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4983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普示范县总结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农民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素质。

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从2005年10月正式启动,按照全市“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建成2个市级示范村、29个市级重点村、86个启动村,要求每个镇至少要建设一个新村的。

2006年全县20个镇全面开展新村建设示范22个,其中2个市级示范村,6个市级重点村,14个县级重点村,大冲、四方2个市示范村,建设、响锣、静宁寺、民建、高湾、高坡6个市重点村建设前阶段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2007年的7个市级示范村也已经启动。

为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我县相继出台了《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新农村建设及整合项目的意见》、《威远县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补助办法》等配套文件,确保了资金、人员、技术和服务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2006年先后将农业综合开发、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农村户用沼气、微水工程、通达工程等项目打捆重点投入6个市重点新村建设,2006年6个重点村已投入项目资金378万元。

同时县财政今年安排了75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补助,并将市级财政及市级部门扶持资金及时落实到重点村项目建设。

重点新村建设初见成效,示范效果明显。

1、骨干产业已初具规模,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目前6个重点新村已发展稻田养鱼1020亩、优质蔬菜650亩,种植水果1887亩,各村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骨干产业,骨干产业产值占各村总产值的60%以上,各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骨干产业的生产和经营,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从骨干产业获得的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骨干产业已成为6个重点村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

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6个重点村今年新建、改造村组公路32.6公里,新修便民路24.7公里,整治山平塘66口,囤水田104口、新建蓄水池43口,渠系改造15公里,6个村道路实现了以主干公路相连,通达率达100%,路面黑化、硬化率达75%以上,村组公路相通,便民路基本连户连园,6个村全面实现了人畜安全饮水,农民生产和生活用水能得到有效保障。

3、农居建设呈现新貌,村容整洁特色突出。

6个重点村按照新农村规划要求,今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00口,卫生井496口,农房风貌改造445户、改厨500户、改厕495户、改圈480户,广大农户通过改厕、改厨、改圈、院坝硬化、庭院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洁,农民已逐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

目前6个重点村建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站、动物防疫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场)、“三农”服务中心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今年在县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电视、广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的培训,农民参训率达到90%以上。

同时,6个村进一步健全了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务、财务公开,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公示,凡涉及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筹资筹劳均实行“一事一议”。

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达85%以上。

6个村道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均建立了管护制度,做到了基础设施有人管、有钱养。

通过新农村建设使6个村已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无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无集体上访现象,“文明农家”创建活动参与面达65%以上。

为我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以劳务品牌培训为着力点,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我县的劳务开发既农民工工作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四川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川府发[2006]19号)、中共内江市委《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内委发【2007】9号)精神为主线,近年来,我县农民外出务工数量逐渐增加,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

送人□有实用价值□装饰□2005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达14.76万人,劳务总收入6.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74元,比上年同期增135元、增14.4%。

2006年我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5.1万人,其中县外异地转移7.5万人,县内就地转移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1%,实现劳务收入7.2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03元,比上年增129元,增长12%,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64.5%以上;

完成劳务开发培训13850人,发证7900个,品牌培训2100人。

2007年预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7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73元,比上年增加70元;

劳务培训15000人,发证6000人,品牌培训4000人。

截止5月底,已经转移输出1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完成劳务培训3000人,发证600人,品牌培训任务已经选择确定了培训基地并下达培训任务,各个培训机构也正在进行专业设置和招生宣传等具体培训工作。

(三)、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地就近能力。

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做活营销”的发展思路,计划农业产业化实现产值7亿元,带动农户13万户,农户人均从农业产业化中获得纯收入1000元。

抓好重点产业化项目基地建设。

我县因地制宜确定了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蚕桑、茶叶、柠檬、麻竹、生猪、山羊八大产业化项目,其中山区重点发展茶叶、麻竹、山羊,外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蚕桑、柠檬、生猪。

今年种植优质粮油26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

春季养蚕6357.6张,比去年多312.5张,产茧26.6万公斤,比去年多1万公斤;

利用退耕还林新栽茶叶600亩、麻竹1000亩,产鲜春茶800吨,产麻竹笋3000吨;

1-5月,种植蔬菜9.8万亩,比去年多0.4万亩;

出栏生猪32.04万头、山羊11.4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5%、13.2%。

1996年“碧芝自制饰品店”在迪美购物中心开张,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由于位于市中心,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时尚人群,不用担心客流量的问题。

迪美有300多家商铺,不包括柜台,现在这个商铺的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位于中心地带,左边出口的自动扶梯直接通向地面,从正对着的旋转式楼梯阶而上就是人民广场中央,周边4、5条地下通道都交汇于此,从自家店铺门口经过的90%的顾客会因为好奇而进去看一下。

搞活农产品营销。

一是积极鼓励农村专合组织搞农产品营销。

向义大头菜协会、铺子湾香葱协会、新店生猪协会等专合组织都积极对外寻找市场,并组织搞好农产品销售。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大户。

界牌农民刘明友年销售山羊3万多只,新店游小平年销售生猪4万多头。

三是各镇、县农口各部门都开通农经网,并确定了专人负责定期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

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余个,其中产值过1000万元的20个、500万元以上的近30个,现有市级龙头企业10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全县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98亿元,增长12.6%。

(四)、以“三农”工作为统领,加强农民致富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致富能力。

(二)创业弱势分析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主题,以助农增收为核心,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劳务输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确保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2006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实现12.10亿元,同比增长5.70%;

农业总产值实现19.83亿元,同比增长7.72%;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24元,同比增加220元,。

图1-5购物是对消费环境的要求分布全力稳定粮食生产。

按照“扩大复种,增加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要求,狠抓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生产。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墙报、宣传标语、张贴公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

同时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款发放到了种粮农户手中,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抓好套种,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我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今年,种植优质粮油27.4万亩,同比增加4.4万亩;

种植蔬菜25万亩,同比增加0.9万亩,其中大棚等设施蔬菜突破9万亩,特色蔬菜七星椒、生姜、大头菜、香葱等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发放蚕种2.3万张;

麻竹鲜笋产量0.8万吨;

干茶叶产量895吨;

柠檬产量3800吨;

水产品产量1.36万吨;

生猪年出栏73.38万头,同比增长8.6%;

山羊年出栏25.25万只,同比增长6.6%。

扶持龙头企业,我县有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产值实现7.4亿元。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

他们我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

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

奋力抗旱减灾。

2006年我县遭受了48年来危害最严重的旱灾,7月5日-8月18日伏旱高温超过45天,全县大春农作物受灾面积65.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2万亩,绝收面积11.2万亩,玉米减产20%左右,水稻减产40—50%(个别村社绝收面积达70%以上),红苕减产50%以上,大春粮食减产11.1万吨。

天保林和退耕还林受灾10.9万亩,10万亩蔬菜、3万亩花生、2万亩麻竹、3万亩水果受灾严重,95%的田块开口干裂,80%的山平塘干涸,特大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1亿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调查了解灾情,及时协调解决抗旱中的各种矛盾。

下发了威委办发[2006]75号《关于做好抗旱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威府办发[2006]88号《关于组织工作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把抗旱减灾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县领导、县级部门组成的抗旱减灾工作指导组,落实了县有关部门、各镇抗旱减灾工作责任。

全县安排抗旱救灾资金433.35万元用于抗旱救灾,确保了没发生争水打架斗殴和缺水生病死人现象,确保了没发生疫病疫情,确保了人畜饮水和森林防火安全,确保了社会稳定。

根据大部份山平塘已干涸的实际,我县迅速动员群众对县境内有病害和淤积严重的740口山平塘进行整治,加高、加固塘塍,清除淤泥。

为切实降低灾害损失,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减灾增收暨晚秋生产动员会、减灾增收暨畜牧工作会、减灾增收暨劳务开发工作会三个专题会议,县搞万亩示范、镇搞千亩示范、村搞百亩示范,带动全县大战晚秋生产。

全县种植晚秋作物22.4万亩,其中秋菜9.7万亩、秋洋芋1.99万亩、秋红苕0.58万亩。

抓住生猪价格回升的契机,积极搞好畜产品营销,迅速组织生猪。

(3)年龄优势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一是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原则,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强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

解决了“闲时无人管,用时无人修”的矛盾。

三是切实增加投入。

动员社会力量,激活民间资金,尽多的建设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的小微水工程。

2006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547.8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890处,新增有效灌面0.5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52万亩,完成营造林3.41万亩,完成县镇标美路65公里,新建乡村机耕道41公里,硬化机耕道14.8公里,建农村沼气池2640口。

3、你是否购买过DIY手工艺制品?

着力加大扶贫开发。

积极实施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和劳务扶贫,加快边远死角地方和弱势农民脱贫致富。

一是实施新村扶贫。

投资543.79万元,实施了界牌镇响锣村、连界镇建强村、观英滩镇民主村、黄荆沟镇土店村4个新村扶贫工程,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7296人,解决特困人口温饱918人,有效解决了这些村行路难、吃水难问题。

二是实施移民扶贫。

财政投入扶贫资金21万元,正在实施35户贫困农户112人的住宅改建。

三是实施劳务扶贫。

今年从上级争取到50万元劳务扶贫培训资金,严格按要求组织了625名贫困农民参加焊工、计算机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并帮助其就业,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

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严格执行惠农政策。

全面停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取消了“两工”,严格兑现了种粮农民的直补资金528万元、综合直补478万元、退耕还林补助1386万元。

二是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

县政府要求“一事一议”筹劳人平不超过10个工,其中筹资不得超过15元,村的集体事务要由80%的农户民主讨论确定,报县审批后,由镇监督实施,实行“谁签字、谁负责”。

三是严格规范涉农收费。

坚持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及时将农民权益义务卡发放到农民手中,多次组织县有关部门对农民负担及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没有发现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现象。

4、“体验化”消费改善发展环境。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努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一是加强领导。

县及时调整充实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三农”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落实惠农政策。

落实了扶持龙头企业、规模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

三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四是搞好服务。

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县农口各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联系了1-2个龙头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各镇、县农口各部门都落实了机关事业干部抓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和农产品营销;

各镇和县农口各部门开通了四川农经网,在网上收集并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

县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开通了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热线,县农工委办在县电视台举办了专题节目“兴农园”,及时宣传种养信息,指导农民生产。

现在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会闲着,在装扮上也不俱一格,那么对作为必备道具的饰品多样性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既推进了我办干部职工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增强了我办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同时也促进了我办干部职工在实际生产、工作学习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办以及全县的农业农村工作,为更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增添了后劲。

附件

(二):

调查问卷设计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