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855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甲的溶解度大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D.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所以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最多溶解80g的甲,形成溶液的质量=100g+80g=180g,故C错误;

D、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2.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降低温度至10℃

D.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A正确;

B、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不正确;

D、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D不正确。

故选A。

3.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

A。

4.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X

Y

Z

A

溶质

溶液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氧化物

单质

化合物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是X、Y从属Z中,而X、Y之间的关系是并列。

【详解】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则溶质、溶剂、溶液符合关系,故A正确;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是并列关系,故B不正确;

C、单质并不包含于化合物,故C不正确;

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错误;

B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

D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错误。

故选B。

6.20℃时,氯化钡的溶解度是35.8g。

该温度下,将15g氯化钡和20g氯化钡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A.23.1%、26.4%B.23.1%、28.6%

C.30%、35.8%D.30%、40%

【答案】A

【解析】

【详解】

5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17.9g氯化钡,将15g氯化钡和20g氯化钡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前者充分溶解,后者氯化钡只能溶解17.9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100%≈23.1%、×100%≈26.4%,

故选A。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l℃均有固体析出时,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提纯乙

C.t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t2℃时,用210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g20%的甲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l℃均有固体析出时,都属于饱和溶液,tl℃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错误;

C、t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不能确定,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110g,用210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2%的甲溶液,错误。

故选A。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B.t1℃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也相等,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应该在此温度,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的甲,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0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6.7%,故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剂或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B。

9.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题干中强调一定温度下,可见在选择方法时不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详解】

A.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大,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所以溶液质量不一定变小,选项A错误;

B.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B正确;

C.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选项C错误;

D.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如果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D错误。

故选B。

10.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A、接近饱和的A溶液,降温至10°C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

1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甲>乙=丙

B.t1℃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

甲=乙

C.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丙>甲=乙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甲乙相等小于丙,升温到t2℃,甲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减小,但仍然大于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丙>甲=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C.将40℃是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40℃时,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是5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3%.故A错误。

B.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少。

故B错误。

C.将40℃是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解度减少,有固体析出。

故C正确。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解度减少,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3.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