与芯轴之间采用IT7级H7/k6过渡配合,芯轴与凸模本体之间没有相对滑动,在挤压过程中,芯轴受摩擦而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因而仅适用于芯轴直径较大、或挤压材料不太硬、或摩擦系数较小的条件。

(d)型组合凸模、凸模孔与芯轴之间用IT7级间隙配合H7/h6。

挤压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芯轴可随变形金属同时向下滑动,从而大大减弱了芯轴的受拉情况,避免芯轴拉断。

2、自行车前钢碗正挤压凸模尺寸设计 

图2-2

 

三、正挤压凹模

1、正挤压凹模有图2-3所示的几种结构型式。

图2-3

凹模一般采用预应力的结构。

图2-3(a)是整体式凹模,这种凹模在使用中,直筒部分与锥角相交处产生应力集中容易开裂,所以常采用图2-3中的(b)、(c)及(d)等剖分式结构。

2、自行车前钢碗正挤压凹模尺寸设计

图2-4

第三章模具组成及工作过程原理

一、自行车前钢碗正挤压模具装配图

本模具为空心件正挤压模,凸模由凸模芯、凸模套组成。

上顶料杆中部开有气孔。

下顶料杆靠托板托住,改变下顶料杆的长度可适用于顶出不同长度的工件。

图3-1

零件明细表

二、工作过程

本模具通过凸模与凹模将毛坯正挤成管状零件。

考虑到工件挤压后卡在凹模内,一副顶出装置,即由顶料杆和顶出板等将加工好的工件顶出。

第四章听课感受及意见与建议

一、感受

二、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贾俐俐主编.挤压工艺及模具[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杨长顺.冷积压模具设计[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3]翟德梅编.挤压工艺及模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吴诗编著.温挤技术[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

[5]洪深泽.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