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医疗质量管理容
(一)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
(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诊疗规操作技术、常规;
(3)医疗流程;
(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
按照二级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方便快捷舒适服务,让病人满意服务。
交费缩短时间,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投诉意见箱,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
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管理:
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与时发现与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
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⑴、抓好三级医师查房、会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⑵、抓好查对工作。
⑶、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⑷、抓好临床输血管理。
确保用血安全。
⑸、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⑹、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与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⑺、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与时客观准确书写,上级医师与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原则上不借阅。
⑻、做好沟通工作:
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并一方面做好院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的决定与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⑼、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⑽、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⑾、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⑿、在医疗进程中,下一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
⒀、病人出院结帐时,帐目核对由科室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未医疗质量管理:
1、单病种管理:
⑴、确定单病种:
能反映医院、科室医疗工作重心,各科选常见多发病疾病顺位排列前10种疾病作为单病种。
⑵、规诊疗方案。
⑶、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⑷、分析与评价:
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每季度1次,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
医疗质量总指标年初分解下达各科室,年终总结时,医院质量指标院、科分别统计,实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主要是月报进行管理,定期分析评价,特别是指标中“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传染病报告率”等重点考核容。
二、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控制是指依据所得信息,使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质量偏差保持允许围,分基础质量控制、医疗过程质量控制、医疗终未质量控制方法,由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改进是指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活动和过程中的效益和效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医疗质量改进中主要是改进分析,制定与落实改进方案、评价改进效果。
1、医疗质量控制的职责:
(1)、上级医(护)师负责对下级医(护)师医疗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
(2)、科室主任(护士长)与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全科医疗护理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
(3)、医院质控部门(信息科、后勤、设备、)对各科室医疗护理与医疗环境、设备进行质量的督促、检查、控制。
由院长、业务副院长负责安排、组织检查。
2、医疗质量控制目的:
与时发现质量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3、医疗质控的方法:
(1)、上级医(护)师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等方式,随时对下级医(护)师进行检查和控制。
(2)、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检查工作和平常掌握情况,定期不定期对全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3)、医院质量控制部门通过平常掌握、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相结合对各科进行检查。
(4)、检查是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评价、促进整改,达到质量改进,从而提高和确保质量。
(5)、采取缺陷管理,并予登记。
医疗质量控制统计到科室,科室统计到人头。
(6)、严格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管理,以教育纠正、整改为目的,促进质量提高。
(7)、环节管理为主,平时掌握与随即抽查为主,终未质量管理与定期检查为辅。
4、不合格医疗服务的处理:
(1)、医务人员在直接或间接为患者服务时,如违反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未满足患者或院其他科室与工作人员的需要或期望,引起投诉、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或被质量控制人员检查发现为不合格医疗服务。
(2)、不合格医疗服务处理程序:
①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质控人员、上级医(护)师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应与时指出当事人的错误,提出批评教育,并予以纠正,防止不合格医疗服务的扩大和造成不良后果。
医院质量控制部门检查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或平常了解掌握的不合格医疗服务,应给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或当事人指出。
具有共性的不合格医疗服务通过职工大会、周会、科室晨会,制定新规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纠正、教育,并跟踪检验。
②对不合格医疗服务予以登记,按《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处理。
③医院质量控制部门和临床、医技与其它部门应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影响因素,防止再次发生。
④对不合格医疗服务当事人和科室,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⑤当医院质量控制部门收到病员投诉,应要求科室责任人立即调查,查找原因,确定纠正、处理办法后3日交回,对纠正和处理办法的执行情况由质控部门追踪。
⑥患者提出的医疗纠纷,医务科负责接待,予以登记,对投诉容责成相关科室调查核实,查找原因,给投诉者解释,并作出调查处理。
三、医疗质量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全体员工牢记质量方针,营造学习气氛,树立全面质量观念,服务意识、规意识,提高技术水平、服务技巧,满足广大病员的合理需要。
医疗质量方针是医院正式发布的医疗质量宗旨和方向。
我院的质量方针“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为重点,以规服务为手段,以病人满意为目标”。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即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全方位质量管理。
(二)培训容:
1、全员培训:
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②诊疗护理规、操作技术规程;
③医疗流程管理;
④医疗服务质量包括服务基本技能、沟通技巧、医疗纠纷处理;
⑤职业道德建设。
2、三基训练:
各级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院科组织三基训练,做到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掌握。
由医务处负责组织三基训练工作,科室由主任(护士长)负责,具体安排落实。
医院每季度1次,科室每周1次,二线科室每2周1次,准确填写培训记录表,留讲课与训练资料,参加人员签字。
除当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必须100%参加培训(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院、科室培训需经医院同意)。
培训与奖惩挂钩,医务处负责督促。
四、医疗质量目标管理
(一)、门诊、急诊工作
1、门诊日志登记登记率100%,登记合格率>
95%
2、门诊病历书写疑难病、急危重病、中毒、车祸伤打架斗殴、生产工作中受伤门诊病历100%书写,门诊输液留院病历书写100%,书写合格率>
3、各种检查单书写合格率>
4、处方书写合格率>
5、传染病登记与报告3天报告率98%,漏报率0%,报告合格率>
95%,医生不治疗肺结核率100%
6、门、急诊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90%
7、入院病人分科收入准确率>
98%
8、无菌技术操作合格率>
9、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100%,三基训练合格率>
95%,补考合格率100%
10、病员满意度>
11、急救登记率100%
五分钟急救出车率>
急救病人登记登记率100%,登记合格率>
急救药品、机械、物品备齐率100%
(二)、住院病区、急诊科与麻醉手术室
1、甲级病历率>
90%
2、抢救成功率>
80%
3、三日确诊率>
4、入出院诊断准确率>
5、手术前后诊断准确率>
6、临床与病理诊断准确率>
7、治愈好转率>
8、处方书写合格率>
9、传染病登记与报告三日报告率98%,报告合格率>
95%,漏报率>
0%医生不治疗肺结核率100%
10、检查单书写合格率>
11、分科收治病人与与时转科率100%
12、会诊准时率100%
13、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率>
14、医嘱处方经执业医师检查签字率100%
15、基础护理合格率>
16、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17、非昏迷非截瘫病人褥疮发生率0
18、抢救室工作抢救药品、机械(包括手术包、换药包)按规定品种和数量备齐率100%,器械正常运进100%,无过期抢救药品
19、医护人员值班对急重病掌握100%
20、医患沟通沟通率100%,沟通记录率>
21、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
98%,科室2周一次,院科学习参学率>
95%,三基训练合格率>
98%,补考合格率100%
22、医疗事故与纠纷各种损伤性操作与手术、麻醉签字率100%,一、二级事故发生率0,三四级事故<0.5/万,医疗纠纷<3/万
23、病员满意度>
95%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
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二、组织领导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做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
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务处、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各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
三、医疗质量管理容
(一)强化医疗业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医药费用。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患沟通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等,有效防、控制医疗风险,与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规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
4、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
5、进一步细化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标准和措施,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规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6、规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7、加强应急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8.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三基”必须人人达标。
9.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和常规。
(二)加强手术和麻醉医疗安全管理。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制定诊疗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
加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操作规、术后观察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
3、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麻醉工作程序规,术前麻醉准备充分;
加强对麻醉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监护,实施规的麻醉复全程观察,麻醉意外处理与时。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建立健全患者识别制度、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操作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准确识别患者;
2、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使用床号和进行患者识别;
3、建立健全手术(介入手术)术前医患沟通制度;
手术(介入手术)术前患者确认制度;
4、手术责任者应按照上述制度的要求,与患者(家属)进行主动沟通,准确识别患者;
5、建立健全急诊与病区;
急诊与手术室;
急诊与ICU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6、建立健全手术(麻醉)与病区;
手术(麻醉)与ICU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7、建立健全产房与病区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8、建立健全腕带标识制度;
9、腕带标识清楚,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信息;
10、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
11、在重症监护病区、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特殊患者群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
12、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四)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工作常规,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与术式发生错误。
1、建立健全手术前确认制度与工作流程;
2、建立手术患者与物品交接记录表,登记并记录,手术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
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手术室护士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
3、制定术前手术医生在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与规;
4、手术医生应在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共同确认与核对;
5、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时与病区护士与患者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体表标识;
6、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与体表标识。
(五)着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
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开展各科医院感染治理相关活动。
(六)以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重点,认真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项工作。
1、认真贯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促进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院长作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
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
(2)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清理:
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
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
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3)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手术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确认,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2、认真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与《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1)临床药学室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与时予以干预。
(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3)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4)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医院要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与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5)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七)加强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
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开展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
特殊实验室取得审批许可。
2、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并能有效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临床检验项目与时间满足临床需要。
4、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室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
(八)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九)贯彻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进一步规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十)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
继续开展对全院共40项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将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由科室控制,医教科组织考核。
(十一)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强化病历书写质量和病历管理,与时进行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争取消除丙级病历。
(十二)优化服务环境和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1、门诊有就诊咨询与其他便民服务。
服务环境和设施清洁、温馨,服务标识规、醒目。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的数量、布局合理,积极推行复诊病人预约诊疗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2、门急诊与住院、入院与出院、诊断与治疗、转科与转院等服务流程合理、便捷、连贯。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缩短出具检验、检查报告时间。
4、以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为前提,合理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与手术前平均住院日。
(十三)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专项活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严格按照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着重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和安全防,完善制度,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疗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病人安全各项目标。
(十四)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1、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
加大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