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6650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北师大Word格式.docx

并说明为什么?

(4)学习研究生物学对现实生活有无帮助?

(5)学习生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2.老师点评。

3.老师归纳小结:

上述同学们讨论表达的意见及观点,设想都很不错,但要想真正彻底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生物学知识,可见生物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

4.介绍:

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就是生命科学技术革命,这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四、拓展

1.启发提问:

通过平常看报、看书、看电视、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吗?

2.点评、补充。

五、结束语:

转变学生观念

1.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

是否应该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要怎样获取知识呢?

2.介绍我国现状:

创新人才稀少。

成都七中学生童一获奥林匹克生物知识竞赛一等奖。

这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这是我们的优势,然而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不良的学习方式,多动、多思、多说、多议、多实践。

板书设计:

致同学们

1.生物与非生物

2.生物学:

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现代生物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应用

试管婴儿

人类基因组计划

粮食、污染、人口、环境、健康问题等

农、林、牧、渔、医、绿色环保

练习设计:

基础练习

1.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和_________的科学.

2.生物知识在国家建设中重要作用.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A、保护环境和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B、酿造工业和食品工业离不开生物

C、遗传工程离不开生物D、农、林、牧、渔业离不开生物

3.下列叙述是学好生物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多观察,多探究,多做实验B、联系实际学习书本知识

C、死记硬背书本知识D、勤动脑,勤思考,主动学习知识能力提高设计

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写出12种书中没提到的有关生物学的信息。

并在报刊、杂志上收集有关生物学发展的最新资料,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的多样性,掌握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3.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归类和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优良品质;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生物的饿多样性

2.生物的特征。

遗传多样性、应激性、新陈代谢的概念。

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命的世界

1.在“致同学们”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生物学的概念。

并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生命?

生命所表现的特征有哪些?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认识生命以及生命生存的环境。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来认识生物生存的家园。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二、生物的多样性

1.放多媒体教学资料,提问:

我们留心观察周围,就会发现种类繁多的生物,请同学们来描述你所认识的是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2.简单介绍生物的类型,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并激发出兴趣后,再提出课题“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可以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活动,要求不能出现重复的物种,小组成员之间依次进行介绍。

3.在了解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内容之后,我们来了解我国的物种多样性知识,请同学们展示所收集的资料。

4.提问揭示下一个内容:

生物为什么具有如此繁多的多样性?

用书上的图片和有关资料举例说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

5.提问:

鱼必须生活在水中,鸟必须生活在空中,若互换了环境,结果会怎样呢?

引入:

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6.利用幻灯片,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内容基础上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7.请同学们来归纳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说明生物多样性不单单指生物物种多样性,还包涵了其它两个方面。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圈概念及范围

二、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______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3.生物的生命特征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指出了下列哪些属于生物,并说明理由.

蘑菇、橘子树、枯叶、钟乳石、机器猫、水藻。

(第二课时)

一、生物的特征: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生物的多样性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生物的确种类繁多。

你们知道吗?

池塘中的一滴水中就包括许多种生物。

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并引导:

对于生物与非生物,你们是如何区分它们的?

生物的生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3、应激性。

举例:

向日葵随着太阳转动,我们把生物的这种遇到刺激能做出规律性反应的特性叫做应激性。

引申: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生物的应激性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4、生长。

导入:

除应激性外,大家都知道一粒种子可萌发长成幼苗,幼苗可以长高长大,这说明生物都能够怎样?

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5、繁殖。

同学们都知道雌虎生幼崽;

蜻蜓点水(实际是蜻蜓在产卵);

母鸡生蛋;

许多植物会结出种子等等。

6、新陈代谢。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汗液、尿液等,这些都是新陈代谢。

人进食后要消化、吸收、排出废物是不是新陈代谢?

扩展:

生物除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这四种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

板书设计

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

生长

新陈代谢

繁殖等

练习设计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____,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3、生物的生命特征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指出下列哪些属于生物,并说出理由.

能力提高题

1、有许多动植物是濒危生物,我们应该关爱和保护,而路边的小草等生物就不需要关爱和保护,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2、尝试收集我国濒危或灭绝的生物资料,制作生命档案册。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和测量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环境对生物界和人类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1、重点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

探究实验活动和测量活动。

2、难点

组织好两次活动: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与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演示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1、引入: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类本身要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大家思考一下,生物进行新陈代谢时,会与外界发生哪些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就是生物的生存空间,生物时刻都在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生物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会适应并影响环境。

2、展示图片或影视资料,印证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引入本节活动。

3、介绍霉菌的培养方法,或请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介绍。

引导学生分析:

什么情况下馒头等食品容易生霉,哪些食品容易生霉?

4、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外界环境的关键因素做出假设,强调“变量”、“对照实验”、“单因素”等概念,指出本研究先只研究湿度,即湿润的环境下,食品容易生霉。

5、实验设计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根据情况布置学生兴趣小组在课后设计并实施对温度这个因素的相关研究。

6、实施实验。

指导兴趣小组在课前完成探究实验。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发言后对该探究活动作补充说明。

7、分析讨论。

待小组分析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鼓励提出不同意见。

8、实验结论。

与学生共同得出实验结论。

9、进一步研究。

总结该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针对温度等其他假设进行探究。

(第二课时)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

(放映或展示生物间相互影响的录象或图片)前面我们探究了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这两个因素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同样,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这便是生物因素。

2、对图片或录象内容作简要讲解。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物因素,并进行小结。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要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下面我们来研究探讨植物对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2、指导学生阅读并讨论该测量活动。

3、分发测量工具,指导各小组组长进行操作。

4、指导各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1、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你能说出生活中生物受非生物因素影响的例子吗?

第2章探索生命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知识目标

(1)什么是生物学。

(2)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3)能将课本中列举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能进行联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归纳和发散思维能力。

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重点认识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

2、难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

1课时

1、课堂引入:

提问:

如:

为什么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为什么北极熊能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

心脏为什么能自动有规律的收缩?

……

2、进入第一节内容,指导学生谈谈心目中的生物学家。

最后点出科学活动一般有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同时指出科学研究的艰苦性。

3、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进行简单引入,给学生简单介绍快速阅读法,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阅读完P23-P25的内容。

4、到小组参加讨论。

5、听取学生小组代表的介绍,对介绍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大多数国家为什么都十分重视生物学的研究?

6、对生物学的发展和历程进行简单归纳,请学生代表归纳总结生物科学的概念。

7、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主要包括:

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生物学及其发展过程

(1)先民的活动及“生物学”的提出

(2)林奈---------生物分类

(3)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4)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

(5)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人类基因组计划

3、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1、植物、动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分为哪几类别?

2、科学活动包括哪些方法?

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什么是生物学?

能力提高设计

书上的“课外读”告诉我们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请你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你有兴趣从事这些职业吗?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弄清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1)、尝试设计简单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2)、根据实验数据建立表格来分析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爱心。

组织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播放响尾蛇捕捉猎物的录象,将学生引入到探究情景中。

1、指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科学家通过收集和查找资料获取的4点信息,注意根据4点信息作出的3点推测和1个假设,注意根据假设设计的2个方案以及实验的现象。

2、组织学生讨论,重点在于科学家作此项研究的思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中两只死鼠的唯一区别在于哪?

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鼠。

3、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作出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我们已经了解了实验法的几个基本

步骤,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法来探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

4、请各小组介绍捕捉鼠妇的情况,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捕捉鼠妇的录像。

5、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根据学生的汇报,特别是鼠妇的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是鼠妇爬动的躲藏。

6、根据同学的回答,引导学生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7、组织学生汇报实验计划。

8、陈述:

各小组都设计了实验方案,下面请各小组实施你们的计划。

同时请大家注意数据的记录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果我们只用一只鼠妇进行实验,行不行?

(2)、各组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3)、为什么要统计全班各组最后一次数据的平均值,并得出全班的结论。

7、组织学生表达交流。

8、总结: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1、实验法研究的事例:

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

活动:

讨论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1)发现并提问

(2)收集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并实施实验

(5)分析及结论

2、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

活动: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1)发现并提出问题:

鼠妇为什么要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2)收集关于鼠妇的相关信息

(3)提出假设:

鼠妇怕光因而通常躲藏在阴暗处

(4)设计并实施实验,实验注意事项

(5)分析及结论:

(6)表达与交流

1、你是在什么地方发现鼠妇的?

2、实验法一般包括——、——、——、——、——、——、——、等步骤。

第2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元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4课时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

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

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

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

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

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

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演示:

教师举着一台显微镜,用手指着每一部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粗、细准焦螺旋的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准焦螺旋顺时转动时:

镜筒下降。

准焦螺旋逆时转动时:

镜筒上升。

4、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前已将学生分组,由于第一次作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将实验室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1)、取镜安放:

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5cm;

从镜箱中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放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白色为止。

(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想一想是否能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的变化;

转换遮光器上不同的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为什么有的同学从目镜内看不到明亮的视野?

反光镜的两面有什么差异?

起什么作用?

(可以讨论)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赞赏,然后说到:

对光是显微镜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要想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就必须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光圈——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不能遮光;

反光镜不仅在起反光的作用,他的凹面还有聚光的作用。

(3)、放置玻片标本:

要求学生将写有“上”字的玻片,从压片夹后部的缝隙中插入,然后双手向前平推,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4)、观察:

从侧面注视目镜,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标本2~3mm为止;

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象,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尝试通过移动玻片的位置将“上”字移到视野中央)

(5)、收放:

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檫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慢降至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注意:

显微镜用完以后应做好清洁卫生,金属部分用洁净的软布檫干净,镜头部分用檫镜纸檫干净。

老师到处巡视,随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纠正。

5、讨论:

(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那些步骤?

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那些问题?

(2)、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

其物象比实际大小放到了多少倍?

(是倒置,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3)、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这样操作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6、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并且使用时要注意不能遮光,玻片标本应放在通光的孔的正中央。

(2)、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放大的倒像,其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3)、若视野中“6”字位于左上方,即镜像在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就将玻片标本向原来的方向移动,即玻片标本仍然向左上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象就向着标本移动的反方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就能将标本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原来的“6”字在显微镜中就变成放大的“9”字。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设问:

显微镜的作用?

陈述: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会了使用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可以用他观察和识别构成人和动物体的细胞。

构成动物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细胞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板书二:

构成动物体的西细胞。

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提出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

(1)、练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3)、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2.要求学生对照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