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423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高三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 考试试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对后者来说,汉字的功能是无法取代的。

第三次,是1920年代以后,伴随新文化运动的汉字改革思潮。

章炳麟的弟子钱玄同提倡改用拼音文字。

他认为:

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充分发展,世界公有的新学问决不能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

这次汉字改革的提出,是与推行白话文、实行文艺大众化紧密相连的,是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的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何看待汉字大辩论中的知识分子?

曾被批判为“保守”的章炳麟,现在看来,极有远见。

而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对自己所受封建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向自己最擅长的文言反戈一击,这样做必然会受到强大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们需要有很大的勇气。

偏激与急躁会导致对科学的偏离,但是那种出于善良愿望的矫枉过正,又是我们应当怀着敬意来理解的。

(摘编自王宁《20-21世纪汉字问题大辩论——汉字改革与简繁字问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是学习一切科目的基础,所以文字学在汉代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几乎同等的崇高地位。

B.吴稚晖鼓吹改用万国新语,因为他认为汉字繁难,难与语音沟通,对普及教育很有妨碍。

C.章炳麟从古文取注音符号来辅助汉语教育,为《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了15个注音字母。

D.钱玄同等人提出废除汉字,虽然是矫枉过正之举,但他们是出于善良的愿望,应当被理解。

2.下列关于原文的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站在国家民族振兴以及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高度,回顾有关汉字发展的历史,以加深人们对汉字问题的了解。

B.文章介绍了崇尚汉字的传统,分析了其中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重点梳理了三次关于文字问题的大争论。

C.文章第二段具体讨论崇敬汉字的观念,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而又有所侧重,在结构上自然地引出下文。

D.文章在梳理三次争论的过程中,大量转述了历史人物的言论,借此证明了作者对汉字改革所持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改革,既要面对汉字的垄断与复古问题,又要考虑到它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还要兼顾扫盲与高等教育。

B.周代的宫廷教育对王室子弟进行“六书”教育,是崇尚汉字的表现,这种崇尚本身就是一种对汉字的垄断。

C.在对待汉字的问题上,章炳麟以其深厚的国学根底维护着中国文化,他其实并不保守,在今天看来反而极富远见。

D.汉字问题具有多重复杂性,三次关于汉字的激烈争论势在必然,在信息时代进行汉字改革也应科学谨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月18日,香港大学管轶教授课题组与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课题组合作的工作成果在论文预印网站bioRxiv上发布,该研究表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从蝙蝠到人类的中间宿主。

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发布消息称,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

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此次管轶课题组在新发表的论文中又佐证了这一信息,在科研团队发表的这篇《中国南部马来半岛穿山甲中2019-nCoV相关冠状病毒的鉴定》的论文中提出,尽管蝙蝠可能是2019-nCoV的宿主,但任何促进向人类转移的中间宿主的身份都是未知的。

此次研究科研团队从中国南部缉私行动中缴获的穿山甲中分离出了新冠病毒。

鉴定结果表明,元基因组测序鉴定出穿山甲相关冠状病毒,属于2019-nCoV相关冠状病毒的两个亚系,其中一个在受体结合区与2019-nCoV高度相似。

该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穿山甲冠状病毒多个谱系的发现及其与2019-nCoV的相似性,所以应将穿山甲视为这种新型人类病毒的可能中间宿主,并建议应将穿山甲从潮湿的市场上移除,以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播。

(摘编自《新科学研究发现: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有新证据》,《环球时报》

2020年2月20日)

材料二:

2月18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立法,运用法治方式对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说“不”,倡导“舌尖上的文明”。

当天,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此举将为福建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食用野生动物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

决定共15条,主要对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范围、相关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职责和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同时,为增强可操作性,决定明确本省依法对野生动物食用实行名录管理制度,由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渔业、市场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摘编自《福建:

率先立法向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说“不”》,新华网2020年2月20日)

材料三:

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关于果子狸的不当表述。

11日,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回应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医治烫伤,它们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

”在部分网友反映的这本儿童读物中关于果子狸的介绍,引发网友抗议。

有网友感慨,“希望吃野味的习惯能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中逐渐消失,可是才发现给孩子们看的科普读物书,充斥着这类低俗的内容。

(摘编自《儿童读物出现果子狸不当表述出版社:

已通知全面下架》,新华网2020年2月12

日)

材料四:

1月31日晚,XX发布《XX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拒绝野味篇》,报告

用数据显示了此次疫情爆发背后,“野味”的暗流涌动和用户观念的转变。

报告显示,疫情爆发之后,人们对于“野味”的搜索和关注度达到了历史峰值,但和过去不同的是,人们如今的关注点都放在野味的危害上。

此外,报告显示,过去一周,XX全平台新增的阐述野味危害相关内容量(视频、图文)是过去十年的总和;

在微博平台上,#管住嘴拒绝吃野味#、#拒绝吃野味#话题阅读量分别超过了8000万和5000万,拒绝野味正在成为全民共识。

(摘编自《“野味”大数据揭秘:

果子狸蝙蝠过去十年热度不减》,《第一财经日报》2020年2月1

4.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轶教授科研团队对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研究结果指向穿山甲,证实了之前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的结论。

B.福建省制定法规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旨在倡导“舌尖上的文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C.《动物小百科》关于果子狸的内容被批为“低俗”,主要是因为有“肉可吃”“稀有‘山珍’”的表述。

D.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十年间蝙蝠、果子狸等野味搜索热度不降反增,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野味危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轶团队论文中之所以用了“可能”二字,是因为他们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并非2019-nCoV。

B.福建省制定的法规不仅明确了对野生动物食用实行名录管理制度,还指定了承担名录制定任务的部门。

C.穿山甲位列野味热搜之首,说明它是野味中常见的种类,新冠病毒中间宿主溯源将其锁定可能与此有关。

D.网络平台上关于野味危害的内容量和阅读量激增,既表明公众观念转变,也表明公众相关知识缺乏。

6.在科学家对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进行溯源的同时,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需要相关方作出怎样的努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远方许达然

①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②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③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

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

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冰雪封蔽的远方变成绿土。

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所不喜欢的远方。

④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

雪莱的回忆——“我曾是远方原野的浪人,我曾航过大河”——也几乎是每个人的梦。

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开展人们的胸怀,成熟人们的思想。

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和我们的司马迁一样曾漫游远方,而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历史!

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型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著作。

人间到处可以找到异乡人,远方的憧憬把他们带到异乡,甚至在异乡成功了他们的事业。

300多年前,英国有个年轻人离开了故乡来到他的远方伦敦,给了我们不朽的礼物——莎士比亚的戏剧。

⑤如果有人卖梦,小孩子也许要买长大的梦。

小孩子期望自己长大,而可以无羁地去远方的梦土远游。

这虽是小说里天真的对话,其实也是真实人生的写照。

⑥从童年的梦里醒来,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

一切对他好像那么远,连死亡对他也是远的。

也许他一无所有,却至少有一股澎湃的热血与勇气。

也许他不知走向哪里,却有着走向远方的决心。

远方也许是凶恶的敌人,但他依然向前。

远方也许有暴风,有狂澜,但他依然把船向前驶去。

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满布死亡,但他依然走近。

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他要去,去那远方。

还有什么喜悦比抵达梦土更使人歆羡?

——那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看到的梦土虽荒凉,却高兴得跪下来感谢上帝。

也许他在远方造乐园。

也许他又觉得老家是亲密的远方。

也许他死在远方。

也许他从远方回乡。

也许他凯旋。

即使手上一无所得,他的心里仍有收获:

有一天,可以告诉别人,他曾去过远方,那很少人去过的荒漠!

⑦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

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

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

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实现抵达远方的奋斗记录。

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天文家总是全神观望天空,有一次不小心跌到井里去了。

他呼救后邻人跑来,知道了他落井的原因后,就跟他说:

“你怎么只注意天上的东西而不注意地上的呢?

”伊索的这一则寓言,真的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的。

⑧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

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

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

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

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使人抱志饮恨。

一个刚会走路,在生命黎明的小孩,也会有他的远方;

一个走过长程,进入生命黄昏的老人,仍会怀抱着他的远方。

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

圣海伦岛曾经是年轻的拿破仑的远方,却也是老迈英雄倒下的孤岛。

你,人生旅程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

⑨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

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尽管笼子很大,笼子不是天空。

⑩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有删节)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的“远方”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既指空间距离上的远方,又指人们在生命中不断追求的理想与境界。

B.第三段列举了人们对远方的各种幻想,并揭示了人们幻想远方时的心理特征,进而引发下文对“远行”的议论。

C.“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点明了人们对远方的追求和向往是与生俱来的,并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热烈。

D.作者在第八段用“命运”一词来评价拿破仑的英雄末路,表达了远方难以到达的观点,流露出宿命论的感伤。

8.文章末段说“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为什么远方是温柔”“有力”的的挑战“?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本文围绕“远方”展开,行文妙趣横生,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妙趣”的?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西戎方炽,韩琦为经略招讨副使,欲五路进兵,范文正坚持不可。

尹洙说范曰:

“韩公尝云‘用兵当置胜负于度外’,今公区区过慎,此所以不及韩公也。

”范曰:

“我军新败,岂可深入?

大军一动,万命所悬。

乃置于度外,仲淹未见其可。

”韩公举兵,元昊设伏,全师陷没。

韩公还至半途,而亡卒父兄妻子号于马首举幡招魂者几千人。

韩公掩泣,驻马不能前。

范公闻之叹曰:

“当是时难置胜负于度外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

劫盗张海过高邮军,知军晁仲约令百姓犒以牛酒,海悦,竟去,不为暴。

事闻,富弼欲诛仲约。

范文正曰:

“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又赂之,法在必诛。

今高邮无兵与械,虽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

”仁宗乃释之。

富公愠曰:

“方欲举法,奈何沮之?

“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轻败坏?

他日主上手滑,吾辈亦未敢自保也。

”富公不以为然。

及二公迹不自安,皆出按边,范公因自乞守边。

富公自河北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徬徨终夜,叹曰:

“范六丈圣人也。

(节选自《龙川别志》)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文正乃自条叙所为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B.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C.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D.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军,古代军队统帅的名称。

“知”是主持、掌管的意思,“知军”即负责掌管军队的人。

B.国门,古代指国都的城门或边境,现在多用来指国家的边境或海关,文中指汴京的城门。

C.范六丈,即范仲淹。

“六”是他的排行,古人常用排行称人;

“丈”是对年长男性的尊称。

D.敖仓,即粮仓。

“敖”指河南敖山,秦朝在敖山设置重要粮仓,后用“敖仓”来泛称粮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谨慎持重,重视士卒生命。

他不肯用士卒生命冒险,在宋军新败后认识到当时不宜进兵,被人所激仍坚持己见,韩琦兵败后他为之叹惋。

B.范仲淹实事求是,理解高邮困境。

他看问题不“一刀切”,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向皇帝解释说,晁仲约贿赂敌人是基于无兵无械现实的无奈之举。

C.范仲淹突破常规,救灾成效显著。

他发动当地百姓游乐,太守在日出时就到湖上宴饮,带动百姓纷纷出游,种种举措极大地缓解了杭州的灾情。

D.范仲淹眼光长远,反对轻戮臣下。

他指出宋朝从未轻易杀大臣是一大德政,又告诉富弼不可让皇帝开先例,富弼一开始不理解,后来由衷叹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韩公尝云“用兵当置胜负于度外”,今公区区过慎,此所以不及韩公也。

(5分)

(2)今高邮无兵与械,虽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述怀一首(节选)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注]此诗是杜甫被俘将近一年后,从长安出逃至凤翔时所作。

杜甫被俘前家人寄居在鄜州三川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来抒写战乱年代的忧悲,心情反复折转,感情至为真挚沉痛。

B.开头两句既交代战乱不休、国家残破的大背景,又点明作者与家人长久隔绝的事实。

C.诗人从沦陷的长安脱身逃至凤翔后,寄信询问家人的信息,心中充满了忧念与悲慨。

D.诗人知道鄜州也与其他地方一样遭遇了战祸,家中惨遭杀戮,到了鸡犬不留的地步。

15.明代文学家王嗣奭说此诗写苦情“字字俱堪堕泪”,诗歌是怎样写出苦情的?

请作简要分

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

十二章》中“,”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告诫人们要抱有坚定的志向。

(2)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个问句,表明自己认识到君子与小人是不可和谐共处的。

(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呈现了山崖中湍急的水流冲击石壁而发出巨大声响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巴金和靳以先生创办的《收获》杂志诞生于一九五七年七月,那是一个“事情正在起变化”的特殊时刻。

(),好像不只是缅怀与纪念一位文化巨匠,亦将眼前局促的语境廓然引入历史行进的大视野。

而今这份刊物已经走过六十个年头,回视开辟者的,让人不由感慨系之。

《收获》的六十年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曾两度停刊,直至一九七九年再度复刊。

而的《收获》经历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洗礼,由此进入令人瞩目的黄金时期。

以后的三十八年间可谓佳作迭出,,呈现出老中青几代作家交相辉映的繁盛局面。

复刊后依然长期担任主编的巴金先生,以其光辉的人格、非凡的睿智,为这份杂志注入了和自由闳放的精神。

巴金对年轻作者尤其寄予厚望,他用质朴的语言告诉大家,“《收获》是向青年作家开放的。

”因而,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或是从这里起步,如今其中许多作品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经典。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创刊号发表的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B.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在创刊号上发表

C.创刊号发表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D.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被发表在创刊号上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筚路蓝缕浴火重生硕果累累兼容并包

B.栉风沐雨浴火重生硕果累累兼收并蓄

C.筚路蓝缕东山再起累累硕果兼容并包

D.栉风沐雨东山再起累累硕果兼收并蓄

19.文中画横线处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代又一代的富于才华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要么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要么从这里起步

B.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从这里起步,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

C.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要么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要么从这里起步

D.一代又一代的富于才华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从这里起步,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所谓“事”哲学,是指从“事”的角度出发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做事离不开主体。

“做事”包括微观层面的“行动”和宏观层面更系统、更富有社会历史内涵的“实践”,如果说前者的主体是个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既有个体行动的面向,②。

进而言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践有赖于其实践主体的范围不断拓展。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洪流之中,让全人类成为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这恰好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简而言之:

③。

21.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副对联来概括中日间的友好互动。

每句不少于7个字。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中日两国相互的捐赠物上贴有优美的古诗词:

日本对我国的捐赠上写着: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辽河雪融,富山花开;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中国对日本的捐赠物上写着: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鲸波万里,一苇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美国著名歌星麦当娜近日在个人社交网站发表言论称:

“这就是2019冠状病毒的事情,它不在乎你有多有钱,你有多出名,你有多有趣,你有多聪明,你住在哪里,你多大了,你能讲多少令人惊奇的故事。

这是一个伟大的均衡器,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伟大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