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948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A

分析: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

解: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氯化钠B.

取用氯化钠C.

量取水D.

蒸发滤液

【答案】C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B、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药品,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以免高温的蒸发皿烫到手,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点睛:

蒸发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

4.下列书本中的演示实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C.

D.

【答案】B

A、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集气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该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水的作用主要是隔绝空气及升高温度,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浓硫酸的稀释中,水做溶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5.下列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

加热,使用后应吹灭并盖上灯帽

B.量筒:

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

C.胶头滴管:

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上,防止液体流出

D.托盘天平: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

A、酒精灯:

加热,使用后不应吹灭并盖上灯帽,应用灯帽盖灭,以免失火,故A错误;

B、量筒:

只能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加热有可能使量筒炸裂,故B正确;

C、胶头滴管:

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下,以免腐蚀胶帽,故C错误;

D、托盘天平:

称量药品,药品不应直接放置在托盘上,以免腐蚀托盘,故D错误。

点睛∶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量筒只能用于测量液体体积,胶头滴管应悬空竖直,药品不应直接放置在托盘上。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

B、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

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

角。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选A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酸和碱反应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液体D.

闻气体的气味

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空气液化B.葡萄酿酒C.光合作用D.煤油燃烧

A、空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煤油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9.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

10.有下列现象:

①火药爆炸;

②木棍折断;

③蜡烛熔化;

④燃放礼花;

⑤牛奶变酸;

⑥塑料受热变软;

⑦碘受热升华,⑧铁丝生锈。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④⑤⑧D.②③⑥⑦

①火药爆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②木棍折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③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④燃放礼花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⑤牛奶变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⑥塑料受热变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⑦碘受热升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⑧铁丝生锈过程中,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

故选:

C。

11.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已变质,可加入BaCl2

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试题分析:

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卟”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

B、因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的;

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2.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百炼成钢C.滴水成冰D.铁杵成针

试题分析∶A.聚沙成塔,C.滴水成冰,D.铁杵成针,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B.百炼成钢是降碳量,除S,P,调Si,Mn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13.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下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灰石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明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可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据此分析判断。

14.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玉石“变”印章D.机器人“变”形

A、树根“变”根雕,本身的物质没有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葡萄“变”美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玉石“变”印章,本身的物质没有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机器人“变”形,本身的物质没有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15.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

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B.观察C.假设D.做结论

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A不正确;

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B不正确;

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C正确;

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D不正确。

故选C。

16.“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点燃酒精灯B.

称量10.05g固体

液体加热D.

量9.5mL液体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酒精灯着火爆炸,故A错误;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能称量10.05g,故B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故C正确;

D、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而不能选用100mL的,故D错误。

18.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酿制甜酒B.煤炭燃烧C.瓷器破碎D.钢铁生锈

A,B,D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C错误。

19.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B.

D.

A、当将导管插入水中后,密闭空间的体积变小,故内压增大,所以当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的液面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错误;

B、当气密性良好时,在瓶内气体的压强的作用下,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故错误;

C、上下移动水平管,两端的液面高度相同,说明气密性不好,故正确;

D、用手握着烧瓶,当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错误。

20.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向量筒中倾倒溶液B.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熄灭酒精灯D.

取用粉末状药品

A、往量筒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着手心,量筒倾斜,量筒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拇指不能按着试管夹的短柄,图中试管内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图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故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而不应用手拿,以防污染试剂或腐蚀手,图中用手拿,故错误。

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