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态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实习具体安排
1、实习时间安排
开始于2012年9月25日
25日:
6:
00从学校出发,坐大巴到天津市汉沽区汉沽火车站
8:
13登上火车
11:
00—12:
00乘坐大巴至刘庄旅馆
12:
00—14:
00午饭及午休
14:
30从刘庄出发到北戴河海滩
14:
30—17:
00在北戴河海滩听老师讲解实习注意事项,采集样本
17:
30回住宿地,休息
26日
00从住宿地出发步行至鸽子窝湿地保护区
40—11:
00在鸽子窝湿地保护区潮间带进行样本采集
30—16:
30步行至北戴河附近海域,乘坐渔船出海采集鱼、虾、蟹等生物样本
00回住宿地,休息
27日
00从住宿地出发,乘坐公交车到南戴河海域
50—11:
00租用渔船到近海采集浮游生物样本
00显微镜观察分析采集的样品
28日
上午自由活动,下午16:
50乘坐火车回学校,整理实习笔记,书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1、海滩采样
9月25日下午,从住宿地出发到北戴河海边,老师把实习的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解完之后,大家开始分组采集样本。
我和我们小组的同学经过简单的协商分工之后,开始采样。
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采样,我们收获丰富:
2、潮间带采样
9月26日上午步行至鸽子窝湿地保护区潮间带,在老师的安排下,按照分组,进行采样,用手上的工具铲子在沙滩上进行有选择性的挖掘,仔细查看挖掘出的泥土内的生物,查看生物的特点,数目,剩余一部分同学脱掉鞋袜,赤脚进入海水中,收集能够看见的海洋生物,最后将所有收集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存放。
到回到住宿地点进行登记,观察。
结果统计如下:
采样
地带
高潮区
中潮区
低潮区
物种数
生
物
及
个
数
方蟹(5)
海螺(3)
蝼蛄虾(5)
毛蚶(4)
寄居蟹(3)
蝼蛄虾
(2)
寄居虾
(1)
沙蚕
(2)
牡蛎(3)
海螺(6)
四角蛤蜊(3)
四角蛤蜊
(2)
石纯(3)
浒苔(3)
11
3、近海采样
9月26日下午和27号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租用渔船,分别采集海洋底栖生物和海洋浮游生物。
统计结果如下:
生物
个数
方蟹
75
梭子蟹
16
毛蚶
5
真鲷
8
虾虎鱼
20
青鳞鱼
12
蝼蛄虾
6
海星
海螺
海蜇
1
鱿鱼
马粪海胆
80
四、生物的观察
(一)肉眼观察
27号下午,按照原先分好的小组,进行采集样本的观察。
1、海星
棘皮动物门,海星纲
形态特征:
体扁,星形。
具腕。
辐径1∼65公分,多数20∼30公分(8∼12吋)。
腕中空,有短棘和叉棘覆盖;
下面的沟内有成行的管足(有的末端有吸盘)使海星能向任何方向爬行,甚至爬上陡峭的面。
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腕端有感光点。
生活习性:
肉食动物,主要捕食对象是一些行动缓慢的海洋动物,如贝类、海胆、螃蟹、海葵等。
它捕食时常采取缓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猎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猎物并将整个身体包住它,将胃袋从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让猎获物在其体外溶解并被其吸收。
海星腕足的末端有一个眼点,是它的光线感觉区。
海身上有很多可以察觉水中食物来源,很快找到食物。
在此系统中,每个辐射腕内有一主要的管道,且皆和位于口区的管道相连。
海星进入成年后,能捕杀它的天敌只有海鸥和水獭,海星最大的捕食者恰恰是它的同类。
2、马粪海胆
学名:
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 脊齿目球海胆科马粪海胆属
壳坚固,半球形,直径30~40厘米。
反口面低,略隆起,口面平坦。
步带区与间步带区幅宽相等,但间步带区的膨起程度比步带区略高,因而壳形自口面观为接近于圆形的圆滑正五边形。
成体体表面大多呈暗绿色或灰绿色,壳面有棘,长5~6毫米,密生于壳的表面,棘的颜色变异较大,色泽以暗绿色居,但灰褐、赤褐、灰白乃至白色的棘亦时有发现。
大棘短而尖锐,密生在壳的表面,长度仅有5~6毫米。
每片步带板上生有大疣1个、中疣5~6个、小疣若干个。
顶系隆起较低,第1眼板和第5眼板与围肛部相接。
生殖板及眼板上都密生着许多小疣。
管足孔的排列方式为每4队构成一个弧,管足内的骨片为C形。
生活习性:
海胆的活动是借助于管足和棘的运动在海底匍匐,因此运动速度比较缓慢,有时则以管足吸盘吸附于岩石上。
3、海蜇
Rhopilemaesculentum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
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部是口腕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
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
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海蜇为生活在近海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水母,自泳能力较弱。
靠发达的内伞环状肌有节律的伸缩,挤压下伞部的海水而获得前进的动力,依伞顶部的方向作缓慢游动,随波逐流。
喜栖息于半咸水、底质为泥、泥沙的河口附近海域,对淡水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干旱的年份可随潮进入河道。
4、海螺
Busyconcanaliculatu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这些软体类成员通常生活在浅水或平坦的泥地。
5、鱿鱼
Mastigoteuthisflamea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木,枪乌贼科。
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前端有吸盘。
鱿鱼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
身体分为头部、很短的颈部和躯干部。
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其中两只较长。
头部两侧具有一对发达的眼和围绕口周围腕足。
常活动于浅海中上层,垂直移动范围达百余米。
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卵包于胶质卵鞘中,每个卵鞘随种类不同包卵几个至几百个,不同种类的产卵量差别也很大,从几百个至几万个。
6、方蟹
十足目短尾次目。
方蟹头胸甲略呈方形或方圆形,额缘宽,眼柄短,口腔方形。
大多数分布于沿海的潮间带,如岩岸石缝中或沙滩的碎石下或泥涂的洞穴里。
比较喜欢动物类食物,如鱼、虾、螺类、昆虫或动物尸体,也吃水稻、甘蔗、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
7、梭子蟹
Portunustrituberculatus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
梭子蟹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变异。
生活于砂底的个体,头胸甲呈浅灰绿色,前鳃区具一圆形白斑,螯足大部分为紫红色带白色斑点,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前3对步足长节和腕节也呈白色,掌部为蓝白色,软毛棕色,指节紫蓝色或紫红色,第4对步足为绿色带白斑点,指端紫蓝色。
生活在海草间的个体体色较深。
梭子蟹栖于近岸水深7~100米的软泥、砂泥底石下或水草中。
为杂食性,鱼、虾、贝、藻均食,甚至也食同类,喜食动物尸体。
8、寄居蟹
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寄居蟹总科
其外形介于虾和蟹之间,多数寄居于螺壳内。
体形长,分头胸部及腹部。
头胸部具头胸甲,但不覆盖最后胸节。
头胸部前部较狭窄,钙化较强,后部扩展较宽,角质或完全膜质,有明显的颈沟。
腹部长,曲卷或直伸,少数种宽短,多不对称。
生活在沙底、泥底水中,偶尔也在陆上或树中。
生活在潮间带的种类常行动活泼,平时多在海边或浅水内爬行,如遇危险,即缩入螺壳内,并以螯足塞住螺口。
寄居蟹所背负的壳是底栖生物良好的硬基质,其上有非常多的生物与之共生。
【1】
9、沙蚕
Nereissuccinea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
长2.5~90公分(1吋~3呎),一般褐色、鲜红或鲜绿。
头部有锐利可伸缩的腭。
身体第1节有两根短触手和4个眼,第2节有4对触手状须。
体节数可超过200,除前2节外,各有一对疣足,用于移动。
用鳃呼吸。
主要食其他蠕虫及海产小动物。
临近生殖时,多数种类体後部因有精子或卵而膨大。
通常在夜间离开海底浅洞穴到近海面处排出性细胞。
受精卵孵出球形幼体。
有些种在洞内生殖。
雌体排卵後即死去,并被雄体所食,由雄的孵卵。
有的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沙蚕在潮间带极为习见,亦见于深海,在岩岸石块下、石缝中、海藻丛间,以及珊瑚礁或软底质中均为占优势的无脊椎动物。
10、牡蛎
ConchaOstreae瓣鳃纲,牡蛎科。
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
上壳中部隆起;
下壳附著于的方法个的广泛,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
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
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
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
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中区。
牡蛎固着型贝类。
一般固着于浅海物体或海边礁石上,以开闭贝壳运动进行摄食、呼吸。
为滤食性生物,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等为主要食料。
牡蛎通过振动腮上的纤毛在水中产生气流,水进入腮中,水中的悬浮颗粒被粘液粘住。
腮上的纤毛和触须按大小给颗粒分类。
然后把小颗粒送到嘴边,大的颗粒运到套膜边缘扔出去。
牡蛎多雌雄异体。
11、四角蛤蜊
Mactraveneriformis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马珂蛤科。
贝壳坚厚,略成四角形。
两壳极膨胀。
壳顶突出,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尖端向前弯。
贝壳具外皮,顶部白色,幼小个体呈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1条很窄的边缘。
生长线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贝壳内面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一个分叉的主齿,右壳具有2个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齿;
两壳前、后侧齿发达均成片状,左壳单片,一有亮双片。
生活于浅海泥沙滩中。
12、毛蚶
Scapharcasubcrenata
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
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
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
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
生活在渤海辽东湾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
繁殖期间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间隔约半个月。
壳长4厘米左右个体一次排卵量可达200万-300万粒。
产卵水温多在25-27℃间。
幼虫在海水中浮游,以担轮幼虫期进入D形幼虫,幼虫结束浮游生活后,以足丝附着在砂粒、贝壳、海藻等固体物上。
足丝呈带状,终生存在;
脱落后有再生附着的能力。
13、蝼蛄虾
Upogebiamajor
头胸甲侧扁,额角呈宽而短的三角型,其背面隆起部分具有颗粒状空起,突起的周围密生短刚毛,颈沟在头胸甲中部,在头胸甲前侧缘有1刺。
氖步足均生有密毛,第1步足呈亚螯状,雄性较大,其掌节背腹两缘均有小齿,腕节背缘有1列小刺,第2步足不呈螯状,第3、第4步足较瘦长,第5步足末端呈小螯状。
腹部扁平,雄体没有第1腹肢,雌体的第1腹肢为单肢、细小,第6腹节及尾节均稍向腹面弯曲。
体呈土黄色而带浅棕蓝色,腹面白色,卵黄色。
穴居于浅海及海湾低潮线附近的泥沙中。
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
14、石莼
Ulvalactuca属于绿藻门,石莼目,石莼科,石莼属
藻体黄绿色,长10~30厘米,可达40厘米。
体近似卵形,边缘常略有波状,或呈广宽的叶片状。
体厚在45微米上下。
生长在海湾内,中潮带及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
15、浒苔
Enteromorphaprolifra绿藻门,石莼科,浒苔属
形态特征:
藻体直立,管状中空或者至少在藻体的柄部和藻体边缘部分呈中空,管状部分由单层细胞组成。
藻体单条或者有分枝,圆柱形,有时部分扁压。
藻体基部细胞生出假根丝,向下形成固着器。
每个细胞有1个细胞核,1个片状叶绿体,常有1个或者多个蛋白核。
基部以固着器附着在岩石上,生长在中潮带滩涂,石砾上。
浒苔个头小,表面积大,所以吸收养分快,又因为它们很容易死亡或被动物吃掉,所以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它们就会以惊人的速度不停地繁殖、繁殖。
16、虾虎鱼
Eucyclogobiusnewberryi属鲈鱼目,虾虎鱼亚目。
其特点是身体细长,有两条脊鳍。
第一条有几根细微的脊骨,头部和两侧有一系列小的感觉器官,尾巴呈圆形,身上都有明亮的色彩。
虾虎鱼基本上生存于浅海环境,包括潮间带水坑、珊瑚礁和海草牧场;
它们也大量存在于海水和河口栖息地,包括河流下游、红树林湿地和盐沼地。
17、青鳞鱼
HarengulazunasiBleeker鲱科.鲱亚科青鳞鱼属
体侧扁。
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0~12厘米,体重8~10克、头小,吻短,有发达的脂眼睑、口小,下颌稍长于上颌,两颌、腭骨及舌部有细牙。
上颌骨中间无凹陷。
体被大而薄的圆鳞,排列稀疏、容易脱落,腹缘有锯齿状大棱鳞、无侧线。
背鳍1个,胸鳍位低,图鳍小于胸鳍,尾鳍叉形、头及背侧青绿色。
腹侧银白色。
%iK_}_生活习性:
为温水性中层小型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栖息于近海沿岸。
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18、真鲷
pagrosomusmajor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真鲷属。
形态特征: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自头部至背鳍前隆起。
体被大弱栉鳞,头部和胸鳍前鳞细小而紧密,腹面和背部鳞较大。
头大,口小、左右额骨愈合成一块,上颌前端有犬牙4个,两侧有臼齿2列。
前部为颗粒状,后渐增大为臼齿;
下颌前端有犬牙6个,两侧有颗粒状臼齿2列、前鳃盖骨后半部具鳞、全身呈现淡红色,体侧背部散布着鲜艳的蓝色斑点。
尾鳍后缘为墨绿色,背鳍基部有白色斑点。
近海暖温性小型珊瑚礁鱼类。
真鲷喜结群,游泳较迅速。
生殖季节游向近岸,性凶猛,食性较杂,主要摄食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小鱼蟹及海藻等。
真鲷生活的适宜水温22℃~27℃。
真鲷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6‰~33‰。
(二)显微镜观察
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解剖镜。
27日下午,我们每六人为一个小组,观察采集回来的微生物样本。
记录如下:
1、太阳虫
辐足亚纲的原生动物。
虫体呈球形。
多分布于淡水、漂浮或藉柄轴固著。
常有外壳,由许多分离的小片组成。
无外壳的属有许多周围液泡。
有称为伪足(轴足)的许多放射状孢质团,主要用于捕捉食物,其次用于行动。
太阳虫吞食原生动物、藻类和其他小生物。
以二分裂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箭虫
毛额动物门,箭虫纲,箭虫属。
躯体表面覆有一层由细胞构成的表皮(表皮加厚处称为颈)。
头部有钩(弯曲的用以捕捉的刺),上覆一罩(或薄皮褶),皮褶於箭虫捕捉猎物时可缩回。
头部的肌肉控制钩、齿及口的运动;
躯体部的肌肉纵行排列,具数条横带。
箭虫贪食,食桡足类、磷虾、幼鱼、水母、其他箭虫、枝角类、端足类、尾海鞘以及各种动物的卵和幼体。
箭虫栖於海洋及沿海潟湖中。
虽然有些种为世界性分布,但其他种则仅分布在海洋的一定区域。
东南亚的海洋中种类最多。
上层浮游(栖於离水面200公尺以内的水域中)的种类,其数量从极地向赤道逐渐增多。
与幼体相比,成熟的箭虫栖於更深的洋层中。
3、夜光藻
Noctilucascientillans甲藻门,裸甲藻目,夜光藻科。
藻体近于圆球形细胞,直径为150-2000μm。
细胞壁透明,由两层胶状物质组成,表面有许多微孔。
口腔位于细胞前端,上面有一条长的触手,触手基部有一条短小的鞭毛,靠近触手的齿状突出横沟退化的痕迹,纵沟在细胞的腹面中央。
细胞背面有一杆状器,使细胞作前后游动。
细胞内原生质淡红色,细胞核小球形,由中央原生质包围。
游泳生活。
最适盐度应在29-33之间,引发赤潮的物种之一。
4、原甲藻【3】
Prorocentrummicans甲藻门,原甲藻科,原甲藻属。
胞呈圆形或心形,左右侧扁,细胞壁中央有一条纵列线,将细胞分为左右两瓣。
两条鞭毛自前端伸出。
壳面有孔状纹。
色素体2个,侧生。
5、角毛藻
中心纲、盒形藻目、角毛藻科的1属
壳面椭圆形或近圆形,有两根角毛。
壳环面四角形(是常见的一个面),有两条明显的横纹。
邻近细胞的角毛相连,使群体成链状。
角毛的长度,常几倍于细胞体本身。
链端角毛的形态,常和其他角毛不同,短而粗。
细胞行多次间接分裂后,链内出现相异的角毛,于是就分成两条链。
色素体两个或多个,有的种类角毛里也有色素体,是分种特征之一。
五、实习总结
短暂而愉快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们学到了作为一个海洋科技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增长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通过几天的调查与学习,我们看到了我国海洋产业开采与发展的骄人成绩,但在惊喜之余,一些突出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海洋资源的过度开采
26号出海进行海洋底栖生物及海洋鱼类的采集,从老师口中我们得知,今年采集的海洋生物无论在物种种类、每种物种的数量以及质量上较往年都不够理想,原因是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海洋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物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且需求量逐渐增大。
然而,资源的总量一定,这就势必会对生物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因此,应当防止“酷渔滥捕”,给生物一个休养期。
另外,可适当加大人工养殖的力度,从而保证资源总量与需求量的和谐。
二、海洋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沿海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逐年递增,城市垃圾、工矿业废渣等倾倒入海也是很大的污染源。
海洋石油的泄漏,大规模的引发赤潮等都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一定损坏。
另外,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海滨旅游,沿海各城市因旅游而兴起的一部分产业,也纷纷应运而起,这其中不缺乏对海洋生态有害的一些。
海洋治理与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治标不如治本,因此,应对海洋污染,首先要抓好对污染源的治理,严厉打击向海洋倾倒废物的不法行为:
其次,加强海洋保护的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参加到海洋环境的保护中去;
第三,加大对海洋环境的监察力度,通过船只、飞机、遥感卫星等工具,进行沿海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评价、通报和执法管理,从而使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九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2】中国知网cnki,环境科学大辞典
【3】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
李凤岐;
李少菁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