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5000字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际贸易5000字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5000字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二)中国纺织业的产业结构
二、中国纺织业外贸现状
(一)中国纺织业外贸出口现状
(二)中国纺织业外贸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不和谐问题的解决
(一)政府方面
(二)行业协会方面
(三)企业自身方面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1.全面建设阶段(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解决我国广大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
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发展战略方针。
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
这一阶段的纺织产业发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
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很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发展阶段(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发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
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经过内外并举的发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阶段(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国际贸易与国际事务。
“入世”大大减轻了配额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束缚,使我国在欧、美、家、等纺织品设限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能力增强。
其次,我国纺织产业可以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纺织原材料供给优势、生产加工优势、上下游产业配套优势以及综合成本优势。
最后,国际门户的开放给我国纺织产业提供了更多学习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国际营销经营和品牌经营之道的机会,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在品种、档次、工艺、设计以及环保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加快了我国纺织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我国纺织产业竞争优势的进一步形成。
(二)中国纺织业的产业结构
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的不同,纺织产业可分成服用类纺织、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根据所用原料和加工系统的不同,纺织产业可分为棉纺织产
业、毛纺织产业、卷纺织产业、麻纺织产业、化纤产业等;
根据纺织产品的成品形式不同,纺织产业可分为原料类,如生产涤纶、腈纶等化纤;
纱线类,如生产棉纱、涤棉混纺纱等;
织物类,即各种织造产品;
面料类,主要指生产印染产品;
服装类;
机械类等。
我国纺织行业的大部分力量都从事纺纱、织造和服装加工等。
我国化纤、棉纱、服装等主要纺织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尽管规模很大,但总体产业层次较低。
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服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比例大约是51:
33:
13,以服用纺织品所占比重较大。
三大类纺织产品中以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
我国纺织工业的主导行业还是服装加工产业。
二、中国纺织业外贸现状
(一)中国纺织业外贸出口现状
纺织业为我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我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
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1:
2001~200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与出口总额
年份
纺织品出口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占总额的比例(%)
2001
534.4
2661.0
20.1
2002
618.6
3256.0
19.0
2003
789.6
4382.3
18.0
2004
950.9
5933.2
16.0
2005
1150.1
7619.5
15.1
2006
1439.9
9619.5
15.0
2007
1711.7
12180.0
14.1
2008
1852.2
14247.7
13.0
2009
1670.0
12016.0
13.9
从以上数据看,自2001年到2008年,中国纺织业出口额从534.4亿美元持续增长到了1852.2亿美元。
8年间实现了三倍多的增长。
而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导致09年出口额出现小幅度的回落,回复到1670亿美元,但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仍有13.9%。
纺织品出口额的增长或波动趋势,较出口总额显得不是非常明显。
尽管纺织品出口额和我国出口总额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纺织业出口额的增幅却低于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这主要表现在纺织品出口额占总额的比例上。
如下表2所示,纺织业出口总额所占比例从01年至08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因为纺织业是早期发展起来的产业,近年来其他产业相继发展壮大,而纺织业又存在设备和技术的老化等问题。
在经济危机影响下,09年的纺织品出口额回落幅度也低于出口总额的波动幅度,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纺织业出口的成熟性与稳定性。
表2:
纺织品出口额与出口总额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和阿联酋,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将近70%,见图1。
中国纺织业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依存度极高。
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危机和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影响,中国纺织业出口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此,提高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覆盖面,更多地面向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扩张,可进一步促进中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
图表1中国2008年纺织产品出口前五位国家和地区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东部沿海四省一市就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规模的纺织企业,73%的从业人员,82%的销售产值,88%的出口交货值和超过90%的外商、港澳台资本。
浙江为29%,江苏为17%,见图2。
图表2008年中国前五位纺织品出口地区的比重
纺织业出口的集中,主要是因为所需配套产业众多,诸如织机织造、纺纱、浆纱、花本设计、染整、包装、运输等,单一纺织企业难以独自生存而必须群集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互补效应。
此外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地区劳动力相对内地更加集中。
而沿海地区也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有发展壮大的良好条沿海地区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对我国纺织工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加强服装品牌开发意识,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创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沿海地区,特别是四省一市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纺织业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
1.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经济效益低下
随着机电一体化在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决定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将是高效高速的自动化程度和由此形成的产品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较量。
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导入纺织工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欧美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将重新逐步恢复纺织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在高档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我国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且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已达到10万美元/人·
年,一些大公司甚至超过12万美元/人·
年;
而尽管我国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近几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截止到2008年我国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才达到31.54万元人民币/人·
年,约为4.62万美元。
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己被低劳动生产率所抵消了很大一部分。
2.自主创新能力低
首先,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
其次,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
第三,纺织机械方面,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
第四,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的面料;
最后,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3.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水桶效应”为我国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
例如,绍兴纺织企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时期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的高位上徘徊,高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网络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仍属于生产型,企业的销售网络多数是地区性或全国性的,无法发挥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市场信息的功能。
与国外“哑铃”型(即重视两头,一头是产品开发和设计,一头是市场营销网络,在两头的员工要超过生产线上的人数)的模式相比,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由于企业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以及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跨国销售网络的企业仅是凤毛麟角。
5.人民币升值
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的历史新高。
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
2008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有增无减,加上2008年国际宏观环境转冷,国外市场需求降低的预期,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将远超2007年。
首先,由于我国纺织出口采用直接标价法,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将使纺织企业收益折合成人民币后下降,从而给平均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的纺织企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甚至可能直接导致部分纺织企业亏损或破产。
而且人民币升值压力还给纺织企业的产品报价、订单的承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人民币升值削弱了纺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随之上升,与外商签单愈加困难,出口销售收入下降,导致部分出口企业转向内销,从而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
同时,价格上升,也导致订单的流失。
目前已出现不少外商订单流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竞争对手国。
6.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
当配额从国际贸易舞台退出成为比然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进口产品的技术门槛也越抬越高。
据商务部发布的《200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18类遭受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损失金额达到691亿美元,占全年出口额9.07%。
其中,纺织产品的直接损失比较严重,为298.7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全部直接损失的43.2%。
三、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不和谐问题的解决
随着配额取消,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极大损害了世界贸易的有序发展,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形成制约。
我国服装业要破除反倾销诉讼,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确保服装制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就需要我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服装出口企业加强联手,构建反倾销防范应诉体系。
(一)政府方面
1.优化我国纺织业产业布局
与主要竞争对手印度比,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高于印度,中国内陆的劳动力价格则低于印度,但是中国8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都在沿海地区。
为了保持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我们应该不断优化纺织业全国的产业布局。
由于中国各地的工资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差异,我们应该把一部分产品附加值低的纺织企业移向劳动力成本低的中西部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而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则应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创新上下功夫,真正与国际纺织品高端市场展开竞争。
2.加强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
“绿色环保”己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大流行趋势,同时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美屡屡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纺织业亟待实现“绿色转身”。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通过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努力实现纺织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应采用各种措施,加强我国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减少纺织品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危害,对违反这一原则的企业,给予惩罚。
(二)行业协会方面
1.积极应对各国贸易保护措施
面对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纺织企业不能盲目抱怨、消极回避或一厢情愿地希望通过抗争来减弱各国贸易保护。
行业协会要进行有效组织,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积极应对。
同时利用协会的专家优势,及时通过预警系统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测,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
通过信息收集网络,收集全球市场关于纺织品生产、销售、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纺织企业,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良性互动。
2.应积极组织应诉
就纺织品行业协会而言,由于行业协会对于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比较熟悉,而且与各个企业之间也保持着经常的沟通,在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时,行业协会在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的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积极地对外应诉。
根据商务部的出口应诉规定,出口应诉组织单位主要是各进出口商会和外商投资协会,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规定不一定适应当前反倾销应诉工作的需要,但是根据该规定,应诉组织单位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应诉,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行业协会在组织反倾销应诉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实际上,由于行业协会更加了解国内生产企业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利益,行业会更能充分发挥其协调的作用,因此在出口应诉方面,行业协会应当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并积极协调国内企业的对外应诉。
中国纺织品协会为了确保该市场,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利用自身的特殊优势召集应诉企业紧急会议、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研究应诉对策,制订了应诉计划,按规定法律程序提供了应诉资料,配合该国代表完成了来华问卷调查,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了有关情况,使案件处理向有利于我方的方面发展。
(三)企业自身方面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纺织品企业要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首先应该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或具有国有股份的企业往往具有歧视,这些企业较难获得市场经济的地位。
但是只要企业的治理结构符合市场化的要求,业经营按市场经济运作,仍然有可能获得市场经济的地位。
欧盟在界定市场经济地位时提出企业在价格、成本和投入(包括原材料、技术和劳动成本)、生产、销售和投资方面的决策应该符合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不受国家的严重干预,以及企业应受制于破产法和财产法以确保企业在法律上的确定性和经营上的稳定性等标准。
在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商能否获得个案处理待遇时,以公司董事会成员或重要的管理岗位上没有国家官员,公司有雇佣解雇员工、采购原材料和一般投入的决定权,以及决定出口价格、自主经营等方面的权利为考察标准。
其实,对这些方面,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权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
包括生产经营决定权,产品劳务定价权、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进出口权、投资决策权,人事管理权等等。
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会,股东可参加股东会并根据出资份额享有表决权。
企业中掌握国有股份的国家也只是股东之一,依法享有表决权等权利。
在国有企业和具有国有股份的企业中,经营权完全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国家只享有出资者权利,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
并且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均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选举产生。
国家公务员不可担任董事、监事、经理。
国有企业同样受制于《破产法》根据规定,企业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
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3个月内,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整顿。
但整顿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并且整顿申请要通过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由人民法院审查认可。
2.提升企业自身的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
我国中小型外贸纺织品企业直接出口或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多年来我国出口竞争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无序竞争现象,往往一个产品在某一个市场畅销,很多企业就一拥而上,彼此之问竞相削价,导致出口数量激增的同时出口价格却大幅下滑。
以欧盟为例,欧委会在决定是否立案及征税时十分注重某项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数量与出口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即出口数量激增的同时出口价格持续下降,这是欧委会决定是否立案及初步判定倾销的一个重要依据。
因此,我国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要重视并下力气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如俄罗斯、非洲、南美和东欧等市场,因为欧美及少数发达国家是反倾销最严厉,而且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当然这种市场开拓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真正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从宏观上减少商品倾销的机会。
同时,还应加强对市场的协调,控制我国某些商品尤其是敏感性商品对某一市场的出口量,避免在短期内某一市场产品猛增,对国外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当前的中国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术革命、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
中国的纺织业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不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和利用外贸的双重努力下,中国纺织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