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8123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Word下载.docx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2.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

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

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

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

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

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3.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

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

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

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史公曰: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

非邪?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

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

人名,指许由、务光。

②希:

稀少。

③木主:

死人的牌位。

④爰:

于是;

就。

⑤徂:

通“殂”,死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

使……离开B.天下宗周宗:

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

往,到D.余甚或焉或:

通“惑”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

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

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

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

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孔子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故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8.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

“鸟空啼”

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

情”?

(5分)

9.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

2,4,6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八题选六题)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

学记》)

(4)__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

(《论语·

述而》)

(5)子曰:

“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 

(6)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______________。

(7)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子曰:

“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雨前

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

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

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

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

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

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

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

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

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

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

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

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

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

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

清浅的水;

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

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

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

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

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

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

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

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

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

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年春,北京

(选自何其芳《画梦录》)

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篇文情并茂、优美清新的散文。

文中的景物描写颇有特色,生动细腻,形象

鲜活,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景象别致的图画,又给我们营造了情思悠悠的诗的意

境。

B.作者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面。

他创造的是诗

化的风景,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C.作品的景物描写饱含情思,借助蒙太奇手法,以叠印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

一为

虚景,即北国的雨前之景;

一为实景,即作者故乡的雨前之景。

两组景物对比强烈,

色彩分明。

D.作者的主观情愫催生景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渗透于景观中的作者对南方故乡的一片深情,在文中化作了“大地和树根的期待”,化作了“枯涩的眼里”的“一滴温柔的泪”,化作了“鸭群的烦躁”和“焦急”。

E.从文末可以看出,1933年春的作者,时局激荡着他那年轻而富于血性的心灵,他的生活是充满愉悦和高兴的。

景由情生,思与景谐,进而酿造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2.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

”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

答:

13.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候和各种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三、第六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

其作用是什么?

14.余光中曾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话文一用到形容词,似乎就离不开“的”,简直无“的”不成句了。

这正是流行的白话文所以僵化的原因。

学会少用“的”字之道,恐怕是白话文作家的第一课吧。

且说何其芳《雨前》文中的一个片段:

“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这一句至少可以省掉三个“的”。

就是把“灰暗的凄冷的天空”改为“灰暗而凄冷的天空”,再把“夜色的来袭”和“风雨的将至”改成“夜色来袭”、“风雨将至”。

“夜色来袭”何等有力,“夜色的来袭”就松软下来了。

改,还是不改?

请从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5--18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研究和谐社会

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吴晶熊争艳崔清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8日在京召开,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将做出重要决定。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彰显了中国执政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国际经验表明:

很多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

“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盾,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

“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一个危险期。

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新领导层执政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

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实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

李强说:

“十六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种亲民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容纳多元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建立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和谐机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率先推进改革,让穷人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

“可以相信,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新闻背景】

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22:

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在3倍以上。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

  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十多倍。

(来源:

国家统计局资料)

15.下列对这则报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选文第1节是新闻的导语,很典范地将导语的五个“W”(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事:

What;

何故:

Why)和一个“H”(如何:

How)交代得一清二楚。

B.新闻的题目是很有讲究的,完全式题目由三部分组成——引(眉、肩)题、正题和副(子、辅)题。

这则新闻只有引题和正题。

C.这则新闻中有许多中外学者和要人的谈话,重点都围绕着中国的“和谐社会”能否建立展开。

D.这则新闻后之所以要附上【新闻背景】材料,是因为它能够补充这则新闻没有结论的缺陷。

E.这是一则综合新闻,集中报道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贫富悬殊是面临的最棘手的不和谐因素,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16.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撰文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为什么说“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请你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17.谈谈作者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18.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及重点探讨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

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

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

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

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

C.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

长一职实难胜任。

D.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

定要努力学习啊。

20.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们都说老鼠是猫的天敌,但有些养尊处优的猫,早已把抓老鼠的本领忘得一干二

净了。

B.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发表了不少意见。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

(3分)

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他们批判旧式学塾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方法,;

他们反对旧式文人热衷于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滥调,;

他们鄙弃旧式教育把语文表现力说得玄妙神秘,不可捉摸,。

①却十分讲究文章的谋篇布局,要求写文章做到自然圆和、严谨得体

②却十分强调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范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③却严格要求教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语感教育

22.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可以根据字形来进行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从“众”、“旦”、“臭”中任选一个进行重新“会意”。

示例:

劣:

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23.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

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

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

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

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天父亲和我一同在林间漫步。

在一个拐弯处,父亲停下来问我:

“除了小鸟的歌唱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后我回答他:

“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

“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他:

“我们又没有看见,你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

“从声音里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

马车越空,噪音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到好像父亲在我耳边说:

“马车越空,噪音越大。

要求: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A.C(依据是文中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