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152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

《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经济学重点文档格式.docx

者和消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②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③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④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⑤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2垄断:

指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提供市场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

垄断市场的特征:

①行业中只有一家厂商,而消费者都是众多的;

②厂商提供的产量不存在任何替代品;

③行业中存在进入障碍,其他厂商难以进入。

3寡头市场:

少数几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市场上某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

①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它们的供给量均占有市场的较大份额。

②厂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因而任何一家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对其作出的反应。

③厂商的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具有代表性的寡头垄断企业是汽车工业。

具有代表性的寡头垄断企业:

汽车工业

寡头企业在决策时不知道竞争对手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是其决策最大的困难。

4垄断竞争市场:

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法国香奈儿香水)

①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

②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但存在着很大的替代性。

③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④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需求: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

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支付意愿:

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个别需求与总体需求:

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的需求量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

但是,这种获得总体需求曲线的办法只适用于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

对于环境物品来说,即使能够获得个人需求曲线,其总体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个体,一般商品学差异)

公共物品:

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

公共物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

(1)消费的无竞争性:

A对某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干扰B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2)消费的无排他性:

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享受某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特点。

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

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而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

市场失灵: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故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得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政策失效:

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对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另一种是环境政策本身的失误,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

资源稀缺: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致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

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

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资源稀缺是动态的。

边拓模型(边拓经济):

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边拓模型中:

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的规模报酬;

资源稀缺的解释:

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

),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

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

李嘉图模型(李嘉图经济):

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

举例:

农地

李嘉图模型中:

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

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

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

同时也说明了成本递增状况会对G的增加起到一种加速抑制作用。

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

总结(第一点):

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

总结(第二点):

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

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

在图2-1中,显示出R0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

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1)资源产品价格许多可耗竭资源的价格一般遵循U型轨道变化,当新资源发现趋于困难,成本难以降低,价格则趋于上升。

因而一定程度上价格可以衡量现在和预测未来的资源稀缺状况。

资源产品价格可以有两种途径考察:

资源产品价格——市场价格;

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于劳动力和资本而言的稀缺状况。

2)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资源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长,既所谓的李嘉图效应。

因为较好开采的已被开采,开发品位较低的资源的成本随之上升,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也有技术和规模经济的问题存在。

3)租金是资源产品现价与边际开采费用之差,也称原位资源价格、矿区使用费或使用者成本;

租金实际上是存量资源的影子价格,所以该指标可以成为度量资源稀缺的较适当指标。

但边际开采成本难以观察。

常用资源的勘探成本衡量稀缺程度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

技术进步可以带动资源利用率提高;

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

2.利用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

比较优势

3.基础设施投资:

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等

4.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

价格政策体系;

产权体系;

企业组织和治理结构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

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注意:

①这种外部影响是否是故意的(若故意则不是外部性)。

例如,一个人开车时故意把泥水溅到他不喜欢的某个行人的身上,虽然这个行人无法选择他“消费”的泥水数量,但这种影响不可以视为是一种外部性。

②要区别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论述),货币外部性不是真的外部性,只有技术外部性才是真正的外部性。

③当补偿(或者赔偿)行为发生时,不能说不存在外部性,而只能说减少了外部性。

外部性的分类:

(1)外部经济性(正)和外部不经济性(负)

(2)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3)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

(4)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

与环境相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性,尤其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且都不是货币外部性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影响: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

外部性计量(社会成本或效益与私人成本或效益之间的差值)

边际外部成本:

MSC=MPC+MEC边际外部效益:

MSB=MPB+MEB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边际私人效益MPB。

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MEB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际私人成本MPC。

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MEC

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私人砍伐水平Q1大于由MB和MSC决定的有效水平Q

外部性理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基于对资源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资源的配置,

以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例: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将会增加电力生产

的成本,使供给曲线Se左移,达到新的均衡点(Pe’,Qe’)。

消极/积极外部性

资源配置合理点是由什么决定的

外部性的帕累托最优定价

经济学家曾经认为,不可减少外部性和可减少外部性之间的区别是十分显著的,因为在两种情况下,纠正资源配置偏差的政策措施可能不同。

后来证明,除了特例以外,基本政策措施适用于两种情况:

(一)不可减少的外部性

问题的解决只需要一项政策措施:

对污染者征收等于社会边际损害的税或费。

更准确地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每单位排放污染物对所有受害者(居民和其他厂商)造成的边际损害,征收相等数量的费用。

(二)可减少的外部性

当工厂排放可减少的废物(例如,垃圾)时,有两种可能情况。

第一种,假设有关部门对工厂堆放垃圾没有具体规定。

出于某种原因(例如,地理或气候),垃圾总是堆放在一个工厂不用花钱处理的地方。

此时政策措施与不可减少外部性是相同的:

对外部性的来源征收庇古税,对受害者不提供补充刺激。

第二种,假设有关部门对工厂堆放废物有具体规定,有几个堆放点可供工厂选择,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这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工厂会选择损害最小(亦即收费最少)的地点。

因此再次证明,等于社会边际损害的庇古税可以导致一个有效率的结果。

总之,不论外部性是可减少的还是不可减少的,正确的纠正措施是对外部性的制造者征收等于社会边际损害的庇古税,而不需要对受害者提供补充刺激

外部性的受害者:

有效率地解决外部不经济性受害者的权益问题,是各种环境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环境经济学文献中也有许多讨论。

一般有3种观点:

①受害者应当因为受到损害而得到赔偿。

②在某些条件下,应对受害者征税。

③只要受害者的数目足够大,不论外部性是可减少还是不可减少的,为了有效率地对待受害者,就不应使用赔偿的方式。

进一步说,对受害者征税也是同样不适当的

★科斯定理:

是指在一个有效的财产权规定条件下,处于外部性的有关双方之间的权利交易,将会消除帕累托相关外部性,而且产生一个高效率的结果或均衡状态,使得偏离该结果时至少有一方要受到损失。

而且,只要是在有效的财产权条件下,资源配置最优效率状态或结果与具体的财产权规定无关。

或:

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或成本很低,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何方),将会产生资源配置最优结果。

如何画图,怎样解释

关于科斯定理的几点说明——科斯定理对于理解外部性和市场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科斯定理提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市场概念,这种市场主要建立在权利交易的基础上,而不是一般的单纯物物交易。

2、科斯定理的使用是有前提的,即其高效率交易模式,只有在有效的或不减弱的财产权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3、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同时不考虑收入效果。

这与实际情况往往不太一致,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交易成本不但是正的,而且还可能相当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收入效果。

庇古税:

针对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种税费。

科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就是把外部性问题转变成产权问题,然后讨论什么样的财产权能达到效率。

科斯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不是市场制度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产权没有界定清晰,有效的产权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外部性,而且科斯将其进一步发挥成为所谓的科斯定理,即只要产权是明晰的,私人之间的契约同样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哪种情况下用庇古税(很多受害者,降低交易成本)和科斯定理(受害人数为少数)

产权方法与庇古税:

交易需要双方参与者人数较少:

一个或几个制造者对一个或几个受害者。

科斯证明:

在与一种外部性有关的各方之间,当可能充分利用潜在收入(因外部性而产生的灰色收入)进行自发交易时,将达到一种有效率的产出。

但最普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大批人群,此时使用产权方法会带来巨额交易成本,对此应用庇古税却可能产生最优结果。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则。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可分为两大类:

命令控制型方法和经济刺激型方法。

命令控制型方法:

指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的法律、规章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活动者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

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强制其执行环境标准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两种,直接管制是直接对污染物排放进行规定;

而间接管制一般是通过对生产投入或消费的前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数量进行规定,最终达到控制污染排放的目的。

管制的前提:

必须有一些污染控制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和具体领域的污染控制法,然后根据这些法律对每一个厂商和消费者确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方式以及产品和生产工艺相关污染指标。

当然,在管制的要求下,有关生产者和消费者遵守这些法律和污染物排放规定是义务性或强制性的,而且经常出现对违章行为的法律和经济制裁。

管理者认为管制手段的环境效果具有较大的确定性,而且它是一项严肃的政策;

企业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谈判对管制施加影响,并通过拖延谈判来延长实施管制的时间。

管制手段的局限性:

1、政府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类型的污染源排放,必须了解数以千计的产生污染的产品和活动的控制信息。

这样信息需求量太大,实际上难以支持。

2、为了对新的环境状况和变化作出反应,政府需要根据逐个生产工艺或产品制定详细的规定。

这些规定需要大量工程和经济方面的数据,且一般需要数年时间完成。

一旦采用这种规定,政府很难对新技术的采用作出及时反应。

3、直接管制很难考虑企业间的技术差异或污染物处理边际费用差异,执行统一管制或排放标准相对于排污收费或排污权交易来说,既浪费又昂贵。

而控制费用越高,招致的阻力、拖延甚至否决的可能性也越高。

4、由于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成千上万个小型分散的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止问题,管制机构发现这些污染问题很难借助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经济刺激型方法:

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刺激其改变行为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

财产或权益损失的直接赔偿、基于污染权的市场交易方法、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

财产或权益损失的直接赔偿方法的局限性:

1、诉讼费用或交易费用可能很高;

2、法院裁决可能过严;

3、环境问题的扩散性;

4、环境损失的滞后性

基于污染权的市场交易方法:

排污权交易

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

指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价格、税收、信贷、投资、微观刺激和宏观经济调节等经济杠杆,调整或影响有关当事人产生和消除污染行为的一类政策。

包括排污收费、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管理收费、税收减免、押金制以及广泛采用的补助金制度等。

计算:

假设一个木浆厂位于淮河岸边。

生产每吨木浆的私人边际成本(MC)满足:

MC=10+0.5Y

这里Y表示生产的木浆吨数。

除上述私人边际成本外,还发生了外部成本。

生产每吨木浆所产生的污染物流入河中,造成的价值损失为10元。

这就是一种外部成本,因为它由社会承担,而不是由污染厂商自身承担。

社会从生产每吨木浆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B)满足:

MB=30-0.5Y

利润最大化要求产出水平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此外社会纯收益的最大化意味着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请用图表或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画图表示边际成本(MC)、边际收益(MB)、边际外部成本(EMC)和边际社会成本(SMC)。

(2)假设厂商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社会从木浆上获得的边际收益,请推导出取得利润最大化的木浆产出。

(3)推导出使社会纯收益最大化的木浆产出。

在这里,社会纯收益=(总)社会收益—(总)社会成本。

(4)解释为什么木浆的社会有效产出低于私人利润最大化时的产出。

第四章经济效率理论

帕累托最优:

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

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交换最优: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最优: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第五章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第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分类:

1可耗竭资源:

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分为: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2可更新资源:

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增加流量的自然资源。

有些可更新资源的持续性和流量受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

另一些可更新资源的存量和持续性则不受人类影响。

资源的可储存性为在不同时间范围内配置资源提供了可能。

可更新资源的分类:

1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指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

完全明确的财产权;

专有性;

可转让性;

可实施性

2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指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拥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可更新资源。

消费不可分性或无竞争性;

消费无排它性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可耗竭资源因为不可再生,其可持续利用实际上是最优耗竭问题。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①在不同时期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②使用可更新资源替代可耗竭资源。

总的来说,可耗竭资源的有效配置可解释为:

首先,当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不变,并且资源的数量有限时,如果有效的替代品出现了,就应向替代品平稳地过渡,如果没有替代品则应节约使用资源。

而当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升高时,情况则比较复杂,因为它改变了边际使用成本的时间轮廓。

不过,正是由于边际开采成本的不断增加才使得可耗竭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而不会被耗竭。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质):

1可更新商品性资源,这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确定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和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首先分析一片林地一次皆伐的最优采伐时间。

林木的采伐价值随着树木的生长而增大。

但不可能无限增加,树木最终会衰老和死亡,其时的商业价值将降低。

假设林场不仅希望采伐的树木净效益现值最大化,还希望林场土地的可持续总产出净效益现值最大化,因为土地既可用于现有树木的生长,又可用于种植新树,因此林场所面临的经营决策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土地上的轮作和择伐。

假设林场希望确定每一时期的采伐率。

于是必须在每一时期种植同样数量的树。

已知土地面积有限,每棵树占用的土地面积不变,问题就是要确定种植率和采伐率,使得从种植到采伐的时间最优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学过程比较复杂,但是原理很简单。

2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这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通过控制使用率和收获率实现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捕获量等于增长量,就可以称该捕获量是可持续的,因为这种捕获量可以永远保持。

第七章价值评估方法

价值评估方法:

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包括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征出来。

对环境进行经济价值评估就是要衡量人们对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

价值评估的意义:

①对环境损害和效益进行价值评估则为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了技术基础,并且是将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纳入到综合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

②之所以要对环境物品或服务进行货币化评估,是因为通过货币的形式,能够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费用和效益进行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