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艾华集团公司的高压节能电容器占国内市场的75%,国外市场的30%等。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围绕龙头企业与重点产品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
高新区汇集一批光伏产业、消费类电子整机的知名企业,益阳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列入省级专业园区,并被国家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称号;
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集聚电容器企业90多家,年产量达100亿支以上,占国内市场份额近30%,2009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协会授予“中国电容器之乡”称号;
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太阳能电池线切割机、直插式电阻、晶体谐振器、精密线路板为全省重要生产基地。
三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消费类电子整机、电子材料等我市具有比较优势产业领域拥有一批主导产品;
TFT新型显示器形成产业新兴增长点;
3G手机、智能手机等通信终端产品已逐步投产,多(单)晶、风光互补发电设备等太阳能光伏产品和LED大功率照明光源产品生产正在快速兴起。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益阳晶鑫新能源科技公司溶硅法提纯太阳能级硅在国内外技术领域水平领先,可节省能耗30%以上;
湖南汇盛科技公司从韩国引进的年产264万片(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通过自主研制的ARMDeveloperSuitev1.2软件运行环境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湖南宇华光电公司研发的太阳能硅片切割加工生产线比国外同类设备节约成本50%。
五是重点企业成长迅速。
2009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6家,约占规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数的六分之一,其中1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
2009年科力远、资江电子、晶鑫科技等3家企业被列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五十强企业,搜空高科被入选省重点软件企业。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
2009年底,全市通信业务完成13.9亿元,增长14.6%,电话用户总数294.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5.3万户(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228.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82.7万户(含手机上网69.2万户)。
通讯业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40.5%,光缆线路长度新增2.1万公里(纤芯数),达到7.6万公里(纤芯数)。
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1万路端,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74.7万户。
基础通信企业互联宽带接入端口达12.6万个。
3、信息技术应用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全市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纺织、林纸、化工、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开始制定和推行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全市有克明面业、东方水泥、龙源纺织、华翔变压器、生力化工等15家企业纳入全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益阳橡机被列入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
2009年启动实施了“益阳市十大信息化工程”和“‘618’信息化工程建设”,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推广应用,网上交易量逐年上升。
企业信息化服务外包启动,物流信息化发展起步。
(三)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缺乏重大突破。
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等附加值偏低的产品为主,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在规模企业中,元器件生产企业占到30家,且大都是生产电容电阻,产品基本雷同,产业增值能力弱;
光伏产业、消费类电子整机业比重过小,仅占四分之一,软件业还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
计算机、通信、集成电路等高端产品领域发展薄弱;
汽车电子、微电子等新兴产品尚待培育。
2、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
“十五”以来,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企业没有科研机构,因自身规模小,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非常少,新产品开发能力弱;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成果产业化促进机制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3、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
我市电子商务、新型通信装备、通信服务、嵌入式软件、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尚未在本地完全形成信息化产品的提供群和应用群;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交通物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套服务设施等生产性服务能力发展不足;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未能充分体现,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4、企业发展环境还不完善。
企业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培养、引进、使用和留住人才的内外部环境和机制难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
企业招工难、招技术熟练工更难,一直困扰许多企业的发展;
企业创业投资体系不尽完善,配套设施、服务平台、法制建设和政策扶持的步伐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紧紧抓住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以电子产品制造业为重点,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争资立项、产业创新、服务外包、登高计划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协作配套,推进“两化融合”,促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发展战略
1、提高产业集聚能力。
坚持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着眼基础设施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生产衔接配套,推进产业向基地集中、向园区聚集,加快完善园区和基地发展规划,加快“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基地的承载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
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改进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方式,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通过规划和协调产业技术链的突破,建立和发展企业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创新链;
加大对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并促进共性技术的转移和扩散;
支持和帮助企业提高研发人员水平,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吸纳企业研发人员参与科研活动。
3、提高外资利用能力。
努力吸引外资投向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环节,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同时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创新能力;
进一步完善内企与外企平等竞争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让外企得到充分发展,为以商招商打好基础。
4、提高内资增长能力。
充分利用各类比较优势,挖掘本地企业增长潜力,出台扶持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向新兴领域发展;
引导企业增资扩股上市,扩大产业规模;
促进企业横向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多赢互利错位式发展。
三、发展思路、目标、原则及重点
(一)发展思路
依托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聚集,打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实施“3332”工程,即:
进一步扩张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和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等三大电子工业园区;
进一步壮大光伏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和消费类电子整机业等三大电子产业集群;
进一步拓展太阳能多晶硅生产基地、新型电阻电容器生产基地、3G手机和智能电脑生产基地等三大电子生产基地;
全力扶持东部新区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资阳区信息化试验区等两大建设项目。
(二)发展目标
1、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40%,力争达到350亿元以上。
2、创新能力提升目标:
到2015年,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力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全市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3、产业园区扩张目标:
到2015年,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产出规模超150亿元;
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产出规模超90亿元;
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产出规模超50亿元。
4、龙头企业培育目标:
到2015年,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过10亿元的企业6家、过1亿元的企业25家以上。
5、信息化建设目标:
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率提高到75%、生产装备数字化率增长到50%、经营管理网络化率提高到8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应用率增长到65%、中小企业平台应用率达到40%以上。
(三)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宏观规划、环境建设、政策保障、招商引资、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按市场规律推进信息产业发展,调动企业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聚,迅速提高我市信息产业规模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2、坚持突出重点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集群式发展,集中各方资源,形成光伏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业、消费类电子整机业和软件为主的特色产业,创造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3、坚持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运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普及推广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基础性和专业性服务平台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互动式发展。
4、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扶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吸收、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使企业内外技术资源得到良性发展。
(四)发展重点
1、制造业。
加快推动消费类电子整机、光伏产业和LED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发展,使我市成为省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
(1)消费类电子整机。
加快笔记本电脑、手机、三网合一数字终端等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
(2)光伏产业和LED半导体照明。
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形成太阳能级硅材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LED半导体照明的应用,太阳能装备制造、蓄能电池、光伏系统集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完整的产业链。
推动高亮度大功率LED发光管产业化。
(3)新型电子元器件。
发展新型片式电子元器件、精密线路板、路由器、晶体谐振器、电感器等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电子元器件产业。
发展TFT-LCD模组、玻璃基板、LED背光源等,增强新型显示器产业配套能力。
2、软件业。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使我市软件业成长壮大。
3、信息服务业。
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业,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
(1)移动电子商务。
搭建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支付平台,制定移动电子商务推进措施,推动手机支付在公共事业缴费、金融证券、超市百货、餐饮娱乐、公交一卡通等领域的应用,形成省内电子交易、电子支付及信用体系的重要示范基地。
(2)信息服务外包。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教育培训等方面服务外包,引进专业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等业务流程外包基地,逐步向知识流程外包基地发展。
(3)物流信息服务。
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快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动技术和采集跟踪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应用,构建现代物流园区信息平台。
4、通信业。
加快发展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推动网络经济的运用能力,提升现代通信业的发展水平。
(1)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
继续发展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加快推动有线、无线宽带网建设,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领域,着重推进向农村的信息传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通信新业务、新服务,使传统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向现代信息服务企业转变。
(2)物联网。
构建局域传感网络,形成云计算网络与信息服务为基础的网络服务体系。
(3)新一代互联网。
加快发展Ipv6、智能网、软交换等技术应用,推动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宽带应用发展水平。
四、重点工程
(一)产业园区扩张工程
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发展的行业指导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扶持政策。
重点支持产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骨干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发展,集聚当地和外部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引导产业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集约式发展。
重点突出三大电子工业园区建设:
——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
目前园内拥有科力远、晶鑫新能源、汇盛科技、中科恒源、搜空高科等重点骨干企业。
园区重点打造太阳能多晶硅生产基地和新型绿色电池生产基地,突出建设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化、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大功率LED芯片封装、太阳能光伏配套产品、结晶硅原材料和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工程等光伏产业项目,培植壮大光伏产业集群。
同时,在尽快完善晶鑫新能源的改良物理提纯法生产太阳能极硅的产业化基础上,培植光伏产业龙头企业,迅速壮大生产规模,全面引进光伏产业上下游产品生产项目,逐步发展和完善相关产业,在益阳打造出一个新的“中国硅谷”。
园内重点加强省级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汇盛科技工业园的建设,着力建设TFT液晶显示器、IPTV机顶盒、笔记本(台式电脑)电脑、数码相框、GPS设备、手机等消费类产业项目,打造全省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生产基地。
重点培育信息化新兴产业,以搜空高科为龙头,着力发展软件制造及软件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资阳长春电子工业园。
目前落户园区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已形成一定基础,规模以上企业11家,还有4家线路板生产企业在建。
该园区重点加强太阳能硅材料切割设备及电池片产业化生产基地、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基地、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生产基地和高密度互联多层线路板生产基地建设。
——赫山龙岭电子工业园。
现入驻园区的电子信息企业有6家,主要生产电容器。
该园区重点加强艾华电子工业园和和天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电子元器件电容器生产基地。
(二)产业集群壮大工程
1、以晶鑫科技和中科恒源为龙头,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集群。
在积极扶持晶鑫公司扩大产能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配套项目,构建太阳能光伏链,加快产业聚集,打造全省光伏产业集群。
重点引进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项目、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配套产品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超高亮度LED项目等。
重点实施项目:
(1)益阳晶鑫新能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单多晶硅、高纯硅及硅切片产业化项目。
通过5~8年时间,投资55亿元,建设达到年产30000吨高纯硅、5000吨多晶硅、3000吨单晶硅、3亿张硅片的产业规模,努力实现从硅矿石到高纯硅、到多晶硅、到单晶棒多晶锭、到晶体硅片的多晶硅产业链目标。
(2)湖南中科恒源风电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风光互补发电和照明应用示范项目。
投资4亿元,建成年产10万台套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组、1条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及配套检测、试验、物流等设备。
(3)湖南宇晶光电科技公司的太阳能硅材料多线切割设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
投资6000万元,建成8英寸太阳能硅材料多线切割机XQ820系列生产线,用自主研发的设备加工生产太阳能硅片。
(4)湖南益源光电科技公司的大功率LED芯片自动封装生产线项目。
投资1.7亿元,进行LED芯片封装、模组、大功率路灯、隧道灯、汽车灯、其他应用灯具以及光电材料的规模生产、研发和应用,形成年产6亿只芯片封装的生产能力,打造LED光电设备和半导体照明生产基地。
2、以艾华集团、奥士康和龙建达为龙头,大力发展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系列产品和路由器、适配器、石英谐振器、线路板相关配套产品,构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1)艾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铝电解电容器产业基地项目。
加快建设艾华科技园,引进电容器电极箔类、铝壳类、引线类、套管类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构建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形成国际一流的电容器制造企业。
(2)奥士康科技(益阳)有限公司的高密度互联多层线路板制造项目。
总投资10亿元,从事高精密度电子电路板的研发、制造以及进出口销售,形成精密线路板年产300万平方米能力。
(3)湖南汇盛科技有限公司的TFT液晶显示器项目。
从现有基础上,继续引进生产线,扩大产能到年产800万片液晶显示器件。
(4)益阳科力远电池有限责任公司的镍氢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重点开发新能源电池,主要向汽车动力电池方向发展。
3、以汇盛科技和欧信通讯为龙头,以3G时代到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IPTV机顶盒、冷藏机、数码产品等相关配件产品,构建消费类电子产业集群。
(1)益阳汇盛电子公司的电脑及机顶盒生产线项目。
投资3亿元,在原有基础上新增8条全自动加工组装生产线,实现年产40万台笔记本(台式)电脑,200万台有线数字机顶盒的生产能力,打造全省消费类电子整机生产基地,建成湖南汇盛科技工业园。
(2)湖南笔电锋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的XPPhone手机生产基地项目。
投资13.6亿元,通过3-5年时间,建成集科技研发、生产、营销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XPPhone手机基地。
(三)“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和示范建设,创建一批市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初步形成点面结合的推进格局,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扶持资阳区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重点发展数字化生产制造、生产性服务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探索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
着力推进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加工等11个传统行业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基本实现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培育2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四)移动电子商务推广工程
全面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市场转化能力,壮大产业规模。
发展移动便民小额支付,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新体系。
推动移动便民网上购物,建立基于便民网上购物的安全信用体系,实现基于手机终端的互联网远程购物功能及业务应用。
鼓励企业广泛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在互联网领域有影响的企业。
推广移动企业一卡通工程,实现企业员工考勤,企业门禁,车库管理,安保,内部消费支付等功能。
实现手机刷卡乘坐公交的移动公交一卡通应用,形成创新的市场运作模式。
推进移动公用事业缴费工程,实现全自动化的移动公用缴费流程,带动公用事业远程控制终端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的整体公共服务能力。
推进移动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实现“工业品进村”,“农副产品进城”的全新商务模式,推进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五)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工程
加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益阳建成继长株谭后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加快研发步伐,重点在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信息服务外包等方面取得突破,突出做好汽车电子、装备电子、医疗电子、水文与环境监测电子差旅应用电子等重点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应用工程。
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聚集、人才集中、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
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发展境内、外外包业务,努力使我市服务外包产业不断发展发展壮大。
益阳搜空高科软件公司的搜空•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平台(SK-TME)项目。
投资1.65亿元,加强差旅通、搜空呼叫中心(SKCC)平台、3G酒店直销平台TMMP电话营销管理平台的研发及生产,加速发展旅游服务外包业务,建成旅游电子商务终端产品生产基地。
以其为龙头,带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六)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工程
加快标准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大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
以软件、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产业特色园区(基地)为载体,加强园区综合管理和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推动技术开发平台、产品验证测试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培训中心等公共资源建设,为入园企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和支持面向企业的专业咨询和服务机构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规划实施
建立服务和引导型的产业管理体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宏观引导,强化规划的组织实施,强化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对产业的调控能力,加强部门协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二)鼓励自主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
大力培育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积极做好新产品开发,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创建独立研发机构,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产业标准化制定、产学研合作,建立自主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抓好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实施有利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保留现有直接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对企业科技投资的税收抵免、科技开发费用扣除、加速折旧等间接形式的优惠措施;
为鼓励企业将所获利润用于扩大再投资,可将企业税后利润再投资部分缴纳的所得税,按一定的比例给予退还;
尽快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三)提高招商质量,促进内外资企业协调发展
确定招商引资思路,做到准确定位,把握沿海及珠三角等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成立专门招商队伍,积极营造低成本投资环境,降低招商引资门槛,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
完善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清理障碍、保护权益,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各项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积极保持外源经济优势,时时促进内源经济发展动力,尽量克服内需不足,推动内外源性产业协调发展。
(四)构建人才“蓄水池”,激励创新创业
大力培养、引进和用好创新型人才,加强高级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高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确立人才优先、人才激励的战略理念,完善配套政策,出台激励办法,健全激励制度,构建服务体系,做到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善待人才、留住人才。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放宽行业、地域的准入限制,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投资信息产业;
积极引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