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3Word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3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bì
D.jì
2.下列句中,文学常识错误的一句是()
A.《核舟记》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说明顺序采用空间顺序。
选自魏学洢编写的《虞初新志》。
B.贺敬之,诗人,剧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C.《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吴伯箫,散文家、教育家。
D.《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语是cà
nlà
n的阳光,炽烈而充沛;
母语是生命的liá
nyī,温柔而美好;
母语是à
ngrá
n的绿地,芬芳而宜人。
我们的母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它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情结在我们心中(潜滋暗长|高歌猛进)。
保护、掌握并了解我们的母语,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4.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蔡勋建的《桑树》,完成下列小题。
①从前的桑树,与三个女人有关。
②记忆中外婆家屋前西角有一棵大桑树,孑然独立,老远就能看得见。
在桑树挂果前,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外婆家养着一些白色的小精灵。
外婆说那是蚕。
③我家屋后有两棵桃树一棵李树,桃树没有嫁接,每年只结些狗屎桃,小得很,李树也是本地种,似乎桃李都只适合山区,垸区的结果都小,味也不正,不好吃。
后来,我和大哥在屋后栽了一棵桑树,没几年就长成大树,青枝绿叶,到了夏季,那些绿枝条上居然吊着几个蚕宝宝,这是野生的蚕,也许是风把它们从叶片吹落下来的,一个个被一根根丝缕悬吊着,在熏风中晃荡。
我和大哥将它们摘下来,像外婆那样放在簸箕里,然后摘来桑叶,一会儿就看见小蚕宝宝爬到桑叶边缘,啃食绿叶,憨得可爱。
④有一天,母亲从外婆家带回一片纸,好像是我们作业练习本的封面,纸背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点点,说这是蚕蛾扑的仔,后来我才晓得这是蚕蛾产的卵。
没几天,纸面上一粒粒乳白色的小堡垒全部变成一点点的比幼蚂蚁还要小的小蚕蚁,蠕动着,似乎嗷嗷待哺。
母亲赶紧从屋后摘来一把细嫩的桑叶尖尖,将小蚕蚁和嫩桑叶安放在簸箕里。
⑤蚕房里热闹起来,街坊邻舍都来看,一张小学生算术练习本大小的纸面,起初只用一个簸箕,后来居然用了好几张床面也放不下。
蚕们每天只知贪婪地啃食着桑叶,身体越来越大,越来越白,越来越亮,母亲说等到蚕们一个个都通体透明时,它们就要吐丝作茧了,而在此之前,它们的食量越来越大,需要饲养更多的更鲜嫩的桑叶。
屋后的桑树显然不够它们吃,于是,我和大哥就去村外采摘。
做裁缝的母亲也不得不从缝纫机上下来,为我们帮忙。
记得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母亲带领我和大哥深入桑林采回几大捆大叶桑枝……
⑥等到那些蚕们一个个明晶晃亮、通体透明时,它们开始“绝食”,进而“作茧自缚”,它们口吐白丝,头不停地摆动,将一丝一缕从头扯到尾,一丝不苟地编织着它们很有夸张意味的胶囊一般的蚕房,把自己封闭在里面。
这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与桑有关的美女——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一篇极富情趣的《陌上桑》,让我甚至想到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我的年轻的母亲带着我们走在桑树林间的阡陌之上,清风吹拂着她的秀发,月色照耀着她的倩影,会不会是罗敷再世,嫦娥下凡……
⑦桑树,自古人称“东方自然神木”。
后来走向西域,新疆就曾经有过从内地引进桑蚕的历史,左宗棠当年就曾在东南各省引进桑苗,从浙江招募蚕桑技工,把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先进技术从江南搬进了新疆。
桑蚕业的发展,为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丝绸之路”开辟了几条支线。
我仿佛感到,中国古代的商贾驼队驮着雪白的丝和色彩缤纷的丝绸,从桑林里走出像桑蚕一样地蠕动,从渭水流域出发,一路向西,向西……
⑧我仿佛觉得那长逾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上一片片桑林依稀可见。
我没法忘记桑树,没有桑树,哪来的中国桑蚕业,哪来的丝绸,哪来的丝绸之路?
我脑海里总是站着许多桑树,那是家乡的桑树,我想真正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在渭水,而在江南,包括我的家乡在内的江南。
每一株桑树都是它的自然延伸。
⑨罗敷站在远处,亭亭玉立,像一株桑树站在那里,绿影婆娑。
罗敷、我的外婆、母亲,还有从前的那些作为背景的桑树,她们、它们都站在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时光的深处。
6.联系全文,说说文章开头为什么说“从前的桑树,与三个女人有关”。
7.文章第⑦段,作者宕开一笔,由家乡的桑树写到了历史,为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8.按要求答题。
(1)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⑤段中“蚕们每天只知贪婪地啃食着桑叶,身体越来越大,越来越白,越来越亮……”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9.阅读本文第⑦⑧⑨段和下面的链接文字,说说文中“丝绸之路”的“路”和链接材料中的“路”各自的内涵。
(链接)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说明文阅读
我们总认为人类的智慧是相当高的,因此像欺骗这样有计划、有步骤的阴险行为,应该是人类特有的。
但是,其他动物却不一定赞同这一点。
自然世界里充满了骗术,无毒的蝴蝶会模拟有毒的帝王蝶,恐吓敌害;
某些鱼类的嘴巴会伸出长长的附件,好像虫子一样在水中轻摇,引诱猎物上钩。
这些骗术属于先天性的骗术,动物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伪装,蒙蔽对方,谈不上有多高的智慧。
但是,母鸟会在自己的巢穴旁边装作翅膀折断了,吸引敌害跟踪自己远离鸟巢,拯救鸟巢中小鸟的性命。
这个骗术中就体现出了鸟类的智慧,鸟类事先就知道,敌害看到一只翅膀受伤的鸟时,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于是为了达到救小鸟的目的,它们假装翅膀折断,把敌害引开。
这就是鸟类主动采取的骗术,或者说是一种高级的战术性骗术。
苏格兰的科学家在比较各种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时,发现欺骗行为和脑量大小很有关系,一种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皮层体积越大,生活中耍的花招就越多。
比如人们曾经观察到,一只年轻狒狒惹怒了母亲,被愤怒的母亲追赶,就在它即将被暴打一顿的时候,它却突然停止了逃跑的脚步,开始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地平线,这个行为吸引了整个狒狒群的注意力,大家都停下来跟着它一起注视地平线,观察远方根本不存在的入侵者,狒狒母亲也不例外。
年轻狒狒依靠这一骗术成功地逃脱了惩罚。
灵长类动物具有相当大的脑量,这给它们设计出高超的骗术提供了基础。
从昆虫、鱼类先天性的骗术到鸟类、灵长类战术性骗术,动物界的骗术不断进化着,水平越来越高。
在美国的一家海洋馆里,海豚训练员教海豚清理水池里的垃圾,海豚每次出游,衔回一件垃圾,训练员就会给它们一只鱼作奖励。
其中有一只雌性海豚的成绩最好,它衔回垃圾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海豚。
训练员一直以为这只海豚既听话,又勤劳,直到有一天,训练员发现,它居然会把找到的大块垃圾藏在水池底部的岩石下面,每次只拿给训练员一小块,这样可以换取更多的鱼吃,训练员这时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堂堂万物之灵,居然会被其他动物欺骗,真是没有面子。
更没面子的事情是,黑猩猩从来不会在同类之间进行这种骗术,因为它们彼此太熟悉了,举根稻草同时露出微笑的行为根本骗不了对方,在黑猩猩看来,只有“天真”的人类才会落入这种骗术圈套中。
当然,黑猩猩之间也充满了骗术,比如黑猩猩在紧张的时候,却会露出笑容,当成年的雄性对手彼此靠近时,它们有时会为了麻痹对方,用手挡住自己的笑容,掩饰自己的紧张。
同样,一只年幼的雄性黑猩猩在追求异性时,如果附近出现了一只地位更高的雄性,地位低的年幼猩猩会立即收起刚才追求的表情,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哺乳动物的脑量超过其他动物,虽然海豚、黑猩猩的脑量略逊于人类,但偶尔欺骗人类的本事还是有的,这说明我们和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骗术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
10.动物的欺骗行为与什么有关系?
是怎样的关系?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1.试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举出海豚藏垃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12.本文的语言亦庄亦谐,生动而准确,试品析下列两个划线词的用法。
①灵长类动物具有相当大的脑量,这给它们设计出高超的骗术提供了基础。
②只有“天真”的人类才会落入这种骗术圈套中。
13.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知识,试着举出两例动物的先天性骗术。
四、句子默写
14.诗文填空。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
(2)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4)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
”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6)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是:
(7)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
(8)_________,就有无限趣味。
五、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小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愚溪诗序
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②,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盖其流甚下③,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注释)①灌水:
和下文的潇水都是河流的名称。
②龂(yí
n)龂然:
争辩的样子。
③其流甚下:
指水道很低。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以愚辱焉(都)
B.而适类于予(像)
C.智者乐也(快乐)
D.谪潇水上(贬官)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然则虽辱而愚之/虽乘奔御风
B.予以恶触罪/以予故
C.池之中为愚岛/念无与为乐者
D.或曰:
可以染也/或王命急宣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19.作者认为愚溪和自己有什么相似点?
请简要分析。
七、名著阅读
20.某班级围绕《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由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的变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概括两个能体现匡超人人格沦丧的事例。
(2)讽刺是《儒林外史》的一大艺术特色。
请结合匡超人这一形象的塑造,举一例说说作品是如何达到讽刺效果的。
(3)围绕“造成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谁”这一问题,同学们意见不一,展开辩论。
请你为辩论的正方和反方,各提供一个辩论观点和理由。
八、作文
21.请以“心中那颗明亮的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