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066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docx

中考化学模拟一试题I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

(一)试题(I)

 

一、选择题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B.冰雪融化C.白磷自燃D.食物变质

2.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

A.B.C.D.

3.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5.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x的值为(  )

A.12B.13C.15D.26

6.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A.从海水中获得少量饮用水,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B.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可采用直接过滤的方法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稀盐酸

D.检验某井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肥皂水

7.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8.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Z、YB.X、Y、ZC.Y、Z、XD.Z、Y、X

9.为了区别O2与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倒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容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10.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Zn(NO3)2B.滤液中一定无Cu(NO3)2

C.滤渣中一定有Cu和AgD.滤渣中一定有Cu、Ag、Zn

11.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

B.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2.右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

B.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3

C.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5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13.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CO2和CO:

闻气味

B.黄铜片和铜片:

相互刻画

C.浓盐酸和浓硫酸: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

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

分别加入Na2SO4溶液

14.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可说明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④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17.酒精的水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酒精(C2H6O)由  种元素组成.a体积酒精与a体积的水充分混合后,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2a,原因是  .

18.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2)我省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19.请你按照下列要求各写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分解反应  .

(2)化合反应  .

 

三、简答题

20.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猪﹣沼﹣果”发展模式综合利用了猪的粪便发酵的产物,如沼气、沼渣.

(1)燃烧沼气用于煮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2)清洗沼气池时,要注意避免明火,否则容易发生  事故.

(3)写出一条“猪﹣沼﹣果”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

  .

21.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题

22.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Ⅰ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  (填字母).

(3)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编号).

①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23.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  他再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观察到  ,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静置,  (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通过实验,小李同学认为小张同学的结论正确.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了一个新标签:

Na2CO3.

【反思与讨论】

(1)小李同学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2)你认为两位同学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理由是什么?

 

五、计算题

24.晴晴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1L(该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1.98g/L).(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K:

39Cl:

35.5O:

16

Ca:

40)试计算: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精确到0.1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xx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市龙岭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B.冰雪融化C.白磷自燃D.食物变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

A.B.C.D.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分析】过滤是利用过滤器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的方法,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解答】解:

过滤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用不到酒精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过滤时的仪器选用,只要熟练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即可轻松选出答案.

 

3.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是由固体小颗粒造成的污染.

【解答】解: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防止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是防止雾霾进入呼吸道,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故选项正确;

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危害及其措施,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分子、原子在不停的运动;

B、根据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考虑;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解: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B、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故B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和原子的特点、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5.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x的值为(  )

A.12B.13C.15D.26

【考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