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2774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东辽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

C.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

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

5.(2019淄博实验中学月考)鸦片战争后,许多来华传教士通过著书、办报等方式向中国介绍古希腊罗马。

在他们笔下,欧洲的古典世界不但文治昌明、战功显赫,而且长盛不衰,是近世欧洲文明的源头,足以与中华文明相媲美。

这些活动

A.表明传教并非其来华真正目的

B.摧毁了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自信

C.旨在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偏见

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2019漳平中学月考)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7.(2018云南省玉溪市一中)1916年,严复在《畴人》诗中说:

“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

其才可为善,著论先孟轲……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

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

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

所忧天演涂,争竟犹干戈。

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

”据此诗可知,严复

A.抨击儒学阻碍了社会近代化

B.批判进化论在社会中的运用

C.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

D.在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

8.(2018宁阳四中月考)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

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

这反映了

A.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

B.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

9.(2019长郡中学月考)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

郑观应此举

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

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

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

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

10.(2018高考模拟)有人曾对《东方杂志》1915—1921年开设的“法令”栏目公布的法规统计如下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合计

公布法令、条例数目

150

55

34

51

39

40

22

391

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最准确的是

A.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B.军阀统治出现政治认同危机

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D.参加一战降低了人民参政的兴趣

11.(2017高考海南卷)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

傅,傅其德义;

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12.(2018大庆实验中学月考)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

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

这些主张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

13.(2018高考)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

“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

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14.(2018临川二中月考)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

学堂开设的科目有: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

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

该学堂的创设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15.(2018安徽中学月考)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16.(2018河南省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月考)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

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对于上述材料的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

B.三民主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C.三民主义在当时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D.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已经实现

17.(2018山东外国语中学月考)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率情况。

与图中最高峰值A点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邓小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D.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

18.(2018永安中学月考)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

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

这反映出当时

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19.(2018富平中学月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主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适应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20.(2018高考卷2)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21.(2018上饶中学月考)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

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

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

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

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

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

22.(2018北京丰台区中学月考)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

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

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23.(2018河北省徐水一中期中)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如此镇长》,应该用什么思想来批判这种现象最准确

A.三民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

24.(2018广东省肇庆市蓝精灵中学月考)以下人物及其观点所体现的共同诉求是

A.学习西方,救亡图存B.广启民智,自强求富

C.暴力革命,实现共和D.实现工业化,与西方商战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25.(2018福建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

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

——《科学蒙难集》

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

人与人机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

百亭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为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大同书》

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觉其谬。

而我孔孟之说幸未晰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搞世界,此亦天不丧斯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三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

他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

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

……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力的进步”。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什么冲突?

原因何在?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刘绍宽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进化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8分)

26.(2018烟台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19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政治

经济

思想

19世纪上半期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

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19世纪下半期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断思想发展。

20世纪初期(至1912年清朝结束)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同盟会成立;

清末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爆发。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清末新政。

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年表》

从表中提取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2018临夏中学月考)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材料一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人主尊为神圣,不丈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当时清政府最佳选择的优势所在。

(4分)

(2)19世纪晚期,马建忠对于西方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

(5分)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答案

1.【解析】“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等同于崇洋,故A项错误;

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手稿中……使用了21个‘夷’字……辑著成的书稿中……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受到了近代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结合所学,这时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但尚未成为时代的潮流,故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根据“仿织洋布,定易销售”“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说明国人采用机器生产、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渐形成,说明社会变化推动观念更新,C正确;

《申报》不代表政府态度,排除A;

B项“社会各阶层”说法不准确,排除B;

材料无法体现实业救国思潮,排除D。

3.【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在上海格致书室发售”可知,并非清政府倡导,故A项错误;

根据图片信息“是编补续中西闻见录”可知,格致指西方先进科技,非理学的“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

根据图片信息“西历一千八百七十六年春季”可知,指1876年,洋务思想盛行,维新思想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是编补续中西闻见录”,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人已经渐渐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故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根据“1861—1895年,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法学教科书仅18部”“清末翻译日本政法书籍渐成潮流,翻译量达200多种”,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继而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改良维新思潮逐渐兴起。

在这一背景下,法学教科书的翻译发生很大变化,日本取代欧美国家成为向中国输出法学教科书的主要国家,译刊数量迅速增长,材料反映了救亡道路的转变,即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故C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法学教科书的翻译发生变化,与欧洲列强对华侵略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法学教科书的翻译发生的变化,与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

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不符合史实,排除D。

5.【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具有华夷观念,以天朝上国自居,鸦片战争后,“欧洲的古典世界不但文治昌明、战功显赫,而且长盛不衰,是近世欧洲文明的源头,足以与中华文明相媲美”的目的是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偏见,故C正确;

A不能说明传教士宣传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目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宣传古希腊罗马文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自信,B错误;

传教士宣传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与否无关,排除D。

6.【解析】材料反映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政治制度、民国以来偏重于西方思想文化,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故选C。

材料没有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A。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找到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排除B;

近代中国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但并不表明广泛认可,排除D。

7.【解析】严复是维新变法时期主张用进化论思想宣传变法,材料中“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批判孔子学说愚弄人性,主张学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故A项正确;

严复主张进化论的思想,故B项错误;

材料批判儒家思想消极影响,故C项错误;

材料批判的是儒家思想阻碍近代化,并没有提及全盘西化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以及“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

故答案为D项。

材料反映的不是民国时期的现象,排除A项;

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不是“广泛传播”,而是中国人思想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排除;

C项说法片面,材料反映的中国人认识的变化不仅仅只是民主意识,排除C项。

9.【解析】晚清时期中国人的“天朝上国”和“夷夏之防”的观念仍然强烈,郑观应在《盛世危言》的开头一篇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是为了防止出现针对西学的反对和批判,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

A项不是郑观应的目的,排除;

B项不能说明郑观应如此安排的原因,排除;

C项不符合郑观应的思想,排除。

10.【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1915-1921年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这说明部分军阀对法治不认同,即出现意识形态认同危机,故B项正确;

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体现不出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故A项错误;

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不能说明思想解放,故C项错误;

一战结束于1918年,故D项不符合图表1918年以后的信息。

【答案】B

11.【解析】由材料中的“保其身体”“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

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A错误;

清廷没有背离过国学,故C错误;

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

12.【解析】从材料中内容来看,李鸿章和王韬的观点是在为洋务运动造势,是为了洋务运动中的技术能够更好的引进,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这一观点依旧在“中体西用”范围内;

C选项错误,这一偏见依旧存在;

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在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由于传统观念导致只学习西方表面的东西,而不利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转型,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是强调当时的留学教育不利于社会的转型而非危及清朝统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是强调留学教育的弊端而非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教育的半殖民地化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体西用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创办学堂。

这主要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项是错误的;

洋务运动在办学堂之前就揭开了序幕。

CD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所以选A。

15.【解析】材料提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化论没有导致英国的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

中英两国的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确实被进化论改变,故B项正确。

对中国的影响没有涉及到上帝,故C项错误。

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属于启蒙运动,故D项排除。

16.【解析】由材料信息“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可知当时三民主义成为一股社会思潮,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三民主义也并未深入人心,A、B两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

17.【解析】由图片看出,199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的频率最高,结合所学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作出把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故D正确;

1992年“南方谈话”,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ABC时间均不符合最高峰出现的“1997年”,排除。

18.【解析】20世纪前中国发生维新改良运动,但结果被清政府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资产阶级兴起了民主共和革命的道路,因此材料中时间“20世纪初”、翻译出版“《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C项正确;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排除B项;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政体之争”,排除D项。

19.【解析】材料反映的变化说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故A项正确;

大跃进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不存在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发展过程,排除B;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故C项错误;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不能说明“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的原因,与题干所述时间跨度不符,故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