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2413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是“玉器之国”,有着8000多年的采玉、用玉历史,2500多年的玉器研究历史。

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藏玉的民族心理以及根植于此的玉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礼记》中孔子提出“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比德于玉”、“守身如玉”等理念,赋予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

珠宝玉石产业是既古老又新兴的产业,在我国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步形成了珠宝消费市场,但后来经历了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中国珠宝玉石消费市场走走停停,终于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了发展,并在90年代以后得到快速发展。

在部分地区,珠宝玉石业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

如辽宁帕岩县、河南镇平县等,珠宝玉石业均己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珠宝玉石业已初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

1990年我国珠宝业全部工业总产值才有20多亿元人民币;

而到1993年我国珠宝首饰的销售额便达到了241亿元人民币,短短三年便有十多倍的增幅;

到2002年珠宝首饰总销售额为1053亿元人民币,是1990年的50多倍。

目前,我国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多年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居民收入增长迅速,提高居民珠宝首饰购买力的经济支持力仍然强劲。

从珠宝玉石业的翡翠来说,市场前景同样乐观。

翡翠产自缅甸,但主要市场却在中国。

从数量上看,90%的翡翠原料被中国内地买家买走,80%的原材料在中国内地加工销售;

从质量上看,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高档翡翠消费市场。

云南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翡翠原石和制成品的集散地。

目前,国内翡翠市场已形成了产、供、销三级比较完善的市场,先后出现了一批成熟的、有特色的翡翠加工基地与交易市场,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广东的广州、揭阳、四会、平州,以及云南的瑞丽、腾冲、大理,广州番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另外苏州、扬州、上海、北京这些传统的玉器加工基地也正在复兴。

零售市场上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品牌翡翠为主,以大中型综合商场、专卖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市场雏形。

云南是翡翠文化的发祥地。

考古发现,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时代,云南出现了用长岩、石英石打制磨就的精美石器;

新石器时代,云南人发现并运用大量的硬玉翡翠;

汉代已作为贡品上贡中央王朝。

元、明时期,瑞丽的翡翠交易异常繁华。

据史学家考证,名振一时的“西南丝道”,就是由今天的四川至昆明再到大理、保山,然后分别由德宏瑞丽和保山腾冲出境至缅甸八莫、密支那、仰光及卯度雷多等地。

由德宏瑞丽出境的关隘叫天马关(在今缅甸棒喊,当时属“勐卯王国”和“麓川王国”领地)。

这条“西南丝道”,曾被著名历史文学家范文澜称为“中国西南方天竺(印度)、大秦(罗马)等国通商”的重要商道。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勐卯(今瑞丽城所在地)、姐相(今瑞丽市姐相乡),曾集散着珠宝、玉石、大象、猩猩等奇珍异物,是热闹繁华、五光十色的商业重镇。

珠宝玉石交易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600多年前,腾冲就已大量开展了玉石翡翠加工销售;

明代以来,一批批京师、河南、上海、广东、苏州、杭州的琢玉高手工匠到云南腾冲等地传艺带徒,促进了玉雕业的发展。

省城昆明以及大理翡翠玉石收集、加工、销售在这一时期也发展到了高峰。

清代宣统年间,昆明城内就有100多家玉器铺。

玉器行除售卖宝石、小件佩玉外,还能制作玉手镯、玉戒指及耳环、雕刻小型玉器。

据史料记载,清朝宫廷中及达官贵人所收藏的晶莹剔透的翡翠朝珠,翡翠炉瓶、翠如玉、翠白菜等都出自云南。

由于云南人率先发现了翡翠玉石的文化价值和极高的商业价值,对翡翠的开发利用及走向世界功不可没,故世人把翡翠称为“云南玉”,“玉出云南”也由此得名。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与全国基本同步,开始于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珠宝玉石产业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发展速度十分少有。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云南是珠宝翡翠原料最集中的市场。

主要是以进口缅甸翡翠原料为主。

商人来云南买宝石或翡翠原料,来进行翡翠玉雕加工的很多。

珠宝市场空前活跃,昆明大大小小的珠宝商铺有5000-6000家,珠宝玉石深入到云南的各个方面。

1989年,在全国珠宝高潮的推动下,云南20多位从事研究、经营的珠宝界人士到河南南阳参加全国第二届珠宝玉石研讨会。

会后,即决定发起成立云南珠宝协会。

云南珠宝协会成立后,在逐步发展过程中成为政府与珠宝玉石企业间的桥梁与纽带,承担起分析市场行情、培训专业人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等职责,促进了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有序发展。

2002年12月底,中国宝玉石协会全国秘书长会议在云南召开。

全国各地近百位珠宝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会议,在实地考察瑞丽和腾冲的珠宝原材料、加工、市场及发展前景等情况之后,提出了“把云南珠宝产业做大做强”的相关建议。

2007年初,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做出“做大做强云南珠宝产业、防止边缘化”的重要指示。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又迎来一个发展的良好机遇。

20多年来,云南的珠宝玉石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玉出云南”的美名不胫而走,蜚声中外。

今天的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已逐步形成一个以昆明为中心,西南延伸到普洱、西双版纳,西北延伸到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风景旅游区终端零售市场,同时连接瑞丽、盈江、腾冲等传统口岸和产业基地的三个结构层次的市场,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条黄金线路、三个热点区域”的产业大格局。

据省质监局珠宝玉石检验中心统计,单件价格在3000元以上的翡翠送检量,2005年为60万件,2006年即突破100万件;

再加上大量单价在3000元以下和送州市相关质检部门检验的成品,云南仅翡翠一项,即已经形成一个年销售额稳定在人民币100亿元以上的重要经济产业。

二、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竞争优势及困境分析

在20多年的快速发展历程中,云南省珠宝玉石业走过的是一条由复苏、振兴、上升到逐步下滑的艰难历程。

一方面发展的成绩证明了云南珠宝玉石业在国内外珠宝界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矛盾。

(一)竞争优势分析

由于特殊的区位、资源、历史等原因,云南历史上就是珠宝翡翠集散、加工和销售的重要地域。

在与旅游业的互为促进发展中,珠宝玉石已成为云南形象产品和重要旅游商品之一。

把珠宝玉石产业建成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资源禀赋。

云南处于世界南北向和北西向两大宝玉石成矿构造带的北延交汇部位,宝玉石资源储量大,品种丰富,是我国五大宝玉石主产地之一,是业内人士公认的“翡翠之乡”。

毗邻的东南亚地区也是全球珠宝玉石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大量的高质量境外资源可为我所用。

已发现的哀牢山成矿带、高黎贡山成矿带、广南-麻栗坡-马关地带,瑞丽-盈江地带4个宝玉石资源富集带以及400多个矿床(点),出产海蓝宝石、碧玺、红宝石、祖母绿、水晶、玛瑙等40余种宝玉石品种,使云南成为国内少有的宝玉石资源富集地区。

云南文山所产的祖母绿被称为“中国祖母绿”,元江的红宝石原料已蜚声泰国、香港等地。

2004年,一种新玉种在云南的龙陵县苏帕河一带发现,被命名为“黄龙玉”。

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和缅甸翡翠之后发现的最优质的玉种,再次印证了云南宝玉石资源的丰富性和资源禀赋的优越性。

2、悠久的经营历史。

云南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和经营珠宝玉石资源的地区之一。

从旧石器时期到春秋战国,昆明、楚雄、江川、德钦等地已大量出现玛瑙、绿松石等加工而成的饰品。

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腾冲,早在600年前就开始经营翡翠,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悠久的经营历史以及伴随形成的珠宝玉石经营文化,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聚集了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树立了整体形象、奠定了市场基础。

3、独特的集散地功能。

云南是沟通中国内地与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沿岸各国最为便捷的陆上通道,是中国通江达海通向西亚、非洲、欧洲比较便捷的门户;

在经济上处于中华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交汇带,区位环境十分优越。

在我国与邻近各国人民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将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宝玉石资源吸引到云南进行贸易往来,使云南成了连接内地各省与上述各国的贸易中心,成为了东南亚、南亚国家珠宝玉石的主要集散地。

至今,这种集散功能仍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按照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战略规划,中国与东盟正在逐步推进、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云南必将成为中国内陆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大通道和平台,这种独特的集散功能将更为明显。

同时,这些有利条件加快了云南珠宝营销网络的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以腾冲-盈江-瑞丽为中心的原材料边贸交易市场;

以昆明-瑞丽-腾冲为主的小规模加工及制成品批发市场;

以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全省旅游景区、缅甸东部掸邦四个经济特区为主体的制成品外销型交易市场;

省地矿职业大学,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所等为基础的产业配套体系,一个国际化的珠宝交易中心和集散地的雏形开始形成。

4、旺盛的市场需求。

“乱世黄金盛世珠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生活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珠宝玉石已经从奢侈品逐步发展成为普通百姓有能力消费和收藏的商品。

我国珠宝玉石的市场消费以每年20%-40%的速度增长,云南的销售额也以每年20%-30%的幅度递增。

富裕起来的人们对珠宝玉石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品种和档次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珠宝玉石消费群体日渐广泛。

这为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境外国家对珠宝玉石加工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而珠宝玉石未来的市场需求更为看好。

仅1999年,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约50亿元的市场交易额就相当于当年18.3亿元花卉总产值的2.7倍。

5、特殊的品牌效应。

“玉出云南”表明云南与珠宝翡翠的渊源十分深厚,这与云南人开发利用缅甸的宝玉石资源,积极经营传播的历史密不可分。

历史上缅甸宝玉石的采挖者及经营者一直以云南人为主,因此长期以来,翡翠一直被认为出自云南,云南也成了翡翠的代名词,如“云南翡翠”、“云南珠宝”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品牌,为众多消费者所认同。

如今,内地的不少经营者仍喜欢以“云南翡翠”、“云南珠宝”、“腾冲玉”等标识为商行冠名,作为招徕顾客、寻求商机、扩大影响的手段。

因此,由历史发展积淀而成的“云南玉”、“云南翡翠”、“腾冲玉”等美名均成了云南发展珠宝产业难得的品牌,并已经初步形成了昆明昆百大珠宝公司、七彩云南诺仕达翡翠、云南泰丽宫珠宝公司等品牌企业,为今后实现品牌营销战略积累了经验。

早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宝玉石协会针对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考察报告中就提到,“云南珠宝”这一品牌目前在国内的商业价值至少是200亿元,为全国珠宝品牌的第一。

6、具有良好的产业依托。

珠宝玉石是特殊的、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是沟通我省矿产业和旅游支柱产业的中间桥梁。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后,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旅游者到云南观光,对云南品质较好、价格适中的珠宝玉石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购买力不断增强。

2006年,我省接待国内游客7721万人次,海外游客181万人次,这部分游客大多具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极有希望成为珠宝玉石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此外,云南珠宝玉石产业中的翡翠俨然成了云南旅游的形象产品——“买翡翠到云南,游云南买翡翠”已成了国内外旅客脑海中的一个美好记忆。

来云南的人们现在把“云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云烟、翡翠珠宝”当作云南的四大宝。

这些都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托条件,也奠定了坚实的市场销售基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云南珠宝玉石产业仍能平稳过渡,这与良好的产业依托不无关系。

随着绿色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逐步形成和日趋完善,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涌入,因而,云南珠宝玉石产品销售的市场基础好,资源条件优,发展潜力大。

7、具有一定的人才储备。

由于地理区位、历史积淀等原因,云南从事珠宝玉石产业的人才种类较为齐全,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宝玉石研究、开发、鉴赏高级人才和一批技艺精湛的传统雕琢艺人,从业人员较为充足,还引进了一批既懂美术设计又懂雕刻和珠宝贸易的年轻专业人才。

因此,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人才储备可以说从资源勘探、设计、生产加工到雕刻、教育、鉴定、评估、营销等均较为完备,为珠宝玉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8、开始探索保障珠宝玉石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1999年开始,我省先后出台了《贵金属珠宝玉石标签标识》,《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及《珠宝首饰行业经营服务规范》,为发展珠宝产业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

必须看到,《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还有诸多不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从政策层面进行规范和支持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的办法,尽快完善法制环境。

综上,云南珠宝玉石产业既有国富民强背景下珠宝玉石消费需求强劲的“天时”,又占据了资源禀赋的“地利”,再加上有自身加工能力、人才储备和玉文化传承的“人和”,发展的优势在全国均属首屈一指,是其他省区所无法比拟的。

(二)发展困境

基于云南特殊的资源优势、集散功能和品牌效应,云南完全有条件也应该成为中国的珠宝玉石强省。

但是,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在全国仅处于“一流原料、二流设计、三流加工、四流价格”的尴尬境地。

2003年时,全省珠宝玉石的年销售额约为50亿元,仅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

从云南的地域、条件上看,此数字与全国的发展明显滞后;

从业人员约30万人,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

而广东揭阳、四会、平州等地依托其加工业优势和丰厚的市场利润的地缘优势(毗邻香港、澳门,靠近台湾),以廉价而先进的加工设备,优惠的电价,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如免除城建配套费、解决户口和子女平等就学等)等吸引了全国各地能工巧匠。

在吸引大批珠宝玉石人才安家落户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加工成本,最终取得了珠宝成品的绝对市场价格优势,从而出现了云南购进原材料运到广东加工,成品又返回云南各地批发销售的特殊贸易现象,使云南失去了积淀数百年的传统优势。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

1、原料进口流向大逆转。

缅甸政府于2000年前后,为避免偷逃税收和减少走私,也为了不给北方玉石产地的民族地方武装以更多财源,对玉石毛料经营管理、交易、出口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规定玉石毛料必须到仰光参加公盘交易,并完税办理报关手续,同时限制毛料从陆路经各边境口岸进云南,致使玉石毛料传统的商品流发生逆转,绝大多数毛料改走水路,在仰光经公盘交易后从仰光港经马六甲海峡到香港,再通过深圳运往广东各地进行加工,最后批发销售到全国市场,从而人为地割断了云南延续数百年的产业发展链条。

2001-2007年,在全国玉石毛料年需求量由1万吨剧增到3万吨左右的同时,云南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却在逐年递减。

据海关统计,2001年云南进口玉石毛料为2555吨,进口金额为604万美元;

到2006年,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分别降到1922吨和387万美元。

失去原料来源自然就失去了加工、批发的市场优势,云南珠宝玉石产业日益显现出被边缘化的危机。

2、缺乏明确的产业定位,思想认识模糊,各方支持力度不够。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该如何定位?

向何方发展?

对这些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

长期以来,特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云南一直是全国珠宝玉石加工业的主要原料提供者。

但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珠宝玉石加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云南珠宝玉石产业仍旧没有从单纯的“原料提供者”转变为“加工者”。

这样的现状一方面是省内普遍缺乏对珠宝玉石产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仅只认为珠宝玉石是个体户经营的行业,其产品仅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商品,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产业定位和深入挖掘;

另一方面是缺乏政策支持和引导,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宣传和扶持,致使云南的珠宝玉石产业长期处于自我发展的无序状态。

3、引导、扶持以及监管、服务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的规章不足,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政策措施。

从市场发育以及监管机制看,尽管有关职能部门对市场进行过多次联合检查,但手段单一,力度较小,市场上违规操作,售假现象时有发生。

从税费负担看,云南珠宝玉石原料的进口是以价计税,税率为1.5%,加上进口环节税则高达22%;

而广东的蛇口、深圳等口岸均是以量计税,税率为4元/斤;

泰国的清迈等地则对珠宝玉石进口实行免税政策。

这种现象多年来未得到改变,致使资源进口的区位优势逐步拱手让给了清迈、香港、台湾等地,珠宝玉石贸易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也流入它地。

另外,云南口岸进口手续繁琐,国内经营环节的增值税、市场管理费等税费较高,以至企业运作较为艰难,使得云南边境一度繁荣的珠宝玉石交易也逐步转向了缅甸曼德勒等地。

从金融支持看,云南珠宝玉石产业投资的95%是个私经济,很少也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势单力薄,难于做大做强。

从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来看,有关部门如税务、工商、质检、海关没有正确认识到珠宝玉石产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仅停留在“旅游业的附属产业”的落后印象上,对珠宝玉石产业的服务和支持不大,税收和各种优惠政策的长期滞后导致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的迟缓。

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珠宝玉石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降低云南进口珠宝玉石原料关税,加强口岸开放力度,到具体扶持、服务政策的制定入手,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与东南亚珠宝玉石市场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并恢复历史积淀的传统优势。

4、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缺乏人才、信心和竞争实力。

由于相关扶持政策的缺乏以及金融支持的无力,限制了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时至今日,全省绝大多数珠宝玉石企业仍滞留在前店后厂小规模加工经营阶段,无力参与到加入WTO后的国际珠宝首饰行业的激烈竞争当中,致使云南的珠宝玉石市场成了沿海珠宝玉石企业及台湾、香港的原料运输和制成品的返销市场,也使云南珠宝玉石企业的经济效益蒙受巨大损失。

在这种境况下,昆明、瑞丽、腾冲、盈江等传统产业区的许多珠宝玉石的经营、管理、设计、加工、科研等方面的人才大量外流转移到广东、北京等其它地区,云南人才优势地位岌岌可危。

据统计,2000年左右,云南的翡翠玉石人才占到全国50%以上,而2007年仅占到20%。

人才大量流失,大师级雕工人才奇缺,雕制作品缺乏创新,进而造成我省不少地方政府领导和业界人士信心不足,对能否做大做强珠宝玉石产业持悲观态度,普遍认为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处于“内外交困、难以为继”的境地,不愿也不敢将财力、人力和精力投入珠宝玉石领域。

5、市场规范程度有待提高,珠宝玉石企业的诚信形象需要加强塑造。

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和市场监管的相对不足,云南珠宝玉石市场仍然存在无序竞争、短期行为的不良做法。

旅行社、导游和司机为了自己的高额回扣,与企业联手,假伪欺诈、漫天要价,甚至无证经营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这不仅使云南珠宝玉石的品牌形象受到极大损害,而且导致诚信经营的珠宝玉石企业得不到正常的竞争条件和应有的效益回报。

这种无视市场规则、破坏市场秩序的做法非常不利于云南省珠宝玉石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建构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在政策上把珠宝玉石市场的监管纳入各类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范围内。

三、2007年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概况

政府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

2007年新年伊始的1月8日,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做出了“做大做强云南珠宝产业、防止边缘化”的重要批示,为我省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

随后,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部门在昆明、腾冲、瑞丽、大理、版纳等地对珠宝玉石产业的市场、加工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考察;

省政府研究室赴缅甸、泰国、香港、广东等地就珠宝市场的税收、管理、规范、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完成了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珠宝玉石产业的立项报告。

这一报告将从借鉴其它地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云南实际情况的政策建议,为我省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区域发展有序,诚信意识不断强化。

在2006中国国际珠宝展上,瑞丽市被列为中国首批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如果说瑞丽珠宝过去拥有通道和原料优势,如今则又占据了市场和工艺优势。

随着“东方珠宝城”的初具规模,瑞丽珠宝产业已形成经营人种多、品种多、工种多的“三多”格局。

在瑞丽珠宝界,来自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客腾冲作为声名远播的“中国翡翠第一城”以及云南珠宝玉石重要集散地,2007年进一步加大了对珠宝玉石产业的规划和扶持,完成了《翡翠产业五年规划(2008-2012)》。

并在全县开展了“谢绝假冒伪劣、B、C货及烧红货品进入腾冲翡翠市场”的诚信经营活动,对净化全省珠宝市场产生了良好影响。

昆百大珠宝、七彩云南、勐拱翡翠等珠宝玉石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在全国各地建立窗口、分店、连锁店达100余个;

其中昆百大珠宝和七彩云南两家企业在参加“中国名牌”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名牌”的殊荣。

另有8家珠宝玉石企业荣获“中国珠宝放心示范店”称号。

全国玉雕大奖赛捷报频传。

截止2007年,云南玉雕作品荣获中国玉雕百花奖大赛金奖一项、银奖三项、铜奖二项;

其中,腾冲树明玉雕工作室杨树明的作品《南海观音》摘金而归,打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类玉雕翡翠大奖的零突破,对推动我省玉雕饰品的发展、做大做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信息平台搭建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