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118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

理论课的安排是先学习总论,从总体上把握疾病病理变化的共性规律,掌握疾病的基本病变及相关的基本知识;

再学习各系统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的特殊规律,用总论的基本规律掌握各系统代表性和重要疾病的特性。

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进,每学习完一章节理论,跟进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员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代表性图片、讨论典型病例等形式,在巩固及加深理论知识的同时,牢固掌握基本病变和特征性病变的变化规律,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实施

加强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认真对待每次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对每次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在教研室进行分析、讨论。

充分利用教研室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标本、切片、视听教材、网络资源等,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教研室内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轮流听课、换班讲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提高学员学习效果。

3.教学内容

病理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侧重从形态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病理生理学侧重从功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相互影响,紧密联系。

《病理学》课程在第二学期开出,临床医学专业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6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章序)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小计

绪论

2

第十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6

8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

炎症

4

10

第四章

肿瘤

14

第十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十五章

发热

第十六章

缺氧

第十八章

休克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章

传染病

合计

66

24

90

理论与实验比

3:

1,实验所占比例:

27%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能够阐述和应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病变,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演进规律,学会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掌握常见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常见病变的转归、结局。

4.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临床病理观察能力。

2.具有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能根据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3.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

序号

工作

任务

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考核

评价

活动

建议

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⑴病理学的任务及地位

⑵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⑶病理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1.知识目标

⑴掌握《病理学》的概念。

⑵熟悉《病理学》内容和任务及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与观察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到《病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3.素质目标

学习《病理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认识疾病,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具体病变具体分析。

提问

1.理论讲述

2.多媒体课件

12

⑴健康与疾病

⑵病因学

⑶发病学

⑷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⑴掌握:

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

⑵熟悉:

疾病的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⑶了解:

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能区别死亡、脑死亡;

能区别植物状态与脑死亡。

知道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正确认识病因和诱因在疾病过程中的辩证关系

 

讨论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1

1.理论教学内容

⑴细胞、组织的适应:

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⑵细胞、组织的损伤,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

⑶损伤的修复、再生,纤维性修复,创伤愈合。

2.实践教学内容

⑴大体标本观察。

⑵切片标本观察。

⑶多媒体演示。

⑴掌握:

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沉积、玻璃样变性的常见病变部位,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特点及转归,肉芽组织组成、功能。

⑵熟悉:

再生的概念及组织再生能力,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

⑶了解:

损伤的原因、机制及主要过程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基本病变特点,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培养学生善于对常见疾病共性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测验

书面

作业

报告

绘图

1.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

一体化"

教学

4.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6

⑴充血和淤血:

⑵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过程及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⑶栓塞:

栓子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⑷梗死:

梗死的原因,病变及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⑵切片观察。

1.知识目标

充血、淤血的概念及后果;

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途径;

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

肺、肝淤血的病变特征;

梗死的原因、类型;

栓塞的种类;

血栓的类型及结局。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基本病变特点,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培养学生善于对常见疾病共性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3

⑴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⑶炎症介质。

⑷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⑸炎症类型。

⑹炎症的结局

炎症的概念、病理变化、炎症及其病变特点;

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

炎症局部和全身反应。

炎症的原因和结局。

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炎症性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⑴肿瘤的概念

⑵肿瘤的特性。

⑶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⑷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⑸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⑹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⑺常见肿瘤的举例。

⑶多媒体演示

肿瘤基本概念;

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肿瘤的命名原则;

癌前病变(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

肿瘤的肉眼形态特点;

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

⑷了解: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肿瘤的基本病变特点,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15

1.理论教学内容

⑴发热的概念、原因和分类

⑵发热的发生机制

⑶发热的分期与热型

⑷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发热的概念;

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发热的病因、发生机制以及发热时相;

发热热型、发热防治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发热的发病机制,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对常见疾病共性病理生理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临床。

思考

1.理论讲座

13

⑴人体体液的含量、分布和组成

⑵脱水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⑶水肿

水肿发生的机制

水肿的类型

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的防治原则

⑷钾代谢紊乱

临床典型病例讨论、分析

1.掌握:

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水肿的概念、病因和机制;

常见几种水肿的概念;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熟悉:

三种类型的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原则;

常见几种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

3.了解:

体液分布、电解质含量、水和电解交换以及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水肿的表现;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原则。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脱水和水肿的发病机制,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16

⑴常用血氧指标及意义

⑵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⑶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⑷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⑸缺氧防治与护理的病理临床联系

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及缺氧的防治。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缺氧的发病机制,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18

⑴休克的概念、病因与分类

⑵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⑶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改变

休克的概念;

休克各期微循环改变、机制及其患者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休克的常见原因、分类;

对机体的影响。

休克的防治。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休克的发病机制,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5

⑴风湿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

⑵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⑶高血压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类型与病理变化。

⑷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分类,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发生机制,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附:

临床病例讨论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变分期及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病变分期及继发改变;

冠心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心力衰竭的概念及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临床联系;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病理临床联系。

心力衰竭的病因、类型、发病机制及代偿反应。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运用本章病理知识中解释和判断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及合并症,能够分析这些疾病的因果关系。

善于培养学生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与并发症

⑵大叶性肺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

⑶小叶性肺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

⑷间质性肺炎⑸呼吸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⑵切片标观察。

临床病例讨论、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并发症及病理临床特点;

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呼吸衰竭的概念及功能、代谢变化。

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临床联系、结局及并发症。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大、小叶性肺炎病因、发病机制及间质性肺炎的病变。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通过学习能较熟练运用本章病理知识中解释和判断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善于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7

⑴胃炎: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⑵消化性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

⑶病毒性肝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临床病理联系。

⑷肝硬化。

2.实践教学内容

⑴掌握溃疡病的形态特点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形态特征,门脉性肝硬化的基本病变化及各类型的形态特点。

⑵熟悉慢性胃炎:

概念、类型和病因(A、B型)、形态特点及与胃癌的关系,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临床联系。

⑶了解溃疡病、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机制。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运用本章病理知识中解释和判断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善于培养学生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⑴肾小球肾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⑵肾盂肾炎。

2.实践教学内容

附:

⑴掌握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⑵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⑶了解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运用本章病理知识解释和判断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善于培养学生对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⑴结核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变,转化规律,肺结核病,肺外结核病。

⑵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⑶伤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级临床病理联系。

2.实践教学内容

⑴常见疾病大体标本观察。

⑵常见疾病切片标本观察。

⑴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和类型。

肠伤寒各期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级临床病理联系。

⑵熟悉结核病转化规律,肺外结核病病变部位及特点。

伤寒、菌痢的病因,传播途径及并发症。

⑶了解结核病、细菌性痢疾、伤寒的发生机制。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运用本章病理知识中解释和判断各型结核病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善于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合计90

四、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称始终坚持:

理论联系实际、形态联系机能、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原则。

根据《病理学》的学科特点,以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出发点,以问题、项目或任务为中心,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保持学习与实际岗位群工作的统一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成相应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

⑴启发式讲授法: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可以做出判断或解释的问题,尽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时更多的是通过思考而不是通过记忆来回答,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⑵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引入临床病例讨论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讨论式教学过程。

让学生首先围绕思考题开展讨论、发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