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20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

只列出景,没点明“情”或分析错情,不给分。

景与情分析部对应,但情感答对了,只给情感1分。

(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的哀怨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黯淡;

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

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漂泊孤寂、思念故乡的愁苦之情。

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

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鉴赏】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

寓居临安,曾北游元都谋宫,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其早年生活优裕,日以文酒自误,词作多欢愉明畅。

宋亡后,家道中落,多追怀往昔之作,格调悲凉凄婉。

其词意度超远,语言清丽,善以清空之笔,状沦落之悲,堪为姜夔后劲。

这首词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

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

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

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

所谓景语亦即情语。

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

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

“劳劳”,忙碌貌。

此句谓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

“落落梨花雨一枝”。

“落落”,孤独貌。

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

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

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

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

王羲之《兰亭序》中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

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

此句谓寒食节将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

“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

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

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

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

【答题思路】

(1)重点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怎样借景抒情”其实就是诗歌通过抒发了什么感情的的意思。

在回答的时候可以从内容和所使用的手法两方面来回答。

手法可以不用提及,但内容一定要概括准确。

(2)依然重点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过这题要做出逻辑推理,难度比第一题要大。

根据前后内容做出因果推理,即可以得到答案。

很明显,2013年广东的诗歌鉴赏重点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涉及诗歌鉴赏的专业的术语(如“虚实结合”这类的),这个导向很好。

3.(2012年)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

(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2分)或:

使用渲染手法。

(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和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

(1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2分)

(2)“一晴生意繁”的意思是:

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2分)“一晴生意繁”体现在:

①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

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使,微风吹拂,袖影飘动;

③村庄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

(回答1点1分,2点2分。

(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

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赏析】

白珽(?

—1328年),字廷玉,钱唐人。

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

后受邀拜太平路儒学正、兰溪州判官等职。

结庐西湖之金沙滩,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

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

享年八十一。

所居多竹。

著有《湛渊集》。

余杭道,即今日的杭州市。

余杭之名相传为“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而得。

“航”“杭”谐音,故为“余杭”。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

“生意”即生机的意思。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绿树上挂着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爽口宜人。

村头田外,满眼的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就在上面嬉戏。

简直就是画。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

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

面对如此怡人的美景,人的心情也飞起来了吧。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养蚕,为防外人冲犯,门户闭得紧紧的。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

风景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

正是如此,全是才弥漫着一种生机、静谧、祥和,令人神往。

4.(2011年)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

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初春(1分)。

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意象描述1分),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初春景色特点概括1分)。

(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1分);

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1分)。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2分)。

答出思想感情给2分,结合词句分析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D。

第一小题,第一个问回答“早春”、“孟春”等均可。

第二个问,第一,答案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初春的景象(可直接引用原文,但要用自己的语言连贯起来)(1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只要答对前三个意象,即可视为“答全”,给1分。

只答出两个意象,后面用了“等”“一切”等字,该点给分,但只答出一两个意象,该点不给分。

第二,对春景的特点进行概括,与初春“充满了生机”的意思相近均可给1分(如:

万物复苏、生长、萌发……)。

第二小题,“结合词句分析”,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词中景象,从中准确分析出所蕴含的意蕴;

二是直接引用原文词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分析出所蕴含的意蕴。

只结合上片或下片,所含意蕴分析准确,给1分。

完全照抄,分析出的意蕴不对应不准确,不给分。

答出思想感情,只要答出其中一种,给1分,答出两种,给2分。

【大意】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

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

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从词中“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语句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早春(或初春)。

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要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

5.(2010年)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①阑:

阻隔;

阻拦。

②直饶:

纵使。

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

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

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答案一:

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2分);

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2分)。

答案二:

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2分);

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情感阻隔(2分)。

【评分细则】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的能力;

第一小题,考点是词语。

考察考生对“诗词家语”的解读能力。

通过对“隔”字的解读领悟其在作品(上下片)中的意义。

答案中冒号后面的文字表示对前文的理解。

“视觉的阻隔”、“情感的阻隔”属于审美理解的表述。

“江水、烟树隔断归路”、“思念之情无法传递”属于艺术感悟的表述,只要答出“冒号”前的文字或者“冒号”后的文字,都算“意思答对”。

对于“江水、烟树隔断归路”这一答案,关键是看考生有无答出前者“隔断”后者之意,答出即给2分。

“遮挡”、“挡住”、“阻挡”“使看不见”等视为与“隔断”同义。

“思念之情无法传递”,答案也要整体性综合把握,答全才给2分(如果第一小点已得2分,此处答全也只能给1分。

反之亦然。

)将“思念之情”答成“思乡之情”、“怀念亲人”,“思念亲朋”,对,答成“理想抱负”、“仕途不济”、“人生希望”,错。

没答出“无法传递”的意思,错。

本题字义的理解是要抓住“隔断”和“无法传递”。

第二小题,主要考查诗词艺术特点。

考察考生理解和领悟作家如何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段。

这是一条选择题。

第一,答案要抓住“虚实关系”的逻辑思路:

实写……,引起……,……反衬(烘托)……。

本题绝大多数考生对“虚实关系”不能作出以上有逻辑层次的表述。

考生只要按“实写……”,“虚写(想象)……”,“虚实结合……”的思路答题并且答对其内容,即可给满分4分。

答对了实写及其内容,给1分;

答对了虚写及其内容,给1分。

第二,答出“虚实结合”的“关系”、“手法”、“艺术手段”等,给1分;

答出“虚实结合”的“作用”(上片即“……”的孤独,下片“……的情感阻隔”),给1分。

只答出“实写”和“虚写”,但所写的内容不准确,该点不给分。

直接引用或翻译原文而不作分析,只给1分。

考生假如同时做了上片和下片,取其做得最好的部分评分。

【注释】

①望江东:

黄庭坚创调。

词中有“望不见、江东路”,取以为调名。

②江东路:

指爱人所在的地方。

此句说,住在江水的西头,由于相隔遥远,望不见江东的爱人。

③直饶:

“即使”、“假若”。

④秋将暮:

临近秋末。

以上两句说,即使能找到鸿雁传个信儿,可是已经到了秋末,时间太短了。

黄庭坚的这首《望江东》词被选作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卷的诗词鉴赏作品,下面是对这首小诗的简要鉴赏。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

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

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她极目了望,茫无所见:

“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

“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

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梦,梦是遂愿的手段。

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

“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

“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

“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

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

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

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

“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

“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

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

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

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

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指出,“山谷此词,堪称佳作”。

它“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

此说不无道理。

细读全词,黄明朗率真、情真意切,确乎具有民间词的意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全词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通过多种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离情。

[3]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

治平进士,授叶县尉。

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

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

《宋史》有传。

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

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 

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 

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 

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 

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