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440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0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聚醋酸乙烯酯或共聚物

粘合剂或涂料等

聚丙烯酸或共聚物

表面处理剂、涂料等

丁苯橡胶

胶粒或乳液

胶粒用于制造橡胶制品

丁腈橡胶

乳液用作粘合剂等原料或橡胶制品

氯丁橡胶

电缆绝缘层

悬浮

珠粒状

假牙齿、牙托等

溶液

聚丙烯腈

连续化

聚合物溶液或颗粒

直接用于纺丝或溶解后纺丝

聚醋酸乙烯酯

聚合物溶液

直接用来转化为聚乙烯醇

 

表2四种聚合方法的工艺特点

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乳液聚合

悬浮聚合

溶液聚合

过程

主要操作方式

连续

间歇

反应温度控制

单体转换率

高(低)

可高可低

不高

分离回

收及后

处理过程

工序复杂程度

单纯

复杂

溶液不处理则单纯

动力消耗

稍大,产品为乳液则少

稍大

溶液不处理则少

产品纯度

有乳化剂混入

有分散剂混入

废水废气

很少

胶乳废水

废水

溶剂废水

3.1.1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引发剂是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的重要试剂。

除少数单体(如St)的本体聚合或悬浮聚合可以受热引发以外,绝大多数单体的聚合反应在工业上都是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实现的。

引发剂应具备的条件:

①在聚合温度范围内有适当的分解速度常数;

②所产生的自由基具有适当的稳定性。

引发剂用量:

一般仅为单体量的千分之几

1.引发剂种类

(1)按引发剂的溶解性能分

油溶性引发剂:

本体、悬浮与有机溶剂中的溶液聚合

水溶性引发剂:

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2)按化学结构分

过氧化物:

大多数是有机过氧化物

偶氮化合物: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①过氧化物类

通式:

R-O-O-H或R-O-O-R(R可为烷基、芳基、酰基、碳酸酯基、磺酰基等)

特点:

分子中均含有-O-O-键,受热后-O-O-键断裂而生成相应的两个自由基

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的副反应

重要的有夺取溶剂分子或聚合物分子中的H原子,两个初级自由基偶合,本分子歧化或与未分解的引发剂作用产生诱导分解作用

本分子岐化

偶合

②偶氮化合物

常用的偶氮化合物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

偶氮引发剂受热后分解生成自由基的反应

偶氮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除引发乙烯基单体进行链式聚合反应外还有其他副反应。

③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高分子合成工业中要求低温或常温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时,常采用过氧化物-还原剂的混合物作为引发体系,这种体系称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还原剂存在下,过氧化氢、过酸盐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活化能显著降低。

因此加有还原剂时,过氧化物分解为自由基的反应温度要低于单独受热分解的温度。

氧化-还原引发剂多数是水溶性,主要用于乳液聚合或以水为溶剂的溶液聚合中。

氧化—还原体系产生自由基的过程是单电子转移过程,即一个电子由一个离子或由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离子或分子上去,因而生成自由基:

a.过氧化氢和亚铁盐组成的体系

H2O2还可将Fe3+还原为Fe2+,同时生成

b.过硫酸盐-亚硫酸盐组成的体系

c.过硫酸盐-Fe2+组成的体系

2.引发剂的分解速度

大多数引发剂的分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即分解速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若设引发剂浓度为[I],分解速度常数为Kd,t=0时的浓度为[I0],则:

 (引发剂分解速度)

(引发剂分解速度积分式)

分解速度常数Kd与浓度、时间和温度的关系

Kd~浓度:

Kd~时间t:

Kd~温度T:

3.引发剂的选择

意义:

提高聚合反应速度、缩短聚合反应时间、提高生产率

选择依据:

(1)根据聚合方法选择

(2)根据反应温度选择合适的引发剂

(3)根据分解速度常数选择引发剂

(4)根据分解活化能(Ed)选择引发剂

(5)根据引发剂的半衰期和操作方式选择引发剂

在间歇法聚合过程中反应时间应当是引发剂半衰期的2倍以上.其倍数因单体种类不同而不同。

如果无恰当的引发剂则可用复合引发剂,即两种不同半衰期的引发剂混合物。

复合引发剂的半衰期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采用复合引发剂可以使聚合反应的全部过程保待在一定的速度下进行

连续聚合过程,引发剂的半衰期远小于单体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经验公式:

式中V:

残存引发剂量,t:

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引发剂半衰期

如果=t,则有40%的引发剂未分解被带出反应器,如果=t/6,则有10%的引发剂未分解被带出反应器。

3.1.2分子量控制与分子量调节剂

影响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的主要因素:

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链转移剂的种类和用量

(1)聚合反应温度升高,所得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降低

(2)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发生显著的影响。

(动力学链长V=K[M]/[I]0.5

(3)链转移反应导致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显著降低,对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不利,但可用来控制产品的平均分子量,甚至还可用来控制产品的分子构型。

自由基聚合生产中产品平均分子量控制手段:

(1)严格控制引发剂用量,一般仅为千分之几

(2)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和其他反应条件

(3)选择适当的分子量调节剂并严格控制其用量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聚合物品种的不同,采用的控制手段可能各有所侧重。

例如聚氯乙烯生产中主要是向单体进行链转移,而链转移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依赖控制反应温度的高低来控制产品平均分子量的大小。

思考题

1.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时,为什么采用高活性和中活性引发剂并用的引发体系?

2.已知在苯乙烯单体中加入少量乙醇进行聚合时,所得聚苯乙烯的分子量比一般本体聚合要低。

但当乙醇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所得到的聚苯乙烯的分质量要比相应条件下本体聚合所得的要高,试解释此实验现象。

3.2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本体聚合:

单体中加有少量引发剂或不加引发剂依赖热引发,而无其他反应介质存在的聚合实施方法。

3.2.1本体聚合的特点

1.优点:

(1)聚合过程中无其他反应介质,工艺过程较简单,省去了回收工序。

(2)当单体转化率很高时还可省去单体分离工序,直接造粒得粒状树脂。

(3)所得高聚物产品纯度高。

2.本体聚合的缺点:

聚合反应热的散发困难,物料温度容易升高,甚至失去控制,造成事故。

由于本体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难以控制恒定,所以产品的分子量分布宽。

解决方法:

(1)在设计反应器的形状、大小时,考虑传热面积

(2)采用分段聚合,即进行预聚合达到适当转化率

(3)向单体中添加聚合物以降低单体含量,从而降低单位质量物料放出的热量

3.2.2聚合反应器

一、形状一定的模型

适用于本体浇铸聚合,在模具中进行,聚合和成型一次完成。

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经浇铸聚合以生产有机玻璃板、管、棒材等。

模型的形状与尺寸根据制品要求而定。

浇铸用模型反应器厚度不能过厚(一般不超过2.5cm)。

作为模型的反应器如板形反应器,两层模板之间应具有适当弹性,避免聚合后制品表面脱离模板而不平整。

下面以有机玻璃板材(平板有机玻璃)的制造过程简要说明浇铸(铸塑)本体聚合的工艺过程和特点。

制造平板有机玻璃的工艺流程分为12道工序:

单体精制;

染料处理;

配料;

预聚;

灌模和排气;

封边;

聚合;

脱模;

截切毛边和包装;

入库;

模具清洗;

制模。

为了便于管理把12道工序分为4个工段:

配料、预聚、制模与灌模、聚合工段

1.配料工段

(1)配方

根据需要可将有机玻璃板制成无色透明、有色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的有机玻璃板材。

无色透明平板有机玻璃典型的配方

厚度/mm

AIBN×

10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硬脂酸×

1-1.5

0.06

10

1

2-3

8

0.6

4-6

7

8-12

0.025

5

0.2

14-25

0.020

4

30-4

0.005

(2)对染料的要求和处理

有色透明板材中需要的染料要求其在MMA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并能耐光,耐热,保证产品不褪色。

对染料的处理方法是将所需的染料称量好溶于单体中,井搅拌均匀,如是醇溶性染料,则溶于丁醇中(丁醇的用量是单体质量的2%),再加入等量的单体混溶之,置于水浴中加热10min,过滤后,滤液放入原料液中搅拌均匀备用。

2.预聚工段(制浆)

预聚的目的是为了缩短聚合周期.使自动加速现象提早到来;

并且预聚物有一定的黏度,灌到模具中不易漏模;

体积已部分收缩,聚合热已部分排除,有利于以后的聚合。

工业上用连续法进行预聚。

预聚是在普通的夹套反应釜中进行。

聚合温度90℃-95℃,聚合时间15min-20min,使聚合转化率为10%-20%。

预聚阶段聚合体系的黏度不高(可达1Pa·

s)相当于丙三醇的黏度。

3.制模和灌模工段

为了获得平板有机玻璃应制造模具,模具是由普通玻璃(或钢化玻璃)制作的。

制作的方法是将两块洗净的玻璃平行放置,周围垫上橡皮垫,橡皮垫要用玻璃纸包好,用夹子固定,然后再用牛皮纸和胶水封好,外面再用一层玻璃纸包严,封好后烘干。

保证不渗水,不漏浆,注意上面留一小口,以备灌浆。

将预聚物灌入模具中注意排气,而后送至聚合工段。

4.聚合工段

有机玻璃板的聚合方法有水浴聚合和气浴聚合,目前我国多采用水浴聚合。

水浴聚合的工艺条件如下表:

平板有机玻璃水浴聚合的工艺条件

板材厚度/mm

保温温度/℃

保温时间/h

高温聚合

冷却速度

无色透明

有色板

时间/h

温度/℃

1~1.5

52

54

1.5

以2h~2.5h冷却至40℃的速度冷却

2~3

48

50

12

4~6

46

20

8~10

40

35

12~16

36

38

先冷却至80℃,再按上述速度冷却

18~20

32

70

二.釜式聚合釜

本体聚合法生产聚醋酸乙烯酯、聚氯乙烯以及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采用附有搅拌装置的釜式聚合釜。

由于后期物料是高粘度流体,多采用旋桨式或大直径的斜桨式搅拌器,操作方式可为间歇操作也可为连续操作。

工业上采用数个釜式聚合釜串联,分段聚合的连续操作方式。

三.本体连续聚合反应器

工业上大规模生产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时,可采用管式反应器、釜式聚合釜或塔式反应器等连续聚合反应装置。

(1)管式反应器

物料在管式反应器中呈层流状态流动,管道轴心部位流速较快,而靠近管壁的物料流速较慢,聚合物含量高。

在大口径管式反应器中,自轴心到管壁的轴向间存在温度梯度,反应热传导困难。

当单体转化率很高时,可能难以控制温度,产生爆聚。

因此管式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通常仅为10%一20%。

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常采取多管并联的方式组成列管式反应器。

(2)塔式反应器

相当于放大的管式反应器,其特点是无搅拌装置。

物料在塔式反应器中呈柱塞状流动。

进入反应器的物料是转化率已达50%左右的预聚液。

反应器自上而下分数层加热区,逐渐提高温度,以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并提高单体的转化率。

塔底出料口与挤出切粒机相连直接进行造粒。

这种反应器的缺点是聚合物中仍含有微量单体及低聚物。

(3)釜式聚合釜

采用多个釜式聚合釜串联、分段聚合的连续操作方式进行。

3.2.3后处理

本体聚合法得到的物料中除含单体和部分引发剂外,无其他介质存在,其后处理过程比较简单。

进行后处理的目的在于脱除残存单体提高树脂质量。

本体聚合法生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时,由于它们的单体是气体,消除压力即可使气态单体与聚合物进行分离。

常温下为液态的单体不易气化,包含在聚合物中更难以扩散排除,其后处理的方法是将熔融的聚合物在真空中脱除单体和易挥发物。

3.2.4乙烯高压气相自由基本体聚合-LDPE的生产

目前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只有PE是通过气相自由基本体聚合方法生产的。

所得聚乙烯的密度为0.91~0.935克/厘米3。

因为低密度聚乙烯广泛用来生产塑料薄膜,吹塑容器、模塑制品、电缆涂层等而且原料乙烯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所以是大规模生产的塑料品,以全世界产量计,为塑料品种首位,四分之三是高压法生产的。

63%结晶度

产品称为高压聚乙烯(LDHE),由于发生本分子链转移,产生长支链

低压聚乙烯(HDHE):

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反应则是在数十大气压以下的低压条件下进行的,所得聚乙烯密度约为0.94一0.96克/厘米3。

93%结晶度。

密度不同→结晶度不同→分子中支链

高压法生产的聚乙烯平均均每1000个碳原子的主链上有20~30个支链。

中密度聚乙烯(LLDPE):

为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密度为0.915一0.940克/厘米3

乙烯高压气相自由基本体聚合工艺:

1.原料准备

(1)单体乙烯:

乙烯纯度应超过99.95%

(2)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包括烷烃(乙烷、丙烷、丁烷、己烷和环己烷)、烯烃(丙烯和异丁烯)、氢气、丙酮和丙醛等。

而以乙烷、丙烷和丙烯等最为常用。

调节剂的种类和用量根据PE的牌号不同而异,一般是乙烯体积的1%一6.5%,调节剂是从一次压缩机的进口进入反应系统的。

(3)添加剂

为了防止PE在成型过程中受热被氧化需加入防老剂(抗氧剂)264(2,6—二叔丁基对甲酚);

PE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易于老化,性能迅速变坏,需加入紫外线吸收剂邻羟基二苯甲酮。

此外,还要加入润滑剂如硬脂酸铵、油酸铵和亚麻仁油酸铵(或三者的混合物);

抗静电剂用含有氨基或羟基等极性基团而又可溶于PE中不挥发的聚合物作为抗静电剂如聚环氧乙烷等;

为了提高PE的开口性和光洁度及光滑性,需加入开口剂。

不同牌号不同用途的PE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各不相同,为了使用方便通常是将添加剂配成浓度为10%的白油溶液,用计量泵送入低压分离器或于二次造粒时加入。

2.引发剂的配制

乙烯高压聚合时所用的引发剂主要是氧和过氧化物。

早期的工业生产中主要是用氧作引发剂。

目前,除管式反应器中还用氧作引发剂外,釜式反应器已全部改为用过氧化物作引发剂。

工业上常用的有机过氧类引发剂主要是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等。

将引发剂与白油配成引发剂溶液,用泵注入聚合釜乙烯进料口或直接注入聚合釜。

在釜式聚合反应器操作中依靠引发剂的注入量控制反应温度。

3.聚合

(1)工艺条件

温度130℃一300℃、压力110MPa--250MPa甚至300MPa的苛刻条件下进行。

单程转化率为15%~30%,聚合物在釜中的停留时间为15s一120s。

工艺条件选择原因:

乙烯CH2=CH2的结构对称,没有任何取代基,偶极矩为0,反应活性很低。

提高反应温度,可提高乙烯的反应活性,易发生聚合反应,但纯乙烯在350℃以下是稳定的,更高的温度则分解为C、H2和CH4。

为了安全生产,避免因某些特殊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温度上升,引发事故,且使生成的PE呈熔融状态,不发生凝聚,聚合温度一般控制在130℃-280℃。

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即使在110MPa~250MPa甚至300MPa的压力下仍为气体,但其密度已达到0.58g/cm3,接近液态烃的密度,近似不能被压缩的液体,称为气密相状态。

此时乙烯分子间的距离显著缩小,从而增加了自由基与乙烯分子的碰撞概率,故易发生聚合反应。

由于在高温高压下反应,所得产品支链较多,密度较低。

(2)聚合工艺流程

原料新鲜乙烯来自乙烯精制车间,其压力通常为3.0MPa一3.3MPa,经一次压缩机压缩达25MPa。

与来自高压分离器的循环乙烯混合后进人二次压缩机,二次压缩机的最高压力因聚合设备的要求而不同,管式反应器为300MPa或更高些,釜式反应器为250MPa。

经二次压缩达到反应压力的乙烯(气密相状态)经冷却后进入聚合反应器,引发剂溶液则用高压泵送入乙烯进料口,或直接进入聚合反应器,乙烯聚合反应即开始.

4.分离

未反应的乙烯与聚乙烯分离,经冷却后脱除蜡状的低聚体后回到二次压缩机入口.经压缩后循环使用;

PE经减压阀进入低压分离器中与抗氧剂、润滑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和开口剂等助剂混合后,经挤出切粒机造粒后得到粒状的PE树脂。

5.聚合物后处理

粒状PE树脂被水流送往脱水振动筛与大部分水分离后进入离心干燥热风干燥,以脱去PE表面附着的水,再经振动筛筛除不合格的粒状料,成品用气流输送至计量设备计量,经混合机混合后为一次成品。

再经过密炼机、混合机、混合物造粒机切粒得到二次成品,二次成品经包装即为商品PE树脂。

3.2.5苯乙烯熔融本体聚合

工业生产中用于挤塑成型或注塑成型的聚苯乙烯主要采用熔融本体聚合或加有少量溶剂的溶液—本体聚合法生产。

一、苯乙烯熔融本体聚合(热聚合)原理

苯乙烯受热时会形成自由基.受热至120℃时自由基生成速率明显增加,可用于引发聚合。

因而,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可以不加引发剂,而是在热的作用下进行热引发聚合。

但苯乙烯的热聚合产物很复杂,至少有15种低聚物生成,其中,三烯化合物是真正的引发剂

三烯化合物与苯乙烯发生氢原子转移反应,生成两个单体自由基.然后进行引发聚合。

热聚合的全过程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等4个基元反应。

温度低于120℃时链转移不明显。

但温度高于140℃时链自由基向单体转移速率明显增加,后期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使Ps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由于转移反应使Ps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

苯乙烯热聚合速率方程为

二、苯乙烯熔融本体聚合(热聚合)生产工艺

苯乙烯的热聚合可以采用二种流程,塔式反应器流程和压力釜串联流程。

(1)单体精制

聚合前必须对单体进行精制,除去其中的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和杂质。

精制方法是用NaOH溶液进行洗涤,再用水洗,最后进行干燥。

单体纯度达99.7%一99.8%。

(2)添加剂

少量添加剂如抗氧剂、润滑剂和着色剂。

(3)引发剂(也可不加引发剂)

目前使用引发剂t1/2=1h(100℃-140℃)、复合引发剂(中温和高温复合)

2.聚合工艺

(1)预聚

预聚是在带有搅拌装置的压力釜中进行的。

此时,采用搅拌有利于聚合热的导出。

当聚合转化率达到50%时再送入第二聚合釜。

第二聚合釜采用无搅拌装置的塔式反应器或几个装有螺旋推进器装置的压力釜串联。

预聚的温度为80℃-100℃,为了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聚合周期,物料在预聚釜内中的停留时间约为4h-5h。

预聚时已有一部分聚合热排除,体积已部分收缩,有利于以后的聚合。

(2)聚合

预聚物进入塔式反应器自上而下做柱塞状流动。

反应器上部单体含量最高,随着反应的进行,苯乙烯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物料黏度逐渐加大,必须提高温度以增加物料的流动性。

同时,也有利于残存的少量单体的聚合。

塔式反应器内通常分为6段一8段,第一段无物料,自第二段起分段用载热体或工段感应电热加热至150℃一180℃

(3)分离及聚合物后处理

真空脱气塔塔底装有筛板,从塔底连续流出的Ps熔融物经真空系统脱除单体和低聚物后呈细条状挤出。

经牵引、流水冷却后,用切粒机造粒。

粒状的Ps用水流精送到料仓,过滤、脱水、干燥得成品,然后包装出售。

3.聚苯乙烯性能和应用

通用聚苯乙烯是苯乙烯的无规均聚物,具有无色透明、着色性好,易加工成型,热稳定性良好、刚性强,良好的耐光性、耐化学腐蚀性,价格低、出色的电绝缘性等优点。

不足之处就是脆性大,抗冲性能差。

通用型PS主要用来生产注塑品,用于仪表透明罩板、外壳、日用品和玩具等。

另外聚苯乙烯树脂制成的薄板经真空吸塑成型可生产薄壁杯子、器皿等。

可发性PS因含有大量的孔隙的珠粒,主要用于制成泡沫塑料,广泛用作防震包装材料、隔热保温材料。

3.3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3.3.1自由基悬浮聚合原理

一、悬浮聚合及其分类

1.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是指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借助悬浮剂的悬浮作用和机械搅拌,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介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聚合过程。

溶有引发剂的一个单体小液滴,相当于本体聚合的一个小单元,因此,悬浮聚合也称为小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体系中的主要组分是单体,引发剂、悬浮剂和介质。

目前悬浮聚合法主要用来生产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可发性聚苯乙烯珠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用交联聚苯乙烯白球、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及其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等。

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的合成树脂的主要品种和聚合条件见书表3-8(P51)

典型的悬浮聚合生产过程

将单体、水、引发剂、分散剂等加入反应釜中加热使之发生聚合反应、冷却保持一定温度,反应结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离心脱水、干燥而得产品。

2.悬浮聚合分类

(1)根据聚合过程中采用的分散相(单体)和连续相

(介质)的不同,可将悬浮聚合细分为常规悬浮聚合与反相悬浮聚合。

常规悬浮聚合法:

油溶性单体作为分散相悬浮于连续相水中,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方法。

反相悬浮聚合法:

将水溶性单体水溶液作为分散相悬浮于油类连续相中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聚合的方法。

(2)根据单体对聚合物溶解与否,可将悬浮聚合分为均相悬浮聚合和非均相悬浮聚合。

均相悬浮聚合:

聚合物溶于其单体中,则聚合物是透明的小珠,该种悬浮聚合称为均相悬浮聚合或珠状聚合。

如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等为均相悬浮聚合。

非均相悬浮聚合:

聚合物不溶于其单体中,聚合物将以不透明的小颗粒沉淀下来,该种悬浮聚合称为非均相悬浮聚合或沉淀聚合。

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和四氟乙烯等的悬浮聚合为非均相悬浮聚合。

3.悬浮聚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