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212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员工GMP培训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基本要求

7、什么是GMP?

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英语缩写为GMP),直译为“优良生产实践”,若为药品专用为“GMPfordrug”,若为食品专用应为“GMPforfood”,美国普尔坦大学的6位教授编写了最早的“GMP”。

GMP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质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在我国GMP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它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它是确保药品生产持续稳定符合法定标准的一系列活动。

8、GMP的基本点是:

要保证生产药品符合法定质量标准,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有效、均一。

防止生产中药品的混批、混杂、污染和交叉污染。

9、GMP的发展历史:

人类社会经历了几次较大药物灾难。

特别是20世纪出现了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后,公众要求对药品制剂实行严格监督的法律。

在此背景下,

1962年,美国国会修改联邦药品化妆品法。

1963年,美国颁布世界上第一个GMP。

1967年,WHO-GMP第一版草案在第二十一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

1974年,日本政府颂布GMP。

1988年,东南亚国家联盟GMP准则发布。

1992年,欧共体医药产品GMP(EEC-GMP)公布。

1992年,相互承认药品生产检查的协定(PI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IC-GMP)公布。

10、我国GMP发展情况

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定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本》;

1988年,卫生部颁布了我国法定的GMP;

1992年,卫生部修订版GMP颁布;

1999年6月18日,SD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11、GMP十项基本原则

①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

②在厂房、设施和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员工的身心健康。

③对厂房、设施和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保证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④将清洁工作作为日常的习惯,防止产品污染。

⑤开展验证工作,证明系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可靠性。

⑥起草详细的规程,为取得始终如一的结果提供准确的行为指导。

⑦认真遵守批准的书面规程,防止污染、混淆和差错。

⑧对操作或工作及时、准确地记录归档,以保证可追溯性,符合GMP要求。

⑨通过控制与产品有关的各个阶段,将质量建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⑩定期进行有计划的自检。

12、GMP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什么?

GMP的中心指导思想是:

任何药品质量的形成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13、GMP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可以概括为湿件、硬件、软件。

湿件指人员,硬件指厂房、设施与设备,软件指组织、制度、工艺、操作、卫生标准、记录、教育等管理规定。

主要应作好人、机、料、环、法几个方面的工作。

14、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应具备哪些条件?

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应的技术工人;

②具有与其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

③具有能对所生产药品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④具有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15、为什么讲GMP文件是对员工培训的教材?

实施GMP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和素质、产品等多方面因素,对于普通员工来讲,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础GMP知识培训,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如何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即完全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和符合GMP的要求。

16、GMP三大目标要素是什么?

①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限度;

②防止对药品的污染;

③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17、什么叫SOP和SOR,它包括哪些内容?

SOP是英文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的缩写,它的中文含意是标准操作程序。

SOP包含:

①、生产操作程序;

②、质量控制程序;

③、设备计量操作程序;

④、物料处理程序;

⑤、清洁规程;

⑥、卫生操作程序。

SOR是英文StandardOperationRecords的缩写,它的中文含意是记录、凭证类文件。

SOR包括了①物料管理记录;

②生产操作记录;

③质量检验与管理记录;

④设备运行与管理记录;

⑤卫生操作与管理记录;

⑥销售记录;

⑦验证报告与验证记录;

⑧人员培训与考核记录;

⑨文件发放记录。

18、现行GMP文件如何分类?

现行GMP文件分两大类,即标准类文件和记录凭证报告类文件。

在标准类下,分为①技术标准文件;

②管理标准文件;

③工作标准文件。

三、质量管理

19、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中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发放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适用于预定的用途,符合药品注册批准的要求和质量标准,不让患者承受安全、疗效和质量的风险。

20、企业必须建立涵盖GMP和质量控制(QC)的全面的质量保证系统(QA),应以完整的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质量保证系统,并监控其有效性。

21、质量保证是指为确保产品符合预定用途所需质量要求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总和,包括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单个因素或综合因素。

药品生产的质量保证应包含GMP以及本规范之外的其它相关因素。

22、质量控制是GMP的一部分,涉及取样、质量标准、检验、组织机构、文件以及物料或药品的放行,它确保完成必要及相关的检验,确保只有符合质量要求的物料方可投入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成品方可发放销售。

23、人员卫生

所有人员都应接受卫生要求方面的培训,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人员卫生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的污染风险。

24、为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应建立详细的人员卫生规程,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规程。

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每个工作人员,应正确理解相关的卫生规程并严格执行。

在培训中,应对人员卫生规程充分讨论,并通过管理手段确保人员卫生规程的执行。

25、为什么讲供应商的管理是GMP的重要内容之一?

原辅包材料做为药品生产的起始物料,其质量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药品的最终质量。

由于原辅包材料在供应商生产过程中出现差错或混淆,导致生产药品不合格的事件很多,所以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将质量控制在源头,再加以接受与使用过程的控制管理,从而最终保证所生产药品质量。

26、厂区环境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⑴厂区环境清洁整齐,无杂草和积水、无蚊蝇孳生地,空气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大气标准;

⑵生产区、生活区、辅助区分开,人流物流分开;

⑶厂区内无废物和垃圾,厂区外的垃圾站必须远离生产区,有隔离消毒措施,并及时清运,不对厂区环境造成污染;

⑷厂区内的卫生设施要清洁、通畅,无堵塞物及排泄物,由专人及时清扫、消毒;

⑸厂区内车辆及其他物品须放在规定区域,不得在其他地方任堆放。

27、一般生产区卫生要求是什么?

⑴门窗、玻璃、墙面、顶棚应清洁,无灰尘,地面应平整,无积水、杂物。

建筑结构设施洁净完好,设备、管线排列整齐并包扎光洁,无跑、冒、滴、漏现象,有定期清洁、维修的记录;

⑵生产用工具、容器、设备按规定放置,按规程清洁;

⑶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分类定点码放,有防尘措施,有明显的状态标记;

⑷楼道、走廊、电梯间不能存放物品,保持通畅、清洁;

⑸生产场所无非生产用品,不在生产场所内吸烟、吃东西、睡觉、会客,不晾晒工装。

28、生产人员卫生要求是什么?

⑴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经检查后,凡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精神病、皮肤病者一律调离岗位,不得从事药品生产;

⑵生产人员应经常洗澡、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换洗衣服,保持个人卫生;

⑶每日上岗前应在更衣室穿戴好清洁、完好、符合不同生产区域工装要求的工衣、工鞋、工帽;

⑷工作前要将手洗干净,生产人员不得佩戴首饰,不得涂抹化妆品;

⑸离开工作场地时,必须脱掉工衣、工鞋、工帽。

29、厂房、设备、容器应按什么要求制订清洁规程?

厂房、设备、容器等均应按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制订清洁规程,其内容包括:

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

30、事故的“三不放过”指的是什么?

⑴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⑵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⑶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四、机构与人员

31、制药企业应建立、保持良好的质量保证系统,正确生产药品的关键取决于人,药品生产企业应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适当资质的人员从事各项操作,应明文规定每个人员的职责。

所有人员应明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GMP原则,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初级和继续培训。

32、药品生产企业应配备足够数量具备适当资质和实践经验的人员。

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不应过多,以免导致质量风险。

33、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管理机构,应有组织机构图。

质量管理部门应独立于其它部门,履行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职责。

五、厂房与设施

34、厂房的选址、设计、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

为避免交叉污染、积灰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不良影响,厂房的设计和布局应能最大限度降低发生差错的风险,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35、厂房的设计和布局应能最大限度降低发生差错的风险,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36、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所致严重药害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

37、GMP对药品生产环境、区域有何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有一定的绿化面积;

厂区的地面要全部硬化,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相互分开,不得互相妨碍。

38、洁净区表面应符合哪些要求?

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场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积聚和便于清洁。

39、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划分几个级别?

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划分为四个级别,即100级、1万级、10万级、30万级。

附: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洁净度级别

尘料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0.5μm

≥5μm

浮游菌/立方米

沉降菌/皿

100级

3500

5

1

10000级

350000

2000

100

3

100000级

3500000

20000

500

10

300000级

10500000

60000

15

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

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埃粒子数应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应记录存档。

40、洁净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多少?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41、洁净室(区)的管理需符合哪些要求?

洁净室(区)的管理需符合下列要求:

⑴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必须按要求进行更鞋、更衣、洗手、消毒手后,始可进入洁净室(区)内。

对于洁净室(区)内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

其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对经批准进入洁净室(区)的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登记备查;

⑵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设施,人、物流走向合理;

⑶100000级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在洁净室(区)内洗涤、干燥、整理,必要时应按要求灭菌;

⑷洁净室(区)内设备保温层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颗粒性物质脱落;

⑸洁净室(区)内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清洁卫生工具,卫生工具要存放于专设的洁具间内;

⑹洁净室(区)在静态下检测的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数必须符合规定,应定期监控动态条件下的洁净状况;

⑺洁净室(区)的净化空气,可循环使用,并适当补入新风,对产尘量大的工序,回风应排出室外,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⑻空气净化系统应按规定清洁、维修、保养并作记录,室内消毒与地漏清洁均应有记录;

⑼生产工具、容器、设备、生产成品、中间产品,均定置存放,并有状态标记。

⑽个人卫生严格按照(66条)生产人员卫生要求严格执行。

六、设备

42、设备的设计、大小、建造、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

为避免交叉污染、积灰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不良影响,设备的设计和布置应能最大限度降低发生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消毒或灭菌。

43、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有任何危害,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而影响产品质量,并造成危害。

应建立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

应建立设备档案,保存设备采购、安装、确认和验证、维修和维护、使用的文件和记录。

七、物料与产品

44、必须确保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符合药品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

应建立明确的物料和产品的处理和管理规程,确保物料和产品的正确接收、贮存、发放和使用,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5、应由称职的人员从事物料采购、贮存、发放的操作和管理。

所有物料及产品的处理,如收料、待验、取样、检验、放行或否决、贮存、贴签标识、发放、配料及发运均应按照书面规程或工艺规程执行,并有记录。

应采取措施避免物料和产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46、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的保管、领用的要求是什么?

药品的标签、使用说明书应有专人保管、领用,其要求如下:

⑴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均应按品种、规格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凭批包装指令发放,按实际需要量领取;

⑵标签要计数发放,领用人核对、签名,使用数、残损数及剩余数之和应与领用数相符,印有批号的剩余标签或残损标签应有专人负责,计数销毁,由QA进行监督销毁。

⑶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均应有记录,并有专人负责。

47、仓库里物料管理有几种状态标志?

物料管理状态标志分为:

a、待验,用黄色标志;

b、合格,用绿色标志;

c、不合格,用红色标志。

48、不合格包装材料如何处理?

印刷的包装材料,都是药品专用包装,对于不合格印刷包材,必须就地销毁,否则,一旦流失,会造成严重后果。

但对于不合格的纸箱类包材,若拟作成纸浆,则必须在质监部门专人监督下,进行切碎销毁。

八、确认与验证

49、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经过确认和验证,应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50、应建立确认和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

(1)设计确认(DQ)应证明厂房、辅助设施、设备和工艺的设计符合GMP要求;

(2)安装确认(IQ)应证明厂房、辅助设施和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3)运行确认(OQ)应证明厂房、辅助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工艺验证(PV)或性能确认(PQ)应证明特定的工艺能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的产品。

九、文件管理

51、良好的文件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本要素。

本规范所指的文件包括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工艺规程、规程、记录、报告等。

应精心设计、制订、审核和发放文件,文件的内容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注册批准的相关要求一致,与GMP有关的文件应经过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

企业必须有内容正确的书面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工艺规程、管理及操作规程,以及记录。

文件的内容应清晰、易懂,并有助于追溯每批产品的历史情况。

应按照书面规程管理文件。

52、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的记录。

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均应由适当的受权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

文件内容应确切,不能模棱两可;

文件应标明题目、种类、目的以及文件编号和版本号。

文件不得手工书写。

十、生产管理

53、必须严格按照明确的规程进行生产操作,以确保药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并符合药品生产许可和药品注册批准的要求。

应由称职的人员从事药品的生产操作和管理。

54、所有药品的生产和包装均应按照生产工艺规程和书面规程执行,并有相关记录。

应建立产品划分生产批次的规定,生产批次的划分应能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

通常情况下,经同一加工过程生产的具有预期均一质量和特性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

55、、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及标准操作规程(SOP)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生产工艺规程的内容包括:

品名、剂型、处方、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及储存注意事项,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成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要求等。

②岗位操作法的内容包括:

生产操作方法和要点,重点操作的复核、复查,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及控制,安全和劳动保护,设备维修、清洗,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

③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

题目、编号、制订人及制订日期、审核人及审核日期、批准人及批准日期、颁发部门、生产日期、分发部门、标题及正文。

56、批的划分原则是什么?

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

⑴非无菌药品中固体、半固体制剂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量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如采用分次混合,经验证,在规定限度内所生产一定数量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液体制剂:

以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⑵无菌药品中的大小容器注射剂以同一配液罐一次所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粉针剂以同一批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冻干粉针剂以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⑶原料药的批的划分原则分两种情况:

①连续生产的原料药,在一定时间分隔内生产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②间歇生产的原料药,可由一定数量的产品经最后混合所得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十一、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57、质检实验室的人员、场所、设备应同生产操作的性质和规模相适应。

质量控制负责人应具有足够的资质和经验,可以管辖同一企业的一个或数个实验室。

质检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应至少具有相关专业中专或高中以上的学历,并至少经过半年与所从事的检验操作相关的实践培训。

58、企业的内控标准为什么高于法定标准?

国家标准规定了药品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但企业为了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应根据企业实际,制订出高于国家法定标准的质量标准,作为企业法规,出厂产品即按此执行。

但出厂产品质量一旦需进行仲裁时,仍以国家法定标准为依据。

59、药品的放行

药品放行责任人在批准放行前,应对每批药品进行质量评价,并确认符合以下各项要求:

(1)该批药品及其生产符合注册批准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2)药品的生产符合GMP要求;

(3)主要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经过验证;

(4)已完成所有必需的检查、检验,并综合考虑实际生产条件和生产记录;

(5)任何计划中的变更或生产、质量控制方面的偏差已按照详细规定的报告系统告知药品放行责任人,有些变更已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6)对计划中的变更或偏差,已完成所有额外的取样、检查、检验和审核并签名;

(7)所有必须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均已完成并由经相关主管人员签名;

(8)所有与该批产品有关的偏差均已有明确的解释或说明,或者已经过彻底调查和适当处理;

如偏差还涉及其它批次产品,应一并处理。

药品的质量评价应有明确的结论,如批准放行、不合格或其它决定。

每批经批准放行的药品均应有药品放行责任人签名的放行证书。

60、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并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应负责批准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并对质量审计或评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行使否决权。

主要物料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质量风险、物料用量以及物料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企业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及其它部门的人员不得干扰或妨碍质量管理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独立做出质量评估。

十二、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61、为避免因误解而影响产品或工作质量,委托生产或检验必须正确界定、经双方同意并严格控制。

委托方和受托方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规定各方的职责。

合同必须明确说明药品放行责任人在批准放行销售每一批产品时,如何履行其全部职责。

应有书面合同,阐明委托生产或委托检验的内容及相关的技术事项。

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的所有活动,包括在技术或其它方面拟采取的任何变更,均应符合有关药品注册批准的要求。

十三、药品发放与召回

62、为应对所有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