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8084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Word格式.docx

(六)调研的方式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了三种调研方式:

一是召开访谈会;

二是开展问卷调查;

三是进行文献分析。

二、行业、企业调研情况

(一)行业调研情况

1、行业调研分析

20XX年全国汽车产销量达到1800万辆,保有量达到9162.8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同时,汽车技术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电子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这给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汽车新技术、新维修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维修职业技能迫在眉睫。

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20XX年,重庆已经有10家大型整车生产企业,重庆市汽车工业企业(含投资市外分支机构)生产、销售汽车118.65万辆和117.42万辆,产销量分别增长59.8%和57.2%,产销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汽车产量增幅比全国高出13.5个百分点,销量增幅高出全国12.2个百分点。

到20XX年汽摩产业总产值达到3330亿元,汽车产销量达到250万辆,其中乘用车200万辆,商用车50万辆;

摩托车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

到20XX年汽摩产业总产值7300亿元,汽车产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商用车产销达到100万辆,乘用车300万辆;

摩托车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

重庆市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汽车工业实力雄厚,短短十年,工业产值从400亿元上升为20XX年的1331亿元,20XX年的1500亿元,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

汽车产值产量列全国第三。

重庆有汽车集团、长安公司、长安马自达公司、汽车、红岩汽车、庆铃汽车、渝安汽车、迪马汽车、西南车辆、大江汽车等21家汽车生产公司,形成对、、中型轿车、多功能车、商用车的全面覆盖

根据《重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庆汽车目标是“保四争三”,将重庆建设成为中国的“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

20XX年重庆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260万辆,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汽车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到20XX年,重庆将形成以北部新区汽车城为中心,渝北、江北等八大汽车工业园为辅助的“一城多园”产业格局。

2、行业调研的基本结论

20XX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汽车后市场的平均利润率可以高达40%-50%。

而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已拥有4000亿的巨大市场。

至20XX年,汽车后市场的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可见汽车后市场发展势头将会更加快速。

(见图1)

图1汽车后市场产值比例图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中国的汽车维修产业经过多年扩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从目前来说,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人。

在发达国家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数与从事汽车相关行业的人数比例通常为1:

l0。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需求应超过2000万,可见汽车后市场人才极度缺乏。

交通部《20XX年交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交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今明两年,汽车服务技术人员需净增40万人,达到400万人

(二)企业调研情况

1、企业调研分析

汽车维修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从过去的汽车运输保障体系中分离了出来。

行业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私营和个体企业有所上升,而股份制、联营、合资等其它企业上升速率最大,形成了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局面,推动了市场竞争,提高了行业的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汽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维修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自动防抱死刹车装置(ABS)、安全气囊(AIRBAG)、电控自动变速(AT)、电控悬架系统(ECS)、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动力转向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自锁诊断系统、车身高度自动调节、座位调整和最佳位置记忆、全球定位(GPS)等等,不断对汽车维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维修已从以机械修理为核心的传统汽车维修向以机电一体化综合诊断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汽车维修发展,现代汽车维修已经向进行“七分诊断”的工程技术人员(称之为汽车医生)和“三分修理”的一般技术工人(称之为汽车护士)模式转换。

据调查,目前重庆市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

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问题:

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事故率高。

具体如下:

(1)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

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0.4%\43.1%\26.6%(发达国家为15%\50%\35%);

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

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

(2)文化程度偏低

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38.5%\51.5%\10%(发达国家为20%\40%\40%)。

(3)工人技术水平偏低

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

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8%,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上者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

 

(4)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极低

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仅占17.8%;

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员总量约60%的三类维修企业,其从业人员仅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5)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较低

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

(6)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

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2、企业调研结论

(1)发展趋势预测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总体水平依然落后,停留在汽车后市场的初级阶段,我国后市场从业人员需求方面出现结构性失调状况。

《中国汽车报》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汽修企业里,高级技工仅占5%,中级技工占35%,初级技工却占60%;

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占15%。

据831家企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工人文化程度比例为:

初中以下38.5%,高中51.5%,专科以上10%,而发达国家这种结构比例为2:

4:

4。

图2汽修技术人员比例图

图3汽修技术人员文化程度比例图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已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在知识结构方面,掌握新技术的人才严重不足;

在综合能力方面,复合型人才非常抢手;

在人才结构方面,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奇缺。

而重庆汽车行业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汽车产业优势,其维修服务行业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对于汽车新技术的检测和维修还是比较欠缺的,目前重庆市汽车维修行业基本上是初中毕业的学徒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修车工作。

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缺口将会非常的大。

(2)人才需求分析与预测

①人才数量需求

资料表明,目前重庆主城区4S店的数量已超过百家,如果以每家4S店维修站至少需要15—20名汽修人才来计算,仅重庆汽车销售企业对汽修人才的缺口就高达数千名。

同时,由于各种汽车新款车型不断推出、配置越来越先进,加上汽车配件、汽车用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汽车行业对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目前不仅汽车维修人员十分欠缺,高水平、高素质的汽车维修师更是“一将难求”,汽车业发展迅猛促人才缺口扩大。

目前,重庆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重庆地区拥有长安汽车、红岩汽车、庆铃汽车、大江汽车、铁马汽车、渝安汽车等大批汽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需要大量的汽车后服务和配件管理人才,每年有1.5万的人才的缺口;

重庆地区具有庞大的汽车销售、维修等汽车服务产业链。

据保守估计,重庆未来5至10年汽修人才的缺口至少高达两万名。

②人才质量需求

目前,先进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经从汽车出现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式转变,同时汽车维修从原始的“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近年来,更是出现了汽车远程诊断技术,因此对汽车维修行业的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汽车科技含量高,维修方法要求规范,诊断检测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以技能型为主。

在理论上应具备:

对现代轿车的结构原理极为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传感器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技术资料特别是维修手册的阅读能力;

在实践技能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检测和诊断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这就要求行业从业人员汽车机械原理构造,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电控理论知识。

三、学校调研情况

(一)重庆市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校情况

重庆市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校较多,本次调研选取综合实力较强的几所中职学校、高职学院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

见下表:

学校名称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长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工商学校

招生数量

550

650

600

620

560

450

500

700

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50

200

300

350

(二)本校专业情况分析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于1997年,迄今已有17年的历史,基本学制为3年。

目前已建设完善电控发动机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仿真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喷涂实训中心、汽车美容实训中心、商用车实训中心。

另外与德国博世公司进行了汽车底盘模块、汽车电控模块、汽车电气模块的深度合作,建设完成了标准的博世汽车检测实训中心;

与奔腾公司也进行校企合作,建设完成了标准的奔腾钣金实训室。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现在共有各类教师92人。

其中专任教师教师54人,兼课教师16人,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3人。

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60%,参加国家级骨干培训10人,参加市级骨干培训24人,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4人。

近三年来共招收学生2277名,毕业学生1995名。

学生毕业后100%推荐就业,就业单位遍及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技术骨干或部门主管,发展前景可观。

本系主要采用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定岗实习为模式的阶梯式的课程框架结构。

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

2、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

3、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4、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

近几年来,地区政府和学校十分重视汽车工程系的专业建设工作,增加资金投入,添置实训设备,展开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规模保持稳定。

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地域的限制和时间分配的关系,专任教师对新技术的学习不够,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领悟不够。

行业、企业兼课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分析不够,方式方法不符合中职生的特点。

应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

2、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周期较长,无法快速跟进和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进度计划和课程标准与企业存在有缝链接。

3、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实训场地、设施设备、环境布局、教学资源需要完善。

4、教学成果的评价机制有待于完善和优化。

四、学生调研情况

(一)毕业生调研情况分析

我们对近三年本校本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渝、贵、粤、沪等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采用现场交流、实地走访、座谈讨论、跟踪调查、电话访问等方式,对我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专业的发展前景,人才需求状况、就业形势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学校调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提供了较详实的一手资料和论证依据。

1、主要就业的职业领域:

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生产装配企业、汽车销售。

各职业领域主要的工作岗位:

汽车机修工、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汽车美容、汽车装潢、车辆维修质检、汽车维修业务接待、事故车估损、汽车装配。

2、优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建议

①所学有关汽车构造内容已过时,对新车型了解太少,建议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所开的课程要和市场同步,以便使学生尽快适应维修企业的岗位要求。

②企业要求学生必须对常用的汽车保养设备具有操作、维护技能,使学生上岗后减少企业对学生过多的技术培训,减少学生与企业的磨合周期。

③能够分析专用维修检测仪器测量的数据,能够运用数据流分析判断汽车故障,此项能力是学生在维修类企业未来发展成为技术总监的关键条件。

④课程体系中加入汽车空调、汽车音响汽车营销、前台接待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是现有维修工的技术薄弱环节,也是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发展中岗位需求较大的部分。

⑤汽车维修人员知识面要进一步加宽,新型汽车不断采用新技术,如网络技术,局域网控制等方面应比较熟悉。

要求维修人员应有的知识要紧跟市场不断拓展。

建议学校给学生讲授有关汽车行业前沿技术知识动态;

⑥维修人员要有一定电工知识,包括电子元件功能、电路分析等。

要求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

⑦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吃苦精神的培养。

(二)在校学生调研情况分析

1、学生对就业的期望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平时没有吃过苦,也没有干过脏活、累活,都有一些比较单纯的、比较天真的想法,加之学生对于现在汽车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就业形势缺乏了解,故对于就业的期望值比较高。

据统计,大约40%的学生希望从事机电方向的工作,如:

汽车维护保养、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电路维修等岗位;

约30%的学生希望从事钣喷方向的工作,如:

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汽车美容与装潢等岗位;

约15%的学生愿意从事商用车的维修、保养工作;

约15%的学生愿意从事汽车制造工作。

2、在校生对学校管理教学的建议

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较差,都有厌学的情绪在里面,加之学生都比较贪玩,故希望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要松紧适度、多组织一些活动;

在教学中希望减少理论课的学习,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中,增加学生实习课的时间,把理论内容融入到实训课中去,更好的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思考

(一)修订培养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以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面向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

车辆鉴定、评估、理赔;

车辆事故查勘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创新培养模式

1、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稳定10名左右具有真才实学,来自于汽车行业、高校教育系统的专家担任委员,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形成完整、严谨、针对性较强的论证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系初审、教务处二审、校长终审并签字颁布,同时参与教学计划、专业改革、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等实质性工作。

2、实行“分段式方向性”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我校“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贴近汽车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实际,实行本专业的“分段式方向性”人才培养模式。

“分段式”即第一学年培养的重点是基础文化、基础理论、基础技能;

第二学年重点是强化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技能认证;

第三学年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

“方向性”即第二学年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细化,分为商用车机电维修方向和乘用车机电维修方向,对学生进行核心技能强化。

通过瞄准产业、锁定职业的“分段式方向性”人才培养,努力实现专业与职业、就业的零距离接轨。

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比例达要到在校生40%以上。

(三)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以工作能力进阶式培养为原则,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工作任务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整合,将职业工作岗位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中,强调对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

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进行详细的分解、构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其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50%以上,建立相对集中的实践环节。

加强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根据岗位技能的要求,开辟新的实训内容。

1、以市场为导向,设计以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根据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改革创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方面,依据“依托市场、瞄准产业、锁定职业、校企共建”的原则,围绕职业活动设计课程方案,围绕职业生涯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过程组织课程教学。

以适应职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培养方案。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岗位的职业标准,探索构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将“三证书”纳入教学体系,努力构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终身教育的教学体系。

2、校企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

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教材,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3、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实行弹性学制,突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根据行业特点、企业需要及学生个体实际,逐步推进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进程。

学分制建立在模块式课程计划基础上。

模块式课程体系由主体、定向、辅助三个模块组成。

主体模块具有奠基功能,以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为主的必修课组成。

定向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志趣,按要求完成选定本专业方向学习必须选修类课程并取得学分;

辅助模块具有发展功能,由大量的选修课组成,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建设教学资源

加强教材使用管理,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把关,注意采用体现汽车新知识、新业务、新方法的新教材;

并要求采用近3年来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在1-2年内自编和完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实训教材,2年内配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3本特色实训教材;

开发1门精品课程配套教学课件并建成1套精品课程教与学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五)改善实训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对现有的汽车构造基础实训中心、汽车机电维修实训中心、钣金与涂装实训中心等实习实训设施进行提质改造;

二是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契机,努力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按照现代汽车专业实践教学设施标准,建设一批如博世汽车实训中心、奔腾钣金实训中心等校企深度合作,符合双向需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

力争通过三年建设与努力,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条件要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实验实训设备技术含量高,要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中等水平,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100%,价值达标率80%以上,完好率90%以上。

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课余向学生周开放时间10小时以上,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实训。

同时,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还能充分发挥其四大功能:

一是满足校内学生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各种技能培训的需要;

二是可为重庆市汽车维修行业提供各级各类培训、举办技能比赛、专业人才选拔交流等活动;

三是承担汽车维修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与培训,及进城农民工提供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技能的培训。

四是承担汽车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满足建设市级精品专业一流水平的设施需求。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扩大与完善校外教学基地有关配套设施。

重点建设上汽依维柯红岩、力帆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汽车维修商业协会四个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毕业综合实践()等教学要求,不断创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建设市级精品专业一流校外实训基地的设施需求。

(六)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应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应在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中完成,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多次完成自主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

使学生获得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针对工作任务进行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工作导向的教学设计应重点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

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