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导学第二版无误Word文档格式.docx
《西方经济学导学第二版无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导学第二版无误Word文档格式.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参见教材P17)
9.非均衡分析:
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
10.流量分析:
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参见教材P18)
11.存量分析:
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12.总量分析:
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
(参见教材P19)
13.结构分析:
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1.D、2.C、3.A、4.A、5.B、6.D、7.D、8.B、9.C、10.C、11.C、12.B、13.A、
14.A、15.B、16.C、17.A、18.B、19.C、20.D、21.A、22.B
三、多项选择题
1.ABE、2.CDE、3.ABD、4.ABCDE、5.ABCDE、6.ABCDE、7.ABCDE、8.BC、9.ABC、10.AC、
11.ABCD、12.ABCDE、13.ABCDE、14.ABCDE
四、判断分析题
1.√、2.√、3.√、4.×
、5.×
、6.×
、7.√、8.×
、9.×
、10.×
、11.√、12.×
、
13.√、14.×
五、问答题
1.何谓经济学?
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2.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目的: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
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
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
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假设的条件不同。
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
产权明晰;
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
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
(参见教材P5-6)
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
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
(参见教材P15-16)
4.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
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
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
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
第二,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而这些考察是相互联系和互补的。
二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
第二,二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样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都假定制度前提是既定的。
二者都研究资源的有效配制问题。
第三,二者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大都相同。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总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的。
5.为什么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
斯密撰写的《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了。
该著作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
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
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所以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参见教材P8的述评)
6.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
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
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成为正统经济学。
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
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
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
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了效用理论。
(参见教材P10-12)
7.为什么说《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凯恩斯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正式出版。
作者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情形下,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质疑。
作者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
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
(参见教材P11-12的述评)
8.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特点。
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其特点为: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
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
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
第二章
1.需求: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
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支持价格: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7.限制价格: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8.弹性:
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
9.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供给价格弹性: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蛛网理论: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3.收敛型蛛网:
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时的蛛网。
14.发散型蛛网:
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的蛛网。
15.封闭型蛛网:
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的蛛网。
1.A、2.C、3.B、4.B、5.C、6.B、7.B、8.C9.D、10.A、11.C、12.A、13.A、14.C、15.C、
16.C、17.B、18.C、19.B、20.A
1.BD、2.ACDE、3.ACE、4.BD、5.ACDE、6.BDE、7.BC、8.CE、9.ABD、10.ABCE、11.ABDE、
12.ABDE、13.ABCE、14.BC、15.BE、16.ACDE
1.×
、2.×
、3.√、4.×
、6.√、7.×
、8.√、9.×
、11.×
、12.×
、15.×
、16.×
五、计算题
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
已知:
P=30-4Q,P=20+2Q价格相等得:
30-4Q=20+2Q
6Q=10
Q=1.7代入P=30-4Q,P=30-4×
1.7=23
2.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
Q=2000+0.2M,Q为需求数量,M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M=5000元,1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
Q=2000+0.2M,M分别为5000元,15000元,30000元
根据公式:
分别代入:
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
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P+3Q=10,P=1
将P=1代入P+3Q=10求得Q=3
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3,属缺乏弹性,应提价。
六、问答题
1.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参见教材P23、25)
2.简述供求定理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
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
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
(参见教材P28)
3.简述均衡价格及其影响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和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
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原因会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即均衡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
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成本、自然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供给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
(参见教材P27-29)
4.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类型:
(1)Ed>
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
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
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
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
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
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参见教材P33图2-7
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购买欲望。
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
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
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
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
参见教材P34
5.简述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1)EM>1。
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
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
称为收入富有弹性。
(2)EM=1。
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
称为收入单一弹性。
(3)EM<1。
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
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收入缺乏弹性。
(4)EM=0。
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
(5)EM<0。
表明需求量变动和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
收和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称为收入负弹性。
参见教材P36-37图2-9
6.简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1)ES>1。
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
管商品。
(2)ES=1。
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
供给曲线斜率为正。
其值为1。
(3)ES<1。
表明供给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
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
(4)ES=0。
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
(5)ES=∞。
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
参见教材P40-41图2-11
(1)生产的难易程度。
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
(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
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
(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
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商品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
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
参见教材P41-42
7.蛛网理论及应用
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
企业可以运用蛛网理论,对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作动态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产量决策。
如应该按上述蛛网类型做出相应对策:
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收敛型蛛网时,企业应把产量确定在均衡点上,以防价格和产量波动;
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发散型蛛网时,企业应准确地把握价格、产量变动趋势的转折时机,采取灵活对策,产量应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扩大或减少,以便增加收入、减少损失;
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封闭型蛛网时,企业应根据产量价格相同幅度变动的规律,确定与之相应的产量政策。
蛛网理论确实对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有一定作用。
但这个理论也有缺陷。
主要是上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个理论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不相吻合。
参见教材P43-47
第三章
1.总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3.无差异曲线:
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4.家庭预算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5.替代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6.收入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7.总效应:
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1.C、2.B、3.D、4.B、5.C、6.B、7.B、8.C、9.A、10.B、11.C、12.D、13.A、14.B
1.ACE、2.CE、3.BDE、4.BCDE、5.AD、6.AC、7.ABD
1.√、2.×
、9.√
1.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总效用为TU=14Q-Q2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
即MU=14-2Q=0Q=7,
总效用TU=14·
7-72=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
最大效用额为49
2.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试求:
(1)消费者的总效用
(2)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产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产品?
(1)因为X=16,Y=14,TU=4X+Y,所以TU=4*16+14=78
(2)总效用不变,即78不变
4*4+Y=78
Y=62
3.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2Y2,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
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
MUX=2XY2MUY=2YX2
又因为MUX/PX=MUY/PYPX=2元,PY=5元
所以:
2XY2/2=2YX2/5
得X=2.5Y
又因为:
M=PX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