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Word下载.docx
《实验中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正确:
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记正确:
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
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6、体积的主单位是米3。
较小还有分米3、厘米3等。
液体体积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7、换算:
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8、体积的测量
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
液体体积测量工具:
用量筒或量杯。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水,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总,则固体的体积V=V总—V水。
9、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1)放平稳:
放在水平桌面上。
(2)读准确视线与液面相平,若是凹面以凹面最低处为准;
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单位和刻度方法:
常用温度单位是摄氏度“0C”。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无的温度定为0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0C。
温度计的使用:
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取出读数;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相平。
3、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温度计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人的体温
测量范围
零下几度~~~1000C左右,范围大
350C~~~420C
准确程度
10C
0.10C
构造
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管,下端是玻璃泡
下端玻璃泡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物体读数,温度降低时,管内液体自动退回玻璃泡。
能离开人体读数,温度降低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要用力甩几下。
4、温度低于—390C的环境,要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0C。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1、质量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3)质量标准物——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国巴黎国家计量局内。
(4)质量的单位是:
千克(kg)1kg=1000g=1.0×
106mg
2、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质量。
3、天平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1)天平的构造:
(2)使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处;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
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即左=右+游码)
(3)天平的维护:
不能超过量程;
取放砝码、移动游码要用镊子,用完砝码后即使放回盒内;
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防止锈蚀。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时间:
我们所说的时间,有的是指时刻;
有的是指时间间隔。
2、时间的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还有分、时、天、年等。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天=24小时
3、常用的计时器:
有机械钟表、电子钟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1)精确测量时刻的方法——天文的方法;
(2)“钟表”的读数是指时刻;
(3)“停表”的读数是指时间间隔;
(4)原子钟,是更精密的计时器。
第七节科学探究
笔记:
1、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订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明
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复习大纲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
4、观察蜗牛:
蜗牛的结构:
蜗牛有壳、触觉、眼点、口、足等结构。
蜗牛的足会分泌粘液且粘液是银白色的,所以蜗牛爬行时会留下银白色的痕迹。
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
5、通过考察蜗牛的感觉器官发现:
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四种感觉。
6、蜗牛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反应,这是动物的一种应激性。
7、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③生物都能生长发育④生物都能繁殖后代⑤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⑥生物都有应激性⑦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
说明:
一般生物都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可能具有上述的一条或几条,不可能全部具有。
8、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而动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
10、动物的分类:
①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先要仔细的进行观察和研究,了解它具有哪些特征,然后根据它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动物的分类标准很多:
可以根据它的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可以根据它的外部特征分为有羽毛和无羽毛、有翅无翅、有鳞无鳞、有尾无尾、有脚无脚、有毛无毛、有壳无壳等,也可以根据它的内部结构分为有脊椎和无脊椎等、也可以根据它的繁殖方式分为胎生和卵生、根据体温分为恒温和变温等。
11、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鱼类:
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黄姑鱼、鲫鱼、金鱼、带鱼、鲨鱼等变
两栖类:
青蛙、疣螈、蝾螈、大鲵(娃娃鱼)、树蛙等---------------------
脊椎动物爬行类:
扬子鳄、变色龙、蛇类、蜥蜴、龟、鳖等---------------------------温
鸟类:
家禽、鸵鸟、猫头鹰、鹦鹉等----------------------------------恒
哺乳类:
白鳍豚、鲸鱼、蝙蝠、袋鼠、斑马、猪、狗、海豹等温
①鱼类的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无四肢,变温动物。
②两栖类的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有四肢。
卵
③爬行类的特征:
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生
④鸟类的特征:
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体温恒定。
单细胞原生动物:
草履虫和变形虫
腔肠动物:
水螅、水母、海蛰、海葵、珊瑚等
扁形动物:
涡虫、血吸虫、猪绦虫、牛绦虫等
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
圆形蠕虫、蛔虫、钩虫等
多细胞环节动物:
蚯蚓、水蛭、沙蚕等
节肢动物:
蝗虫、蜻蜓、蜘蛛、苍蝇、蜈蚣等
棘皮动物:
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
河蚌、哈、乌贼、鲍鱼、章鱼、蜗牛等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有种子的植物
植物被子植物:
种子裸露的植物—松类、衫类、杏类、柏类、苏铁等
蕨类:
有根、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蕨、胎生狗脊等
无种子的植物苔藓类:
无根,有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葫芦藓,地钱等
藻类:
无根、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海带、紫菜、水绵等
2、生物的分类等级:
由大到小依次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第四节:
细胞
1、细胞的发现史:
①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语的著作《尔雅》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并将他们进行分类。
②1590年荷兰人詹森制造了第一台显微镜
③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首先发现了细胞-------主要看到的是细胞壁
2、细胞的结构特点:
①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⑴细胞膜的作用:
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细胞和外界物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
⑵细胞核的作用:
含有遗传物质。
⑶细胞质的作用:
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它是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⑷细胞壁的作用: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⑸叶绿体的作用:
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⑹液泡: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我们吃的各种水果中的汁水都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③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2、细胞学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4、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①人体和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的复杂结构是受精卵不断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形成的。
②细胞的分裂: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③细胞的生长:
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它们能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的长大,这个过程叫细胞的生长。
④细胞的分化:
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有些子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的分化。
⑤说明:
细胞的分裂对于单胞生物来讲能够产生新的个体,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能使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
细胞的生长对于生物来讲,能使细胞不断长,细胞的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最终会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结构。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所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体是由多个细胞构成,叫多细胞生物,而有些生物,个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叫单细胞生物,这样的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都在这个细胞内完成。
单细胞生物很多,如:
衣藻、草履虫、变形虫、蓝藻等
①衣藻的结构:
有鞭毛、眼点(红色)、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杯状)液泡等。
衣藻和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的异同点:
比较
洋葱表皮细胞
衣藻
区别
眼点
无
有
鞭毛
伸缩泡
相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比较衣藻和草履虫
草履虫
细胞结构
有细胞壁、叶绿体
无细胞壁、叶绿体
特殊结构
有眼点、鞭毛
有纤毛、事物泡、口沟
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
能自由的运动
个体微小、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第六节、细菌和真菌
①细菌:
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很小,一般要在高倍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细菌既无叶绿体也无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它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
②细菌的结构: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鞭毛等结构,没有细胞核,因此它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③细菌的种类: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④真菌:
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依靠现存的有机物生活,但细胞内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球菌
细菌杆菌无细胞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细菌类
微生物螺旋菌细胞
霉菌有细胞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真菌酵母菌
食用菌
⑤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需要营养物质、水分、空气、合适的温度。
⑥食物的保存办法:
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巴斯消毒法)、腌制法等
动植物的组织
①组织:
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
保护组织:
具有保护功能
输导组织:
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
植物的基本组织营养组织:
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
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表皮:
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保护组织
植物的叶叶肉:
在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组织
(器官)叶脉:
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输导组织
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组织
结构特点
分布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官管腔内表面
主要有保护功能,有些还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
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人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
能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脑、脊髓和神经中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主要起保护身体和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
皮肤的结构:
真皮:
里面有血管、立毛肌、热敏和冷敏小体等---神经、结缔、肌肉组织构成
(器官)皮下组织:
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存能量。
第七节、生物的结构层次
①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根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
茎营养器官消化器官消化腺
叶呼吸器官:
鼻、气管、支器官肺等
植物的器官花动物的器官循环器官:
心脏和血管
果实生殖器官泌尿器官等
种
②系统:
由许多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功能,这些器官的总和叫系统。
即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所组成的。
③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
④说明:
构成人的八大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协同工作的,它们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协同工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9、生物的层次(由低到高的层次)
动物: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说明: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10、显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推动了微观领域研究的发展。
11、生物的适应性:
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行为、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2、生物的多样性:
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他相关的其他生物,大多数生物的灭绝原因都是因为丧失了其栖息地造成的,乱砍乱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质,都会使生物生存环境恶化,造成生物的灭绝。
13、我国的珍惜动植物:
大熊猫、朱鹮扬子鳄、珙桐、银杏、银杉、水杉、桫椤
第三章:
探索宇宙
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1、太阳的有关数据:
直径:
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
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温度:
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
1.5亿千米
2、太阳表面的结构:
从内到外:
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
3、太阳的活动:
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耀斑(色球层)
日珥(色球层)
4、太阳黑子: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6、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能干扰地磁场,对地球上的气候(降水多)。
二、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1、安放:
使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
2、用寻物镜对准目标星体:
①先直接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②在寻物体镜内利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③发现目标后,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
①调节目镜焦距使主镜内物象清晰②用调节手柄调节,找到主镜内的目标星体③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更清晰。
三、月球
1、月球的有关数据:
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49
月地距离:
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1/400体积约为地球的/49
2、观察月球:
月球的形状:
球体
表面的明暗状况:
明----山脉、高原暗---平原、低地 寂静无声音
月球上的环行山:
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形成的陨石坑。
没有天气现象
13、月球上的特征:
①引力小,物体变得很轻(重量),②没有水和大气----昼夜温差大
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没有生命
第五节、月相
1、月相: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主要是指我们能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态)
2、月相产生的原因:
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太阳照亮,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一个月内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3、月相变化的过程
日期(农历)
初1
初2--7
初7、8
初8--15
15、16
16---22
22、23
23---30
月相图形
月相名称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下弦月
特点
整夜晚不见
上半月:
看见亮面朝西,并且看见的部分逐渐增大。
(上上西)
整晚上可见
下半月:
亮面朝东,并且看见的部分逐渐减小。
(下下东)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平均天数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来确定的,分为:
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5、几个常见节日的时间和月相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新月)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娥眉月)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凸月)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望月)中秋节:
农历的八月十五(望月)
天体
地球
月球
转动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时间
1天=24小时
1年=365天
29.53天
6、月相虽然有圆缺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月亮面貌本身却没有发生变化,即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貌对着地球,原因是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都为29.53天。
第七节:
9、太阳系:
(中心天体:
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1、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口诀(谐音):
水晶地活木,头天海鸣)
2、①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上没有空气,不满了环行山。
②金星和火星是固体星,表面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③木星和土星在行星中体积较大,木星的显著特点是体积最大,土星的显著特点是有美丽的光环(有光环的有:
木星、土星、天王星)④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是木星表面气体激烈运动而形成的旋涡。
⑤土星的光环是由各种尘埃和固体小块组成。
⑥卫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⑦小行星带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⑧彗星是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块,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上一次出现是在1986年。
⑨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天空的现象叫流星现象。
没有烧尽的流星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有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3、银河系和宇宙层次:
(河外)星系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大纲
第一节、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
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只是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
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水平直线。
当全部熔化完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
(见图1)
所有的晶体熔化的过程和图象都和上述类似,只是熔点不同罢了。
3、观察松香的熔化过程:
图1图2
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
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不断上升。
说明:
所有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图象与松香类似。
(见图2)
4、晶体:
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
非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
5、几点说明:
①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不同,根据熔点的不同可以来鉴别物质,故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③晶体熔化吸热,凝固要放热。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汽化分为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3、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并且不剧烈。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要加快蒸发就必须尽量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要减少蒸发必须尽量避免上述条件,其中减少蒸发在农业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喷灌和滴灌,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水分在传输中的渗漏和蒸发。
5、蒸发吸热,吸收其它物体的热量,可以导致其它的物体温度降低。
6、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也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7、水沸腾时的现象:
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