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000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一、积累(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气魄(pò)

惩罚(chěng)

狂澜(lán)

钥匙(shi)

B.屏障(píng)

泛滥(làn)

哺育(bǔ)

踱步(duó)

C.诧异(chà)

污秽(huì)

几乎(jǐ)

字帖(tiè)

D.澎湃(pài)

祈祷(dǎo)

婉转(zhuǎn)

强迫(qiáng)

2.下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暄闹怪诞浊流缠绕B.斑阑亘古山巅滋长

C.干脆默契臂膀糊涂D.奥悔田垄呻吟挚痛

3.下列句中加点的“和”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部作品得到读者的欢迎和得到读者的肯定。

B.通过报警人语气、和电话那头传进来的声音,接警员初步判断是对方在吵架。

C.鲜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力和生机。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演出呢?

4.古诗文名句默写。

(7分)

(1),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4)民歌《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

(5)爱国,是诗歌常见的主题。

请你默写出以爱国为主题的古诗名句(连续的两句):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黄河颂》,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B.陆定一的小说《老山界》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写,塑造了伟岸的红军形象。

C.端木蕻良创作的《土地的誓言》一文抒发了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悲哀之情。

D.《木兰诗》采用的是北方民歌的形式,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

二、阅读(47分)

(一)名著阅读(5分)

6.

(1)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祥子18岁时到北平城拉人力车,经过三年苦干终于凑足了钱买了辆新车,结果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走当壮丁,梦想第一次破灭。

B.祥子卖了顺手牵来的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因虎妞的事和刘四爷闹翻,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C.祥子用虎妞给的100元买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却因为虎妞难产死去,为了给她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他的努力全白做了。

D.他最后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曹先生答应祥子来拉包月,小福子也可以来曹家帮忙,结果却因为小福子的死彻底绝望。

此后,祥子彻底堕落。

(2)1945年,《骆驼祥子》被译成英文,英文版一改祥子和小福子的悲剧结局,安排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救了出来,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对此,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祥子”》一文中感慨道:

译者在事先未征求我的同意,“祥子‘好像转了运’”。

请根据你对老舍写作意图的理解,从《骆驼祥子》主题角度,劝说英文版编者把结局改回来。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0分)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

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

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

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

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

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

“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

”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

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

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7.文中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请简要概括。

(2分)

                                      

8.请给文中画线部分做批注。

(2分)

                                      

                                      

9.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分)

                                      

                                      

10.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请对此作具体探究。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黎明的眼睛

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

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

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呢!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

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需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就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在搭上个顶蓬。

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

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了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光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

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

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他唤作屋子了。

有谁未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

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

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门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

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他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到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

现在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11.本文描述的主体是“窗子”,但标题却是“黎明的眼睛”,根据文意,完成

(1)

(2)两小题。

(4分)

(1)“窗子”在文中的含义前后是否一样,请具体说明。

                                      

(2)“窗子”和“眼睛”有什么内在联系?

                                      

12.结合文中画线句说说本文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分)

                                      

                                      

13.文中说“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做房子”,请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3分)

                                      

                                      

14.这篇散文表明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态度?

(限10字以内)。

(2分)

                                      

(四)古诗阅读(4分)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

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

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

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5.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分)

                                      

16.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2分)

                                      

                                      

(五)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