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620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docx

安全考试模拟题三

一、判断题(正确的选择√;错误的选择×。

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1、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2、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人若站在接地短路回路上,两脚间就受到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

(√)3、吊运融熔金属的桥式起重机应设置两回路独立电源供电(按二级负荷设计)。

(√)4、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

(×)5、动火作业使用中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垂直固定放置,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准靠近热源,应距明火8米以外。

(√)6、大型吊装作业使用的起重设备、吊索具和其他起重工具的工作负荷,不准超过铭牌规定。

(√)7、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8、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

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9、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10、危险化学品单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应与本单位的安全评价分开进行,不应以安全评价报告代替安全评估报告。

(√)11、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

(√)12、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13、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其预案体系中至少应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14、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或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但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15、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进步。

(√)16、金属冶炼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以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为基础,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的实施达到规范人员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17、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18、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安全职责,不包括其他部门和基层员工。

(√)19、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20、危险化学品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

(√)21、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

(×)22、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已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代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安全承诺是指由企业负责人公开作出的、代表了企业领导层关注安全和追求安全绩效方面所具有的稳定意愿及实践行动的明确表示

(×)25、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的煤气时,应用蒸汽、氮气或空气为置换介质。

(√)26、厂区主要煤气管道应标有明显的煤气流向和种类的标志。

(√)27、浓硫酸生产现场必须准备碱、石灰等应急物资。

(×)28、生产经营单位对国家明令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可采取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和改进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措施后继续使用。

(×)2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0、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负责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管理。

(×)31、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3个月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32、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33、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34、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35、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依法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主要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可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但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37、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视同工伤。

(×)38、生产经营单位应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标志和定期检验标志集中归档保存,避免丢失。

(√)3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40、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1、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4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享有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3、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不必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4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口头告知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5、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其危害作用随溶解度的增加而先减弱后增强。

(×)46、煤粉尘、铝粉尘属于有机性粉尘。

(×)47、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途径是采用个体防护措施,隔离粉尘。

(√)48、采用阻尼机构是消除和减少噪声传播的措施之一。

(√)49、使用烧穿器开眼时,炉前工所穿的工作鞋、手套必须干燥,烧穿器合闸后再用铁棍或电极棒烧眼,烧穿器用毕必须分闸。

(×)50、炉上操作人员清理卫生时可以向电器设备上洒水。

(×)51、料堆与铁路钢轨外侧的距离,不应小于1m。

(×)52、发现有人违章作业,只有班长有权制止,劝阻不听有权停止其工作。

(√)53、电炉发生塌料时应立即停电。

(√)54、进入车间,不准在起重吊物下停留或通过,要避开起重机械行走作业区。

(×)55、电炉运行时,可以登上炉盖操作。

(√)56、在煤气区域巡视、检查净化设备时应有两人以上,并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监测报警仪。

(√)57、潮湿或冷的锭模、渣罐禁止注入热态铁、渣。

(√)58、原料或成品不应堆放在烟囟、厂房、围墙和管道支架等建(构)筑物的基础上。

(√)59、一切行人禁止在铁轨上坐卧、休息,不准顺铁路轨枕行走。

(×)60、新的包衬砌筑完成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61、高层平台操作时应由二人以上,一人监护,一人操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62、管道或机轴等通过防火墙的部位应填塞严密。

(√)63、安全生产费用是企业的一种生产性资金,有专门的用途,其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企业。

(×)64、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6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由安全部门负责人实施隐患治理方案。

(√)66、2010年3月10日早6点45分,某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生产分厂4号电炉出炉过程中,水淬槽内产生积渣,使水淬槽内水倒返,流入地坑。

炉前操作人员在出炉结束后,在没有对地坑内是否积水和铁轨积渣进行安全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拉包作业,小包铁水外溢,遇地坑积水发生强烈物理反应,产生气浪将打包冲翻,打包铁水遇地坑积水产生强气浪,冲击4.5米平台,造成附近8名作业人员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两人伤势较重。

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炉前零米炉眼两名操作人员未发现炉前水淬槽内有倒返水现象,导致除铁排渣过程中地坑积水,在没有确认地坑内有无积水的情况下,拉包作业,违章操作,疏忽大意导致事故发生。

(√)67、2005年9月,某公司动力分厂动修工段管工班负责3#煤气水封检修工作,下午17时10分,管工在3号水封房顶搭设临时平台。

工长袁某某骑在角钢上(当时角钢横缝已焊完,在焊接立缝时),角钢受热、变形折断,袁某某从6米高处坠落到地面,当即被120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诊断为腰椎神经受损,造成高位截瘫。

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事人在焊完横缝的角钢上焊接立缝时,没有系安全带,同时也没有对焊接完的横缝的角钢强度进行确认,骑在角钢上,属违章操作。

(×)68、某铁合金冶炼公司1#炉与2#炉共用一套湿法除尘系统。

2013年8月25日0时,1#炉干法除尘系统发生故障停机,无法使用;0时40分左右,启动湿法除尘系统后,煤气进入停机维修的2#炉。

2#炉内10名正在铺焦炭的员工有5人立即爬到炉外,另5人中毒晕倒(3死2伤);听到呼救后,车间主任组织正在1#炉作业的人员进行施救,又造成6人中毒(4死2伤)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4人受伤。

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车间主任发现太晚,并且员工撤离疏散的时间过长。

(×)69、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人员不包括外协人员。

(√)70、应急能力评估是评估本单位现有的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其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满足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二、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A)71、灭火器的压力表上红色指示区表示()。

A、压力不足 

B、压力过大 

C、工作压力

(C)72、煤气进入车间前的管道,应装设可靠的隔断装置。

在管道隔断装置前、管道的最高处及管道的末端,应设置放散管;放散管口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m,且应引出厂房外。

A、2 

B、3 

C、4

(C)73、安全生产检查常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现场安全检查方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是()。

A、员工访谈 

B、现场观察 

C、仪器检查

(A)74、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和()工作结合开展。

A、重大危险源评估、现状安全评价 

B、应急救援演练 

C、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C)75、新员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中的厂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点是:

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有关事故案例和()。

A、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