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等构件的钢筋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
《梁板柱等构件的钢筋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板柱等构件的钢筋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图集系列
第08本:
06G9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
第09本:
09G901-2(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剪、框支剪力墙结构)
第10本:
09G901-3(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地下室结构、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第11本:
09G901-4(现浇混凝土楼面、屋面板)
第12本:
09G901-5(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具体要求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第一章梁(11G101-1具体页码:
25-35、53-56、59、79-91)
第二章柱(11G101-1具体页码:
8-12、53-67)
第三章柱下独立基础(11G101-3具体页码:
7-20、54-57、59、60、63)
第四章板式楼梯(11G101-2具体页码:
11-24)
3、手工计算梁、板、柱等构件钢筋工程量的方法介绍
第一章框架梁、非框架梁、梁悬挑端等钢筋工程量计算………………34
第二章各类框架柱的钢筋工程量计算……………………………………37
第三章现浇板的各类钢筋工程量计算……………………………………39
第四章钢筋工程量计算常见问题解释……………………………………39
第一章框架梁、非框架梁、梁悬挑端等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注意屋面框架梁的支座锚固规定,详见图集11G101-1的53、59、79、80)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接头长度
(接头长度=接头个数n×
单个接头钢筋长度l,式中:
接头个数
单个接头钢筋长度l分为三种情况:
①搭接—按搭接长度规定
计算,不另计算搭接费用;
②焊接有单面焊接和双面焊接两种,单面—12d,双面—6d,同时应计算接头个数,套主筋焊接项目;
③机械连接:
只算接头个数,套直螺纹连接项目,不算钢筋长度。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接头长度(计算规定同上部贯通筋)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①对于边支座: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②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具体可参见图集11G101-1的53、79、80。
4.腰筋:
G-构造腰筋、N-抗扭钢筋
G-构造钢筋:
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
15d+接头长度(按15d计算)
N-抗扭钢筋:
算法同框架梁下部贯通钢筋
(注意两种钢筋的区别,具体可参见图集11G101-1的87。
)
5.拉筋(2010版《砼规》,调整保护层厚度和概念)
拉筋长度=(梁宽-2×
保护层)+2×
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
①未给定拉筋间距,按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即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
(腰筋根数/2);
式中:
“腰筋根数/2”表示拉筋的排数
②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1。
6.箍筋(2010版《砼规》,调整保护层厚度和概念)
①箍筋长度=(梁宽-2×
保护层+梁高-2×
保护层)×
2+2×
11.9d+8d
或:
箍筋长度=(梁宽+梁高)×
2-8×
保护层+2×
②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
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注:
2002版规范扣减保护层是扣至纵筋的外皮,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计算公式中将多扣掉的长度补充回来,由此,拉筋增加了2d,箍筋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
锚固+2×
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
50
计算斜段长度:
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
;
框梁高度≤800mm,夹角=45°
8.附加箍筋
对于主、次梁交叉处附加箍筋按两边各附加3个箍筋,合计6个,并入主梁的箍筋工程量内,而算主梁的箍筋数时,一般不扣除主、次梁交叉处所占的长度。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框架柱截面宽度)+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框架柱截面宽度)+Ln/4
注意:
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即在中间跨拉通,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各类梁的悬挑端配筋构造详见图集11G101-1的P89)
1.主筋
配合11G101-1,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上部第一排角筋2#、上部第二排钢筋及下部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①悬臂上通筋(上部第一排角筋)=支座锚固值(见②点规定)+净跨长L+梁高+次梁宽度+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梁高-3个保护层)/sin45°
)+钢筋锚固入梁内的水平长(20d)
②上部第二排钢筋=同时作为支座内侧跨的第二排支座负筋时,Ln/4+支座宽+0.75L;
仅作为悬挑梁的第二排钢筋时,能直锚:
la+0.75L,弯锚:
支座宽扣一个保护层+15d+0.75L。
上述计算公式中,因悬臂梁为非抗震构件(竖向地震),其钢筋支座锚固值为la
③下部钢筋=净跨长L扣一个保护层+12d(带肋钢筋为12d,光圆钢筋为15d。
上述公式中的净跨长,是指悬挑梁扣除根部支座后的净跨,不得扣除端部边梁宽度。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则箍筋的长度按中间截面的截面尺寸计算,公式同梁的箍筋计算:
11.9d+8d。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不得减去边次梁的宽度)
n=(净跨长L扣一个保护层-50)/箍筋间距+1
第二节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即框架结构中的次梁,混合结构中的梁,详见图集11G101-1的P86)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与框架梁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当非框架梁支座宽度不满足直锚12d时,应采用弯锚),则长度为:
净跨长+2×
12d+接头长度(非抗震ll)
3.下部纵筋锚入中间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而仅考虑12d
对于弧形非框架梁其支座的锚固值取非抗震锚固值la
4.上部贯通筋:
其计算方法同框架梁上部贯通筋。
二、框支梁(即上部是剪力墙的转换水平构件,详见图集11G101-1的P90)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6.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各类框架柱的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6D,150mm}具体见11G101-3的P59规定。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具体见11G101-3的P59规定。
图集中规定是封闭箍筋,不是复合箍筋,就是说与上部的框架柱箍筋不同,但预算中一般按一样计算,算柱箍筋时,多附加两个基础内的附加箍筋。
(附加箍筋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
第二节中间层
一、柱纵筋(各层间直径有变化时,分层算;
直径相同,可归并一起算,再另算接头)
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具体计算时,应根据图集11G101-1的P57纵向钢筋连接构造进行计算。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M个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M
图集11G101-1的P6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
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
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
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
第三节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参看图集11G101-1的第59、60页)
一、角柱(柱截面两临边有框架梁,两临边为临空)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当前层伸出楼面的高度+顶层钢筋锚固值,其中顶层钢筋锚固值按如下规定计算:
1、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Lae(梁高-保护层)
2、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bE:
根据不同屋面板类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有不同的规定,具体详见图集11G101-1的第59页
二、边柱(柱截面仅单边为临空,其余三边有框架梁):
分为一边外侧和三边内侧,同角柱计算规定。
三、中柱(柱截面四边均有框架梁)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同角柱内侧钢筋的计算规定。
具体可参看图集11G101-1的第60页
第三章现浇板的各类钢筋工程量计算
板筋主要有:
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铁马”(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受力筋长度=板的净跨长+边支座宽-板的保护层厚度+中间支座的一半(注意分析板的两端支座情况,边支座与中间支座的计算不同)+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2×
6.25d)
根数=(板的净跨长-扣减值2×
50mm)/布筋间距+1
二、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支座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弯折高度为板厚扣减两个板的保护层厚度)
支座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50mm)/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的计算与受力筋的计算规定相同。
支座负筋分布筋指用于固定支座负筋的构造钢筋,其作用类似于固定箍筋的架立筋,方向垂直于板的支座负筋,其长度和根数计算如下: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2×
50mm),
有些规定为:
分布筋长度=腹筋布置范围长度-与分布筋平行的两端支座负筋长度
分布筋根数=(负筋从梁内侧水平方向的长度-50mm)/分布筋间距+1(一般为φ6@200)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①角部附加放射筋和洞口附加钢筋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
②支撑钢筋—“铁马”,按经验公式计算,取板筋中直径10mm以内钢筋总量的1%计算。
第四章钢筋工程量计算常见问题解释
1.为什么钢筋计算中,箍筋的135°
弯钩其计算长度取为11.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