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67827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实验名称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日期XXXX-XX-XX

实验地点

合作者XXXX

指导老师

XXX

评分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实验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是将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涂铺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

上,形成薄层(常用厚度为0.25毫米左右)后,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的分析方法。

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硅胶吸附薄层层析:

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

硅胶:

表达式为SiO2・XH2O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

..下载可编辑..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

②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2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此,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3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C—110C,不能过高。

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R值(rateofflow)

3、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一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值

即: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斑点对应前沿的距离

R值)也是恒定的,因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吸附剂(硅胶)、粘合剂(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水、茚三酮溶液);

(二)、器材:

层析板(5cm^15cm)、尺子、铅笔、小烧杯、玻棒、量筒(10ml)、吹风机、毛细玻璃管、层析缸、药匙、烘箱;

(三)、方法:

1、实验流程:

2、操作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2)点样:

(3)层析:

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

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

当展层剂前沿离薄层板顶端2cm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

界限。

(4)显色:

四、结果与讨风吹干或在90C下烘干30分钟,即可显出各层斑点

(一)结果:

1、实验数据:

样品

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及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记录

丙氨酸

甘氨酸

精氨酸混合点1混合点2混合点3

各氨基酸

色斑中心

至原点中3.402.781.751.752.853.49

心的距离a

(cm

溶剂前缘

至样品原

6.676.676.676.676.676.67

点中心距

离b(cm根据f原点到斑点对应中心的距离二

样品Rf值推断的氨基酸名称

0.510——

0.417

精氨酸

0.262

混合点1

混合点2

0.427

混合点3

0.523

2、现象:

(1)点样时,点扩散后大小适中,不超2mm

(2)层析时,浸入展层-显色液时层析板放得比较正,在层析约40min后溶剂前缘到超

过达层析板的1/2处,取出并烘干。

溶剂前沿是一条较平整的水平线。

(3)在利用烤箱烘干后,层析板上出现6个的紫红色斑点,混合点2显色较浅。

(4)第一次制备薄层板时,涂板非常不均匀;

第二次制备的薄层板薄厚较为均匀。

(二)结果讨论:

1、结果上的误差问题:

在实验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混合点2的Rf=0.427工0.417(测定的标准值),混合点3的Rf=0.523工0.510(测定的标准值)。

原因可能有: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层析板的制作是基础,硅胶分布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了实际的实验。

而从溶剂前沿并不完全水平可以知道,实验所用的层析板质量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数据测定,导致实验的误差。

(2)人为误差的存在,在判定斑点前沿和测量距离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了结果上的不一致性,但这类影响较小。

2、结果反思:

学习制作层析板的技巧,多做多练,在练好基础技能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实验的准

确率和成功率。

3、结论:

薄层层析法操作较为简单,在实验的结果上也比较的精确,能有效地分离出样品各组分。

运用在本实验,效果也较好。

根据计算所得的数据,可见混合点1的Rf(0.262)值等于精氨酸的Rf值(0.262),混合点2的Rf值(0.427)接近于甘氨酸的Rf值(0.417),混合点3的Rf值(0.523)接近于丙氨酸的Rf值(0.510)。

又由实验原理可得,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

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

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所以每一种氨基酸所对应的Rf值应是唯一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一定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混合点1所对应的氨基酸为精氨酸,混合点2所对应的氨基酸为甘氨酸,混合点3所对应的氨基酸为丙氨酸。

最终可以得到结果:

混合的氨基酸溶液中,存在有丙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三种氨基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