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0949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整体把握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列举时间、法律名称)。

3、《十二铜表法》的背景、内容、评价。

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背景、组成、意义。

5、总体评价罗马法。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君主立宪制:

英国、德国

近代西方政体议会共和制:

法国

民主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美国

第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议会、首相、内阁、国王的关系。

第9课美国——总统共和制

1、美国宪法之父。

2、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三项原则)。

(2)联邦制的内容及特点。

(3)三权分立的内容(课本上的三权分立图)

3、第13、14条修正案的内容。

4、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实质: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

(2)都是以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3)作用: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项目

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是谁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选民选举产生

世袭

有无任期

4年

终身制

有无实权

有(最高行政长官、军队的最高统帅)

无(统而不治的虚君)

政府政府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政府首脑

首相

政府首脑产生方式

选民选举产生,不经议会

国家的权力中心

议会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内阁)的关系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政府(内阁)和总统都不对议会负责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第10课法国——议会共和制德国——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制

1、法国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1、列强的侵略史实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2、面对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抗争和探索: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的五四运动。

第12课

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时间;

结果;

《南京条约》的内容;

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侵略者(英法联军和美俄公使);

条约、影响。

第13课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军事全盛、天京变乱、重建领导集团、天京陷落)。

2、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特点

(2)《资政新篇》的内容、特点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4、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第14课

1、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结果。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地、口号(掌握对口号的评价)、意义。

4、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结果。

5、《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第15课

1、辛亥革命的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

孙中山的转变)、过程、成果(中华民国的建立;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标志。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4、辛亥革命失败:

表现:

因为它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标志: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说明:

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5、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16课

1、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意义(重点是五四精神)。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18课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三大理论来源。

2、产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时间、内容、意义。

3、巴黎公社的背景(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提前爆发)、建立的时间、性质、结果、意义。

第19课

1、二月革命的时间、结果、性质。

2、《四月提纲》的内容、意义。

3、十月革命的时间、背景、过程、结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意义。

4、俄国政体;

苏联的建立。

第20课

一、第一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1919——1927)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主要人物、标志

2、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比较。

(二)国民大革命

1、背景

2、国民党一大:

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国民大革命

(1)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2)北伐战争

(3)结果:

失败

二、第二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一)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立

1、实践

2、理论(必修三代表作、内容)

(三)转折(从阶级矛盾转变成民族矛盾)

1、长征的时间、原因、结果

2、遵义会议

3、《八一宣言》

4、西安事变:

原因、时间、人物、中共的方针、结果、意义。

三、第三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时间、标志。

2、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意义。

3、抗日战争的过程: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4、百团大战的时间、地点、人物。

5、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细菌战、毒气战、扫荡、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杀;

适地适产主义;

奴化教育。

6、中共七大:

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第四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一)政治斗争

1、重庆谈判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二)军事斗争

1、防御阶段

2、反攻阶段

3、决战阶段

4、渡江战役

5、追缴残敌

(三)七届二中全会的时间、内容。

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第21课

1、建国初期,新政协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

《共同纲领》在建国初的地位和作用。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1954年宪法制定的目的、性质、意义。

4、简述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性质、意义。

(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建国初的指导方针、合作的形式(政治协商)、合作的组织(政治协商会议)、意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五大省级自治区。

第22课

1、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确立:

1954年宪法

(2)曲折:

文化大革命

(3)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详细背)

(1)首要环节

(2)政治体制改革

(3)完善法律体系

(4)“依法治国”的方针及举措

3、基层民主选举——直接选举

(1)城市:

法律文件

(2)农村:

第23课

1、“一国两制”政策确立的过程、一国两制的内容及意义。

2、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意义。

3、列举与下列时间相关的事件:

(1)1979年

(2)1992年

(3)1995年

(4)2002年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第24课

1、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过程: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

(3)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2、冷战兴起的背景(基础是雅尔塔体系;

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

推波助澜的是英国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

(1)杜鲁门主义

(2)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

(3)北约与华约

4、冷战格局的影响。

第25课

1、世界多极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欧共体成立的背景、过程、影响。

3、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影响。

4、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影响。

第26课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中国外交:

(1)三大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两次会议: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3、70年代中国外交:

(1)1971年,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2)1972年,中日建交。

(3)1979年,中美建交。

4、新时期中国外交:

(1)经济:

国际交流与合作(列举主要举措)

(2)政治: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列举主要举措)

第27课

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3、拆除柏林墙、德国再次实现统一,说明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4、8.19事件;

独联体;

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

5、两极格局瓦解后:

(1)世界形势:

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原因是什么?

(2)世界格局: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有什么影响?

填空题

第一单元

1、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与()。

2、分封制的主体是(),由此形成的主要封国有(),受封者可以得到()和()。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4、宗法制是周人把()同()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它的核心是()。

5、(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他也被称为宗子。

6、宗法制能够保障各级贵族享受()的特权。

7、()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8、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首先表现在(),()是另一体现。

9、三公的名称是(),各自的职责分别是()。

10、由秦代开始形成的()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1、汉武帝时,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

12、北宋的二府三司是指()。

13、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和()。

14、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是(),由此引发了()。

汉武帝实行(推恩另),将王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15、收精兵中,三衙有(通病)权,枢密院有(调兵)权。

16、宋朝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盘),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17、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下令裁撤(),废除(),由()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18、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一怔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第二单元

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和()。

3、根据各邦公民在(共民大会)中参政权力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分为五种,分别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两种是()和()。

4、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5、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它的政体演变的顺序是(君主贵族民主)。

6、(索伦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化轨道;

(克里斯T你)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同时他确立了(陶片放逐法),将反民主的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控制之下;

(波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完善。

7、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至

8、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由(民中法)终审。

9、雅典民主制创造出的运作方式有()。

10、古罗马政体演变的顺序是(君主制贵族制帝制),贵族共和制的主要机构有(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11、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12同表发)。

12、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是(公元前286年,阿奎里亚法)。

13、罗马法遗产在今天的主要表现有(陪审制度保护认知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

14、古希腊的主要贡献是(民主制古罗马的主要贡献是(罗马法。

第三单元

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制)。

2、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中常见的制度形式在(英国)最先产生并发展。

3、1688年,英国发生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1689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主权;

同时,它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

4、“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

5、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大遗址)为基础的,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首相由()担任,掌握(),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6、随着()的深入开展,新兴()的力量迅速壮大,通过()法案,取得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美国建立初期,实行(邦联制)。

8、1787年的制宪会议是(华盛顿)主持的,但核心人物是(麦迪逊),他被称为(美国宪法支付

9、(1787年宪法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了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国。

10、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总统就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北方以战争方式维护统一的重要依据是(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11、美国的驴象之争,其中,驴和象分别是指(民主党)和(共和党

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1870-1875)宪法,才最终在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13、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14、德国实现统一的方式是(),时间是(1871,地点是(凡尔赛宫)。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15、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第四单元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中,中国丧失的主权有(领土完整、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军攻入北京,火烧(),咸丰帝和慈禧逃到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4、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通知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5、“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天京事乱)。

6、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资政新篇。

7、《马关条约》中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方列强,拉开瓜分中国序幕的条款是(割地)。

8、八国联军侵华: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过程中,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帮凶的条款是(惩办首祸诸臣)。

9、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争论);

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广州起义,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

10、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其中,专门为限制袁世凯而做出的规定是(实行责任内阁制)。

11、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火线是(),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取得的初步成果是(),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第五单元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贫富分化严重),代表人物有()。

2、两个德国人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弊端日益暴露),产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它的理论来源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第一次实践了“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事件是(巴黎公社),性质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4、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6、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地点是(上海),一大规定的革命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二大规定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

7、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1924.1),标志是(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的理论依据是(新三民主义)。

8、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立了()和()。

井冈山道路的内容是()。

9、1936年10月,长征结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P84)。

10、西安事变的爆发以及最后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都是(民族危机加剧)。

11、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

第六单元

1、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新政协,主要任务是()。

2、建国初期,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3、为了保障在政治上()顺利过渡,新中国制定了()。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基本组织是(),指导思想是()。

6、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P97)。

7、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主持者是()。

8、199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十五大”把()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3月()被写入宪法。

9、“民告官”的法律保障有()和()。

10、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11、“一国两制”理论最早是针对()而提出的;

它最基本的前提是坚持();

最早用于解决()。

12、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是();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第七单元

1、在欧洲,美国发动“冷战”的措施有()()()()。

在亚洲,美国发动“热战”的措施有()()。

2、北约成立的时间(),总部(),实质是()。

华约成立的时间、总部、实质。

3、欧共体成立的时间(1967),总部是(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4、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

5、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6、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7、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8、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交替是指()。

 

补充:

一、山东历史

1、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姜尚和周公旦被分封于山东,建立了(齐)、(鲁)两个大国,都城分别为营丘和曲阜。

2、《天津条约》中规定:

山东烟台成为对外通商口岸。

3、甲午威海卫战役

4、义和团运动

5、五四运动:

起因:

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运动中:

高呼“誓死夺回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6、台儿庄大捷:

1938年,日军与我军战于山东台儿庄,歼敌两万多,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胜利。

7、沂蒙山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一一五师开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

8、孟良崮战役:

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华野歼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于孟良崮,挫败敌人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

9、支前:

陈毅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山东人民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19世纪、20世纪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名称和侵华日军犯下的重大罪行。

1894年,旅顺大屠杀;

参与八国联军在华烧杀抢掠;

1937年,制造的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细菌战扫荡三光政策

三、历史上的中苏(俄)关系

1、友谊:

帮助中国共产党成立;

帮助第一次国共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承认中国,并最早和中国建交,同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戈尔巴乔夫时期,中苏关系缓和。

21世纪,中俄互办国家年。

2、敌对: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甲午战后,1898年,租借旅顺和大连地区。

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