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557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Word文档格式.docx

  后来徐庶在刘备旗下的短暂表现,更加强化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求。

一方面是司马徽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另一方面是徐庶说卧龙与他是“皓月和星星之比”,大大吊足了刘备的胃口,促使刘备放下身段三顾茅庐。

二、诸葛亮面对的难题:

  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主线书写的,在诸葛亮出山前基本上没有介绍过诸葛亮当时的所思所想。

但是估计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的一段日子里,诸葛亮是认真考虑过他出山辅助刘备的机遇和风险的。

  刘备当时势单力薄,但是手下有能人,重要的是仁义布于四海,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就好像一个公司有了美誉度,一旦推出产品粉丝们就会疯狂抢购,对品牌表现出高度的信任,营销效果比用大把金钱打广告还要好得多,所以在刘备那里就职肯定是好机会。

  在现实中,条件跟刘备的情况差不多的企业还是有的,一些企业因为魅力的领导,一些企业因为传奇的经历,他们都会拥有众多的粉丝,像美国的苹果电脑就是典型,在他们后来遇到困难后,很多有志之士也愿意出马力挽狂澜。

但是要找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却不容易。

  司马徽是有责任心的人,他知道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才能辅助刘备,如果荐人不当,反倒会加速刘备的灭亡,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许多企业都是因为用了志大才疏、纸上谈兵之徒,令企业陷入更深的泥潭之中,一个人才怎样才是真才实学,我们要一起看看诸葛亮的表现。

诸葛亮要在刘备旗下站稳脚跟,其实是很艰难的事情,这一点他自己也很明白。

他做的不是小混混的工作,而是从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工作,是一个首席执行官的工作,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

  在现实中也能看到一些总经理,可能一开始谈待遇和权力时是按照老总的标准,当进入工作岗位后,越来越表现出一个普通打工者的观念和行为,没有坚守自己总经理的职责。

这也令招聘的董事会和董事长非常头疼。

  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总经理履历很丰富,但是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却无法压住局面,一些在西方企业做过事的人尤其明显,原因何在?

原因就是西方企业往往制度完备,做总经理也是负责部分工作,其他有更多的部门在辅助,所以虽然总经理担任多年,但是并没有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一旦进入一个草莽的血汗工厂做总经理,人性的某些缺陷就会暴露无遗。

在血汗工厂的治理中,或许确有需要给某些人一记耳光,当然打人是不对的不应该实施,但是如果连打耳光的手段都没有想到的话,可能真的作为总经理是个难以修补的缺陷。

  鹅那同学招聘的百万总经理,就对一些基本的违规行为没办法实行有效治理,不用说实施更大的改革措施了。

后来他不再相信所谓的职业经理人,而是对军人更有兴趣,说非军人不可用也。

趣闻:

  我在工厂看到一份检讨书,忍俊不禁,不过也能说明一些道理。

  检讨书是一个普通员工写的,大意是:

我正在冲凉,有人喊你舅舅跟人打架了,你还不出来,于是我就冲出去跟别人打架了。

  那舅舅是一个部门主管,那员工就是它的亲戚兼手下了,在血汗工厂里,有些人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管理,有些事情屡次犯错,不听指挥。

作为主管也是很为难,当受到上一级的压力时,难免有时候一巴掌就挥出去。

  换个角度,如果我到工厂去做一个主管,如果我手下有20人,那么我至少要从我的亲戚朋友熟人哪里拉进三五个帮手,否则手下人一旦不按照指令行事,甚至拉帮结派,工作就将很难开展了,而作为公司领导,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有人会说:

不听指挥炒掉再招不就行吗?

其实再招的人素质跟炒掉的人是一样的。

  或许冲突打架打耳光是血汗工厂必要的治理手段。

三、诸葛亮的立身之道:

  刘备旗下是以刘关张为核心的,他们自视高人一等,赵云虽然能力不在关张之下,并且也称张飞为三哥,但是张飞可不把他当作四弟看待。

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在老大周围紧密地团结着一批所谓的开国功臣,对外他们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如果一个人空投进来,他们就有强烈的危机感。

  诸葛亮就是空降到刘备旗下的,并且摆明要跻身于刘备之下、关张之上,诸葛亮坚持完成这个目标,所以他绝对不向关张俩人行礼。

这一点我们许多经理人就不容易做得到,为了搞好人际关系,对老板周围的红人要礼让迎合,满脸堆欢好话说尽还要递烟敬酒,结果自己反而很难做稳CEO的位置,据说用友软件花500万招的CEO,大体上类似于这种情况。

  所以诸葛亮更喜欢跟职业素质高的赵云在一起,后来在重要的关头,诸葛亮都是让赵云在一起:

如赤壁大战前从东吴返回,到柴桑吊唁周喻,入川,都是让赵云在身边相伴。

  诸葛亮能够让刘备旗下秩序井然,不会因为自己的加入发生不利的事件,稳住局面的能力也是一个CEO应有的素质之一。

诸葛亮在刘备旗下的职位是“军师”,不是一般的幕僚角色,而是有权有职的首席执行官的角色,这个岗位要求在岗者德才兼备,才能保证政令畅通,取得最高的效率。

如果下属对上级的决策保持怀疑,执行起来就会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领导人的威望也受到损害。

  在一个企业里,CEO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位,所以在位者首先要维持这个岗位的权威性,过分的平易近人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作风,跟下属沟通虽然很有必要,但不一定要求他们完全理解你的决策,从上往下的命令从来都是要雷厉风行地执行,才能保证最好的效果。

  其次,CEO要善于为自己的老板赚取利益,跟老板多多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诸葛亮就是不断同刘备的交流中,被刘备用“如鱼得水”来不断加持(台湾政坛术语)。

  好的CEO尤其要重视团队中人事的秩序,维持企业人事的伦理。

刘备旗下的有竞争力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应该是: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如果诸葛亮稍微谦虚,自己排在张飞或赵云后面也无所谓,那么诸葛亮就是跟糜竺、孙乾等白面书生没有两样了,又怎么向其他人发施号令呢。

  当然,诸葛亮的立身之道也是风险很大的,如果后来不能用业绩来证明自己,他迟早被关张干掉,因为关张也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四、隆中对的另类意义:

  在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后,在诸葛亮的茅庐里,诸葛亮公布了他的施政纲领,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远景既吸引了刘备,又得到了后人的赞誉。

不过后人对隆中对的评价显然不符合诸葛亮的初衷,因为三分天下是后来奋斗的折衷结果,不太可能是当时的计划,诸葛亮当时就算有计划,也应该是解放全中国的路线图,不会以三分天下为最终目标的。

  隆中对的要点就是要刘备有所为有所不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要做无用功。

先不要跟曹操孙权争锋,而是先取荆州和益州,在积累一定的实力后再图中原,汉室就可重新兴旺起来。

  隆中对应该是诸葛亮呕心力作,是在跟刘备见面前的精心策划,这是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后才能得到的正确结论,必须符合刘备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

一个人在到一个新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时,也需要带上关于新公司的“隆中对”,企业的目标还不能定得太低,否则打不动董事会,定得太高又怕无法完成,成为笑柄。

  所以,准确的“隆中对”是反映应聘者对企业的知己知彼的程度,马虎不得。

五、新官上任不点火:

  有句俗话是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官上任为何要烧三把火呢?

可能是因为初享权力,总是要显配一下吧。

另一种可能是企业在前任领导的治理之下,总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整顿整顿的。

一个企业既然要更换总经理,基本上是因为前任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给了点三把火的理由。

  奇怪的是诸葛亮上任后并没有点三把火,除了对士卒进行操练外,并不对刘备旗下的人事进行大的变动,对于散漫的纪律也不急于整顿,也不颁布禁酒令(针对张飞)和禁书令(针对关羽的读春秋),即使偶尔跟张飞发生口角(关于刘备织斗笠一事),或者被关羽误解(去博望坡侦察地形说是游山玩水)也是一笑了之,并没有看到现代老总的灼灼逼人的架势。

  不过新官上任显配权力也是一把双面刃,古人有云:

权胜才必受其辱,威胜德必受其祸。

意思是说一个人使用权力,必须有足够的才能作为保障,否则反而受到羞辱;

一个人需要立威,必须有足够的德行为基础,否则容易惹出祸害。

  新官获得的权力来自最高领导的信任,诸葛亮的权力来自刘备的授予,如果只是想对付关张来立威,恐怕结果是自己吃一记张飞的八尺蛇杖。

所以诸葛亮低调上任,也是其对形势的准确判断。

  如果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魅力就把局面控制住,那是最好不过,这叫做:

帅的按住了。

不过企业事务一般比较复杂,大多数情况却是:

帅的按不住。

司马懿同志最聪明。

诸葛亮说为将者有三种境界,一是吕布袁绍等崇尚武力者,二是曹操周瑜等崇尚计谋者,三是诸葛亮这种能够借用日月星辰者。

不过诸葛亮没有看到第四种(长寿者)和第五种(生殖器强者)。

司马懿后两者都比诸葛亮强,所以三国必归司马氏。

本贴在火烧博望坡后结束,不拉远了。

六、诸葛亮的撞墙期:

  诸葛亮出山后基本处在比较低调的状态,没有对内部事务进行重要的调整,采取从宽治理的政策,这跟他在后来占领成都采取从严治理的政策形成鲜明对照。

原因是刚出山时他是光杆一人,除了得到刘备的支持外,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还没有足够的威望支持大规模的改革,跟日后入川时的威望日隆大权在握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诸葛亮在刘备邀请出山时曾假意推辞,自称南阳野人,疏懒成性,这倒不完全是自谦,多少也是自知之明。

诸葛亮毕竟没有工作经验,一下子进入工作状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他也要过渡一下。

  诸葛亮的低调,或者称之为暂时不作为,对他不会有加分的作用,相反随着刘备不断用“如鱼得水”的加持,别人的期望值随着高高吊起,负面的效应会慢慢显露出来。

张飞的不满是典型代表:

大哥老是说如鱼得水如鱼得水,曹军来了就让水迎敌去。

  无作为的时间拖得越长,日后就要更大的功劳才能解套,诸葛亮也心急啊,随时希望有更大的战机供他发挥,久盼战机而不得,诸葛亮也进入撞墙期。

突破撞墙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无法突破,被羞辱或丢掉性命不过小事,被灭族也是有可能的,诸葛亮的家族在日后就碰到了这种情况。

在东吴发展的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就因为无法突破撞墙期,最终令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一脉烟飞云散。

  在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前,他的哥哥诸葛瑾就到东吴打工,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并没有显示过人的才能,只是代表周瑜劝降他弟弟而反被劝降,以及讨荆州时被他弟弟和关羽戏弄,但是在孙权眼里诸葛瑾忠心可嘉并予以重用,所以诸葛瑾能力做不到的事情,靠忠心也能做到了,成就居然不在诸葛亮之下。

  孙权在位数十年,在东吴号称大帝,影响力非子孙能比。

孙权死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三国演义没有交待),大权居然落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手上。

  诸葛恪本来有机会在抗曹中立下军功,从而加强他的权力基础。

不过他们一脉的智谋实在不能跟他叔叔诸葛亮相比,居然被司马昭手下的小小守城官愚弄了,不听大将丁奉的力劝(丁奉后来还是东吴扭转乾坤的人物),最终攻城不能得手,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由于没有立下足够的军功,自然就没有足够的自己带出来的有功之人可供提拔来保驾护航,不可能提拔更多忠于自己的官员,而手中又因为掌握太大的权力,被人非议是难免的,靠杀人堵口只会增加仇恨,并不能持久维护权力,这一点不如在北边魏国的靠军功累积名望的司马氏,终于有一天诸葛恪还是被人推翻了,诸葛瑾一门在东吴不幸惨遭灭门。

诸葛亮成功走出撞墙期,真要好好谢谢独眼将军夏侯?

  曹操听说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又拜了军师,虽然曹操家大业大,还是不敢轻视这位一起煮酒论英雄者。

在谈论诸葛亮的时候,徐庶的吹捧倒是激怒了一个冤大头夏侯?

,曹操对诸葛亮的能力也有怀疑,当时怀疑者大有人在,连刘关张都有疑虑,也难怪曹操了。

  曹操让夏侯?

统兵十万,捉拿刘备和诸葛亮,正中诸葛亮下怀。

  相对于刘备数千人马,十万大军不多不少,正好符合诸葛亮的胃口,敌人太少即使获胜价值也不大,显示不出自己的高明,敌人太多又怕自己吃不下去,反而被敌人所灭。

  诸葛亮等这一仗等得好苦,如果没有这一仗,诸葛亮就没有办法证明自己。

  在企业中,新上任的CEO也需要争取一个销售业绩单来证明自己,并且这个业绩单决不能太小。

  徐庶在刘备那里是有过功劳并得到刘关张的认可的,这些功劳就成为诸葛亮必须超越的障碍,诸葛亮不仅仗要打赢,还要打得漂亮。

  以徐庶的能力,打赢三两万人是有可能的,所以诸葛亮就必须打赢十万人。

如果诸葛亮只是表现出跟徐庶差不多的水平,虽然军师的位置可以保住,但是对关张还得满脸堆欢去巴结,无法形成令出如山的威慑力,给日后留下隐患。

  徐庶以赵云的力战破了怪阵,但是险些以牺牲赵云为代价,并且赵云的部下无一生还。

如果诸葛亮也要关张赵死战才能取得战果,那么即使获胜也得不到关张打心眼里的佩服,也给别人形成没有关张赵,诸葛亮也将一事无成的坏印象,所以诸葛亮还需要更高明的战术才行。

  诸葛亮决定在博望坡火烧曹军,这样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成功的关键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案,万无一失的执行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且看诸葛亮如何调兵。

七、务求必胜的用兵术:

  在决定发起博望坡战役后,关键的问题就是排兵布阵,考验完成任务的执行力了。

  诸葛亮非常认真地准备这一场处女之战,为了顺利地指挥战斗,他不得不向刘备申请了代表权力的佩剑和印授,这是诸葛亮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需要这些古怪玩艺来装神扮鬼。

  诸葛亮面对的众多将士,绝大多数还是能指挥得动的,唯一的问题是关张俩人,由于对诸葛亮能力的怀疑,以及在三顾茅庐过程中的曲折。

令关张俩人对诸葛亮有一定的成见,所以在使用他们的时候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免得他们一不小心使起性子,搞坏整个战争的布局,不过为了保护他们与刘备的共同利益,俩人也不至于完全不听指挥。

  对关张俩人靠军令状是不能约束的,因为他们和刘备的关系超越了军人的上下级关系,签军令状只是逗人玩的,要避免关张关键时刻坏事,必须事前对他们要有合理的安排。

出于对初战的慎重,关键位置不能让关张担任。

  实施博望坡战役的要求比较简明,就是把夏侯?

的十万大军引进草木茂盛的博望坡,然后用火攻之,这样就能用数千兵来消灭数万兵,达到超过十倍的回报。

  具体的安排是关羽率1000兵在后面埋伏,曹兵来时放他们过去,当前面点火烧曹军的前军时,曹军后军的辎重刚好路过,这时可以放火烧之。

关羽虽然自傲,但他还是会执行军令的,所以做这个小埋伏风险不是很大。

而张飞率1000兵只是去埋伏,当火起后就出击,所以张飞的任务不是关键的,避免了他任性可能出现不执行军令的风险。

  对执行力要求稍高一点的是刘封关平俩员小将,他们率500兵士专心等候曹兵的到来,然后用火攻烧他们,是整个战役获胜的开始。

  最关键的任务是引曹兵进入博望坡,因为正常的行军路线曹兵是不通过博望坡的,所以让职业道德最好且武艺比较高强的赵云做先锋是比较合适的。

赵云的任务是吸引曹兵进入博望坡,不要求他个人的取胜,但是这样的诈败可能被曹兵识破,达不到吸引曹兵的目的。

  诸葛亮为了十拿九稳地吸引曹兵进入博望坡,不得不拿刘备做诱饵,这是风险很大的招数,要是刘备经不住夏侯?

几个回合的冲击而被斩于马下,恐怕诸葛亮还是免不了张飞的一记蛇茅。

  夏侯?

在看到刘备这块鱼饵后,想不上当已经不太可能了,博望坡战役如愿按照诸葛亮的设计顺利完成。

诸葛亮为了取得他在刘备旗下一言九鼎的地位,除了要打赢一场大胜仗以外,还要在实现战役的过程中让参战者获得更多的利益,不能让参战者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令属下对你更加信赖。

  一个CEO初到一个新公司,为了实现一项销售计划,当然需要属下同心协力,甚至付出更多的代价或者不惜一切代价。

不过如果你的目标是不仅要完成计划,而且还要得到人心,就要注意策略了。

如果你需要属下花很多的代价,付出很多的劳动,加很多的班才能完成任务,恐怕你很难得到人心,如果你让属下付出比过去很小的代价就完成了任务,属下就对你口服心服,只想一生一世跟你走。

  诸葛亮在使用赵云和关张时,就特别注意不要让他们付出太多的代价。

诸葛亮要求赵云只许败不许胜,令赵云不用付出太多就能完成任务,诸葛亮对关羽和张飞的要求更低,只是打个埋伏。

在要求这么的低的情况下诸葛亮还能打大胜仗,怎么不能令关张赵对他口服心服。

关张赵在过去的奋斗史上从来都是硬碰硬才能取得一些成绩的,长这么大个仔打仗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诸葛亮的出现令他们的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

这是诸葛亮比徐庶更厉害的地方。

在这样的领导下做事就是开心得不得了,公司的凝聚力更强了,不会再发生辞职走人的情况。

  经过博望坡一战之后,诸葛亮在刘备旗下的地位已经确立,日后发施号令再也不需要什么佩剑印信来狐假虎威,并且他发出的指令也没有人再怀疑,有了这样的权威才能为实现鼎足天下的宏伟目标奠定权力基础。

八、诸葛亮出山的启示录:

  诸葛亮是古人智慧的化身,他的综合能力和谋略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

不过在诸葛亮的身上,我们还是要总结一些经验留给现代人参考,让每个人在自己的职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诸葛亮的许多优点都值得大家学习,如果只是做一些定性的分析,可能在实践中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

所以这里论述的诸葛亮出山启示录只谈一点,用一个具体的数字说明职业经理人应该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能否称之为现在诸葛亮的门槛。

  一个职业经理人空投到一个新的企业中,他必须达到多大的业绩才能达到诸葛亮在刘备旗下的成就呢?

用一个数字来表达,就是他应该做到企业原来收入和利润的十倍。

不管是处在什么行业,也不管企业是什么规模(从数十万到数十亿都可以),这个数字都有一定的指标意义。

并且完成这个目标最好在两年以内,最长不超过三年。

  如果你能够完成这个目标,你在企业内可以令到所有人的收入跟原来相比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你将赢得所有人的尊敬,你的政令畅通无阻,你可以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内部改革,优化结构,你有大把的理由赢得股东的支持。

你将有机会带领企业乘风破浪、勇往向前,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的目标不能完成,你在企业内就有很多的制肘,不能放开手脚推动企业的发展,别人也会怀疑你的能力,结果导致自己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所以职业经理人在就职前先期的市场调查和企业考察是很重要的,然后制定自己的“隆中对”,在上任后抓住机会,完成目标。

  能否让企业在短期内扩张十倍,是区分职业经理人是不是“现代诸葛亮”的分水岭,也是诸葛亮出山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最后强调一点,诸葛亮出山时年仅27岁,没有工作经验,非常类似现在的博士毕业生。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