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考浙江卷文学作品阅读《第九节车厢》赏析文档格式.docx
《完整word版高考浙江卷文学作品阅读《第九节车厢》赏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高考浙江卷文学作品阅读《第九节车厢》赏析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最有意思的是我还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这位读者在信中说: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时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请你们赶快派一名记者来,我肯定不会让你们白跑一趟的!
”因为他没有具体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报社也就没有派记者过去——这们的信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很多封。
后来我去基辅出差,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带上了那封信,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我觉得他是不会随便开玩笑的。
他不是在信中说不会让我们白跑一趟吗?
他果然没让我白跑一趟。
我坐的那次列车没有前三号车厢,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可列车长说:
“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车票。
列车在下一个站停3分钟。
买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排起了队准备上前一节第9车厢(前一节第9车厢停的地方正好离车站入口近)。
前一节第9车厢里的乘客早都睡觉了,乘务员惊惶失措地看着这么多旅客,挡着车门对众人说:
“肯定是什么地方弄错了!
我这儿现在只有两个空铺,其他人赶紧去找列车长吧。
列车长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吧,而且大家要快点儿跑,要不车就开了。
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旅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的啊?
“从第9车厢来的!
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列车长更糊涂了。
但他现在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他需要马上把这些旅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旅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的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
”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次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车厢通知了下一个车站:
“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舒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接着就准备睡觉了。
可这时,后一节车厢的乘务员又出现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在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和他的妻子当时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
深夜,他去吸烟处吸烟。
他边吸着烟边想: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的时间啊?
”随后他入车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
四周是一大片草原,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
“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
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11.小说写我的第一次乘车经历,作用是什么?
12.
【赏析】
(待增补)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1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超过50字)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
有什么效果?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参考答案: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解析】分析作用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来写。
内容上表现车站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突出这类现象司空见惯。
结构上要考虑文段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开头、文中、结尾),不同的地方在结构上有不同的作用。
本文结构上为发表讽刺小品,引起读者回信,我拜访写信人,引出第9车厢的故事做铺垫,也与下一个故事互为映衬。
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超过5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示例: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解析】读者来信的内容一定与他的坐火车内容有关,并且能够让主人公前往。
该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文故事的总起。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
13.第三人称叙述。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解析】显然本文的主体部分用的是三人称,是“他”在讲“他”的故事。
第二小题具体考查人称的作用。
一般人称的作用,有以下三种: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
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分)
14.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中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画线部分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四、突出主题。
五、烘托人物形象。
在本文里,主要是二点。
但不能笼统回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这样没能结合文章具体作答而无法得到高分。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6分)
15.示例: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分不开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此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负任心、管理、平常处事等方面来谈,但不能离开文本。
“第9车厢”是什么----《第九节车厢》点评
禺心山人的博客
【按】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的作品对现实多有讽刺,因此,在苏联曾被列为禁书。
1984年,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在电视“笑声”栏节目中,表演了自己的作品《第九节车厢》——注意,是表演而不是发表,一时,声名大作。
随着苏联的解体,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的作品也流传开来,受到欧美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评论家的重视。
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继承了俄罗斯文学大师戈果理、契科夫等的优秀传统,故事荒诞,语言幽默,生活中的细节细末,折射出社会中大是大非,本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中没有,社会中却存在的故事。
若从文学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角度来思考,联系苏联1984年前后的社会现实,或者说,联系人类某些荒诞的但却有着某种共性的社会实践来研究,或许《第九节车厢》的寓意也就不难明白了,或许我们在哈哈大笑之后,也会留下两行无奈而心酸的泪水了。
【按:
买的是第二节车厢的票,居然没有第二节车厢,按常理这是不可能的事,换言之就是“反常”,暗合后文“正常人”“思维正常的人”的提法。
正常的人遇上了不正常的事。
正常的一、二、三节车厢没有了,正常的“第四节”车厢变成了不正常的首节车厢了,正常的次序破坏了,一片混乱,人们无所适从。
】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拎着大包小裹在站台上慌慌张张地来回走着。
【案:
这种找法,即正常又不正常。
反复“寻找”的心态是正常的,但1到3号车厢,按常规不应在“后面”和“中间”。
】而且连列车长也找不着了。
”【按:
指挥者的指令是错误的,他不了解下情,他没有调查管辖范围内的真实情况。
生活在这个区域内的人就是一种悲哀。
】
以上是个引子,与下面的故事有相似性,是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常用的铺垫法。
而最有意思的是我还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简直不值一提”突出事态的严重性,为“我”的“拜访”提供了依据。
】请你们赶快派一名记者来,我肯定不会让你们白跑一趟的!
”因为他没有具体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报社也就没有派记者过去——这样的信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很多封。
如果说,没有了1、2、3节车厢,是社会的某种不完善,那么,这种不完善是属于破损、缺失型的;
而现在“竟然挂了两节第九车厢”,这也是一种不完善,这种不完善是重叠、赘余型的。
这中间必有一是一非,一真一假。
可是,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往往让人分辨不清是非真假或不让人分辨清是非真假,于是乎,芸芸众生像无头苍蝇,昏昏然,茫茫然,不明就里,不辨西东。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按:
“从小”二字用得好,一以贯之也。
】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按:
站在里面看里面,当然不知道外面如何。
后一节九号车厢的乘务员是以常态来分析反常问题的,能不“莫名其妙”吗?
】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指挥者的“肯定是”的判断,又是一种不想弄清事实真相的“拍脑袋”式的反客观思维判断,所以,下面“拍脑袋”式决策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错误的认知,错误的判断,导出错误的决策。
为政者戒。
一个清醒的人。
】我这儿现在只有两个空铺,其他人赶紧去找列车长吧。
这样的指挥者,十之十一会把事情弄糟。
列车长更糊涂了。
官僚主义者总是自以为是的,错误总是别人犯的。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看看,【按:
总算走对了一步。
谢天谢地。
】这才发现原来这次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好不容易找到了症结。
阿弥陀佛。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车厢通知了下一个车站:
这个决定是要做的,摘掉第九车厢也是对的。
问题是两个9号车厢并存是“现状”,摘的方案至少有三种:
一,两节都摘;
二,摘空车;
三,摘8号车厢后面的一节。
指挥者简单的头脑,或者说低劣领导能力,再次帮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苍天哪!
】,然后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舒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列车长从未发出过一条正确的指令。
】接着就准备睡觉了。
【当列车长始终处于浑浑噩噩的思维状态中的时候,那么,这列火车还能跑到哪里去呢?
】可这时,后一节车厢的乘务员又出现了:
”【这句话反复出现,情节也随之步步发展,当我们捧腹大笑的时候,真实的社会却流泪了。
【人生旅途中的许多旅客,就这样被“列车长”带到了一个不辨东西南北的地方,总而言之,是一个谁也不想去的地方。
可是,要说吗,什么事也没发生,哪儿也不是。
”【不是南辕北辙也是北辙南辕。
【小结:
评论家们喜欢用“黑色幽默”“含泪的笑”来评价讽刺作品,我的理解,“幽默”不仅是语言,也是指社会“真实”的夸张、变形;
而“笑”正是夸张变形的表达效果,“含泪”则是它的认识效果。
我不知道今年的考生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腹笑”的,估计应该是有的;
哭的可能没有,
10年后可能会有。
因为,“9号车厢”这种畸形的社会现实,他们肯定会遇到的。
如果从主题多元的角度思考,那么,是不是还有如下几个方面可考虑。
1没有1、2、3号车厢的或两个9号车厢的“火车”就是一种标新立异,而对于这种有别于“旧”的东西,起始阶段,人们总是不适应的。
2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们,办了浮躁的事情。
34这两个号码你们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