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913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5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1单元负数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确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

借助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是具有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关系。

教学时间数:

3课时

1、认识负数1课时

2、比较大小1课时

3、单元测试1课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第课时月日

课题

认识负数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2、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重点难点关键

:

认识负数

:

理争负数的含义

:

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复备修改

情景

引入

1、说说对温度的认识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一一负数

板书课题:

负数

二、

探索

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课本的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还想知道什么?

(2)组内交流,讨论

(3)教师简要说明

1)“。

”表示度

2)“°C”表示摄氏度

3)零下16C用“-16C表示

“-”是负号,表示比0C低

4)“16C用”+16C表示

“+”是正号,表示比0C咼

2、教学(例2)

(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2)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3、认识负数

(1)什么是负数

(2)什么是正数

(3)关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1〜3

2、全班交流,订正

板书设计

课后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第课时月日

课题

比较大小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2、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关键

:

负数大小的比较

:

负数大小的比较

:

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复备修改

检杳复习

1、什么是负数?

2、读一读,填一填

—8+10—0.5120

300—7/9—12.5—25/11

OO

正数负数

3、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二、

探索

新知

1、教学(例3)

指导学生看例题情境图

问题一:

如果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2)教师启发,引导

问题二:

在数轴上表示出一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

2、教学(例4)

指导学生看课本情境图。

(1)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读一读其中各数

(3)把这一周每天的取低气温填在表中。

时间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气温

板书设计

课后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第课时月日

单元测试

通过本单元的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3/4O-1/2-1/9O-1/8-0.2O0.20.05O-0.01

四、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一班0分;二班+20分;三班-1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

课后记

第2单元教学计划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这观察,设计和掉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在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教学重点:

1、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

2、圆锥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

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时数:

13课时

课时安排:

1、圆柱..7课时

2、圆锥..3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1课时

4、单元测试

课题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的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咼,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

: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

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复备修改

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

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

教师板书:

圆柱认识

二、

探究

新知

1、指导学生看课本的画面,思考: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3、观察圆柱,弄清各部分名称。

(1)什么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叫圆柱的高?

4、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

5、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6、操作实验

(1)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

(2)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

(3)想一想:

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1〜4题

2、全班交流订正

板书设计

课后记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并能正确

重点难点关键

:

表面积的计算

:

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

利用教具,学具演示,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复备修改

、、/、八学刖准备

1、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柱体的特征。

二、

探索

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教师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

同时让学生拿着圆柱摸一摸匕的表面积。

(2)你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1学生说明计算表面积方法

2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1学生回顾侧面形状以及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教具演示配合说明

3板书推导过程

3、尝试练习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5〜8题

2、集体交流,订正

板书设计

课后记

课题

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

: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

判断实际物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

认真观察实际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复备修改

、、/、八学刖准备

1、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2、一个圆柱的直径20厘米,主30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3、一个圆柱直径5厘米,咼15厘米,求匕的表面积。

二、

探索

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指名读题

(2)出示教具纸制帽子

(3)引发提问:

1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

2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4)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5)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

1帽子的侧面积

3.14X2X28=1758.4(cm2)

2帽子的底面积

3.14X(20-2)2=314(cm2)

3帽子的表面积

1758.4+314=2072.4〜2080(cm2)

答:

至少需要用2080cn2面料

三>

巩固练习

1、一种圆柱形流水管……

(1)说说对题的理解及解题思路

(2)列式计算

2、完成练习二的9〜20题

板书设计

课后记

课题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的

1、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2、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关键

:

圆柱体积的计算

:

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

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复备修改

、、/、八学刖准备

1、提问:

(1)什么叫体积?

长方体体积怎样求?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导入:

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

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

二、

探究

新知

1、教学(例5)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推导过程

(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

(3)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4)观察,操作后你能说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吗?

(5)用子母怎样表示呢?

(6)求圆柱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三>

巩固练习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记

课题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

:

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咼,求体积。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复备修改

、、/、八学刖准备

1、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推导的过程。

2、口头列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2m2,咼5m

(2)底面积是48cm2,咼20cm

二、

探究

新知

1、想一想: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咼h,能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

2、教学(例6)

(1)出示课文例题的内容

(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尝试列式解答

(4)汇报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计算过程:

杯子的底面积:

3.14X(8-2)2杯子的容积:

50.24X10

3、练一练:

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三25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课后记

课题

圆柱体积(或容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形成解决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