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958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docx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预案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1职业危害类型和概况

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高温、工业噪声、电离辐射、有害气体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2事故类型

(1)由生产性粉尘引起矽肺、煤肺、煤矽肺病等。

(2)由高温、工业噪声造成人身健康危害等。

(3)由有害气体造成人员急性和慢性中毒。

1.3危害程度分析

针对本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可对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及部位的危害。

危害性如下:

(1)生产性粉尘

水泥生产过程中对人体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在物料破碎、输送、粉磨、煅烧、储存等生产过程中几乎每道工序都会产生粉尘,主要有原料粉尘、煤粉尘等,在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从而导致尘肺病。

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治疗只能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不能使肺组织的病变消失。

1)粉尘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鼻、鼻咽、气管、大支气管以至肺泡内,形成尘(矽)肺,长期生活在一定浓度的粉尘中会慢性使人致残以至死亡。

2)引起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

3)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进入人的肺内后,在二氧化硅的毒作用下,引起肺巨噬细胞坏死、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形成胶原纤维结节,使肺组织弹性丧失,硬度增大,造成通气障碍,影响肺的呼吸活动,即人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矽肺是尘肺中发展最快、危害最重的一种。

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量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4)水泥生产粉尘排放除有组织排放废气源外,无组织排放废气源存在于水泥生产每个工序和环节,无组织排放量影响因素较多,其排放量大小取决于生产工艺、除尘设备和生产管理水平。

主要有原料堆场的风蚀扬尘、装卸扬尘和运输中的遗撒等。

5)煤粉制备过程中如因设备密封不良导致煤粉泄漏,加之通风不畅,可造成工作场所粉尘超标,运输机密闭不严、袋式除尘设施发生故障、生产过程中不采用防尘降尘的措施等,都会造成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

物料在卸车、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若作业人员未佩戴劳动防护物品,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致敏,同时粉尘还会影响能见度、污染环境、加速机械设备的老化,引起其他危害。

(2)高温、工业噪声

高温作业指本厂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辐射,主要为回转窑的高温辐射危害,此环境中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靠出汗、汗液蒸发散热,如通风不良,机体蒸发散热困难,就可能发生人体蓄热和水盐代谢紊乱现象。

噪声为水泥生产中的一大危害,在生产环境中,由于生产因素而产生的一切声音称工业噪声或生产噪声。

本厂主要的噪声有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生产性杂声的声级较高,有的可达到120-130dB(A),我国目前噪声标准规定,生产车间的噪声强度不得超过90dB(A),生产性噪声可以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听觉系统等产生影响,甚至产生疾病。

主要危害性有:

1)听力和听觉器官的损伤:

人的听觉器官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在强噪声的作用下,听力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

若长年累月在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下,内耳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亦称噪声性耳聋。

2)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和神经衰弱:

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波动,心电图阳性率增高。

噪声可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衰退、心悸、恶心等,神经衰弱的阳性率随噪声声级的增高而增高。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引起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由于神经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能引起视网膜轴体细胞光受性降低,视力清晰稳定性缩小。

5)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安全生产,噪声易使人烦躁不安与疲乏,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当噪声级超过生产中的音响警报信号的声级时,遮蔽音响警报信号,易造成事故。

6)高声级强噪声损害建筑物和仪器设备:

160dB以上的高声级强噪声可引起建筑物的玻璃震碎、墙壁震裂、屋瓦震落、烟囱倒塌等。

水泥生产线上的主要噪声源有:

破碎机、各种磨机、风机、空压机、循环水泵站等机械设备。

电离辐射主要是中央化验室内荧光分析仪的X射线辐射,若防护措施不完善,对人体照射会造成急慢性或局部损害,长时间或大剂量甚至长时间小剂量的作用于人体时,会使人体某些组织发生癌变或发生遗传效应。

(3)有害气体

本厂内涉及的主要有害气体为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以及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另还有高压配电中的断路器中的SF6。

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引起刺激反应,决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的因素是毒物的溶解度和浓度。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而高浓度时侵犯全呼吸道,甚至引起肺部病变。

窒息性气体是指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通过肺泡膜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可逆性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持续性缺氧而发生伤亡事故。

SF6大量泄漏,会引起人窒息;SF6在高温电弧作用下与汽水起化学反应生成的SF4、HF等物质具有剧毒性,会引起作业人员中毒事故。

2应急处置原则

2.1以人为本,生命优先

应急处置以首先抢救人的生命为原则,全力抢救事故中被困和受伤人员,加强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2控制事故,减少损失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蔓延,在首先救人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财产损失。

2.3统一指挥,协同应对

应急工作必须实行统一指挥,应急行动协调一致,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快速、有序、有效的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2.4依靠科学,提高素质

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实行科学决策。

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能,增强公司应急救援能力。

2.5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把隐患排查与治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

2.6培训演练,持续改进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通过演练和应急救援的实战,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和改进有关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指挥事故状态下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

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地点设在安全管理部,负责日常工作。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安全管理部部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当总经理不在时由安全管理部部长代替总经理任总指挥。

图3-1应急组织体系图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得到施救,尽可能减少事故损失,确定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如下:

(1)总指挥职责:

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2)副总指挥职责:

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消防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执行总指挥的命令。

(3)抢险救援组职责:

接受全公司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负责各类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各类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

应急状态下,组织人员和设备的抢救、抢修。

(4)应急响应与警戒疏散组职责:

负责我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应急指挥;负责我单位应急力量、应急物资的调配,应急事件发生时组织、协助和协调进行应急处理和应急救援;掌握应急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汇报,确定应急处理对策;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及时通知各职能部门、事故发生单位和相关单位;并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5)通讯保障与医疗救护组职责:

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负责应急和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障。

(6)物资供应与交通运输组职责:

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工具、沙袋、铁锹、灭火器、防护用品及设备零配件等以及交通车辆的保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监控方式、方法

不同的危险源发生事故的类型、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造成的后果各不相同。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职业危害事故的监控方式、方法如下:

(1)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危险源等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2)在有害气体泄漏的危险区域设置报警器及安全警示标志。

(3)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如粉尘、噪声等)进行检测。

(4)自然灾害事故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通过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和人员观察等手段时刻掌握天气和地震情况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做好防洪、抗震的准备工作。

4.1.2预防措施

(1)预防生产性粉尘和工业噪声危害的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我国颁布的有关防治职业病的规定和政策,结合劳动过程中生产性有害因素,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建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大职业危害宣传力度。

2)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3)进行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加强设备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

采用距离防护原则,机械防护原则以防止工人直接接触危害源的机会,采用密闭、通风净化等措施来降低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4)合理的使用防护用品,定期对生产环境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培养职工良好的工作卫生习惯。

5)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性体检,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做好员工的卫生保健工作并建立职业卫生防护档案。

6)对易产尘点应采取专门的除尘措施。

7)及时修理有故障的除尘设备、减噪设备,保障工人操作环境的安全。

8)按规定按时向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并督促经常接触粉尘的人员佩戴防尘口罩和其他个体防护用品。

9)尽可能选用噪声低、振动小的设备。

10)噪声级超标的车间应采取隔声、消声、隔振、降噪等综合控制技术措施。

11)定时制订防暑计划,高温季节应有有效的防暑措施,降温风扇、采暖设备等均需有专职部门管理、保管、维修,建立台账。

(2)预防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1)在煤粉制备系统、熟料烧成系统等有煤粉的场所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为了防止其泄漏,加强各设备的密闭性,并在煤磨袋收尘器入口、煤粉仓上、预热器出口和窑尾烟室设一氧化碳监测系统,以监控煤粉制备系统和烧成系统的生产操作情况。

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产生于熟料烧成过程,本厂生产用燃煤的硫含量较低,生产工艺为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窑内过剩空气系数小,相对来说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量少,通过设在预热器出口和窑尾烟室气体分析仪,及时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行监测,防止其超标排放。

4.2预警行动

应急救援指挥部定期分析、研究可能导致的职业安全事故信息,研究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事故发生后,根据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采用固定电话、手机、口头通知等方式向本单位员工或周边单位传达预警信息,必要时应请求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增援。

预警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事故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可控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