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724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版Word格式.docx

◆感悟形象:

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

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

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

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

为什么?

(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

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

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品读回味:

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做呢?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

“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

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

(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

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

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

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

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

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

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

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

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

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

“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

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3鸟的天堂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

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

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

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

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

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

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

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

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

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

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

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

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

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4*火烧云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

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

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

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

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语文园地一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明,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写作文.

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第一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学习《题西林壁》)

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

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

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

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

从侧面看,奇峰陡峭;

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

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默写全诗

(学习《游山西村》)

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

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

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

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6爬山虎的脚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

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