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502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docx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第2讲《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版

我用残损的手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3.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4.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一、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

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他的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

代表性的诗:

《雨巷》。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

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

代表性的诗有:

《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

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

《望舒草》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

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

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

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受伤致残,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三、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四、艺术特色

1.运用幻觉和虚拟是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手法。

2.对祖国各地的直观式的细节描绘:

3.运用了对比手法。

五、土地

一部分是已经遭受敌人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一部分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

前半部分,作者触摸到的是沦陷区;后半部分,诗人触摸到的应该是解放区。

沦陷区(忧郁的、冷色调的):

灰烬、血和泥、微凉、冷到彻骨、夹泥沙、蓬蒿、寂寞、憔悴、苦水、阴暗……

解放区(明朗的、暖色调的):

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太阳、春、苏生、永恒

六、总结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是起伏的: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例1.思考:

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

此题考察把握诗歌结构和感情的能力。

根据作者的情感,全诗可以在“手掌粘了阴暗”后分为两部分。

答案:

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例2.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

请找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解析: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才用了两种色调的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突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

答案: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

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例3.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解析: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

“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全文有条有序,紧密围绕线索。

答案:

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

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

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

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例4.“灰烬”“血和泥”等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解析:

仔细分析下文语句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暗示祖国正笼罩在深重的苦难中。

基础演练

1.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篇通讯是《光明日报》记者邵云环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已遭北约空袭,并扬言“加大轰炸力度”的日子里写的。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C.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如果不是在“二战”中神秘失踪,它的科研价值一定会在诸多学科中得到充分体现。

3.对下面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杨山

道路与道路的连接寂寞时甘愿寂寞

渴望与等待的组合痛苦时甘愿痛苦

默默承受重量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

大队人马从胸膛上驰过用一支无声的歌

【注释】杨山,现代诗人,曾任《红岩》杂志副主编

A.诗中“桥”的形象可视为作者自喻。

作为文艺刊物的编辑,诗人“甘愿”充当“大队”文学习作者由文学之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成为他们“渴望与等待的组合”。

“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用一支无声的歌”,这就是诗人的愿望。

B.“桥”的形象也是一切奉献者的形象。

“默默承受重量”,甘当他人或后代的“桥”,让他人或后代通向幸福的彼岸,而自己,“寂寞时甘愿寂寞/痛苦时甘愿痛苦”,这正是奉献者的共同特征,《桥》是一首奉献者的歌。

C.这首诗以桥喻人,写得朦胧.含蓄,意象有典型性,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发人思索,耐人寻味。

D.《桥》给人以人格的力量,给人以美的情操和享受,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好诗。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__;动乱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安定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仿造两个句子。

有的拓荒者是天生的冒险家。

他将薄田变成沃土,将沙漠变为绿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里是太阳,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形的手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下列诗句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

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D、E 

2.D

3.A

4.理想是文明理想是安定理想是繁荣

5.①有的拓荒者是孤独的苦行僧。

他背负着爱.仁义和道德的十字架,头顶烈日,口含蛇胆,脚踩黄沙起程。

或:

有的拓荒者是肤浅的井底蛙。

他省吃俭用,吃苦耐劳,终于在苍茫大漠中筑起一幢像样的小楼,犁出几分贫脊的农田。

②有的拓荒者是不羁的行吟诗人。

他浪迹天涯,随遇而安,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或:

有的拓荒者其实是卑劣的拾荒者。

他爱繁华,爱富庶,荒芜是他最憎恨的敌人。

6.

(1)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3)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

 (4)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7.

(1)“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

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

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

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2)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

“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8.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

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9.此题意在让学生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写片段作文。

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写诗,写散文也可;也不必写得太长,一百字至五百字均可。

巩固提高

(2015·江苏淮安交通中学期中)阅读理解。

(一)三好生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